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 第九篇 神经系统概述

更新时间:2024-07-07 01: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篇总结

这一篇讲了两个重要的感官器官:眼和耳。主要讲了这两个器官实现感官功能的过程和机制。都是从信号的传入讲到信号的接受、转换,然后传入神经中枢进行分析的过程。下面分别进行总结。

一. 视觉

眼是人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能感受380-760nm的电磁波。外界的物体发出光线经折光系统照射在视网膜上,再由感光换能系统转换为电信号,再传入神经中枢,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形成视觉。

眼折光系统有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其中角膜的折射率最高,将折射的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上。当人注视6米以外的物体时,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无需调节。而当人注视6米以内的物体时,光线未能聚焦与视网膜上,眼在视近物时会发生调节。调节主要包括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使晶状体曲度增加,同时发生瞳孔缩小和视轴会聚,这些反应统称为近反应。

眼的折光异常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和远视是由于眼的折光系统过强或过弱引起,分别佩戴凹透镜和凸透镜进行矫正。而散光是由于眼球不同方位上的折光力不一致,入眼光线的各个点不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要用柱面镜矫正。

视网膜可分为四层:色素上皮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色素上皮层是视网膜的最外层,含有黑色素颗粒,能够吸收光线。感光细胞层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紫红质是

视杆细胞感光换能的物质基础,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

视锥细胞有3种视锥色素分别对红、绿、蓝光敏感,一定波长的光能使3种视锥细胞以一定比例分别产生不同程度兴奋。

视网膜中,信息先传递到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进行光电转换,然后传向双极细胞进行超极化和去极化,再进入神经节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传到神经中枢,形成视觉。

二. 听觉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其中外耳主要作用是集音和辨别方向。中耳主要是传音和增压由鼓膜、听骨链、鼓室和咽鼓管构成。鼓膜主要起收集、传递声波的作用;咽鼓管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小管道,起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的作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呈弯曲杠杆状,起到增压效应。

声音入耳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其中气传导是主要途径,骨传导使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更加特殊。

内耳由耳蜗和前庭器组成,耳蜗的主要功能是把机械振动转化为

神经冲动。

耳蜗有两膜(前庭膜、基底膜)三腔(前庭阶、鼓阶、蜗管),前庭阶止于卵圆窗,鼓阶止于圆窗。

基底膜上有声音的感受器:螺旋器。螺旋器由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当基底膜振动时,盖膜会敲打毛细胞,使毛细胞做剪切运动,将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开放,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对于每个振动频率,基底膜都有一个最大振幅区,频率越高,最大振幅区越靠近卵圆窗。

总的来说,听觉的产生过程为: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