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作业指导书汇编(第二部分)

更新时间:2023-05-19 16: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 0805-94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 仪器设备

2.1 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2 试模: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

细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试模的直径×高=50mm×50mm; 中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高=100mm×100mm; 粗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的直径×高=150mm×150mm; 2.3 脱模器。

2.4 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2.5 液压千斤顶(200~1000kN)。 2.6 夯锤和导管。

2.7 密封湿气箱池放在能保持恒温的小房间内。 2.8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2.9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他合适的压力机,但后者的规格应不大于200kN。 2.10 天平:感量0.01g。 2.11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2.12 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3 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但应避免破碎粒料的原粒径。将土过筛并进行分类。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中粒土,则除去大于25mm或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细粒土,则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备用。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粒径小于25mm的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粒径小于40mm的粗粒土,试样的质量应不少于2000g。

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 制试件

5.1 对于同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分别应该制9个和13个试件。

5.2 称取一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其数量随试件大小而变。对于50mm×50mm的试件,1个试件约需180~210g;对于100mm×100mm的试件,1个试件约需干土1700~1900g;对于150mm×150mm的试件,1个试件约需干土5700~6000g。

对于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土; 对于中粒土,可以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土;对于粗粒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土。

5.3 将称好的土放在长方盘里(400mm×600mm×700mm)内。向土中加水,对于细粒土(特别是粘性土)使其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小3%,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可按最佳含水量加水。将土和水拌和均匀后放在密闭容器内浸润备用。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和土仪器拌匀后进行浸润。

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至2h。

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nQcQnQc

0.01 0.01 0.01 c QW n

1 0.01 1 0.01 1 0.01 1 0.01 nc nc Q式中:W——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Qn——混合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 n

,即风干含水量

(%);

Qc——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 c

(%);

——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5.4 在浸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并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3%的水(对于细粒土)加入土中,使混合料在1h内按下述方法制成试件,超过1h的混合料应该作废。其他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虽不受此限,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6 按预定的干密度制件

用反力框架的液压千斤顶制件。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需要的稳定土混合料

数量m1(g)随试模的尺寸而变。

m1 dV(1 )m1 dV(1 )

式中:V——试模的体积;

——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

3

将试模的下压柱放入试模的下部,但外露2cm左右。将称量的规定数量m2(g)de 稳定土混合料分2~3次灌入试模中(利用漏斗),每次灌入后用夯棒轻轻均匀插实。如制的是50mmm×50mm的小试件,则可以将混合料一次倒入试模中。然后将上压柱放入试模内,应使其也外露2cm左右(即上下压柱露出试模外的部分应该相等)。

将整个试模(连同上下压柱)放到反力框架的千斤顶上(千斤顶下应放一扁球座),加压直到上下压柱都压入试模为止。维持压力1min。解除压力后,取下试模,拿去上压柱,并放到对脱模器上将试件顶出(利用千斤顶和下压柱)。称试件的质量m2,小试件准确到1g;中试件准确到2g;大试件准确到5g。然后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0.1mm。

用击锤制件,步骤同前。只是用击锤(可以利用做击实试验的锤,但压柱顶面需要垫一块牛皮或胶皮。以保护锤面和压柱顶面不受损伤)将上下压柱打入试模内。 7 养生

试件从试模内脱出来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和恒温室内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复。有条件时,可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d。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

养生期的最后一天,应该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在浸泡水中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m3。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的损失应该符合下列规定: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该作废。 8 试验步骤

8.1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m4。

8.2 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1,准确到0.1mm。

8.3 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台上先放一扁球座),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使试件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为1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

8.4 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破)测定其含水量 1。 9 计算

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c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0.00051P(MPa)

AP

对于中试件:Ri 0.004178(MPa)

HP

对于大试件:Rc 0.000057P(MPa)

A

式中:P——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P

对于小试件:Rc

A——试件的截面积(A

4

。 D,D——试件的直径,单位mm)

2

10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若干次平行试验的偏差系数Cv(%)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试件 不大于10% 中试件 不大于15% 大试件 不大于20%

T 0806-94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劈裂试验)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间接抗拉强度。本试验方法包括:按预定干密度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以及用锤击法制备试件。试件都是高:直径=1:1的圆柱体。应该尽可能用静力压实法制备等干密度的试件。 对其它综合稳定材料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应参照本试验方法。 2 仪器设备

2.1 试模: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

细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试模的直径×高=50mm×50mm;

中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高=100mm×100mm;

粗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的直径×高=150mm×150mm;

2.2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它测力环式压力机,须备有能量2kN及20kN的测力环。 2.3 压条:采用半径与试件半径相同的弧面压条,其长度应大于试件的高度。不同试件采用的压条宽度和弧面半径为:

试件尺寸,mm 宽度,mm 弧面半径,mm

50×50 6.35 25 100×100 12.70 50 150×150 18.75 75 2.4 其余试验设备均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相同。 3 试料准备

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相同。

4 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 制试件

与(T0805-94)制试件方法相同。

6 养生

与(T0805-94)养生方法相同。作为应力检验用时,水泥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 土的养生时间应为90d,石灰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的养生时间应是六个月。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该保持25±2℃。

养生期的最后一天,应该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在浸泡水中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在养生期间,试件的质量损失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质量损失超过规定的试件,应该作废。

7 试验步骤

7.1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

7.2 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0.1mm。

7.3 用压力机的升降台上置一压条,将试件横置在压条上,在试件的顶面也放一压条(上下压条与试件的接触线必须位于试件直径的两端,并与升降台垂直)。

试验过程中,应使试验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约为1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

7.4 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碎)测定其含水量。 8 计算

试件的间接抗拉强度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8.1 无压条时 对于小试件:Ri

2P

0.006366对于中试件:Ri (MPa) 2dHHPP

0.004244对于大试件:Ri (MPa)

2dHP dH

0.012732

PHPH

(MPa)

式中:P——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 d——试件的直径(mm)。 H——浸水后试件的高度(mm)8.2 有加载压条时

Ri

2P

(sin2

ad)

式中:a——压条的宽度(mm);

——半压条宽对应的圆心角;

aH

其余符号同前。

P

对于小试件:Ri 0.012526(MPa) 对于中试件:Ri 0.006263(MPa)

HP

对于大试件:Ri 0.004178(MPa)

H

9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若干次平行试验的偏差系数Cv(%)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试件 不大于10% 中试件 不大于15% 大试件 不大于20%

HP

T 0601—2000沥青取样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在生产厂、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沥青产品质量而采集各种沥青材料的样品。

1.2进行沥青性质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粘稠或固体沥青不少于1.5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仪具与材料

2.1盛样器:根据沥青的品种选择。液体或粘稠沥青采用广口、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如锅、桶等);乳化沥青也可使用广口、带盖的聚氯乙烯塑料桶;固体沥青可用塑料袋,但需有外包装,以便携运。

2.2沥青取样器:金属制、带塞、塞上有金属长柄提手。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检查取样和盛样器是否干净、干燥,盖子是否配合严密。使用过的取样器或金属桶等盛样容器必须洗净、干燥后才可使用。对供质量仲裁用的沥青试样,应采用未使用过的新容器存效,且由供需双方人员共同取样,取样后双方在密封上签字盖章。

3.2试验步骤

3.2.1从贮油罐中取样

1)无搅拌设备的贮罐

(1)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经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取样时,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然后取样。

(2)用取样器按液面上、中、下位置(液面高各为1/3等分处,但距罐底不得低于总液面高度的1/6)各取规定数量样品。每层取样后,取样器应尽可能倒净。当储罐过深时,亦可在流出口按不同流出深度分3次取样。对静态存取的沥青,不得仅从罐顶用小桶取样,也不能仅从罐底阀门流出少量沥青取样。

(3)将取出的3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2)有搅拌设备的贮罐

将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经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充分搅拌后,用取样器从沥青层的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

3.2.2从槽车、罐车、沥青洒布车中取样

1)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取样阀,待流出至少4kg或4L后再取样。 2)仅有放料阀时,俟放出全部沥青的一半时再取样。 3)从顶盖处取样,可用取样器从中部取样。

3.2.3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

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时,要按时间间隔均匀地取至少3个规定数量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3.2.4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

沥青储存池中的沥青应待加热熔化后,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锅之后取样。分间隔每锅至少取3个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匀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3.2.5从沥青运输船取样

沥青运输船到港后,应分别从每个沥青仓取样,每个仓从不同的部位取3个样品,混合在一起,作为一个仓的沥青样品供检验用。在卸油过程中取样时,应根据卸油量,大体均匀的分间隔3次从卸油口或管道途中的取样口取样,然后混合作为一个样品供检验用。

3.2.6从沥青桶中取样

1)当能确认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时,可随机取样。如不能确认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时,应根据桶数按照表1规定或按总桶数的立方根数随机选出沥青桶数。

2)将沥青桶加热使桶中沥青全部熔化成流体后,按罐车取样方法取样。每个样品的数量,以充分混合后能满足供检验用样品的规定数量要求为限。

3)若沥青桶不便加热熔化沥青时,亦可在桶高的中部将桶凿开取样,但样品应在距桶壁5cm以上的内部凿取,并采取措施防止样品散落地面沾有尘土。

3.2.7固体沥青取样

从桶、袋、箱装或散装整块中取样,应在表面以下及容器侧面以内至少5cm处采取。如沥青能够打碎,可用一个干净的工具将沥青打碎后取中间部分试样;若沥青是软塑的,则用一个干净的热工具切割取样。

3.3试样的保护与存放

3.3.1除液体沥青、乳化沥青外,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严禁罐入纸袋、塑料袋中存放。试样应存放在阴凉干净处,注意防止试样污染。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应加盖、密封,外部擦试干净,并在其上标明试样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3.3.2冬季乳化沥青试样要注意采取妥善防冻措施。

3.3.3除试样的一部分用于检验外,其余试样应妥善保存备用。

3.3.4试样需加热采取时,应一次取够一批试验所需的数量装入另一盛样器,其余试样密封保存,应尽量减少重复加热取样。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T 0602—1993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规定了按本规程T 0601取样的沥青试样在试验前的试样准备方法。

l.2本方法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按此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试验室进行各项试验使用。

1.3本方法也适用于在试验室按照乳化沥青中沥青、乳化剂、水及外加剂的比例制备乳液的试样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使用。每个样品的数量根据需要决定,常规测定宜不少于600g。 2、仪具与材料

2.1烘箱:200℃,装有温度调节器。

2.2加热炉具:电炉或其它燃气炉(丙烷石油气、天然气)。 2.3石棉垫:不小于炉具上面积。 2.4滤筛:筛孔孔径0.6mm。 2.5沥青盛样器皿:金属锅或瓷坩埚。 2.6乳化剂。 2.7烧杯:1 000mL。

2.8温度计:0℃—100℃及200℃,分度为0.1℃。

2.9天平:称量2 000g,感量不大于1g;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1g。 2.10其它:玻璃棒、溶剂、洗油、棉纱等。 3、方法与步骤

3.1热沥青试样制备

3.1.1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温度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当石油沥青中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为135℃左右。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煤气炉明火加热。

3.1.2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不得已采用电炉、煤气炉加热脱水时必须加放石棉垫。时间不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最后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

3.1.3将盛样器中的沥青通过0.6mm的滤筛过滤,不等冷却立即一次灌入各项试验的模具中。根据需要也可将试样分装入擦试干净并干燥的一个或数个沥青盛样器皿中,数量应满足一批试验项目所需的沥青样品并有富余。

3.1.4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试样冷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 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注意在沥青灌模时不得反复搅动沥青,应避免混进气泡。

3.1.5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3.2乳化沥青试样制备

3.2.1将按本规程T0601取有乳化沥青的盛样器适当晃动使试样上下均匀,试样数量较少时,宜将盛样器上下倒置数次,使上下均匀。

3.2.2将试样倒出要求数量,装入盛样器四或烧杯中,供试验使用。

3.2.3当乳化沥青在试验室自行配制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上述方法准备热沥青试样。

2)根据所需制备的沥青乳液质量及沥青、乳化剂、水的比例计算各种材料的数量。 (1)沥青用量按式(1)计算。

mb=mE×Pb (1) 式中:mb——所需的沥青质量,g; me——乳液总质量,g; Pb——乳液中沥青含量,%。 (2)乳化剂用量按式(2)计算。

me= mE×PE/Pe (2) 式中:me——乳化剂用量,g; PE——乳液中乳化剂的含量,%;

Pe——乳化剂浓度(乳化剂中有效成分总量,%)。 (3)水的用量按式(3)计算。

mw= mE—mE/Pb (3)

式中:mw——配制乳液所需水的质量,g。 3)称取所需的乳化剂量放入1 000mL烧杯中。

4)向盛有乳化剂的烧杯中加入所需的水(扣除乳化剂中所含水的质量)。

5)将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乳化剂完全溶解,如需调节pH值时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将溶液加热到40℃—60℃。

6)在容器中称取准备好的沥青并加热到120℃—150℃。

7)开动乳化机,用热水先把乳化机预热几分钟,然后把热水排净。

8)将预热的乳化剂倒入乳化机中,随即将预热的沥青徐徐倒入,待全部沥青乳液在机中循环1min后放出,进行各项试验或密封保存。

T 0603—1993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利用比重瓶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非经注明,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是指25℃相同温度下的密度之比。本方法可以测定15℃密度,换算得相对密度(25℃—25℃);也可以测定相对密度(25℃/25℃),换算求得密度(15℃)。二者之间可由下式换算:

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沥青的密度(15℃)×0.996

注:对液体石油沥青,也可以采用适宜的液化比重计测定密度或相对密度。 2、仪器与材料

2.1比重瓶:玻璃制,瓶塞下部与瓶口须经仔细研磨。瓶塞中间有一个垂直孔,其下部为凹形,以便由孔中排除空气。比重瓶的容积为20ml—30ml,质量不超过40g,形状和尺寸如图1。

2.2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1℃。 2.3烘箱:200℃,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2.4天平:感量不大于1mg。 2.5滤筛:0.6mm、2.36mm各一个。 2.6温度计:0℃—50℃,分度为0.1℃。 2.7烧杯:600ml—800ml。 2.8真空干燥器。

2.9洗液:玻璃仪器清洗液,三氯乙烯(分析纯)等。 2.10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11表面活性剂:洗衣粉(或洗)。 2.12其它:软布、滤纸等。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1mg。 3.1.2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一同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 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以上。

3.1.3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至规定的试验温度±0.1℃。 3.2比重瓶水值的测定步骤

3.2.1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

3.2.2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规定温度后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注意,比重瓶内不得有气泡。

3.2.3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试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试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试。

3.2.4以m2—m1作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 注:比重瓶的水值应经常校正,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3液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3.3.1将试样过筛(0.6mm)后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注意不得混入气泡。

3.3.2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移入恒温水槽(测定温度±0.1℃)内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应在瓶口下约40mm。注意勿使水浸入瓶内。

3.3.3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起算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上,使多余的试样由瓶塞的毛细孔中挤出。仔细用蘸有三氯乙烯的花擦净孔口挤出的试样,并注意保持孔中充满试样。

3.3.4从水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仔细地擦去瓶外的水分或粘附的试样(注意不得再揩孔口)后,称其质量(m3),准确至1mg。

3.4粘稠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3.4.1按本规程T0602方法准备沥青试样,沥青的加热温度不高于估计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仔细注入比重瓶中,约至2/3高度。注意勿使试样粘附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入气泡。

3.4.2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m4),准确至1mg。

3.4.3从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再放入烧杯中(瓶塞也放进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回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从烧杯中的水温达到规定温度时起算保温 30min后,使比重瓶中气泡上升到水面,用细针挑除。保温至水的体积不再变化为止。待确认比重

瓶已经恒温且无气泡后,再用保湿在规定温度水中的瓶塞塞紧,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此时应注意不得带入气泡。

3.4.4保温30min时,取出比重瓶,按前述方法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5),准确至1mg。

3.5固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3.5.1试验前,如试样表面潮湿,可用干燥、清洁的空气吹干,或置50℃烘箱中烘干。 3.5.2将50g—100g试样打碎,过0.6mm及2.36mm筛。取0.6mm—2.36mm的粉碎试样不少于5g放入清洁、干燥的比重瓶中,塞紧瓶塞后称其质量(m6),准确至1mg。

3.5.3取下瓶塞,将恒温水槽内烧杯中的蒸馏水注入比重瓶,水面高于试样约10mm,同时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如1%洗衣粉、洗涤灵),并摇动比重瓶使大部分试样沉入水底,必须使试样颗粒表面上附气泡逸出。注意,摇动时勿使试样摇出瓶外。

3.5.4取下瓶塞,将盛有试样和蒸馏水的比重瓶置真空干燥箱(器)中抽真空,逐渐达到真空度98kPa(735Hg)不少于15min。如此重瓶试样表面仍有气泡,可再加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摇动后再抽真空。必要时,可反复几次操作,直至无气泡为止。

注;抽真空不宜过快,防止样品带出比重瓶。

3.5.5将保温烧杯中的蒸馏水再注入比重瓶中至满,轻轻的塞好瓶塞,再将带塞的比重瓶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塞紧瓶塞。

3.5.6将有比重瓶的盛水烧杯再置恒温水槽(试验温度±0.1℃)中保持至少30min后,取出比重瓶,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1),准确至1mg。 4、计算

4.1试验温度下液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式(1)及(2)计算。 m3—m1

ρb= m2—m1 ×ρw (1)

m3—m1

γb = m2—m1 (2)

式中:ρ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g/cm3; γ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m2——比重瓶与盛满水时的合计质量,g; m3——比重瓶与盛满试样时的合计质量,g;

ρw——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15℃水的密度为0.000 10g/cm3,25℃水的

密度为0.997 03g/cm。

4.2试验温度下粘稠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关密度按式(3)及(4)计算。

ρb=ρw*(m4-m1)/[(m2-m1)-(m5-m4)] γb=(m4-m1)/[(m2-m1)-(m5-m4)]

式中:m4——比重瓶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m5——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g。

4.3试验温度下固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式(5)及(6)计算。

ρb=ρw*(m6-m1)/[(m2-m1)-(m7-m6)] γb=(m6-m1)/[(m2-m1)-(m7-m6)]

5、报告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的精密度要求时,以平均值作为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并准确至3位小数,试验报告应注明试验温度。 6、精密度或允许差

6.1对粘稠石油沥青及液化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03g/cm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07g/cm3。

6.2对固体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1g/cm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2g/cm3。 6.3相对密度的精密度要求与密度相同(无单位)。

3

T 0604—2000沥青针入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针入度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针入度指数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宜在15℃、25℃、30℃3个温度条件下测定,若30℃时的针入度值过大,可采用5℃代替。当量软化点T 800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800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当量脆点T1.2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1.2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2、仪具与材料

2.1针入度仪:凡能保证针和针连杆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并能指示针贯入深度准确至0.1mm的仪器均可使用。针和针连杆组合件总质量为50g±0.05g,另附50g±0.05g砝码一只,试验时总质量为100g±0.05g。当采用其它试验条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仪器设有放置平底玻璃保温皿的平台,并有调节水平的装置,针连杆应与平台相垂直。仪器设有针连杆制动按钮,使针连杆可自由下落。针连杆易于装拆,以便检查其质量。仪器还设有可自由转动与调节距离的悬臂,其端部有一面小镜或聚光灯泡,借以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情况。当为自动针入度仪时,各项要求与此项相同,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定,针入度值采用位移计测定,并能自动显示或记录,且应对自动装置的准确性经常校验。为提高测试精密度,不同温度的针入度试验宜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进行。

2.2标准针由硬化回火的不锈钢制成,洛氏硬度HRC54—60,表面粗糙度Ra0.2 m—0.3 m,针及针杆总质量2.5g±0.05g,针杆上应打印有号码标志,针应设有固定用装置盒(筒),以免碰撞针尖,每根针必须附有计量部门的检验单,并定期进行检验。

2.3盛样皿:金属制,圆柱形平底。小盛样皿的内径55mm,深35mm(适用于针入度小于200); 大盛样皿内径70mm,深45mm(适用于针入度200—350);对针入度大于350的试样需使用特殊盛样皿,其深度不小于60mm,试样体积不少于125ml。

2.4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温的准确度为0.1℃。水槽中应设有一带孔的搁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处。

稳定。

2.6温度计:0℃—50℃,分度为0.1℃。 2.7秒表:分度0.1s。

2.8盛样皿盖:平板玻璃,直径不小于盛样皿开口尺寸。 2.9溶剂:三氯乙烯等。

2.10其它:电炉或砂浴、石棉网、金属锅或瓷把坩埚等。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

3.1.2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25℃,或15℃、30℃(5℃),保持稳定。 3.1.3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1h—1.5h(小盛样皿)、1.5h—2h(大盛样皿)或2h—2.5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1h—1.5h(小盛样皿)、1.5h—2h(大试样皿)或2h—2.5h(特殊盛样皿)。

3.1.4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它外来物,无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它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拭干。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紧。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砝码。

3.2试验步骤

3.2.1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

3.2.2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3.2.3开支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3.2.4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准确至0.5(0.1mm).

试验后应将盛样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3.2.6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3.2.7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的方法在15℃、25℃、30℃(或5℃)3个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4、计算

根据测试结果可按以下方法计算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及当量脆点。 4.1诺模图法

将3个或3个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绘于图2的针入度温度关系诺模图中,按最小二乘法法则绘制回归直线,将直线向两端延长,分别与针入度为800及1.2的水平线相交,交点的温度即为当量软化点T800和当量脆点T1.2。以图中O点为原点,绘制回归直线的平行线,与PI线相交,读取交点处的PI值即为该沥青的针入度指数。

此法不能检验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仅供快速草算时使用。 4.2公式计算法

4.2.1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取对数,令y=1gP,x=T,按式(1)的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的直线关系,进行y=a+bx一元一次方程的直线回归,求取针入度温度指数A1gPen。

1gP=K+A1gPen×T (1)

式中:T——不同试验温度,相应温度下的针入度为P; K——回归方程的常数项a; A1gpen——为回归方程系数b。

按式(1)回归时必须进行相关性检验,当温度条件为3个时,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7(置信度95%),否则,试验无效。

4.2.2按式(2)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并记录IP1gPen。

PI1gPen= (20—500A1gPen)/ (1+50A1gPen) (2)

4.2.3按式(3)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

Lg800—K 2.9031—K

4.2.4按式(4)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1.2。

1g1.2—K 0.0792—K

1gPen1gpen(4)

4.2.5按式(5)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T。

2.8239

△T=T800—T1.2= A1gpen (5)

5、报告

5.1应报告标准温度(25℃)时的针入度T25以及其它试验温度T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公式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式(1)回归的直线相关数R。

5.2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许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数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针入度(0.1mm) 允许差值(0.1mm) 0—49 2 50—149 4 150—249 12 250—500 20 当试验值不符此要求时,应重新进行。 6、精密度或允许差

6.1当试验结果小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0.1mm),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0.1mm)。

6.2当试验结果等于或大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

1、目的与适用范围 度。

T 0605—1993沥青延度试验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

1.2沥青延度的试验温度与拉伸速率可根据要求采用,通常采用的试验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5cm/min。当低温采用1cm/min±0.05cm/min拉伸速度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2、仪具与材料

2.1延度仪:将试件浸没于水中,能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及按照规定拉伸速度拉伸试件且试验时无明显振动的延度仪均可使用,其形状及组成如图1。

2.2试模:黄铜制,由两个端模和两个侧模组成,其形状及尺寸如图2。试模内侧表面粗糙度

2.3试模底板:玻璃板或磨光的铜板、不锈钢板(表面粗糙度Ra0.2 m)。

2.4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制温度的准确度为0.1℃,水槽中应设有带孔搁架,搁架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试件浸入水中深度不小于100mm.

2.5温度计:0℃&50℃,分度为0.1℃. 2.6砂浴或其它加热炉具。

2.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质量比2:1)。 2.8其它:平刮刀、石棉网、酒精、食盐等。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底板上装妥。

3.1.2按本规程T0602规定的方法准备试样,然后将试样仔细自试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 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

3.1.3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min—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

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且表面应刮得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1h—1.5h。

3.1.4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试验温度±0.5℃。

3.2试验步骤

3.2.1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少于25mm。

3.2.2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此时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

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3.2.3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厘米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4、报告

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如3个测定结果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5、精密度或允许差

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

T 0606—2000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沥青破乳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2、仪具与材料

2.1软化点试验仪:如图1,由下列部件组成: 2.1.1钢球:直径9.53mm,质量3.5g±0.05g。 2.1.2试样环: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形状尺寸如图2。 2.1.3钢球定位环:黄铜或不锈钢制成,形状尺寸如图3。

2.1.4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中层板形状尺寸如图3,板上有两个孔,各放置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面51mm处刻有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底板为25.4mm,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少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2.1.5耐热玻璃烧杯:容量800ml—1000ml,直径不小于86mm,高不小于120mm。 2.1.6温度计:0℃—80℃,分度为0.5℃。

2.2环夹:由薄钢条制成,用以夹持金属环,以便刮平表面,形状、尺寸如图5。

2.3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它加热炉具(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

2.4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 m)或玻璃板。 2.5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 ℃。 2.6平直刮刀。

2.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2:1)。 2.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2.9其它:石棉网。 3、方法与步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u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