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更新时间:2023-04-23 14: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第31卷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1,No.1          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2010年1月

Jan.2010

经济学 管理学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3

许经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题,,并因势利导地发挥民关键词:农村金融;;;正规金融;民间信用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4074(2010)0120104205作者简介:许经勇(19382),男,福建惠安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认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究竟是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村金融发展,还是农村金融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如果是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就应当优先考虑改革农村金融体制,进而通过优先发展农村金融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如果是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村金融发展,就应当把重心放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上。如果农村金融发展是属于供给导向型,那么,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将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如果农村金融发展是从属于农村经济增长,则应当首先寻找其他促进

[1](P111)

农村经济增长的政策。

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说到底是资金结构的调整,是资金流向与流量的改变。没有资金流向与流量的调整,所谓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其量是纸上谈兵。如果资金配置是非市场化,那么,资金以外的其他要素的配置,也不可能合乎市场化的要求,即不可能配置到效率或效益最好的领域。经过30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民的生产劳动市场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却显得明显的滞后。与其相联系,虽然农村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却没有出现根本性的突破“,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不同步。即要素市场发育特别是金融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发育。由于这个原因,农民只能在原有结构的实际增量上调整投入结构,因而调整的幅度不可能很大。

随着农村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最优的

一、农村经济发展呼唤金融制度

变迁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调整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而农村产业

3

收稿日期:200921121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要素配置应当是允许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地在各个生产经营单位之间自由流动,灵活而又发达的要素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是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迅速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的基本保证。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市场上商品和资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变化,决定它们的市场价格,从而使市场价格反映产品与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源在各产业、各部门之间流动,这种流动是从经济效益低的产业、部门,流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部门,从供给过剩的产业、部门流向供给不足的产业、部门,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育,使社会资金的调度和应用更加灵活了,这就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实现产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拆借市场的出现,使商业银行在保持最低限度流动资产的前提下,能正常地开展借贷业务;票据市场交易活动的开展,以及票据法的制定与实施,工具更具有法定性、,;展,,促进农村股份制的发展和大企业的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起着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和分散风险的作用。所有这些金融体制改革成果,对灵活调度资金,高效率运用资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模式的差别性,直接导致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在时间系列上,明显地滞后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始于1978年底,但是,直至1996年8月,国务院才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进一步增强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如果说,目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那么,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更是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这就必然导致农村经。

,改革开放30多,但并没。这具体表现在:1996年至2006年,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16.1%,但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仅5.1%;1996年

至2003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6.6%,但乡镇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仅6.5%。

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始终偏离为农服务的方向。无论是中国农业银行一统天下的专业银行时代,或者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机构形成的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并存的多元化金融系统时代,农村正规金融似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为农服务的方向。即相当程度上具有“吸储”功能,把农村的储蓄存款集中起来,再投放城市的二、三产业。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持续小于

二、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滞后制约

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滞后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在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自下而上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而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则仍然明显地表现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并对自下而上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设计种种的政策性障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从属于超前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农民因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蕴含着极大的改革积极性,且往往冲破政府所设置的政策底线。由于广大农民群众设计的新制度绩效,极其显著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迫使政府不得不加以确认。我国农民是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开拓者。但是,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究竟应当往什么方向演变,方能给农民带来可以见得到的物质利益,农民的心中却没有底,也不是那么关心。存在着缺乏改革的主力军和动力。我国农村

农村存款余额。20世纪80年代,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不到农户存款额的1/3,20世纪90年代,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不到农户存款的1/4。农村信用社贷款与存款的比率从1984年的0.41,1990年的0.28,再降到1996年的0.19,出现农村信用

[2]

社不姓“农”反而姓“城”的尴尬局面。

(P275)

我国农

业银行本来是为农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但却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投向城市地区。2000年年底,县及县以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32787亿元,贷款余额为24355亿元,存贷比率为74.8%;2005年年底,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

额为68953亿元,贷款余额为38825亿元,存贷比率为56.3%。2003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

105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产总值45.87%,但乡镇企业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4.82%。2007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而投放农村的贷款仅占1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农村弱势金融主体是无法充分享受商业金融服务的,而政策性金融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是难以满足农村弱势金融主体的需求的。如何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便因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是,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又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形成特定的制度安排。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有条件提供比商业性金融更为廉价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之所以严重滞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相对于其他产业,农业不仅比较利益最低,而且风险最大。农业不仅存在着其他产业罕见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也特别大。这具体表现在农产品多半是鲜活产品,一旦产品供大于求,其后果不堪设想。况且,相对于其他产品,弹性特别低,,生变化,,其他类型的金融市场也很难发育起来。其原因,一方面是比较利益特别低,自然与市场风险又特别大。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列入用益物权行列,结束了学术界关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属于债权或物权的争论。这就有利于防止发包方或者第三方对承包方的随意侵害,从而有利于保护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同时有利于增强农民的长期投资预期,有效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抵押问题,有争论过,也曾写入草案,但最终还是被否决。其理由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经建立的水平很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从全国范围内看,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尚不成熟。这就必然限制着农村金融交易条件的创造。在当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度低的情况下,,、资信评级机构发展,。在外部信用增级机制暂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帮助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增级融资,便成为密切银企关系的关键。

由农村金融不足派生出来的金融交易条件之所以不足,还因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实际上是单一的银行信用,而且是以国有大银行为主,中小银行几乎是一片空白。大量实证分析表明,银行业中存在着一种基于规模的专业化分工,即大银行主要是向大企业提供贷款,而小银行主要是向小企业提供贷款。大银和小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存在着明显的系统性差异。小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无法提供大额贷款,即使有能力提供大额贷款,也难以有效分散金融风险。因为银行需要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大银行之所以乐意向大企业提供贷款,不仅因为它们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还因为银行在审批每项贷款所需要的信息和处理成本,不会因为贷款规模的大小而有太大的差异。大银行主要给大企业融资,小银行给小企业融资,这种专业分工还与大、小银行存在克服信息不对称以及降低贷款风险的方式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有着很大的关系。银行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信息,即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易于观察和传递的信息;一类是“软”信息,即企业家的人品、经营能力等信息,这类信息只能通过贷款者与借款者的密切接触、长期联系才能获得。大银行的特殊性,决定

三、培育农村金融交易条件是农

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核心

我国农村金融不足,是源于农村金融交易条件不足,如何创造农村金融交易条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交易条件,的确存在严重的欠缺。这里所说的金融交易条件,包括金融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农村金融交易条件严重欠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信用风险较大,担保体系建设又相当滞后。农业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统一,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险,而且面临着自然风险。由此导致农业保险业的萎靡不振。农村的非农产业企业,普遍都是中小企业,交易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无论是农业企业,或者是非农业企业,都普遍存在着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有可能作为抵押品的是农用地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农村的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政策条款中所规定的属于农民30年的土地使用权。2007年3月,历经8次审议和广泛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得以高票通过。物权法将106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其更适合向信息相对透明、易于提供“硬”信息的大企业贷款;而区域性小银行便于同邻近区域内小企业建立长期密切联系,便于从小企业那里获得大银行难以获得的“软”信息,具有依靠地‘缘、人缘、血缘获取“软”信息的相对比较优势。对于我国广大农村来说,其要素禀赋结构的共同特征,是资本相对短缺、而劳动力相对丰富,因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是资金投入较少而劳动力投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不大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信息相对不透明,融资规模小,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固定成本和交易费用很高,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取资金,这就必须借助于小银行。而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小银行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是当前我国金融不足、金融交易条件不足的重要原因。如何发育农村小银行是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育

[3]

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环节。

管。民间借贷是我国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二元结构体制特征以及农村资金需求难以从制度金融渠道得到满足的自发产物。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对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测算,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农村金融创新,并借助于它大量增加金融供给,农村金融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2010年将达到5.4万亿元,2015年将达到7.6万亿元。资金供给短缺是农村金融问题的集中表现,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农村金融的主要矛盾。这就必须发挥民间借贷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对民间金融采取限制乃至取缔的政策,但是,民间非正式金融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著,在有些地区(如浙江温州、台州地区)、有些时候,,大有“野火烧,,民间温州民间借贷的“盘1/3,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占一半左右,在一些落后的县市,民间信贷的比例甚至高达2/3。民间金融“会”曾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信用形式。“会”的类型有:按会前约定的次序轮收的称为“轮会”,以摇骰方法确定收会的称为“摇会”,用投标方法竞争得会的称为“标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古老的农村民间信用形式,又在农村地区重新活跃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的抽样调查显示,2000—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借入资金65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资金190元,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25%和75%。民间信贷的蓬勃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和拉动作用,也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

[4](P234)

课题。

四、—目前我国国正规农村信贷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中国农业银行、我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不仅没有加强,反而减弱。我国农业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其贷款的重心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业务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已相差无几。因为农业是属于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资金回收期长,风险系数较高,与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相背离。1998年到现在,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国有银行,共撤并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改革开放以后创建的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功能过于单一,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无法满足农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供给。在县以下设置的邮政储蓄机构,只在农村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成为农村资金的最大“抽血机”。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我国农户贷款的95%以上是由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但是,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极大地削弱了其金融服务能力。正规农村信贷渠道之外,在我国农村中,还存在着民间借贷渠道。

民间借贷是属于非正规金融。所谓非正规金融,指的是其金融活动不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监

五、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体力量

鉴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离农倾向有增无减,必然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1996年至1998年,农村信用社已经经历了脱离农业银行、重新清产核资登记注册等调整。到2002年底,我国农村的信用社共有5万多家,其所选择的模式是乡镇信用社为独立法人,县联社进行管理。2003年6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根据这个文件的

107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要求,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设计的新世纪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其改革目标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在产权制度上,各地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一级法人和二级法人不同模式较之以往有较大的突破,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产权结构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交易成本过高,其贷款的平均利率不仅高于其他银行的利率,有些地方甚至是高于民间贷款的利率。从而超过了农户所能承受的范围。这就必然抑制了农村金融需求的正规诉求。2004年8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见》,批准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21个省(区、市)作为第二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地区。这一批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07年未,全国共组建

农村商业银行17家,农村合作银行113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1775家。在管理体制上,参加改革试点的省(市)均成立了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其中27个省市选择组建省级联社,北京、上海选择了全市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天津选择了市、区(县)两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还应当指出,仅仅依靠农村信用社的力量,是不可能满足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试点方案。其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低门槛,严监管,增机构,扩服务,先试点,这18个字。根据这个,。虽然监管部门放宽了进入农村银行业的投资者准入,但其所设置的门槛仍然偏高,从而降低了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彻底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问题的预期。

参考文献:

[1]熊德平.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陈锡文,等.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9.

[3]林毅夫,等.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N].

新华文摘,2009(21).

[4]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M].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 伟)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Rural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

TransitionofFinancialSystemsinOurCountry

XUJing2yong

(CollegeofEconomy,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China)

Abstract:Oneofthereasonsthatruraleconomicdevelopmentisbehindthatinurbanisthatthereformofruraleconomicsystemisbehindthatinurban,andthereformofruralfinancialsystemisbehindthere2formofruraleconomicsystem.Themajorproblemnowinthereformofruralfinancialsystemishowtocultivateruralfinancialexchange.Weshouldgiveprominentattentiontothereformofruralcreditcoop2eratives,andproperlyguidenon2governmentcreditincomplementingruralfund.

Keywords:ruralfinance;systemstructure;systemtransition;formalfinance;non2governmentcredit10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tt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