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课感想

更新时间:2024-06-07 19: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民间文学课感想

院系: 学号: 姓名:

上学期,听同学讲起关于这门选修课,说是挺不错的。于是我选了这门课作为这学期的选修课。觉得受益匪浅。

当天空划过了飞机,风刮了起来,雨洒了下来,我们都能调出相应的童谣,巷头呼,巷尾应......现如今,这些活动仅余少许,例如各家各户祭自家的祖先、家神;而这些童谣也不复听到。

民间文学不仅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给人们欢乐愉悦;它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那就是寓教于乐。在世代的传承和变异过程中,它积淀了深厚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并旗帜鲜明地体现出其中的道德评价。我的家乡有一个传说,说的是一个孝子在父母死后哭出了血泪,感动了城隍爷,使他免于地狱的煎熬。至今,城隍 庙里还立着他的雕像,作为对孝子的表彰。但是,如今由于学校教育的普遍推行,民间文学的教化功能日益被其他各种手段所取代。记得曾经在无意中浏览过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博客,她在上面记录了用当地的传说(好像是海盐地区)作为教材授课的经过。她对自己的试验颇为自信,但是在选择材料上不免小心翼翼,甚至对其中 的某些细节进行了删改。由此又涉及到社会观念的问题。民间文学之中体现的道德价值体系,千年来变化不大,基本上符合了传统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但是在中西文化撞击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形态,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间文学所体现的那一套,有些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观念,例如因果循环,等级尊 卑,封建迷信等。但它们是支撑价值系统的关键。所以可以说,传统的民间文学尽管体现了我国的优秀文化,但是在承担社会教化功能上,已经不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有时候会异想天开地想,也许很多很多年后,在民间文学的课堂上,老师会为民间文学划分发展阶段......记得在网上,有人说过,网上的流行语言也能成为民间文学。对此,我不置可否。社会现实常会挑战既定的文字上的定义,坚持还是改变都需要事物发展的火候。但我通篇所说的民间文学,都是指向传统的,我在之前所说 的,已经萎缩了的乡土民间文学。对于时下反映新内容的,新形式的\民间文学\,我还没有认识。 尽管传统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在萎缩,但是人们对它思想文化内涵的多形式多方面的挖掘,还是让它焕发出异样的光芒。民间文学的未来会很好。

中国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院系:

姓名: 学号:

传说

陈龙,男,21岁,祖籍甘肃省静宁县,汉族,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07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1年4月16日

万福山,人们习惯称谓\望夫山\。为何有这样的习惯称谓,这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记录人:陈龙,男,21岁,祖籍甘肃省静宁县,汉族,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07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讲述人:陈勇,男,22岁,祖籍陕西省咸阳市,汉族 讲述环境:面对面讲述,2011年4月16日 故事开始:

相传,齐宣王时期,兵荒马乱,外族来侵,为保国土安全,拒外族长城之外,齐王下诏征集天下民夫修筑长城。圣旨下到官府,官府怎敢怠慢,立即差人四处抓捕壮丁,他们不管什么情况,不管什么家庭,城镇上的男劳力也好,深山老林之中的男子汉也罢,都不例外,统统都在征集范围之内。

话说万福山脚下住着一户王姓人家,由于家贫如洗直到四十多岁儿子好歹才娶上媳妇。幸好天遂人愿,第二年便添了个大胖小子,人们送名王小。

王小五岁那年,为了一家人下一顿的饭食,娘不顾体弱多病,不听别人劝阻,依然决然爬到山上挖取野菜,她正要挖取一棵挂在山腰的肥大野菜时,不慎滚下山来一命不归。王小娘走后的日子可想而知,王小爹既当爹又当娘,寒来暑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就连自己也很难说得清楚。

这样度日如年的日子熬了十几年,熬的儿子总算长大。看到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王小爹心中自然喜悦无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王小十八岁那年,爹爹求亲告友,给儿子说上了媳妇。媳妇名字叫田妮,是门户相对的临村的一家女子。说起田妮可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女子,因为她不但模样长得俊俏,而且心地善良。

事也凑巧,婚后三天的数上正巧官府抓丁修筑长城,王小自然难以逃脱一劫。王老爹知道儿子抓丁,茶饭不思卧床不起,本来病体在身的他不久便带着再也不能见到自己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黑暗世界。 送走自己的公爹,田妮更加孤苦伶仃,白天泪水相伴,夜晚孤独相随。在一个大雪纷飞、北风呼啸、伸手不见四指的夜晚,田妮突然梦见日盼夜盼的丈夫王小:忽然处在朦胧之中的王小转眼清晰起来,在那蜿蜒起伏的群山之中,王小正躬身搬运石料,修筑那罪恶的长城。苦命的丈夫佝偻瘦小,不成人样,田妮惊呼,梦醒过来。梦醒过后的田妮回想刚才的梦境,更加难过起来:\唉!这是什么世道?本指望与丈夫共度饥寒艰难之日,白头偕老,怎奈,新婚分离,相隔万里。我要丈夫回家,我要照顾自己的丈夫,我要与丈夫同甘共苦,我要感动上苍\。想到这里,田妮毅然决定每天都要带饭食爬到屋对面的山上朝丈夫被押走的方向

翘首远望,祈求丈夫早点回家,盼望丈夫早日吃到自家的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妮一直念叨:\天天盼夜夜盼,盼望夫君快回还,寄语风云北飞雁,给我夫君把信传。\就这样田妮成年累月的站在项峰,长此以往,竟化为一块貌似用期盼的姿态等待未来的\巨石\。所带疙瘩汤,随风倒地也化为形状奇异的大小之石。至此望夫石所在的这座山当地民群尊为望夫山。

望夫山即是对这一痴情的女子的纪念,也是一个凄惨壮丽的符号。可见,习惯有习惯的说法,习惯的称谓一定有它的背景和思想基础。

\望夫\,离我们远去,望夫山已经变成今天的万福山。她峰峦叠嶂,山势陡峭,溪流纵横,林木葱翠。她庙宇恢弘,佛像雕塑形态逼真,石洞天然无数,钟乳、怪石嶙峋...... 万福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已经成为善男善女求神拜佛数得着的好地方。万福山正逢升平盛世,定会给人们带来了万福,这也正是大家正本清源叫响万福山的愿望和期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