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06 20: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确定课题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课题就需要集中性(辐合性)思维

1. 分析课题价值,确认研究的必要性。概言之,基础性研究(理论研究)的衡量标志,侧

重于发现新知、深化认识的学术价值;应用型研究的衡量侧重于转换理论,直接指导时间的社会价值;开发性(发展性)研究侧重于他们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即经济价值。在确认有价值后,还要进一步确认其价值的大小。

2. 考察主客观条件,确认研究的可行性,客观评估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

3. 分析资料信息来源,设备工具状况、经费以及可借助的力量。

4. 考虑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性质和环境。

怎样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在文献检索之后进行。既是为课题评审人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也有助于研究者自己进一步理清思路。

1、 当研究者认为一篇报告可以利用,或至少大部分内容是可以利用的,那有关的信息就应

该综合起来写进文献。

2、 综述的长度可以依据正在准备的研究报告的类型而定。

3、 查阅文献的数目比文献综述的数目大得多,综述可以包含6-8本参考资料。

4、 如果不考虑综述长度的话,研究者应尽可能在综述中包含最新信息,综述应超前于时代。

5、 具体:

(1) 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说明有关主

题的现状和争论焦点。

(2) 主体部分: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照不同的观点

进行比较综述.

(3)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最好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的常见分类

李秉德先生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1、 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逻辑学是第一层次;

2、 独立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的那些主要的具体方法为第二层次,如调查法、实验法、经验

总结法等;

3、 为这些方法服务的那些辅助性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如统计法和列表法、图示法等则为低三

个层次。

教育研究的综合式分类——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1、 教育价值和教育事实,即教育研究中的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是什么”和“应该是什

么”

2、 大卫·休谟在《论人的本质》中就定下了“一个人不能从是中推论出应该是”,即认为

纯事实的、描述性的论述本身只能赋予或暗示着其他事实的、描述性的论述,而永远不会得出标准、伦理见解或做某些事情的规定。——休谟的铡刀

3、 这一命题不断受到来自学界的各种批评。波普所举的著名的例子:当人们观察了100只

天鹅均发现其为白色后,便得出天鹅是白色这一结论。这显然是一项有关事实问题的研究,通过客观的观察而归纳出结论。

4、 对教育领域中“事实问题”的研究,通常采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例如研究某一地区小

学生的毕业合格率问题;对“价值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采用理性思辨的方法。例如研

究中学生应有的道德观念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价值评判的问题。

5、 断然将价值与事实问题分开研究,仅有休谟的论述还不够。于是有了更进一步的解析式

的讨论,即将价值问题做分解,分为描述性特征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性特征的价值判断。前者涉及研究问题及内容的选择、关于观察的方式及真实性标准、研究中贯彻的逻辑准则、研究资料的选择标准、统计分析中的加权原则等;后者指的是对世界状况的意义评断,包括某种认了行为的合理性及其社会影响。

6、 在毕业合格率这个例子中,毕业合格率的标准问题、统计指标的设置问题、统计手段的

可靠性问题、后期解释性研究中贯彻的逻辑准则问题,这些都摆脱不了“价值阴影”,但都属于与研究方法有关的价值问题,与评价性特征的价值问题有根本性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划分的

1、 定性研究

(1) 注意不同教育事物、活动、行为的意义及其特征,不关心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化;

(2) 多采用非控制的方式,深入到教育行为产生的自然情境中观察(学校、家庭、街道

等)

(3) 定性研究这种特种决定了它只能选取较少的样本进行研究;

2、 定量研究

(1) 在非控制条件下对宏观教育问题的研究;

(2) 在控制条件下进行教育实验研究,追求深入的、精细的理解和解释;

(3) 在(1)的情况下,由于不可能实施控制,选择变量和测量哦能够做的难度要大很多,

研究结果的体统误差较大;

(4) 在得到有较高确定性结论方面,比定性研究有优势;

(5) 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情境”,干扰研究对象、影响测量的客观性;

(6) 在筛选变量、加权选择的过程中,往往会损失部分信息。

3、 二者最基本的区别:定性研究对影响研究对象行为的因素种类及其意义较为关注,而定

量研究则关注这些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对对象的影响。

4、 二者紧密结合:定性研究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量,但往往因样本数量太少,有些缺乏普

遍意义;还因缺少准确的测量和数量分析,研究结论的精确性较差,在指导实践方面缺少可时间操作性。而定量研究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从根本上说,任何定量研究在其开始阶段必须做定性分析、变量分类、筛选变量,这些工作本就是定性研究。

(美国学者博格丹、比克林)

行动研究的实施(七个步骤展开)

1、 发现问题。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实践中“遭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分析问题。包括对问题的界定、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范围、并对问题进行精

确地界说,获得问题范围内的证据,一边在研究之初就能对问题的本质有清醒地认识。

3、 拟定计划。包括研究目标、研究人员分工、研究的假设、收集资料的方法等等。

4、 收集资料。用直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测验以及收集文本的方式。

5、 批判与修正。凭借在情境中收集的资料。

6、 试行与检验。在试行之后仍要不断地收集资料和证据,进行进一步验证假设、改进现状,

直到能够解决问题消除困难。

7、 提交研究报告。

教育文献的分类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的加工方法、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1、 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即曾经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写,是未经发

表和人工物化的最原始的教育文献,它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讨论稿草案、原始记录等;现实的零次文献分散在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的手中,第一手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情报。许多非个人的文献则是由学校、事业单位、儿童教育福利机构、教育研究学会或组织连续的写下的,这类文献往往比个人文献较有结构,包括:会议记录、备忘录、财务记录等。

2、 教育研究中的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

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也可以说是第二手文献,那些不在现场的人编写的,主要有:图书、报刊、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档案资料、以及小说或非小说(传记、随笔等)的文学作品。

3、 教育研究中的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

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起到提供一次文献线索的作用。

4、 教育研究中的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

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此类不同于以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道性、而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如教育研究动态综述、教学专题评述、教学课程数据表、教学进展报告等单篇文献;而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专科工具书,也称为三次文献。

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优点:简便易行;获得的资料可靠性较高;有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材料。 1 非言语行为

① 观察法就搜集非语言行为为资料而论,明显优越于调查研究,实验法或文献研究。在观察研究中,在场的观察人员可随时发觉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为。通过一次初步的观察研究,研究人员就会发现研究所需的适当特征,包括回答者自己可能不知道发生的某些行为。 ② 观察人员和对象之间的过多接触,会萌发过多的情感影响客观性。

③ 非结构式观察法是个非常灵活的观察法,观察人员可集中关注那些变量。

2 天然环境

教育研究法中观察法的另一主要优点是行为发生在它的天然环境里。观察法的一些支持者认为,同其他主要的资料搜集技术相比,观察法较少反应性。仍存在产生偏误的可能性。 3 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员能够在受观察者的天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通常能够进行比调查或实验为期较长的研究。在观察中,观察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趋势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说明偶然时间和平常时间的区别。

缺点:

1 缺乏控制:观察发生在天然环境里的行为时,由于是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资料难于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编码和分类。

2 样本数小:观察研究倾向于使用一个比调查研究为小比实验研究为大的样本。观察研究一般进行得深入,资料常是客观性的,难以数量化,所搜集的资料不能对比,对结构式观察的可信度不易检验。

3 需获准进入:许多观察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现场研究。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在一所学校中,一个学术社团中等等,观察人员常常在研究的获准上遇到困难,当然也有一些可以解决的办法。如暗中观察,或隐藏录音机等。

4 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① 在观察中难于保持一个对象的匿名,环境结构为一个自然场所。

② 根据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的控制与否,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是指在人工环境中实验室场所里)

③ 根据研究者是否让被观察者知觉,观察法还可分为公开观察法和隐藏观察法。(隐藏观察法:自然,真实。)

④ 根据观察研究者观察过程结构性安排,教育观察法还可以分为结构观察法(一般使用,,某种试验单记录实验的次数),准结构观察法(指用一个结构式观察手段进行一次在自然场所里的研究)和非结构观察法(指没有计划,提纲和指标体系,限于对客体做一般了解)。 ⑤ 根据观察者对观察时间的取样不同,可分为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对选定的一定时间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和事件做全年的观察和记录。可以随机选取时间。

事件取样:指对某种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⑥ 根据观察者是否亲身经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⑦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活动之中,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 ⑧ 根据对被观察对象信息收取的形式,分为定量观察法和定性观察法。

定量观察法:

1 确定观察内容:明确观察内容的定义。合格的观察内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准确的反应,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二是能够被操作,即观察人员能据此观察到应该观察的行为和事件。因此,要确定好的观察内容并形成合力的内容体系,一方面要准确的理解观察目的和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要明确界定观察内容的实际表现(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包括行为表现,事件发生的标志等。

2 选择观察方式,观察对象和记录方法

⑴ 选择观察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观察内容和客观条件,选择最有利于获取科学结论的观察方式。

⑵ 选择观察对象。以进入课堂开展观察研究为例,选择需要观察的学生,大致有两种方式: ① 将出现特定行为的人选为观察对象。

② 将具有某些特定属性的人选为观察对象。

⑶ 选择记录方式。

① 时间取样记录法 :以时间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② 行为核对法:也称清单法,查核清单法。就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标明是否出现这两种选择,通过观察,核对这些行为项目是否呈现。

③ 等级评定法:这一记录方法要求观察者在一定特定的时间内注意观察对象的表现。这段

时间可以短到只有5分钟,长至30分钟。

(4)制定观察记录表和记录代码系统

(5)训练观察人员:准确理解观察研究目的、熟悉所用的观察方法的特点、学会观察时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判断处理;快速准确的记录。

(6)实时观察并整理资料。

定性观察法的步骤

1、确定观察范围

观察的问题是一个次级问题,和研究的问题不一样

2、制定观察计划

主要涉及观察的具体对象、内容、范围、时间、次数、观察方式,一般采用自然观察而非实验观察

其中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两个问题:

①在采用自然观察法时,是选择隐蔽观察法(隐蔽但真实自然)还是选择公开观察(有可能

会出现反应性变化,不再真实自然)

②若采用参与观察,又需在“参与者的观察”和“观察着的参与”之间做出选择。

3、设计观察提纲

观察提纲应遵循可观察原则和相关性原则,针对那些可以观察得到的,对答案观察问题开放性和变通性。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

4、实施现场观察

要进入现场实施观察,观察人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①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是合法的

②进入现场的要求不被拒绝,最好能在得到允许的基础上取得有关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要与现场有关人员建立友善的关系。

在做现场记录是应做到:①观察后,尽可能快地记录;②将笔记尽快予以整理并尽可能的打印成文;③至少两份

5、整理观察资料

教育观察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审核资料、资料归集、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以此为基础在形成一些正式的观察笔记或观察报告。

观察笔记包括:①对现场情况的描述;②原先忘记现在又记起的情况;③分析意见;④个人印象和感;⑤关于进一步研究所需的信息的笔记。

访谈调查

(一)优点:灵活性强;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可以克服邮寄问卷调查中问卷回收率低的缺点;访谈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确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可信而有效。 ㈡ 访谈的种类

1、根据访谈中的提问方式:定向访谈与非定向访谈

2、根据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

3、根据访谈的人数:集体访谈与个别访谈。个别访谈是由访谈员对每一个被调查者逐一进行的单独访谈的一种调查方法。特点是:①访谈员与访谈对象之间易于沟通 ②方式灵活,适应性强 ③资料真实、细致全面。

访问儿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访谈调查。要访问年纪较小的儿童,至少要对以下三个问题给与高度重视。其一,注意儿童的年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其二,注意处理好与儿童的关系。其三,应考虑到儿童的访谈经验和注意力的特点。

㈢ 访谈的艺术和技巧

1、接近访谈对象的方法:一般来讲,访谈员首先应作自我介绍,必要时出示身份证、名片或单位介绍信,让被访者明确的了解你的来意。在接近访谈对象之前,也可以事先写信将访谈之事告诉被访者,让调查对象早有思想准备。开始访谈时,访谈员尽可能主动、有好、健谈、必须设法让被访者感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接受访谈对象时必须注意使用肯定语气。

2、处理被拒绝的方法:应及时的分析被拒绝的理由或客观原因,然后根据被拒绝的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3、提问的方法:一般而言,提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化提问,一种是诠释性提问。

4、提问的时机:①重复的时机。包括重复问题和重复答案。②停顿的时机。③使谈话内容更加深入的时机。

5、引导访谈的方法:在对受访者进行引导时,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要尽量使自己提问时不带任何倾向性,因为倾向性有可能对受访者产生暗示作用。二是要注意灵活处理受访者拒不回答的情况。

教师自传型叙事

㈠ 教师叙事:教师教学生活方式与历程

1、讲述、倾听故事是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方式

2、叙事是教师认识教育的方式

3、叙事是建构教师经验的方式

㈡ 教师叙事的特点

1、情境性:叙事的情境性表现为他总是向读者展示故事不断展开的“场景”(指的是故事发生所处的环境)与“情节”

2、探究性:故事展现的是教师遭遇的问题,探究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

3、自我实践性、反思性:教师叙事与一般故事的区别关键在于教师叙事中蕴含着教师对实践的反思、领悟。使得教师在撰写故事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教育,意识自己缄默的教育观念,促进自身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经验的累积。

㈢ 教师叙事的价值:

1、锻炼面向日常教育生活的观察能力

2、洞悉个人实践知识

3、提高教师反思探究的能力

4、提升教师的教育意识

问卷调查

1、 问卷设计

问卷作为搜集资料的重要工具,是进行调查的基本前提,问卷设计之优劣将直接决定着问卷调查的结果。

遇到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1) 如果被调查者担心我们的调查是否合法,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一封很好的卷首语来进

行补救;

(2) 如果被调查者担心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否会公开有损其利益,那么在问卷中去掉一些

不必要的敏感性问题,竭力向回答者保证不其名;

。。。。。。

2、 问卷的贴切性

贴切性指:

研究目标的贴切性,研究目标或研究理由对于被调查者而言,必须是贴切的;

问题对于研究目标的贴切性,在使回答者对研究目的的贴切性确信无疑后,还须使他们确信问卷中所含的所有问题对于研究目的来说也是贴切的;

问题对于具体的调查对象的贴切性,三种主要方法:一是对于不同总体分别使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问卷;二是使用多样化的措辞;三是使用跳跃性回答或相倚性问题。

3、 问卷中易发生的措辞问题

(1) 一问多答

(2) 含糊不清

(3) 措辞水准,主要包括问卷中每个问题所使用词汇的难度、语言的规范程度以及是否

使用方言或俗语等;问题的措辞难度主要取决于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知识水平;还有一个措辞方面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是否能使用方言、俗语或日常用语。

(4) 问题的抽象程度

(5) 诱导性问题

4、 开放型问卷和封闭型问卷

所谓开放型问卷,是指不事先给出问题选择答案而由回答者自己自由作答的一类问卷。

(1) 优点:可在没有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种答案以及调查者希望了解调查对象认为哪种答

案是恰当的情况下使用;可在潜在的回答类型或答案太多以致无法全部列入问卷之中时广泛使用;可使调查对象子无拘无束情况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便可以使他们感到答案是自己做出的,从而增强其合作意识;特别可用于那些不能简化为几个小问题的复杂课题。

(2) 缺陷:无法排出相当多的无价值不确定的答案;得到的数据往往不是标准化的,带

有极大的主观色彩,难以编码;只能用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之中;常常会耗费调查对象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会使问卷回收率降低。

封闭型问卷也称选定型问卷,它是一种已经明确给定问题可以选择答案的问卷。

(1) 优点:回答标准化,因而可以在不同调查对象之间进行比较;所问的问题及答案均

具体而清楚,使调查者易于回答,有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答案比较完整,从而提高答案的可用度;易于编码和结果处理,省时省力省钱;对处理一些敏感问题的变量也有独到之处。

两类问卷的比较

对于不能用几种简单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详加讨论的复杂问题,使用开放型问卷比较恰当。开放型问卷可用来了解调查对象独特的观点、思想,尤其是在试探性调查中。而封闭型问卷则适用于答案是确定无疑的、易于区分的、数目性对不多的情况下。封闭型问卷一般可以很快答完。

不过更多时候则是两者的结合,既有关于基本变量的封闭性问题,又包括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

5、 答案的格式

(1) 基本格式;在封闭型问卷中,几乎每一道题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回答的格

式要视变量属于何种类型而定,拟定的答案格式必须以最清楚和条理化的方式向回答者提供各种可能的答案。如留空格打勾或叉,或留数字或字母画圈。

(2) 序列变量的答案格式,通常带有主观性,即它必须由研究着决定,而定名变量的答

案往往是由经验决定的。

(3) 定距量表

6、 问卷中问题的排列技巧

一般原则

(1) 问题的排列应由易到难;

(2) 对回答后面的问题具有启发作用或奠基作用的问题可排在前面;

(3) 问题的排列应具有逻辑性;

(4) 努力避免回答定势;

(5) 按照回答的需要安排量度项目;

(6) 将检查可靠性的成对问题分开;

(7) 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宜放在问卷的后面;

(8) 使问题活泼多样;

(9) 决定是否使用“漏斗技术”进行排列。

7、 相倚问题是指回答者根据对前面一个过滤问题或筛选问题的回答情况来作答的问题。 理由有二:一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样本在许多特征上不同质;

二是即便样本是同质的,但就许多以比较问主要手段的研究而言,就必须要从不同的总体中抽取不同的样本加以比较。

8、 封面介绍词及问卷使用指南

介绍词有两类:一类是用于访谈调查问卷并由访谈员直接向调查对象宣传的;一类是以一封短的形式并附在问卷上一并寄给调查对象的。

内容: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说明本调查的意义;说明调查对象客观回答问题的重要性;向被调查者保证回答无所谓对错、他们的身份、姓名不会被透露、以及调查原始资料的处理是秘密的。

介绍词也分两种:一是写在问卷调查扉页的封面介绍,一是写在问卷调查页末的封底介绍词。

9、 测试

测试是问卷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测试的对象通常是就近或你熟悉的人;测试用的问卷的容量应该比正式问卷稍大一些;测试的方式和程序应与正式调查一致;测试完后必须对测试所取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sc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