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浅析唐代田园诗中的思想

更新时间:2024-03-29 19: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各类思想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角色演绎

浅沙流水,潜鱼触钓,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恬静生活,唐代诗人也不

例外。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生产生活上的相对富足,使得使人们在精神上更倾向于寻找一种内心的平衡。具有另一层意境的山水田园诗歌,也是别有一番风趣,其中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去玩味和解读的。 一 诗中的隐逸思想 (一)待仕之隐

人们普遍认为文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往往是具备隐士般的逍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人所追求的田园生活也是一种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唐代诗人李白,对于隐者也曾发表过他的看法,他的这些思想从他的诗中也显现了出来。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描述的三类隐者:一类是以隐终生的夷齐、郑子真乃至陶潜,李白欣赏他们的洁身自好,却不满意他们的独善其身;一类是一度入宫的“商山四皓”和严子陵,李白称赞他们,目的在抬高“士”的身份,并提醒统治者贵士;一类是由隐出仕,建立功业的吕尚、诸葛亮、谢安,李白最景慕他们,目的在表白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盛唐时期对于隐者是有着另一番定义的。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隐于山水田园中的文人带有悲剧色彩的话,那么,盛唐时期的田园诗人是充满着喜剧色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繁荣的生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当诗人们处在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下,所追求的就往往是待仕之隐。 (二)仕无成或愤世之隐

当然,尽管唐朝的繁盛带给了诗人们诸多的政治希望,但政局的些许动荡及政治上的不尽人意在任何时期都是难免的,繁荣的唐王朝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历史规律。因此,那些无法实现自身抱负的文人们也往往纠结于此,而此时归隐田园的这一生活追求也是有另一种心境。

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生。 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消春。

归乡年亦非全老,罢郡家仍未苦贫。 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

这是白居易久居官场,几经波折之后的感慨。此后,他又作《田园三首》,

来表达自己厌恶官场并迫切归隐田园的心情。

此外,李泌也曾作《长歌行》一首来指责杨国忠说道:“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呜珂游帝都······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而此时的隐逸,乃是仕途舛厄,不得已而为之。 (三)无为之隐

唐代文人中亦不乏淡泊名利、看破红尘的归隐者。如肃宗时的张志和,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其《渔父诗》中的其中两首有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这其中的渔父既是寄情于山水的隐者,更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仁者。 唐人陶岘亦是如此,他浪迹江湖三十余年,感受着自然风光之趣。他在《西塞山下回舟作》中写到:“从此舍舟何所旨,酒旗歌扇正相迎”,由此见其生活乐趣是不言而喻。 二 诗中的农家思想

一代唐诗,与中国的农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的山水田园生活,中国农家文化的熏陶,成就了盛唐时代淡雅而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且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时,还来就菊花。

以田园之景,写农事,话友情,一派恬淡优雅之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歌中所洋溢着的生活原有的新鲜气息,是我们在嘈杂的都市生活下的一种渴望。这种细微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唯有将自己置身于农家生活中方可感

受得到。

然而,再平静的生活,也难免不会有波澜起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农业往往会成为统治者所关注的重点,当然,这里的关注,不仅仅是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更有对农民的剥削与压榨。而寄情于山水田园的诗人们,这些情绪极其敏感的所谓“农夫们”,又难免不会因此而感慨一番——表达他们对于农民生活的关切。由此种种,他们的诗歌中所夹杂的农家思想是不可避免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众人皆知的“悯农诗”,正是诗人们以一个农民的口吻,来叙述农民的真实生活。此外,从元稹的《田家词》,白居易的《杜陵叟》、《观刈麦》、《卖炭翁》、《夏旱》等无一不透露出农民生活的艰辛。此时此刻,唐人笔下的农村,并不是王道乐土,不是诗情画意,而是苦难和灾难,是血和泪的凝固。 三 诗中的禅宗思想

隋唐五代佛教文化的繁盛,对一代唐诗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更与禅宗美学是相紧密联系。因此,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往往与诗人心中的那种根深蒂固的禅宗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在他们的笔下,农村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风土人情,都是从、充满着无限的诗意与禅意的。一簇晨曦,一片白云,一弯溪水,一丝春风,一行白鹭,一盅酒杯,一叶孤舟,一只鸣蝉······都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这里,没有苦痛,没有灾难,唯有诗意与禅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这首《鹿柴》诗所营造的一种空灵之境,不仅仅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心源与造化合一的禅宗思想的显示。

另外,綦毋潜的“松覆山殿冷”(《题鹤林寺》)、“塔影挂清汗,钟声和白云”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等,都是由于心性空寂而导致感觉在潜意识中的放大,

而是人更是这些无形的感觉可覆、可挂,使得佛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意境。

这种种禅宗思想的介入,使得唐人笔下的山水田园诗更富意蕴。 四 总结

不同思想在山水田园诗中的不同角色演绎,使得诗歌别具风趣。而对于其中各类思想的解读,也因角度不同而感受各异,仍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书目:

蔡镇楚、龙宿莽著·《唐宋诗词文化解读》·2004年9月· 第八、十三、十四章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傅玄宗、罗联添主编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四卷》·三秦出版社 葛晓音著·《山水田园诗派研究》·1992年·第七章 ·辽宁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t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