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更新时间:2023-10-03 10: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第三单元英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采取的措施: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3课时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提纲:
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
3.除了教科书上的3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尝试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入
1、出示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P27~29 例1、2
(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 (3)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 (4)你有什么困惑?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自主探究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四、随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36+( )=64+( )
56+44=( )+( ) A+( )=12+( ) 五、达标检测
(1)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50+30 30+(A+50)=(30+A)+50 B+900=900+B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36+( )=64+( ) 56+44=( )+( ) A+( )=12+( )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4)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5)第三小组六个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28厘米、136厘米、140厘米、132厘米、124厘米、12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0+30)+50=10+(30+50) 20+50+30=20+50+30 30+(A+50)=(30+A)+50 B+900=900+B 五、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自学提纲:
1.在计算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的运算定律? 2.你认为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尝试完成教科书P30“做一做”。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 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
米,天津到济南
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4课时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课本34页例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反应用。 自学提纲:
1.请你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乘法运算定律。
2.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你能发现什么? 3.尝试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第1、2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入 1、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P33~35 例1、2
(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 (3)你能举例证明乘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 (4)乘法运算定律和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共同点? (5)你有什么困惑? 二、自学检查
自学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 × ×7 (60×25)× =60×(25×8) (125× )× =125×(4×19)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 4×5=2×10 A×B×C= A×C×B A+B=B+A 1×2+3=1×3+2
1+4+6+9=(1+9)+(4+6) 4×6×25= 6×(4×25)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 8×(25×15) 8×5×125×40 三、自主探究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四、随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 × ×7 (60×25)× =60×(25×8) (125× )× =125×(4×19) 五、达标检测 (1)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 4×5=2×10 A×B×C= A×C×B A+B=B+A 1×2+3=1×3+2
1+4+6+9=(1+9)+(4+6) 4×6×25= 6×(4×25)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 8×(25×15) 8×5×125×40 六、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七、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5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37——38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6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课本36页例1、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自学提纲:
1.比较观察这两道算式的特点和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表述出来。
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算一算,比一比,试着把你的发现用字母来表示。
3.尝试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入 1、 出示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出示自觉要求 (1)自学课本P36 例3
(2)通过自学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3)你能举例说说吗?(举例) (4)你有什么困惑? 二、自学检查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三、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四、随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 上填上适当的数。 (43+25)×2= × + × 8×47+8×53=( + )× 3×6+6×7=( + )×
8×(5+9)= × + × 五、达标检测 解决问题:
1、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体操表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0行,每行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2、两个工人加工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4个,乙每小时加工26个,每天工作8小时,两人一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五、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课后作业: P38/1-4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正在阅读: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03
广告学德芙消费者分析05-17
2015-2020年中国婴儿服饰礼盒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发展建议报告08-28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10-04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7-23
第四次作业06-21
苦并快乐着作文800字06-30
水产养殖禁用渔药清单04-23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08-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运算
- 简便
- 定律
- 单元
- 计算
- 2017 - 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二节动能势能检测粤教版必修2
- 数电实验二 - - 门电路特性参数测试
- 西方经济学课程习题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
- LDPC码及其译码实现
- QY16C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分析计
-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周记9篇
- 心肾不交所致失眠大鼠模型 - 郜红利
- 麦基故事讲座手册 - 图文
- 2017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就《史记》来透视司马迁的生死观
- 2018年上海市高考冲刺压轴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doc
- 《机械制图》复习题答案
-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 奥美拉唑引起血肌酐病例分析(1)
- 汽车喷嘴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质技术员见习期工作总结 - 图文
- 充分发挥村委会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
- 延安精神地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 gis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