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更新时间:2024-06-19 03: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专题讲座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中小学教师在结合本职工作完成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之后,就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做一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括反映研究全过程和所获得知识的书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文字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但主要还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这样既有利于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更有利于成果的保存与继承。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
(一)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如实地描述和记录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教育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其突出特点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它是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二)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教育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现象、文献或理论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得出新结论、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它是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论性认识为主要内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做出解释和论证。这类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
(三)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比较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表述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一般来说,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论文含有新的见解或形成新的解释、新论点、新理论,没有一般研究过程的
叙述,也没有过多的具体材料;而科研报告则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写进去。
2.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
在创新性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报告则注重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必须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形成。
3.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差别
就论证过程来说,学术论文是以“论”成文的,论文作者要运用严谨规范的科学语言、形式和专业的术语概念,来论说所持的观点见解,论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式,做到就事论理、以理服人,论述深刻、充分,论证严密、透彻,论断精当、公允,论据可靠、确凿,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推理成分,具有较强的论理性;而研究报告则注重用事实与数据来说明和揭示某一问题或现象,主要凭事实和数据说话。
当然,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就他们的性质和作用而言,都是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的记录、分析、总结和判断,而且有时候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论性科研报告,本身就是用事实和数据作为论证材料的学术论文。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一项教育科研成果是否有意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成果表述的质量。研究者只有遵守一定的表述要求,才能确保研究成果表述的质量。
(一)内容真实客观
研究成果的表述必须观点正确、材料可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阐述因果关系、结论的利弊和价值,还是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都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以研究报告为例,它应建立在实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忠于事实和原始材料,客观地反映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并且所列举的例子和数据都是真实的,不能有半点虚假。同时,研究报告中的讨论、推理和判断都要以事实为依据,对他人的或自己的研究的评价应实事求是。此外,研究结果的表述要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要如实地反映研究过程和结论,不能有丝毫的夸大和缩小。如果做不到实事求是,那么,所有的研究都将是没有价值的。更为严重的,若其他研究者将此研究成果当作经过验证的科学结论去加以引用,使错误的结论加以流传,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二)文字精确通俗
为了便于交流和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
首先,语言要精确。研究成果的表述要正确运用相关概念,所用概念的含义要符合科学的要求;所列举的数据和显示的图表应正确无误;要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的操作运算,在确凿可靠的事实基础上,合乎逻辑地阐述研究成果。语言的阐述必须精确,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不允许夸大、缩小、拔高、贬低,
更不允许含糊其词,不得运用“大概”、“估计”、“可能”之类的不确定的词语。成果表达中的一切引述、引用与推论都必须恰如其分,用词力求准确,以免产生歧义。
其次,文字表达要通俗易懂,避免运用太复杂和太深奥的字词。科研成果的语言表述要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的语言。要尽量写的简单通顺,避免拖泥带水。也不要“笔下生花”,避免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之,在撰写研究成果时必须考虑怎样使报告或论文写的准确、扼要、易懂,使读者不花大力气就了解研究者的意图和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三)结构严谨规范
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学术论文,都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要求。研究报告要能反映出研究从准备到结束的全过程和研究过程的逻辑性。学术论文按照一定的程序,有头有尾,层次分明,上下联系紧密。
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是在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但报告撰写的准备工作和研究工作是同步的,一般研究到哪里,研究报告的准备工作就做到哪里。随着研究的进展,从设想、提纲、计划、详细方案、实施方案等过程的不断深入,报告材料就变得越来越具体、充实。所以,研究报告的逻辑性反映着整个研究过程的逻辑性,反映了整个研究工作的思路。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虽无定法,但有常规可循。因此,在撰写研究成果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写作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提纲,要根据研究的结构特点、逻辑顺序及研究课题的任务和内容,来规划表达的形式和表述的方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表述的两种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述结构和格式,研究者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选择适合该研究的表述形式,然后按照所选择的表述形式的正确格式来撰写研究成果。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
这里所说的研究报告,是以事实材料为主构成的 。 在观察研究 、 调查研究 、 实验研究 、 个案研究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的报告都属于此类 。 这些报告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的 。 研究者在着手研究时总有一定的设想或假设,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 。 它的特点是假设加上验证,结构比较规范 、 严谨 。 研究报告的格式随着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是何种研究报告都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题目 、 引言 、 研究的方法 、 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常常可以起到极好的“点睛”作用。一些有经验的编辑和专家,往往只要看一眼题目,就可以大概地判断出文章的好坏。所以给研究报告取个好题目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报告的题目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如“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引进职教因素的实验研究”。但是,有时候由于在研究课题的名称中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的限定词,使课题名称显得比较冗长,这时,我们可以言简意赅地将研究概括为一句话,再加副标题的形式列出课题名称,如“拓宽成才渠道,构筑学生发展的‘立交桥’——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引进职教因素的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的题目,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与注意。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2. 前言或引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 ( 1 )课题提出的缘由; ( 2 )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 3 )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 ( 4 )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时也可直接以“目的和意义”作为该一小节的标题。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研究在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从而为读者接受该项研究成果准备良好的心理上与认识上的基础。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细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概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3. 研究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在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包括对在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绍。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量表、调查问卷、测验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中那样周详细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中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4.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给读者。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
料列出图表等;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所以这一部分的标题也常作“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是数据,往往也停留在例举与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资料作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
撰写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 不可以仅用几个事例来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 ( 2 ) 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例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 3 ) 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 ( 4 ) 结果与结论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在这一部分只可以例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 ( 5 ) 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
5 .讨论、建议
讨论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与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
为了叙述和讨论的便利,在有的报告中,这一部分常与结果部分合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或夹叙夹议,交错进行。然而,无论其形式如何,我们应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
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这就要求报告撰写者既亲身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有充分的感想和体会,又谙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于从理论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分析和讨论。
在分析讨论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论与说法,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可以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该项研究而发现与产生的新的问题、新的设想,以留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这一部分还常常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设计进行必要的反省,讨论改进、变换研究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一些影响和变化等。
6 .参考文献、附录
参考文献:一般在报告的末尾列出来 。 要写清楚篇目 、 作者 、 出版单位 、 出版日期 、 注明页数,以便他人查阅 。
附录:一般直接引用原始资料,放在研究报告后面 。 附录的作用在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有时它对研究报告的内容也起到补充说明或提供参考资料的作用 。
经过以上工作,一份研究报告就算基本完成。这时,可回头系统地看一遍或几遍,以检查整篇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确凿,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最后再核对一下数据,并对文字作系统的润色和推敲,使研究报告逐步趋于完善。
(二)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 1 .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
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 , 其主要内容是描述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过程及其行动要点 , 解释行动的背景、原因、依据 , 说明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等。对于行动研究的初学者 , 如感到报告写作无从下手 , 可模仿、借鉴以下格式。
( 1 ) 题目 ( 2 ) 摘要 ( 3 ) 关键词 ( 4 ) 正文
①问题的提出和归因 : 主要包括问题产生的背景、性质、原因等。
②措施与行动 : 说明研究者是如何采取行动步骤进行研究的 , 所拟订的行动方案的实际实施情况和影响范围 , 在行动的过程中是如何收集反馈信息的 , 等等。这一部分是对真实的行动研究过程的描述 , 但不是记流水帐 , 要呈现研究的要点。另外 , 对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单位名应改用化名 , 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
③评估与反思 : 主要是对行动过程和结果、有关现象与原因进行分析解释 , 说明所进行的活动以及结果的意义 , 指出计划与结果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 , 等等。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辩护 , 如研究目的和动机的合理性、研究策略和步骤的适切性、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和深刻性等。
( 5 ) 致谢
对在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支持和帮助的人和单位表示谢意。 ( 6 ) 参考书目
列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参考过的书目和文章的索引。 ( 7 ) 附录
可附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借鉴该项研究的一些原始资料 , 如研究计划、调查问卷和数据等。
2. 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就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或行动研究告一段落后,对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描写、阐释和反思。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也是描述、综合、分析和阐释经验的过程,是表达我们知道什么,如何知道这些,为什么知道其重要性(如果确实是重要的)的重要过程”。行动研究成果的写作,既是教师参加行动研究过程中和过程后的自我总结,也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研究的方式;既是一次行动研究的过程的小结,也是新的一次行动研究的开端。
根据写作方式、写作规范等方面的不同,写作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而各种形式的写作,都是表述研究成果的有力工具,在这我们主要介绍行动研究成果的两种表达方式:研究日志和教育案例。
( 1 )研究日志
研究日志,也被成为“教学日志”或“工作日志”,是表述行动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研究日志的主体部分应该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其初稿主要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
研究日志的撰写虽不见得有很多的规范,但是,如果注意到以下这些方面,对于将研究日志撰写成有价值的成果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第一,撰写研究日志要重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研究日志的写作始于观察,通过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和表达出来,也就大致形成了研究日志。在研究日志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力把看似零碎的片段和事件整合在一起。
第二,撰写研究日志要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作。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每一节课之内,可以就这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变化、自己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研究日志。 第三,撰写研究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有时需要发挥直觉的作用,而不仅仅依靠理性。因为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很有可能会被繁琐的细节所累,而丧失了偶尔闪现的灵感。
( 2 )教育案例
在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达中,案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至少要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所描述的情境必须发生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叙述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例——有典型性意义的问题或疑难情境。如果案例中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的,与行动研究无关,那么就不能算做是行动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说,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必须与行动研究有关。
第二,案例所记录的故事需要包含教师在行动过程中的思考,解决疑难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疑难问题被解决的程度。换句话说,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必须是以改进行动为指向的。
第三,案例一般是以第一人称撰写的。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叙述的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的典型性故事,教师自身就是故事中的角色,这为用第一人称撰写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用第一人称撰写案例,作者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读者读起来也更加真切。 案例的写作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题
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即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哄堂大笑以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闷葫芦会讲话了”等;二是用主题定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学生启发的“学生给了我启示”,反映教师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等。两种定标题的方式都是允许的,也各有千秋,前者展示的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后者反映的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②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 , 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 。 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 , 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 。 在案例中之所以有 “ 引言 ”, 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 , 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 , 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 ; 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 , 引言可以起一个 “ 先行组织者 ” 的作用 , 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 “ 心理准备 ”。
③ 背景
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 , 依托一定的背景 。 在案例的叙述中 , 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 , 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 、 评判离不开背景 , 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也离不开背景 。 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 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 。 所谓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 , 所谓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甚为密切的背景 。 一些教师善于描述事件 , 但常忽略背景的描述 , 因为他们注意的焦点主要在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上 。 实际背景的描述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 , 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 并且案例写就以后 , 读者在分析案例时 , 也需要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论 。 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 , 一般间接背景在前 , 略写 ; 直接背景在后 , 详写 。
比如 , 一位老师以 “ 一个语 文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 为题 , 就是用下列引言和背景描述事件发生的。
偶然的原因 , 我成了 117 班的语 文老师 , 开始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 ( 引言 )
117 班是从其他班级分出来的 , 原先的班级学生人数实在太多 , 老师站在讲台上看最后一个学生 , 踮起脚尖也看不清 。 班级之吵闹 , 令上课老师纷纷寻找理由退却 。 出于管理的需要 , 学校将这个班级一分为二 , 这新多出来的班级 , 再逐一配备各学科老师 , 我并不了解这个班级的状况 , 领导出面做工作 , 我就允诺了 。 当然这有些轻率的允诺背后 , 自然也有着几分骄傲自大的因素 , 以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 , 教任何班级都问题不。曾经教过全校闻名的 “ 霸王班 ”, 工作也小有业绩 , 并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 这个 117 班难道比那个班还难教 ? 所以 ,上 任的速度很快 。 后来我才知道 , 学校是在找了好几个语文教师均遭拒绝的情形下 , 才找到我的 , 我的允诺让领导大感轻松 , 而我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之中 。( 背景 )
在这个案例的引言和背景部分 , 作者用的笔墨并不多 , 但给读者提供了故事框架 。 阅读这一部分之后 , 读者可以知道故事涉及的人物是 “ 我 ” 与“ 117 班的学生” , 而 “ 117 班” 是因为管理的需要 , 从其他班级中分出来的 。 出于对自己的信心 ,“ 我 ” 在并不十分了解这个班级的情况下 , 接手了该班的语文教学任务 。 后来 “ 我 ” 了解到好几个语文教师曾拒绝教这个班 ,“ 我 ” 轻率的允诺给自己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 。 所有这些背景信息 , 都对我们形成认识产生着重要影响 。
④ 问题
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 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 在论述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 问题是什么 , 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 。 在案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 , 让读者直接获得有关问题发生的各种信息 。 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 , 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 , 读者通过分析才能确定问题的所在 。 尤其是用于教师培训中的案例 , 要能够给被培训教师一种问题的现场感 , 就更需要错综复杂情景的真实再现 。
上述案例对问题作了如下描述 :
第一次上课 , 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 , 其一是 , 日本两个著名武士的故事 ——“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 想告诉学生学会反思比简单刻苦更重要 。 其二是 , 外国教育家的故事 , 想告诉学生 , 自由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 , 还抛给学生一个问题 :“ 你希望老师怎么对待你,是亲切的笑脸 , 还是一脸的严肃 ?” 可当我讲完后 , 学生并没有想像中的安静或热烈的讨论 , 似乎我什么也没说 , 他们该怎样 , 还怎样 。 我从学生的反应中知道 , 这个班级不太好教 。 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 : 以后的教学不会太顺利 。
苦恼中的我一直在琢磨 , 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班级的这种现状呢 ? 同时也在繁重教学之余跟学生聊天 ( 是聊天而不训斥 ), 终于了解到班级的一些特殊情况 。 这个案例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描述 , 揭示出案例当中的问题是 “ 学生并不欢迎我这个老师 ”, 对教师充满戒备和排斥心理 。 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 ,“ 我 ” 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 弄清问题的症结 , 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
⑤ 问题的解决
问题发现以后 , 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 。 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 , 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 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 、 挫折 , 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 。 在一定程度上 ,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 , 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 、 表面化 。 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 , 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事实记叙的详细 、 对问题解决过程描述的细致 。 当然 , 在教育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 这样的案例虽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 , 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 , 以供读者参考 、 评论 。
上述案例是这样描述解决问题的设想的 :
117 班的问题之严重 , 解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 经过再三思考和比较 , 我决定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 , 对学生采取温和的态度 , 继续与他们对话 , 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 ,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会影响升学 , 而且也会影响以后的工作与生活 。 对这些 “ 固守己见 ” 的大孩子 , 不能过多地讲道理 , 在他们没有接受我之前 , 很难接受我的观点 。 我必须从感情上入手 , 首先让他们在感情上接受我 , 而后再谋求他们接受我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 最后主动接受我所教学科的知识 。 这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
⑥ 反思与讨论
教育教学的案例是由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自己完成的 。 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 , 也是梳理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 。 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 对于提升教育智慧 、 形成自己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至关重要 。 反思与讨论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 : 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 ? 问题解决中还存在哪些新的问题 ?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 , 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 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 、 启示 , 等等 。
上述案例中的老师 , 就是从多个角度来反思问题解决全过程的 。 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
首先 , 作为个人而言 , 我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年级的课 任老师 , 思想与经验的准备皆不够充分 , 不管怎么设想高三学生情况 , 还是有点猝不及防 。 教优秀的班级自然障碍少许多 , 教松散的班级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 高一 、 高二的学生毕竟好教 , 尤其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 , 学生从一开始就认可了你 , 自然一切都较为顺手 。 到高三去接任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 , 接触完全陌生的学生 , 自然很难 。 学生对你会比较冷漠和挑剔 , 会同他们先前的老师相比 , 排斥和拒绝也在情理之中 。 另外 , 由于升学的压力情绪也有一点紧张 , 势必影响到师生的相处 。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教育学 、 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 , 以前工作一直比较顺利 , 周围的领导和同事的评价一直较高 , 自己就有点满足 , 有些大意 , 对困难的准备不够 。 没想到碰上高三年级的 “ 刺头 ” 班 , 就是软硬不吃 , 让我无从着手 。 再三碰壁之后 , 只好回到教育的起点 , 从人开始 , 从认识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做起 。 教育工作真是半点偷懒不得 , 半点省略不得 。 我的大意 , 让自己无端地兜了一个圈子 , 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 与人打交道的学问真是永无止境 , 教到老 , 学到老 。
( 本案例由杭州 顾连梅老师撰写 )
反思与讨论并不见得要面面俱到,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思考也就可以了 。
⑦附录
并不是每个案例都要 “ 附录 ” 的 , 是否安排 “ 附录 ”, 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 。“ 附录 ” 的内容是对正文主题的补充说明材料 , 若放在正文中会因篇幅过长等问题影响正文的叙述 。 例如 , 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案例中 , 可选取一节典型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选取某位学生的作业置于文后作为附录 。
上述案例包含的内容不是案例的形式结构 , 也就是说 , 不见得每篇案例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 ( 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排列方式 ), 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 , 考虑到以上几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行动研究成果的写作,并不见得一定要到一次研究接近尾声或结束时再撰写。实际上,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成果的表述方式,并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或是撰写研究成果的初稿了。也就是说,应当把撰写行动研究的成果当作是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脱离于行动研究之外的。
(三)经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教育经验总结是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也是一种研究报告,实践性很强。它所依据的完全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地分析和总结教育实践中活生生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
1. 经验总结报告的表述形式 ( 1 )描述性写法
这种写法重“经”轻“验”,着重描述或说明亲身经历中成功的或感受深刻的环节、步骤等。在描述经历的基础上对成功之处的体验加以概括,包括这些环节、步骤的意义、作用或所体现的某些原则、规律,给人以启示。该写法多用于写一事一得或多事一得,适宜于总结亲身经历的一次或几次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类总结在理论、方法上要求不高,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很适合教师用于开展教研活动。但它的作用很明显地受到具体时间、环境、条件的限制。
( 2 )概括性写法
这种写法轻“经”重“验”,往往着重从多次经历的实践中概括出共同的原则、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归纳了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共同环节、步骤后体验到的。撰写中要结合这些环节、步骤来予以实证说明。概括性写法多属多事一得或多事多得,适宜于总结一段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义的环节、步骤、方法等加以分析研究,概括出达
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原则、方法、途径。这种概括由于是基于多次经历,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具体情境的局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3 )论述性写法
这种写法是在概括性写法的基础上,超出具体的“经”和“验”的范围,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对概括出的原则、方法、途径等作系统的分析、阐述,并揭示其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总结中也描述一些具体的事实,但只是用以作为论证某些观点、原则的材料。论述性经验是在多次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只有多次反复实践,从中概括出来的原则、方法、途径才更具一般性。这种一般性就是理论概括的特色。这种写法已完全摆脱具体实践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具有更广的普遍性与应用价值。
2. 经验总结报告的一般结构
经验总结报告一般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标题、正文和落款。 ( 1 )标题
经验总结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
第一,一般式。这也是最常用的写法,其结构包括:单位名称、时间、内容和文体。 例如,《深圳实验学校 2002 年度英语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
第二,内容式。这种写法只作内容上的概括,这种标题比较适合专题总结。 例如,《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点滴谈》、《编写和使用“小学美术乡土教材”的几点做法》、《中学中长跑教学中的“四结合”管理》。
第三,副标题式。主标题一般说明内容,副标题阐明单位、时间、文体等。
例如,《从“选美”到“审美”——对持续六年的儿童绘画兴趣小组的总结与思考》、《人员开发模式与中小学校长培训——深圳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点滴体会》、《德育为帆,校为船——谈我校德育工作的点滴体会》。
( 2 )正文
经验总结的正文部分,具体说来包含下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或者说构成成分。 ①基本情况概述
这一般是经验总结的开头部分。这部分的写法须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可概括工作的全貌、背景;有的说明总结的指导思想和成果;有的将主要的成绩、经验、问题简明扼要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点明全文的中心思想。下面是一篇经验总结的“基本情况概述”。
五化教育硕果累累,雪域明珠人才辈出 ——辽阳市一中西藏班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高淑英 高旭 吴俊伟
1985 年,辽阳市第一中学受辽宁省教委的委托创办内地西藏班,实行汉藏学生合校分班教学,现有 67 个教学班,汉藏学生 4168 人,其中西藏班 11 个,西藏班学生 535 人。 10 年以来,辽阳市第一中学针对藏族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五化”教育,(即系列化教育、形象化教育、后进生转化教育、渗透化教育和全方位教育),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西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基本情况介绍”。这个概述交代了辽阳市一中开设西藏班的背景、时间、效果、及采用的德育策略等,使读者对所要总结的问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②主要经验体会
这一部分是经验总结的核心部分。经验体会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展示过程,讲述成绩,然后概括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总结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于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
经验体会的表述一般有下述几种形式:
第一,侧重做法的经验体会。在许多专题性经验总结中,相当多的文章都是结合自己的实践,联系理论,谈具体的方法。
有篇题为《开展听课活动的做法和体会》的经验总结,便是以介绍方法为主的总结,文正介绍了开展听课活动的三种做法:一是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示范课”活动;二是开展“教研公开课周”活动;三是开展集体备课组的专题听课活动和教师听课日活动。
第二,偏重作用式的经验体会。
题目为《浅谈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经验总结,结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教唱英语歌曲的体会,着重谈了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三点作用:一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加强记忆;三是可以传授语言、语法和句型借本知识。这三点,点点谈作用,意在引起读者重视教唱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综合式的经验体会。指把做法、作用、成果有机融合起来谈经验。
《科学·民主·创新·发展——记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吕牧校长的办学经验》的经验总结报告的二级提纲为:
(一)讲科学——遵循规律,严谨治学
1. 科学的办学理念
2. 在科学办学理念指导下的成绩
(二)讲民主——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 1. 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2. 以学生为本的具体做法
(三)讲创新——以观念创新为核心 1. 为什么要提“创新”
2. 创新在学校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体现 (四)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1. 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
2. 教育发展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这篇经验总结报告,方法、作用、结果综合运用来谈经验,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式的经验总结。
③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全面性的总结一般来说,主要是反映成绩和经验,但也应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和教训。问题是已经意识到了,但还来不及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事;教训是指认识上错误或片面或方法不对头,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所得出来的反面经验。总结出这方面的情况,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影响较大的问题和教训,更应该如实反映,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④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一部分一般是总结的结尾。它是根据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问题和教训提出来的,起表明决心和展望前景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不是每篇都有。有的只是情况、经验和体会三部分;有的只写情况、做法、今后努力的方向等三部分。但不管是几部分,情况和经验则是必不可少的。
( 3 )落款
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总结的署名,一般在标题之下,也有写在正文之后的右下方的。署名要标明单位和作者姓名,格式是署名单独一行居中,单位另行以括号的形式居中。如果
总结是以单位的形式出现,标题下只写单位的名称,作者姓名写在正文之后,标记为:执笔人 XXX 。日期可写在署名之下,亦可写在正文后。专题性经验总结一般不写日期。
3. 撰写经验总结的注意事项 ( 1 )口子宜开小
这是从定题的角度来说的。论题要有新意,作者的视野要开阔,要看到别人所不常注意的问题。但视野开阔并不代表要选大题目,而恰恰相反,定题的口子要小一点。要把大题目分解的细小一些,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只有写小题目,才能把问题说得透彻、深入;否则,头绪太多,则蜻蜓点水。
( 2 )事例要典型
经验总结的本质是实践,它的撰写,其引发点常常是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有所悟,由这种经验而激发撰写的灵感。因此,展示这种经验让人有所借鉴,以启迪思考,迁移运用,才是经验总结撰写的目的。它也要上升到规律,但必须以实践本身作坚实的基础。它不像那些纯理论的学术论文,它们是靠其理论系统、精辟的思想去折服人。因此,撰写经验总结必须要有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的标准:一是事例本身所提供的主要内容,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公认的实践效果;二是事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显示意义,它能否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以及发挥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威力。
( 3 )观点要提炼
并不是对经验的任何描述都能揭示其本质。对于那些把各种做法、措施像流水账一样罗列出来的经验总结,读者是难以从中吸取有价值、有启发的东西的。因此,必须对事例进行观点提炼。
观点提炼的主要过程是:分析各种做法、措施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点;用简洁明了的词、词组或短句表述每一做法、措施;尽量使这些表达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更高层次上的结合。
(四)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1. 个案研究报告的分类
个案研究实际上就是用各种方法收集个案的相关资料,通过科学的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评价其效果的研究过程。个案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并且是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 个案研究报告没有固定的写法和格式,而是随着研究的展开,研究者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个案研究报告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 描述性报告
描述性报告比较详细地叙述个案资料,直接而精细,可以将一些片段并列或串联,不用转述而用原话,尽可能用客观描述来呈现对个案的解释。但整理报告的时间较长,重心难以把握,较为繁复。
( 2 )简介性报告
简介性报告犹如一幅个案的速写,着重反映个案的主要特征,比较简洁。报告整理时间较短,较能显出问题的重心,不过往往难以详细获知一些有关个案的细节部分资料。
( 3 )分析性报告
分析性报告通常对论点进行直接的论述,对论点均需提供论据,并需说明个案的各种可能现象及推理历程。分析性报告是一种企图利用客观的方式呈现个案资料,但又无法全然放弃主观判断的呈现方式。
总体来说 , 个案研究报告应秉承叙事风格 , 其成文形式应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事人看问题的观点 , 尽可能使用他们的语言来描述研究结果 , 介绍研究者使用的方法和在研究过程中所作的反省思考 , 再现访谈情景和对话片段 , 详细描写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和当事人的反应及表情动态 , 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2. 个案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般来说 , 不论研究者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风格 , 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 1 )背景介绍。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此部分明确提出研究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的个人目的和公众目的、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如选择的个案是什么 , 为什么要对个案进行研究 , 研究个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一部分应简洁明快 , 使读者一目了然。
( 2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的标准 , 即个案是如何选定的 ; 进入现场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 ; 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 关于研究伦理的考虑 ; 研究实施过程 , 即研究持续时间的长短 , 访谈、观察的时间表及频率等。此部分的叙述要足够详细 , 使读者能够通过文章透彻地了解研究过程。
( 3 )个案研究结果分析。主要是针对个案的研究结果 , 包括对观察资料、访谈资料、实物资料的描述与概括分析。此部分是研究报告的主干部分 , 必须详细而具体。此部分的写作中 , 专家认为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 :
其一是类属型 , 主要使用分类的方法 , 将研究结果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归类 , 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报道。如对辍学生的研究 , 就可以从他自己的角度将其辍学的过程、原因、辍学后的去向、心情、打算,各类人对辍学生的反应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 其二是情境型 , 注重研究的情境和过程 , 注意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或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表现的内容是一个自然发生的故事或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各种事件的组合。情境法的长处是可以比较生动、详细地描写事件发生时的场景 , 可以表现当事人的情感反应和思想变化过程;
其三是结合型 , 即将类属型方式与情境型方式结合使用。如可以使用类属法作为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 同时在每一类属下面穿插小型的故事片段 , 也可以将情境法作为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 同时按照一定的主题层次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写作中以结合型写作方式较为常见。
在故事的建构中 , 又有故事叙说型表述和虚构型表述两种表述方式。故事叙说型表述主要是讲述研究中的一个个故事。它把研究的过程分成一个个特定情景 , 与收集资料、分析、解释工作相结合 , 挑选其中适合在某一特定情境中表现的各因素 , 组织成一个个小故事。虚构型表述 , 是指可以把几个特殊的事件根据需要编成一个事件 , 或把从不同参与者的调查中收集的资料编成一个参与者的经历 , 这样可以使事件的发生更为集中 , 更具故事性 , 使研究更具特定性 , 从而更能抓住读者。在使用这种表述方式时要注意 , 虚构的事件应有完全的事实根据 , 而不是漫无边际的瞎编 , 同时 , 对这些虚构的事件也要当作真实发生的事件一样进行认真的调查、访谈、整理和解释。
( 4 )结论及建议。是对研究中的关键元素及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 从个案研究的结果中推论出最终的结论 , 并且对结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做出解释 , 对个案研究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 5 )参考文献及附录。列举参考文献须参照标准的格式。附录位于文章的最后 , 主要是包括一些无法全部呈现于文章主体部分的资料。
四、学术论文的撰写 (一)论文基本架构
规范性学术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题目
论文的题目也可称为标题。它是论文的标签、标志,是论文高度概括和集中的反映,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题目要用新鲜、醒目、准确、简洁而有概括性的词句,体现出全篇的主题思想,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论文题目的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主要格式有如下几种:
( 1 )命题式
以一个准确的判断反映文章研究的问题和大意,如《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效的心理学基础研究》等。
( 2 )对称式
用两个词性和结构相同的对称短句组成问题,如《建立校内申诉制度,促进学校依法治教》、《以科研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等。
( 3 )主辅式
由一个主句和一至两个从句(辅句)构成,如《寓启于读,教学生学会学习》等。 ( 4 )正副式
由一个正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如《面向 21 世纪的课程改革探索——试论上海市威海路第三小学的“主题综合活动”》等。
( 5 )连接式
用破折号或冒号将问题前后部件连接起来,起到凸显和强调某一主题的作用,如《效率——素质教育评价的至重砝码》等。
2 .作者署名
文章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和拥有版权的标志。作者应是在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和撰写文稿等多方面对其中的全部或部分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负责的人。多人合写论文署名的次序要对按研究成果和论文撰写贡献的大小进行排列。作者姓名写在标题下正中位置。
3 .摘要和关键词
一般 3000 字以上的论文都要有一个内容摘要,以便读者迅速了解全文的概要大意,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也要避免与正文相关内容的重复与雷同。撰写摘要需要较高的概括能力,必须做到:
( 1 )文字简短精炼,一般为 200~300 字左右;
( 2 )内容全面。要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目的、主要观点、研究的角度、方法及意义等做出全面概括地介绍;
( 3 )重点突出。要把论文中表述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最有特点、最能引人注目的东西用凝炼的语言介绍出来。
摘要下面陈列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一类,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每篇文章一般列 3~8 个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的最核心的专业概念或词语,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或用空格隔开,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4 .绪论
绪论也叫引言、序言、导言、前言,写在论文的开头,重点描述:从事研究的背景,从而衬托出所论问题的重要性;简述写作的缘起,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试图解决什么问题;指出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与意义;精要地概括本论部分的中心内容,为下文的全面展开创造条件,切忌篇幅过长,以免全文头重脚轻。
绪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直奔主题法:开篇就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点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 2 )提问质疑法:揭示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虑;
( 3 )陈述交代法:说明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价值、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本问题的宗旨方法和手段;
( 4 )商榷立论法:指出别人论点或论据中存在的错误和值得商榷的问题,以批驳的方式引出作者的论点。
5 .本论
本论也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篇幅上应占全文的大部分。要有条有理、逻辑严密地论述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充分地进行阐述。
6 .结论
结论是学术论文的结束部分,是对本论的综合,是论证得出的基本结果或课题解决的答案,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与提炼。结论应写的简明扼要、精炼得当,要避免与本论的简单重复,而且要切忌主观片面,不要对复杂的、没有把握的问题做出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不能撇开相互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做出表面的或片面的结论。
结论的基本写法有以下几种:
( 1 )概要提炼法:对全文内容和论点体系进行概括和总结,进一步突出和强调中心论点及主题思想。
( 2 )评价展望法:是对本研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简述评价,指出本课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领域、问题,引领读者深入思考探究。
( 3 )自然结尾法:是在绪论和本论中就有关问题已经分层进行了揭示和论证,便可不再做专门的总结归纳,文章就自然结束了。
7. 附注
附注是学术论文的附加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是对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的相关文献或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的说明。参考文献是写在正文或注释后面,主要列出论文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哪些著作、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
(二)论文撰写过程 1. 提炼主题
选定一个课题只是确定了一个宏观的“题目”,而真正进入叙述论文的写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学术论文的主题提炼。
“主题”就是作者在一篇论文中摆出并得到证明的主要论题。论题的选择往往是一篇论文成功的关键。主题是论文的宗旨和灵魂,是作者说明事物、阐明道理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是论文作者的主观认识。每篇好的论文都体现着作者明确的写作意图。从一定意义上说,主题就是文章的纲,有了纲,丰富复杂的材料就能分清主次,突出本质,形成一体,文章也就有了生命。因此,精心地提炼主题,是写好论文的前提和关键。提炼主题的方式有如下两种:
( 1 )聚焦
聚焦是将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把握的程度。主题涉及的范围取决于研究的内容,范围的大小应与教学研究对象的数量、研究事件多寡等相适应,对范围过大的主题可限制其边界获取其分支。如研究“学校文化建设”,可将其缩小聚焦到“学校教学文化的建构”上来,这就成为一个比较好的主题,可以从“教学文化的缺失”、“教学文化的现代诉求”、“教学文化的实践建构”等方面开展开论证。
( 2 )分析
分析就是将复杂的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即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然后便于各个击破;或对问题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研究的问题简化、清晰,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以便深入准确地掌握问题之根本。如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可以从学生自卑感强、自信心缺失等主要方面着手,由此可以得出“改变学生学习困难,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的主题。
【拓展阅读】 主题的要求
好文章,首先是主题好,句式论文提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能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主题好的最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除此以外,提炼主题还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主题要集中。主题集中,就是要明确每篇文章写作的目的性。通俗的讲就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比如有的教师写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文章,将学生的早恋、上网、交友等问题放在一起来写,这样就容易造成多中心,什么都想说,但是什么都说不清。 主题集中,就是要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所有材料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为表达主题服务。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都要周密地考虑,要突出中心,抓住主要矛盾,这是主题提炼集中的根本条件。
第二,主题要鲜明。主题鲜明,就是说,写文章就要影响读者。因此,作者的观点要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且观点的表达要清楚、明白,绝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主题鲜明,是论文具有说服力的重要标志。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常见的问题是:问题提得不鲜明,分析得不尖锐,没有观点,没有倾向。所以教师在写论文时要克服这些现象。
第三,主题要深刻。主题深刻,就是对所反映的问题认识深刻,击中了要害,说到了本质,提出和解决了带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主题挖掘深刻,就要加强分析,在揭示事物
的本质上狠下功夫。写文章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但又不能局限于一般性的材料。要站的高,善于驾驭材料,要对材料作本质的分析。哪一方面的材料思想性最强,哪一方面的材料最具有普遍性,就要对此作深刻的、反复的“思考”。
以上所述的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是不可分割的。主题集中,才能鲜明;只有集中、鲜明,才有利于深刻。这三方面是统一于一篇论文之中的,是论文对好主题的共同要求。
2. 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理清思路的过程,即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秩序、对论文的框架设计。提纲是论文的“蓝图”,提纲可以把初步成形的思路、观点、想法等用文字固定下来、明确下来;提纲将论文构架视觉化,全篇的论点、材料运用,结构布局、逻辑构成和严谨程度等,都可一目了然;有了提纲,行文就有所遵循,起收分合、承接转换、详略疏密均有了一定安排,写起来全局在胸;对于较长篇幅的论文而言,有了提纲,便于分期或分工合作撰写。因此,论文提纲的意义在于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完成框架的勾勒,显示论述层次以及论证方法。
( 1 )拟定提纲的要求
首先,提纲的项目要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包括:题目;绪论;中心论点所隶属的各个分论点;各个分论点所属的小论点;各个小论点所隶属的论据材料(理论和事实材料);每个层次采取哪种论证方法;结论意见。
其次,要从全局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根据文章写作的意图,考虑各部分内容在文中的地位,并拟定好相关的提纲。论文写作的提纲要有逻辑性,论述的角度要统一,内容尽量全面。能否体现作者的逻辑意识,是衡量一份提纲成功与否的关键。
( 2 )拟定提纲的方法
第一,标题式编写法,也叫论点式编写法,是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所写部分的内容。优点:简洁、扼要,一目了然,编起来快;缺点:别人不易明白,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模糊,搞不清当时编写的意图了。
第二,提要室编写法,是用一些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提要式地将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它是论文全部内容粗线条的描述,也是论文的雏形或缩写,撰写很长的论文一般采用提要式编写法的。优点:具体、明确,深入细致,内容不易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缺点:文字多,效率低。
3. 撰写初稿
在准备充分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拟定完整的提纲的基础上,便可以按论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去完成撰写初稿的任务。论文各个部分的撰写在前面已有阐述。这里谈谈在执笔写作过程中应做到的:
( 1 )写好序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头”。开头应该将自己所要谈的问题简单而明确地提出来,不能离题太远,应当开门见山。最好就是直接提出要论证的中心论点。例如,论文《简析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究的实施策略》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性学习活动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观察、实践和反思后,笔者认为要有效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关注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思维的有效拓展以及教学的有效评价,以促成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唤醒学生体验与探究的冲动,使学生的情感在探究中体验,在感悟中升华。
这一开头,即明确了作者要论述的问题,又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使论文有了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
( 2 )纳入系统
一篇论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因此在执笔写作论文时,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方法,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把论题纳入到论文的系统中去,明确主系统与若干分系统的关系,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的论证就会沿着论文提纲所指引的方向从“必然”走向“自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运用系统方法能使我们站在一定高度来审视所要论述的观点,始终保持论点的守衡,思路的连贯;能使我们把握一定的深度,对所论证的问题做出全面的本质的认识;能使我们论证具有一定的力度,使分析透彻,推理判断合乎逻辑。
( 3 )写好结语
写好正文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尾。结尾可以再次点题,也可以将正文阐述的内容加以概括,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若是一篇论文有头无尾,没有结论,总好像文章没有写完。例如,论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的结尾是这样的:
基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观念转变是前提,构建课程体系是载体,注重课堂主阵地是基础,关键是如何把三者有机的整合。这是基础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的。 象这样的结尾既简洁明了,有很好的点题,突出了“基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这一中心论题。
总之,只要我们在写作时能够在系统论方法的统率下,思路明确,材料充实,就可以一气呵成,完成写作任务。
4. 修改完善
对于一篇学术论文而言,初稿撰写结束并不等于完成了写作任务,还必须对初稿进行反复的推敲,即要不断地修改文稿,它是论文撰写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修改是对初稿的润色加工,是对疏漏的补充,是对布局的审核,是对用词的推敲。
( 1 )修改范围
论文的修改可以从观点、材料、结构、语言四个方面着手去修改。
第一,审视论文观点。论文的修改首要的是要审查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明确。对待论文的观点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观点时要一定反复审核;从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中概括出来的观点更要持之有据,不能夸大和拔高,即使确有创见或重大价值,也应留有余地,留待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的认可。
在审视观点时还必须回过头来再次审阅论文的题目,因为大多数论文的题目是直接体现文章的主题或观点的。论文的题目应该醒目、新颖,对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一定要大小适中,宽窄适度,如有副标题,正副标题搭配要合理。一般来说,论文的题目宜小不宜大,易窄不易宽,一篇论文要能集中解决好一个实际问题,究竟多大多小,多宽多窄,那就应该由论文的内容来确定。如有一篇论文,其内容是论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而论文题目却是“浅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的题目是不可取的,一则题目的涵盖范围太大,二则题目包含的内容与论文本身的内容缺乏一致性,尽管是“浅论”,也不知能论什么。 第二,检验材料真伪。修改论文要审核材料是否典型,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写好一篇论文就像备好一堂课一样,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材料越丰富,论文写作的回旋余地越大。修改论文时,我们应对论文中所采选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对材料进行“质”的鉴别,保证材料和观点的契合,尽量吸纳新的材料武装新的观点,以增强论文的新鲜感,时代感;保证论文应有的价值,尽量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以正确揭示出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对论文中引用数据材料要反复的核准,防止出现人为的差错。 第三,考察结构层次。论文的逻辑构架对一篇论文的质量而言也显得非常重要。不少教师所写的文正主题也不错,所选的事实材料也很典型,但就是文正的结构层次欠佳,整片文章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者处理不当。文章的逻辑层次的考察是一种推理顺序的验证。论文的修改要看论文中心论点放射出的若干分论点是否合乎教学实际,每个论点的论证是否充分,论证层次间的关系是否严密,各部分的转接过渡是否自然。同时逻辑层次的考察,也是要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审定。修改论文的整体结构要把注意力放在“序”的排列上。这个“序”不仅包括论文总体的部分顺序,还包括各部分的层次和每一层中的语言顺序。
【案例 5 】
一篇政治教学论文提纲的修改实例
“教学改革中强化创新教育”的文章,作者的结构提纲是这样设计的: 序言:简述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现状,说明强化实行创新教育的意义。 正文构想:
一、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具体做法: 1. 更新思想; 2. 主体参与; 3. 创新评价 二、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 教材运用; 2. 教学成果; 3. 教学思想 三、政治活动中的创新教育
1. 大政治活动; 2. 学校活动; 3. 社会活动 结语:综合概括,必须强化创新教育
(选自方俊《中学政治课教研论文写作研究》讲座稿)
这个提纲从总体来说是可取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序言部分过于繁琐。第二,正文部分论述创新教育时应紧紧围绕“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而不要分得过细过散。这不利于集中解决问题。第三,政治活动中的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可在进一步实践的基础上另外写一篇文章加以论述。因此这一提纲可修改为:
序言:直接点明论题,强调课堂教学是强化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正文:围绕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进行论述。 一、更新教学观念,发挥主导作用 二、组织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参与 三、科学利用教材,挖掘教学内容 四、合理设计练习,强化创新训练 结语:综合论述,开辟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上述修改后的论文结构比起原来的论文提纲要顺得多了,在逻辑结构层次上更清晰,能够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第四,进行语言修饰。在论文的语言表达上,许多教师的论文写作中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精确的语言表达,有结论性的语言,却缺少分析性的语言;二是语言表达辞不达意,逻辑性不强;三是文章的语言重复啰嗦,有些纯属是“正确的废话”。因此,在修改论文时,在解决通顺,无错别字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的精确、形象、生动和优美。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论文作为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的结晶,它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语言的修饰除了要简练、流畅、准确以外,还特别要注意变换句式,巧用词语,善于修辞,多用短句,以便教学论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具有“磁性”,使语言达到准确表意,更具文彩的效果,增强论文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 2 )修改方式
其一,根据文稿存在的问题程度来决定实行全面修改还是局部修改。一般要求将初稿先征求专家或同行的意见,如果意见多,问题大,像观点不准确,材料和观点不一致,措施、
办法不得当,内容层次不清晰等,则要全面修改。对于那些结构无大问题,仅仅是遣词造句有问题,只要局部修改就可以了。
其二,论文修改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地进行,每次修改都应有所侧重: 第一步,全文检查。主要应检查题目是否精炼、简洁,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论文中提出的措施、办法、结论和意见是否清晰、具体、可行,各部分的表述是否鲜明有力; 第二步,部分检查。主要检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它们与主题是否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侧重点是否表达充分;
第三步,用词检查,主要应检查用词是否恰当、贴切,表达内容是否准确,读者是否能理解;
第四,细节检查。主要应检查文字、行款格式有无错误,标点、符号、表格、数据、插图等使用是否得当和准确,错别字是否都已得到改正。
( 3 )修改方法
修改论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增加材料,使文稿的内容更加充实。二是删去文稿中多余、重复、冗长的段落、句子和文字,使文稿的语言更加精炼。三是以更典型的新材料换旧材料,使文稿的材料更加丰富。四是调整文稿中的章节、段落,使文稿的顺序安排更符合逻辑。
论文的优化需要经过反复的磨炼,一篇好的论文往往不是一次“写”出来的,而是多次反复修改出来的。
(三)论文撰写要求 1 .立意高
立意高,也就是论文的立意要有高度。比如《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控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课题,从现实实践来看,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主动性,内心充满着焦虑和厌倦情绪,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站在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高度来思考这一问题,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 .理论深
理论要有深度。根深才能叶茂。论文想要有深度,理论性就要强,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说理要透彻,将论述的问题开掘得深些,使人折服,更具有指导性。比如,有位教师在已有众多人论述创造教育的情况下,仍另辟蹊径再谈创造教育,其谈论能立住脚主要建立在三方面理论分析基础上的:把学生看作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主体;看作为学习过程的能动主体;看作为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当前许多人在谈到教科研成果时大力主张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性理论,其重要性也在于此。
论文的理论性是指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性的强弱度。论文的理论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内容上的概括性和说理性。所谓概括性,是指所表述的内容要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纳入一定的理论体系范畴。对论点的论述既要运用事实实证,又要进行事理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将理说清、说透,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和理论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普遍现象中找出规律和共性。其二,教育研究者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其中也包括理论的创新。
3 .切入巧
教师教研成果的总结要强调在“做的好”的基础上“写的好”。论文除了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性阐述外还应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在质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论文的具体拟写如作战打仗,如解数理化习题一样,要选择好的切入点,进行突破。否则,一个选题,如若面面俱到,全线出击,怎能说的清?
4 .选材新
所选的材料应该新颖、典型、生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人云亦云大家所知道的东西。因此,在写文章前应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过程,以获取丰富多彩、真实可靠的材料。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文章光彩四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术论文案例评析
精当 适度 集约:
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选用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课程资源之一,是政治课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依据。“理论永远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长青。”政治课教学要解决教材天然的滞后性于理论发展前进性的矛盾,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从狭义而言,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政治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研究教学过程中素材性教学资源选用的时候,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的体现,才能实现政治课教学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统一,促进政治课教学的良性互动。而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选用应遵循精当、适度、集约的原则。笔者结合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公开教学课例来简述教学资源选用原则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资源选用要精当
政治课教学其理论的深刻性“植根于实践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在于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所学知识的价值与理性思考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在研究、理解、分析教材文本主题的基础上,选用精确恰当的实例来补充、丰富教材文本所述基本观点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精神上、思想上和文化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给予学生全面、正确、科学的知识并有效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框题的教学过程中课,我在遵循教材文本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精当的选用了教学资源,以服务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和教学难点的化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框题的主题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教材是以“谁监督、监督谁,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的顺序编写的,这些教学内容对高一学生而言既陌生又抽象。为了凸现教学主题,达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既能实现德育、智力与非智力有机衔接又能关注学生身边(展示课所在学校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事例:如就解决女子一中门口“狭窄的里弄、拥塞的交通”问题向无锡市人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模拟制订监督方案并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向学生提供了女子一中所在地无锡市人民政府的网址、无锡市信访局的网址和联系电话。这一精心设计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操作性强的精当教学实例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彩的教学细节,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成了当堂课的一大亮点。精
当教学实例的选用不仅能体现政治课教学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二、教学资源选用要适度
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需要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由原来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教师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自己再去寻找更多更生动的例子,从而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政治课教学中适量适度的教学资源的开发选用,可以让师生在走进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但如果教学资源开发和选用过度,可能会使师生在走进教材的同时又淹没了教材,从而影响到对教材文本主题和意义的充分揭示和教材价值的深刻挖掘。所以政治课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和课堂情境的科学选材时,要把握好一个“度”,力求做到精当适度。
适度的选用教学资源,一要遵循“为理论学习服务、为课堂良性互动服务、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培养服务”的理念,做到“设计、选材、使用”的有机统一;二要求政治教师在吃透课标及“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按精准合理的要求做好“加减法”。做减法的目的是将教材文本的精华、精彩、重点部分提炼出来进行讲解,其它内容则可以一带而过,为政治课教学适度选用教学资源留出更大的空间;做加法的目的是发挥教师在使用教材和开发教学资源方面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课堂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这也是政治课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框题的教学中,我对教学内容按如下顺序作了精准合理的加工整合,解决“民主监督”:是什么,主体——(谁监督)、对象——(监督谁)、内容——(三大类);怎样做,方式——(多渠道)、行使——(有序性);为什么,意义——(重要性);最后得出“守望公共家园、共创和谐社会”的重要结论。这样使教材内容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也为渗透一些鲜活的教学实例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从鲜活真实的事例中概括出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内容、方式;在讲述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时与教材后面列举的一些要受到法律制裁的非法行为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从中感悟出公民负责任地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资源运作要集约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种教学资源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它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和特点,以保证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针对性及其实效性。另外,教学资源本身具有多质性,因此,开发和选用教学资源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教学资源的优势,就是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实例
和教学情境的集约化运作,杜绝课堂教学例证满天飞的状况。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创设了一个背景材料,并依据这一背景材料设置了多个探究性问题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始终。其教学片断如下:
背景材料:07年7月10日 吉林某城一名卖瓜农妇被城管执法人员追赶并被掀翻卖瓜的三轮车,地上撒满香瓜,几名路人纷纷帮忙收拾残局,并严厉指责城管工作人员野蛮执法的行为。
问题探究一(1):路人严厉指责城管工作人员的野蛮执法行为是在行使什么权利?闻讯赶到的卖瓜妇女的丈夫李某面对城管工作人员的野蛮执法愤怒地说:“我要去告你们!”问:李某的指责和想法对吗?为什么?
问题探究一(2):正当卖瓜妇女的丈夫李某准备到政府机关去告城管执法人员时,卖瓜妇女王某则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点亏就吃点亏,我们忍一忍吧。再说,我们也没有告他们的权利。”
问:王某的观点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公民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问题探究二:李某夫妇回家后,把事情的经过向邻居和村民们一说,村民们听了个个为李某夫妇抱不平,村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村民A:打热线电话,举报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
村民B:等着别人检举城管部门工作作风时,你们的问题也可以跟着解决; 村民C:找电台、报社,将城管执法人员的野蛮行为曝光; 村民D:我们一起去把城管人员打一顿,出出气! 村民E:找本村的市人大代表,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
问:结合村民们的建议和你的认识谈谈哪些是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该用的合法渠道?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问题探究三(1):
村民D建议找人围攻城管部门、殴打城管工作人员,出出气。 问:你是否认同村民D的建议,为什么?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还有那些行为和方式是不能采取的?
问题探究三(2):
李某夫妇在村民A的帮助下写了举报信,寄给了上级信访监察部门。监察部门派专人进行调查,查清事实后,责令城管部门对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李某夫妇赔礼道歉,补偿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问:从李某夫妇通过信访举报方式行使自己监督权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哪些意义。
紧扣教材文本内容,辅之集约化的教学实例并将其贯穿于整堂课教学的始终,有利于促进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发挥了有效的辅助作用。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学》2008年第3期)
【案例评析】
上述文章,是在新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成的。文章的选题既根植于课堂教学实践,又对课堂感性认识作了理性的概括;文章既运用事实实证,又进行了事理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将理说清、说透,达到了教研文章理论分析和实证论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求;文章虽短,但能够将经济学的“集约”概念移植到政治课教学资源的选用上来,能给人新意之感。因此,本文不失为一篇短小精悍的有一定质量的教研论文。
正在阅读: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06-19
智慧政务大厅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审批中心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图文01-01
依法信访 依法治访02-01
变电运行电流相位比较式母差保护05-16
中美十大风投排名11-13
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分类汇编(120套)专题二十七: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08-25
关于公布2015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嵊州市部分)通知06-09
u大师U盘装系统教你四部曲装机版系统安装07-20
最难忘的是你的眼神作文600字06-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研究成果
- 表述
- 教育
- 暑假数学思维操-四年级暑假数学练习
- 里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 石油工程钻井作业西班牙语英语专业词汇大全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 学校内部控制自查报告
- 六年级心理课教案
- 龙门吊安装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 图文
-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
- 海安干部分级管理规定
- 秘书服务领导必备知识手册
- 健康宝典 - 图文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升初语文试卷
-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检测英语试题(附答案及听力材料
- mpa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 高中历史课教学论文
- 如何看待全民绩效工资
- 2014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题答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
- 关于德阳市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