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4-02-13 06:5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关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分析

关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兴平 马新泽 姚桦 [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学生,抛开其他社会价值不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所有形式的教育都必须满足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背离了这一基本条件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那都是欺骗或者邪教。从纯粹的所谓的“客观”本源上去探讨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应该是什么”,很可能是徒劳的,最终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所有的普通教育都应公费或者费用较低,它的教学计划必须由国家严格统一,不受市场左右。而职业教育则可以有较高的收费,教学计划完全由市场决定。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

由于教育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因此教育的价值问题应当是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教育价值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取舍不同,进而决定了教育所采取的形式及其方法手段。教育既服务于人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二者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上的价值区别

其一,普通教育关注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自然价值,如何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职业教育则关注人在劳动分工中的社会价值,如何与他人的协调求得个体的发展。普通教育的价值应该建立在超社会的万物世界里,关注的应该是人与整个客观世界的关系,重在发展和展现人类特有的生命潜能与性灵,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其二,普通教育是从人的内在身心结构来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关注民族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则是从外部条件来关注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讲究个体发展的特点。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其三,普通教育侧重关注理想层面的人的发展的全方面性,职业教育侧重于关注人的现实层面的发展的全过程性。从理论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但人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命时间和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因此,真正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一种理想。职业教育则是立足现实可能和需求,寻求个体潜质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以职业为导向,对教育的方向、层次进行合理的取舍,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这样说普通教育追求的是一种理想,职业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个性。

(二)二者在服务于社会方面的价值区别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的不同,认知客观世界的角度不同。因而普通教育是探究社会发展规律,指导社会发展的实践。而职业教育的学生则是作为社会实践的实施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没有普通教育社会就没有品位,没有职业教育社会就没有色彩。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

(一)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

普通教育所要求的认知内容不以应用为目的,而重在认识过程的本身,在认识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并把这些规律系统化,理论化。因此,普通教育只是层次上有所区别,内容应相同。功利性,职业性都非常明确的普通教育都应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由此看来我们目前许多普通高校本质属于职业教育,就应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能确定自己的职业服务对象,普通高等教育则不能确定自己具体的职业服务对象。

(二)二者在实现方式上的区别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实现方式是由它们的价值和内容所决定的。从国家宏观的法律政策上看,由于普通教育应当是超功利的,为了排除功利思想的干扰和束缚,所以普通教育体现了较强的国家意志性和国家的干预性,普通教育具有统一性、原则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从办学体制来看,普通教育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相对单一,有较强的计划性,其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依赖于政府、专家的评价和监控,其次才是社会公众的感受。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有较强的市场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其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依赖于市场竞争和受众的评价。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上看,普通教育强调传授过程的思想性、理论性、知识的渗透性和内化性,启发式、研究式、感染式等教学方法应成为普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应强调传授过程的直接性、实践性、知识的组合性,因此,示范法、实训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实际上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参与社会实践就会被社会教育,回归自然,受到自然的熏陶也是一种教育。按目前我国的现行教育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阶段:九年义务初级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下面就三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目的进行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民族素质,为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等教育阶段:包括高中教育,中专教育,技工教育。高中教育属普通教育,中专教育既有普通教育的功能,又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技工教育则完全是一种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阶段: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教育体现了较强的国家意识性和较强的执政党的党性,党和国家应为其实行免学费教育。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普通院校“名”难附“实”,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职能,既具有普通教育统一性、原则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又要培养学生求知的技能,往往很难兼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化,教育职能也应细化,分工明确将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率。国家应对所有普通院校进行一次筛选,保留办学实力较强的普通院校,加大投入力度,其专业设置由国家掌控。剩余院校则转为职业院校。

作为教育的主办方其目的都是振兴民族精神,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但作为受教育者目的有所不同,是选择普通院校还是职业院校,根据考生的兴趣或家庭经济情况而定,而不是

考不上普通院校才进入职业院校。进入职业院校求得一技之长,毕业后靠技能得以生存,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的经济实体。进入普通教育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进入基础研究领域和高尖端科技领域,他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国家或整个民族,没有具体的实体。

篇二: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作者:李博 罗静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2期

摘 要:建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努力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点。而充分发挥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和与贯通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现实可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体措施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政策的引导、统筹和扶持力度;加强引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增强高职的引领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12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形成适应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明确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研究和探索引领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和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正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和向上提升的战略选择。

一、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从认识层面看,思想尚未统一,引领处在下意识状态

从全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仍然停留在自然或者说不自觉的状态中。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尚忙于全力争取自身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其应发挥的领军作用和影响力,对引领中职教育的发展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职学校思想不够开放,盲目的“孤军奋战”,未认识到自己除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外,还处在被高职教育引领这样一个定位上,甚至部分中职学校担心其独立性受影响,从主观意识上不愿意接受高职教育的引领。总的来说,在高职引领中职发展的理念上尚未真正统一思想。

(二)从行动层面看,内在机制自觉调节,体制尚不健全

虽然从认识角度上分析,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尚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其内在属性具有一致性,这种天然的联系使中、高职教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融通合作,在日常的事务上联系密切。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高于中职教育,使得高职对中职教育的引领具备可行性和必然性。实际上,高职教

篇三: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其对策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弱者”,抗风险、抗击打的能力很差!但他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备受国家重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要不断发现并解决存在于职业教育各个层面的问题。本文从科研系统、与行业企业对接、教材、人才培养标准、宏观调控、教师、经费等七个方面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难”的怪圈中徘徊。从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职业教育科研支撑系统十分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一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二是职教科研机构数量不足、地位不高;三是职教科研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四是职教科研缺乏集中度,包括就业需求、职业资格标准、职教专业标准、职教教材等都缺乏基础性标准研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如北京和上海作为两大中心城市,其职业教育

事业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同时也堪称全国职教科研的两大高地,但与发达国家城市的职教科研力量相比依然十分薄弱;而且在现有的职教科研机构组织和研究成果中,来自经济界、企业界的还很少,与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的要求很不适应。

(二)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学校系统仍然相对封闭。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对接产业发展、系统培养技能人才,必须依赖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但就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这种开放性还很缺乏。其具体表现,一方面是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行业、企业要素的动能不足;另一方面是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教材呈现“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混乱状态。缺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的顶层设计,传统的学科体系束缚特征明显,内容滞后于生产一线,且偏深偏难,中职与高职的教材特征不明显,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培养质量,降低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特别是我们极力倡导的“校本教材”,实际是教材开发主体的下移,不仅不能保证教材与行业企业和生产一线的对接,而且造成了开发成本的加大和浪费。

(四)人才培养标准缺失,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中职

毕业生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目前,国家只对中职出台了“专业目录”,规范了专业名称,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但没有相应的培养标准,导致学校培养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缺失、企业和社会对中职毕业证的含金量的迷茫;由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也只能给企业模糊的判断,这是中职毕业生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五)宏观调节失控,造成巨大浪费。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以部门、行业为主办学,主要培养对口专业人才。由于封闭式管理,使得机构重叠,管理重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目前市场经济的作用,职业教育由上述封闭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各校争相开设市场、社会热门的专业,有的甚至抛弃自身的强项专业,走进了与大多数学校设置相同专业的“死胡同”,导致重复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自我约束中消耗,造成了“招生大战”的局面!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产出成本有增无减,真正的结果是必然降低人才的质量。

(六)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待遇不高,进入渠道不畅,培养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说,决定职业教育未来走向与命运的根本在于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

的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县级职教中心,师资队伍是从普通高中的师资队伍中脱胎出来的,其主要特征是文化素质高、专业素质低,要将其培养成“双师型”教师难度相当大。目前的问题是1、工科类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进入职教教师系统工作,而承担职教师资培养的全国八所大学毕业生数量有限,也不能满足众多中职学校的需求。2、与企业给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相比,学校处于弱势地位,吸引力不大!即使有人愿意到学校任教,调动也缺乏政策支持!

3、兼职教师的待遇由于没有经费的强力支撑,学校也不能从企业行业中招聘到合适的人选。以上三点原因导致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学适应性不强!

(七)经费保障不力,中职学校举步维艰!目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保障了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但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学生不缴费,就不珍惜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高兴了就上,不高兴了就走人,造成学校管理上的软弱和无力;二是免费以后,国家拨款的相对滞后和县级财政配套的困难,至少一学期甚至一学年学校财务没有进账,从而把学校推倒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二、主要对策

(一)、建立以政府科研机构为主体,民办科研机构为辅助,学校企业行业紧密参与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加强中

等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有效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学生评价等问题,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吸引力。国家和省级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和人员的配备,尤其要吸纳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组成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研究出台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编辑符合生产一线需求的,中职学生能够学懂、中职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的理论、实训大纲、教材、教参和教辅资料,明确规定必修课、选修课、立德树人课的课时安排、教学要求,学校只需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即可。同时至少在一个市的范围内,以公办或者民营的形式成立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评价、检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质量、师资队伍进行检测评价,帮助学校加强专业建设,逐步形成特色!该机构尤其要承担考核学生质量的责任,学生合格与否,不能由学校说了算,而要由市上的检测机构说了算!由于培养有标准,检测有权威机构,发给学生的证件就有了含金量,就业时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学校就有了吸引力!

(二)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省级统筹规划力度,建立专业设置的省级评估批准制度,避免校际之间专业重复,促使学校逐步形成专业特色,从根本上解决“招生难”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目前,困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生源问题,造成招生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几乎所有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t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