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重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12 00: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第一篇 改变中的媒介景观 第1章 大众传播理论概述 大众传播的概念

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做出决策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的声音。它是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方式。

1、大众传播的特征:

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的;

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新的媒介环境 数字电视 互联网 代理人 新式新闻 广告的变化 理论的作用

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 大众传播的效果

枪弹论——有限效果模式——适度效果论

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

媒介环境变化引起的理论性问题 结论

关键词 讨论词

第二篇 大众传播的科学方法与模式 第2章 科学的方法科学中的想象 科学的累积性本质 对现实的科学概括 科学的假说 防止偏见或者欺骗 意外的发现和新的方向 科学中的道德和欺骗 科学探索的过程 实证资料的取得

(1)调查研究法: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的研究。根据统计学原理,从样本中得出的概括可以推广到全体人口,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和可信性。包括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

抽样调查法可以对任何所给样本进行统计计算,但只能对一定程度和范围之内的可能发生性做出概括。

(2)内容分析法:是分析信息内容的一种系统方法。是调查者对他们自己选择的某时某地的传播产品的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化、系统化和数量化的描述”。(05年简答,10分)调研法和内分法的异同:同:一是都是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都是通过对一定样本的研究、概括得出一定结论再推广到全体的方法。异:对象不同:调法的对象是“人”,在传播学里主要是指报纸的读者、电视观众、杂志订阅者等;而内法的对象是

以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为研究对象。方法不同:调法主要是通过对象对先前制定好的调查问卷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而内法主要是通过对选定的信息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3)实验设计法:是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的传统方法。实验包含了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用公正和系统的方法观察或测量的结果。经典的实验将回答一种变量(自变量)是否或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另处一个变量(因变量)的问题。

经典实验研究采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两个配对的组,其中一个组施于实验变量,即为实验组,另一组就是不施任何实验变量的控制组。当实验组接受了需要测

试的变量后,再对两组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之间以生的区别便可以认为是由实验处理所造成的效果。实验法的优点:允许实验者进行控制,并提供内在的严格逻辑。缺点:由于实验是人为的,或设计的场景过于简化,有时与“真实”世界不符。以及其他一些综合因素,从实验设计和从调查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往往互相矛盾。

(4)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单一个体,如某个传播者、报纸、电视台等的很多特性。通常设法了解有关特定个案一段时间内研究者感兴趣的“所有”事情。抽样调查法是研究很多受试者或单位的一种或几种特性。

对资料的推论 统计

外在效度和内在效度 操作性地界定假说 信度 结论 关键词

个案研究:对单一主体许多个特性的研究。 内容分析:是分析消息内容的一种系统方法。

实验设计:是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的传统方法。实验包含了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用公正和系统的方法观察或测量的结果。并利用客观的、系统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或测量。 讨论题

第3章 大众传播的研究模式的功能 模式的功能:

(1)组织:能对资料进行排序和联系,以显示事先没有看出来的资料之间的相似性和关系;

(2)启发:模式可以成为引出新的未知事实和方法的手段;

(3)预测:如果一个新模式解释了人们尚未了解的事物,那便几乎可以表示,它可以做出预测;

(4)测量:一个模式在一定精确度上容许我们对有关“何时或多少”的问题作完全量化的预测。

模式的评估

一些早期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的模式:五 W模式

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i),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谁提出了对信息的控制问题;说了什么是内容分析研究的主题;通过什么渠道是对媒介作分析研究;对谁说的是对接收者和受众的分析研究;最后可视为效果研究。

批评:似乎暗示着存在一个传播者和一则有目的的信息存在;过于简单。优点:集中注意了传播中的基本方面。 传播的数学理论

A.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号传输的统计学观念(信源——编码,渠道,信宿——解码,反射者,接受者,反馈)(香农)

1) 有用信息的传递:熵(对随机度的测量——一种情景的不确定性和无组织性——与选择自由度有关),冗余(使用符号的控制规则决定,不是有发送者自由选择——对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预测——易读性),噪音(不是信源有意传送而附在上面的东西,增加了不确定性,又增加了信息)。。。有效传播中熵与冗余必须保持平衡

2) 信息理论的运用:人类的传播系统是功能性系统(可以学习):当两个对应的系统(可存在于统一状态下)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不对应的系统相连,且假定信号通过链条传输的结果导致了对应状态时,传播才发生

奥斯古德的模式

B. 奥斯古德的模式:传播单位——既能发送信息又能接受信息:刺激——反应(R-S)消息

C. 施拉姆的模式

与香农模式相似

只有在信源和信宿经验范围内的共同领域才是实际传播的部分,因为那部分信息才是共同拥有的

把传播视为两部分的互动,反馈和共享信息的循环

d、纽科姆的对称模式:一种关于认知过程中人际互动与认知系统的变化及态度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假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T.M.纽科姆于1953年提出。

它由3种要素、4种关系构成。

3种要素是:认知者A,对方B,认知对象X;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u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