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育才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更新时间:2024-04-09 15: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育才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方案

(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于2008年9月参加了江西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感觉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合拍处,影响了新课改的效果,为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我校决定从2012年9月开始,在新初一高一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学习借鉴杜郎口、洋思和昌乐二中课改的模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订此方案。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导学案》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导学案》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重点,突出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对话交流

中,得到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使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第二部分 组织机构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指导委员会 1、组织成员

主 任:黄凌云(负责课改全面工作,重点在决心展示、宣传动员、经费保障、制度把关、课改监管;分管生物、化学组的课改工作。)

副主任:唐春生 (负责课改验评督导管理工作,分管数学组的课改工作。) 周志坚(负责课改中的德育研究和实施、德育与教学的配合问题;负责培训班主任、学生、家长,营造与建立班级课改文化;分管初一年级及物理组课改工作。)

邹 虹 ( 负责后勤保障,分管地理组的课改工作 )

梅承芳 (负责培训教师,编写课改学习材料,制定课改实施方案,建立课改相关制度和协调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管高一年级及语文组课改工作。) 委 员:吕 丽 王建华 卢 红 黄 燕 姚小风 万茂龙

鞠耀荣 叶林林 龚文革 徐 毅 吴建华 下设年级课改管理办公室:

初一年级:周志坚 姚小凤 卢 红 徐建兰 高一年级:梅承芳 吕 丽 吴建华 黄发祥 2、职 责

(1)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全面部署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工作。

(2)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监督、调控改革实施的全过程,负责改革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3)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支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为改革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为改革提供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 3、下设4个课改小组 A、教学模式改革组 组 长:梅承芳

组 员: 吕 丽(全面管理,蹲点高一、英语组) 王建华(主抓教研,蹲点化学组) 卢 红(协助管理,蹲点初一、政治组) 职 责:

(1)负责本次改革实验的技术指导,组织实验班教师培训,制定实验方案; (2)参与集体备课,调控学科实验进程,随堂听课、调研,组织开展各类研讨、交流活动,帮助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3)总结经验、成果,汇编论文集、导学案集、课例视频集、案例汇编等。 B、课改督查组 组 长:唐春生

组 员: 吕 丽 王建华 姚小凤 卢 红 吴建华 黄发祥 徐建兰

学科验评组成员: 熊艳琳 魏文勇 涂传斌 万 跃

徐 冕 肖亦萍 王 智 涂宏峰 职 责:

(1)验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2)验评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C、班级管理改革组 组长:周志坚

组员:姚小风 万茂龙 吴建华 黄发祥 徐建兰 职责:

(1)积极开展班级精细化管理研究,培育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

(2)加强小组建设研究,指导班主任及学生开展好小组建设和管理工作,定期对班级建设及小组建设进行指导考评,配合好班级课改工作。 D、课改后勤保障组 组长:邹 虹

组员: 叶林林 龚文革 职责:

(1)切实加强课改后勤资源保障。为确保课改的顺利开展,做好环境布置。 (2)优先满足课改年级的物质需求。 二、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参与对象

参与课改班级:七年级 、高一年级各教学班 参与课改教师:两个年级各学科教师

第三部分 “三段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 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自主、合作为重点; 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 体现“三个定位”,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通过抓好“三段”,即课前、课堂、课后,落实好“四步”,即课中的合作自学、质疑展示、教师精讲、课堂评价,实现“四级目标”,即知识记忆与理解、技能应用与拓展、思维探究与创新、情感体验与感悟。最终达到“三个发展”,即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 二、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四层含义: 1、学习目标

要求A层次学生完成100%的学习目标;B层次的学生完成70%的学习目标;C层次学生完成最基础的学习目标。 2、时间分配

课堂45分钟的时间分配以25+10+10的比例来进行,即教师精讲(不含点评、合作学习指导等)时间占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占25;课堂训练或课堂评价占10分钟。 3、学生分层

学生分为 A、B、C三个层次,

20%为A层次(优等生);60%为B层次(中等生);20%为C层次(潜能生)。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分班和分组。 4、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小组由8人组成,20%为优等生,60%为中等生,20%为潜能生。按

“1331”模式组建,即每组1号为优生(组长);2、3、4、5、6、7号为中等生(2号为副组长);8号为潜能生。组长轮流担任,2人为一个小组,可以根据学科成绩互补搭配。组内实行兵管兵、兵带兵和兵教兵策略,整体提高学习质量。

三、操作流程

按“三段”、“四步”、“四级”来落实。“三段”即课前、课堂、课后。“四步四级”即课堂第一步“合作自学”,第二步“质疑展示”,第三步“教师精讲”,第四步“课堂评价”;第一层级学习目标“知识记忆与理解”,第二层级学习目标“技能应用与拓展”,第三层级学习目标“思维探究与创新”,第四层级学习目标“当堂测评”。 (一)第一段:课前

(1)教师。做好“三个设计”,即通过主备课活动,结合《导学案》和学生情况,设计好导学问题,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设计好探究问题,做到“问题生活化,生活趣味化”;设计好课堂训练和课堂测评练习题,做到

“学习自主化,导学规范化”。在扎实开展主备课活动的基础上,备课组要逐步开发出年级的《导学案》;学校要通过整合各年级《导学案》,开发出学校的《导学案》;教师要结合年级的《导学案》写出自己的《助学案》(即教案)。 (2)学生。做好“两个准备”,即知识准备和行动准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巩固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预习完成导学案准备好的第一层级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要求,自觉完成自我检测题。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把疑难问题勾出来,便于第二天小组间的合作、交流。 (二)第二段:课堂 按“四步四级”模式展开。 第一步:合作自学

基本原则:“不议不讲”。

基本内容:生生互动落实第一层目标内容,对第二层、第三层目标初步进行学习探究,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基本目标:知识记忆与理解。让50%以上的学生自主解决50%左右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60%以上的学生解决70%左右的问题;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基本要求:(1)在课堂上完成合作自学。学生把已做的导学案拿出来互相交流、讨论他们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时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2)有交流和展示。(3)有教师的指导。(4)理解文本(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发表感悟)。(5)总结发现(总结特征,概括重点,发现规律,寻求方法)。(6)完善提升(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完善自我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本环节:(1)明确目标。(2)分解任务。(3)合作探究。(4)生生互动。(5)师生互动。

基本步骤:(1)学生小组内部展示。(上课后,针对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进行面对面讨论交流,由生生相互解答疑问,达到全体学生基本上能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涉及基础知识、记忆性知识的问题,通过小组展示落实;涉及理解性知识,小组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展示落实)(3)教师点拨引导。(对学生讨论不清,展示不到位的问题进行点拨)(4)教师随堂备课。(教师巡视或抽查学生预习和交流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针对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活动情况,生成新的教学问题) 第二步:质疑展示

基本原则:“不展不讲”。

基本内容:围绕第二层、第三层目标进行讨论交流,围绕第三层、第四层目标进行探究展演。

基本目标:技能应用与拓展。让80%以上的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让20%以上的学生参与全班展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基本要求:学生全班展示。主要是指涉及理解性知识,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展示。

基本环节:(1)上台演板(2)学生讲解(3)同学质疑(4)合作探究 基本步骤:(1)展示教师制定的预设问题(2)展示课堂生成的问题(3)展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4)教师当堂点评 第三步:教师精讲

基本原则:“重点精讲”。

基本内容:围绕第二层、第三层目标以及学生自主合作、展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精确讲解。

基本目标:梳理知识脉络,展示知识框架,解决重点难点。

基本要求:教师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与重难点无关的”。

基本步骤:(1)追问:教师在聆听学生发言以及学生解答不到位的问题后,提出问题引起再度思考探讨(2)点评:点评如点穴,使学生对知识清晰而明确。(3)拓展:要体现知识的一题多解、一解多变。(4)提升规律:要使同一类知识专题化,归类,将复杂知识简单化。 第四步:课堂检测

基本原则:“当堂反馈”。

基本内容:围绕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目标以训练或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测评价。

基本目标:本环节突出“弱势群体”,重点关注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坚查落实情况。让学生参与当堂测评,让学生在测评中学习反思,让学生在评价中归纳总结,让效率在评价中提高。

基本要求:(1)强化过程评价。(2)重视测评结果。(3)突出发展评价。 基本环节:测评的形式应灵活多样,问答、背诵、默写、小试卷、或纸条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即测即改,也可以小组间对改,教师要收集问题,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基本要求:(1)加强思维训练。(2)发现思维规律。(3)搭建知识框架。(4)形成感悟能力。

(三)第三段:课后 巩固练习,查找未清问题。

(1)学生做好“一个反馈两个巩固”。及时查找未清问题,并向学科代表反馈,由学科代表向任课教师反馈。做好第一层学习目标的复习巩固;做好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学习目标的巩固练习。

(2)教师做好“两个反思一个辅导”。即课堂之后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查找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批阅作业之后反思学生理解巩固情况,及时查出须反复强化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或者课外时间进行辅导,对未落实、落实不到位和必须反复强化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

在整体模式的规范下,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的课型(比如作文课、练习课、新授课、理论性强的课、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等)设计出模式变式。

第四部分 验评和评价策略

教师的课堂模式教学验评,主要看备课的实用性、预设性、深刻性、推广性,学生的主动性、进步性,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成果性。整体验评标准是“主动、生动、快乐、有效”。具体围绕“科学分配时间和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师生有效活动”、“目标达成”三个大方面展开,分两个阶段落实。每个阶段在整体验评标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第一阶段合格后进入第二阶段验评,第二阶段验评时要兼顾第一阶段成果的巩固情况。在实际验评中,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课型特点(比如作文课、练习课、新授课、理论性强的课、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等)灵活把握。

第一阶段:解决科学分配时间和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的问题(两个月) 1、时间分配

(5)重新理解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不再是老师讲得精彩,老师的个人素质的充分展现,而是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发问、思考、领悟、发现,最终获得发展。 2、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代替了传统的学生作业和教师的教案。它把 “教案”变为“学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它把 “教学”变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整体备课

备知识体系,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情。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将初稿交给年级组教师共同修改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务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3、学生培训(班级管理改革组另做具体计划安排)

(1)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新生提前入学,狠抓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周左右的培训,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种常规,包括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等,规范学生的行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和广播体操的训练,开展背常规、背规范、讲规范、做规范活动。

(2)利用开学前第一周,对这些高中新生讲高中学习常规,讲初中学习与高中学习的联系和区别,讲高中阶段学习的能力要求,让这些学生较早地就在心理上和知识能力上作好准备,做好初中与高中教育必要的衔接工作。 (3)开学第一周,学校可开设各种讲座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校史教育、学会学习讲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讲座。

(4)初一、高一新生入学教育核心主题——走进“三段四步” 学案课堂; 召开课改年级教师大会,由校长作《认识突破,行动坚持,制度保障》主题讲话,对实验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布置。

举行课改年级学生入学仪式,由校领导做《规范课堂学习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动员报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思想上领会学校教改精神,使学与教能步调一致,切实提高实验效果。

开学前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培训,组织课改年级全体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培训会,让全体学生知道课改、了解课改、体验课改;

4、班主任培训(班级管理改革组另做具体计划安排) 5、家长培训(班级管理改革组另做具体计划安排)

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首先家长要了解学校、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就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不自私。此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督促小孩自觉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6、环境布置

做好年级、班级文化设计布置,安排好课改教室桌椅、黑板布置,悬挂宣传标语等,努力营造课改氛围,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意识。

(二)一期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 落实课堂 重点突破

1、2012、9 — 期中考试:

课改目标:解决科学分配时间和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的问题(两个月) 课改要求:

A、课改督查组、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带领组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互相切磋提高。

B、第一个月重点:结合本阶段重点在备课组内进行“三段四步”新课型研讨 C、第二个月重点:结合本阶段重点各备课组推出一节新课型研讨课 D、督察组每周进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测评

E、教务处教科处每月做一次教改工作总结 2、2012、11 — 期末考试:

课改目标:解决师生有效活动的问题(两个月) 课改要求:

A、多层面推出公开课(交流课、示范课、汇报课、跟踪课) B、建立各种交流、研讨平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2013、1—2013、2 : 进行课改实验一期总结

(三)二期实验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稳步推进 深入实践 实施目标:总结上学期课改得失,在课改年级深入实践推广,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内容:

(1)举办课改年级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示范带动全体教师深入全面开展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

(2)学期末学校将进行“三段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先进的评选活动,并将此结果作为评优选先的先决条件。

(3)细化各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积累素材,整理材料,归类分析,形成理论。

(4)各教研组对本学期课改教学模式的推进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5)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要对本学期的课改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并明确今后教学改革方向。

(6)组织开展新模式课改课例、典型教案、典型经验和教学论文交流研讨、评选活动,为深入开展新课改搭建研究交流平台,形成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

(7)全体教师要积极撰写新课堂教学改革典型课例、典型教案、典型经验和相关教学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u7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