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丐将军贰臣清朝名将吴六奇记略

更新时间:2023-10-24 01: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铁丐将军贰臣清朝名将吴六奇记略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是“延陵君子”季札后裔

凡是看过金庸小说《鹿鼎记》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其中的一个奇侠人物——吴六奇,他豪气冲天,勇猛过人,知恩图报,明里是满清的将军,暗里是清朝反清组织红花会的广东洪顺堂红旗香主,后死于“神拳无敌”归辛树之手。寻常人等只知他是小说中的人物,谁道历史上却真有其人,大家只知他是广东丰顺人,其实吴六奇曾经自报家门,称其祖籍是延陵人氏。对此,清代笔记名篇《觚剩·雪遘》(作者钮■)中有一段记述,讲述了他与浙江海宁查继佐的相识与交往过程,现录于下:

海宁查孝廉培继,字伊璜,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酬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家居岁暮,命酒独酌,顷之,愁云四合,雪大如掌。因缓步至门,冀有乘兴佳客,相与赏玩。见一丐者,避雪庑下,强直而立。孝廉熟视良久,心窃异之,因呼之入,坐而问曰:“我闻街市间,有手不曳杖,口若衔枚,敝衣枵腹,而无饥寒之色,人皆称为铁丐者,是汝耶?”曰:“是也。”问能饮乎,曰:“能。”因命侍童,以壶中余酒,倾瓯与饮,丐者举瓯立尽。孝廉大喜,复炽炭发醅,与之约曰:“汝以瓯饮,我以卮酬,竭此醅乃止。”丐尽三十余瓯,无醉容,

而孝廉颓卧胡床矣。侍童扶掖入内,丐逡巡出,仍宿庑下。逮旦雪霁,孝廉酒醒,谓其家人曰:“我昨与铁丐对饮甚欢,观其衣极蓝缕,何以御此严寒?亟以我絮袍与之。”丐披袍而去,亦不求见致谢。

明年,孝廉寄寓杭之长明寺。暮春之初,偕侣携觞,薄游湖上。忽遇前丐于放鹤亭侧,露肘跣足,昂首独行。复挈之归寺,询以旧袍何在,曰:“时当春杪,安用此为?已质钱付酒家矣。”孝廉奇其言,因问曾读书识字否,丐曰:“不读书识字,不至为丐也。”孝廉悚然心动,薰沐而衣履之。徐谂其姓氏居里,丐曰:“仆系出延陵,心仪曲逆,家居粤海,名曰六奇。只以早失父兄,性好博奕,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因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斯?敢以为污。不谓获遘明公,赏于风尘之外,加以推解之恩。仆虽非淮阴少年,然一饭之惠,其敢忘乎?”孝廉亟起而捉其臂曰:“吴生固海内奇杰也,我以酒友目吴生,失吴生矣。”仍命寺僧沽梨花春一石,相与日夕痛饮。盘桓累月,赠以衣屦之资,遣归粤东。六奇世居潮州,为吴观察道夫之后,略涉诗书,耽游卢雉,失业荡产,寄身邮卒,故于关河孔道,险阻形胜,无不谙熟。维时天下初定,清兵由浙入广,舳舻相衔,旌旗钲鼓,喧耀数百里不绝。凡所过都邑,人民避匿村谷间,路无行者。六奇独贸贸然来,逻兵执送麾下,因请见主帅,备陈粤中形势,传檄可定。

奇有义结兄弟三十人,素号雄武,只以四海无主,拥众据土,弄兵潢池。今大兵南下,正蒸庶苏之会,豪杰效用之秋,苟假奇以游札三十道,先往驰谕,散给群豪,近者迎降,远者响应,不逾月而破竹之势成矣。如其言行之,粤地悉平。由是六奇运筹之谋,所投必合;扛鼎之勇,无坚不破。征闽讨蜀,屡立奇功,数年之间,位至通省水陆提督。当六奇流落不偶时,自分以污贱终,一遇查孝廉,解袍衡门,赠金萧寺,且有海内奇杰之誉,遂心喜自负。获以奋迹行伍,进秩元戎,尝言天下有一人知己,无若查孝廉者。康熙初,开府循州,即遣牙将持三千金存其家。另奉书币,邀致孝廉来粤,供帐舟舆,俱极腆备。将度梅岭,吴公子已迎候道左,执礼甚恭。楼船箫鼓,由胥江顺流而南,凡辖下文武僚属,无不愿见查先生,争先馈赠。箧绮囊珠,不可胜纪。去州城二十里,吴躬身出迎,八驺前驰,千兵后拥,导从仪卫,上拟侯王。既迎孝廉至府,则蒲伏泥首,自称昔年贱丐,非遇先生,何有今日?幸先生辱临,糜丐之身,未足报德。居一载,军事傍午,凡得查先生一言,无不立应,义取之赀,几至巨万。其归也,复以三千金赠行曰:“非敢云报,聊以志淮阴少年之感耳。”先是苕中有富人庄廷钺者,购得朱相国《史概》,博求三吴名士,增益修饰,刊行于世,前列参阅姓氏十余人,以孝廉夙负重名,亦借列焉。未几,私史祸发,凡有事于是书者,论置极典,吴力为孝廉奏辩得免。孝廉嗣

后,益放情诗酒,尽出其橐中装,买美婢十二,教之歌舞。每于良宵开宴,垂帘张灯,珠声花貌,艳彻帘外,观者醉心。孝廉夫人亦妙解音律,亲为家伎拍扳,正其曲误。以此查氏女乐,遂为浙中名部。昔孝廉之在幕府也,园林极胜,中有英石峰一座,高可二丈许,嵌空玲珑,若出鬼制。孝廉极所心赏,题“绉云”,阅旬往视,忽失此石,则已命载巨舰送至孝廉家矣。涉江逾岭,费亦千缗。今孝廉既没,青娥老去,林荒池涸,而英石峰岿然尚存。

除此之外,清代徐珂的《清稗类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蒋士铨的《雪中人》、《铁丐传》和郑昌时的《韩江闻见录》等笔记小说中,对此都有描述。

笔者查阅《延陵吴氏族谱》(民国三十六年重修本)序云:粤稽吴氏之始,出自周太王泰伯仲雍封,吴子孙以国为氏,则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矣,皎然翘然天下知有吴氏也。秦汉之时,裂而复合,合而复涣,其间四布而不可继矣。传至唐之太宗,奏天下谱牒,退寒门,进旧望,左膏粱,右寒微,统一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而吴氏奕与首称焉。个乃延陵吴季札公之后,晋尚书隐之公为奕世之祖。自宋室南迁,嗣子姓散处四方,有迁于建康歙州者,有迁于姑苏陵者,有迁于古杭宁波绍兴者,有迁于江西南昌九江者,有迁于福州建宁者,有迁于广东广州南雄者,有迁于四川成

都保宁者,有迁于湖广武昌荆州者,有迁于山东济南者,皆出于广西桂林之派也。

由此可见,吴六奇这一支族裔是在南宋战乱年代时迁徙至广东的。吴六奇虽幼年失怙,但于祖宗出处还是没齿难忘的。

广东《吴氏宗谱》弁言云:“成于公元两千多年的著名史书《史记》一书中,对吴姓始祖吴太伯,就列了专章,记述了吴姓发展的历史。太伯为避让其弟季历继承父亲的王位,他与另一弟仲雍徙居在荆蛮地方,‘文身断发,示不可用’,‘自号勾吴’。后受荆蛮拥立为太伯,是为吴太伯。太伯无子,弟仲雍继位,至季札,封于延陵,号称‘延陵季子’,这就是吴氏郡望延陵的由来。”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祖地。在众多的族谱资料和民间传说中,都大同小异地反映了南雄珠玑巷移民的历史事实。 历史上的吴六奇其人其事

然而,历史上的吴六奇事迹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是大相径庭的,他不仅没有参加过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反而在满清铁骑大举入关之时为虎作伥,充当了马前卒子,后又死心塌地地效力于大清王朝,用大肆镇压反满抗清运动的血腥手段,换来了加官进爵的花翎顶戴,备受新主子的高度赏识,在其死后也极具殊荣。而且,清朝皇帝在天下太平、编史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ty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