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的艺术-气功

更新时间:2023-09-14 15:27: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放鬆的藝術-氣功

謝奇峰老師

6.1.1、氣功淵源

中國的傳統哲學思維一直是天人合一,天地與人同體,形成極具人文色彩的陰陽五行體系,進而形成各種科技文明的基礎,一以貫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以氣為主的理論。以氣觀行個人小我,以氣觀行孙內,行止坐臥都以此為準繩,強調人身是一個小孙宙,推動它運行不息的元素,就是氣,進而以此為養生運動的基礎,形成導引氣動的運動方式,也就是所謂的氣功。在古代,以養氣、練氣、用氣為基本形式,配合基本的呼吸調節,進而鍛鍊自我身心的方法,稱之為「氣法」,將各種氣法總稱為「氣功」。

中國現存關於行氣方式的最早記載是《行氣玉佩銘》,被考定為春秋秦襄公八年時的遺物,銘文刻在一個十二面體的小玉柱上,共四十五字,其譯文是:「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本在上,地機本在下。順則生,逆則死。」之後在道家諸子的學說基礎上,氣功的理論體系逐步被建立起來。《老子》:「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莊子〃刻意篇》中,更提出「吐故納新」的理論:「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漢代以降,葛洪《抱樸子內篇》卷二〈釋滯第八〉、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孫思邈《千金要方〃養性篇》、《枕中方》等許多著作,都將自己修習氣功運動的心得,發表在自己的書中。同時在孫思邈的著作中,也記載了授自天竺(印度)的「天竺國按摩法」,更證明了氣功與瑜珈一定程度上的關聯。

唐代氣功盛行情況,也常見於許多唐代的書籍,如《角力記》、《山堂肆考》、《朝野會載》〃〃〃等,都記載了以氣結合武術、硬功與氣功、輕功並行的事件。宋代文士喜神仙方士之術,因此常修行導引之術,在南宋洪邁的《夷堅志》中,就有「八段錦」的名稱出現。宋代道士張君房收編《雲笈七籤》卷五十六至卷六十二,以《諸家氣法》為目,選錄了閉氣、胎息、練氣、委氣、布氣的各種氣功

1

方式,可為代表。

在這樣有系統、有意識的歷代練習、研究活動中,氣功理論逐步結合中國的傳統科學體系,開始其全面性的發展。最明顯的例子,即是「臟象說」的闡發,以《素問〃六節臟象論》的觀點,提出氣與身體臟象的對應,並以此解釋氣功的練習觀點。現代的許多氣功運動如「五禽戲」、「八段錦」等,在解釋氣功與人體的生理關聯時,也常利用這種學說觀點加以闡發,強調氣功的保健養生作用,即為例證。氣功淵源已久,學說體系日漸完備,遂成為中國特有的一種運動。 6.1.2、氣功的種類與派別

氣功的流傳歷史已久,體系日豐,自然種類也就不侷限於一種,目前我國流傳的健身功法,主要有道家氣功與佛家氣功兩大類,道家功法常主性命雙修,要求身心兼顧,動靜結合,而佛家功法則強調坐禪、參禪心性等精神境界的清靜修持。這兩大類健身功法,因為均要求返觀自身內心,所以極易與我國儒家文化的修身觀念相合。其所延伸出來的修行方式,道家功法,如外丹功;佛家功法,如禪定靜坐,均是其例。其次,氣功的練習方式,依動、靜的不同,又可概分為動、靜兩種。如動作單一,以意孚為主的功法,禪坐、各種定式樁功(如渾元樁),即為靜態的氣功功法。以各種簡單的動作,配合調息,加以導引的功法,如八段錦、元極舞,即為動態的氣功功法。

另外,中國武術自始即有結合氣功練習的記載,迄明清一代,各派武術以氣功涵蘊於內,外展於形,北派武術如功力拳、太極拳,即為其中代表,莫不以調息導引,為主要特徵之一。南派鶴拳、洪拳系的鐵線拳,即為導引調息的另一拳種代表。

這種含有武術性攻防意義的氣功方式,與單純健身性的養生氣功有別,遂成為氣功發展進程的另種體系。 6.1.3、應用的時機

氣功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其應用時機極多,僅條列如下: 一、氣功可增進體育鍛鍊的目的,因為體育運動是耗能作功,氣功可以儲能內養,提高耐力,縮短疲勞的恢復期。另方面,氣功的入靜放鬆技巧,也可以減低體育

2

過成中的各種外界的意念干擾,糾正機體的異常反應。

二、氣功可促進身體機能的調整,因其放鬆致靜的特性,所以可以減緩血壓的升高、改善生理上的不適。當利用儀器測試練習氣功時的腦電波圖,發現所有的波圖都呈現舒緩、減慢的狀態。相關研究報告也指出透過一定程序的氣功練習,可以改善身體的肺部循環,提昇心肺功能。

三、氣功可提昇歌唱者的表現評比,因為氣功的意想特徵可以創造良好的歌唱意境,並且幫助歌唱者舒緩緊張的心情,並且其肺活量的改善,也有助於歌唱者在發聲送氣的聲樂技巧掌握,更為適切無誤。

正因為氣功具有放鬆致柔,凝神孚靜的特色,所以當我們需要放鬆自己的心情,或是生理不佳,需要放鬆休息時,氣功運動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6.1.4、方法與技巧

氣功既然有養生保健的功能,那麼它的特徵是什麼呢?練習氣功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放鬆,放鬆的要領即為入靜。

氣功的入靜技巧,大致有三個階段,一為鬆靜,主要體現在精神與身體上的放鬆,身體放鬆才能血脈平靜,精神放鬆才能不主動起意念,意念不起,就是入靜的開始。二為靜感,在鬆靜的基礎上,大腦思惟更加排列有序,心律平整,此時在身體上,會有放鬆舒適的感覺,在精神上,會有平和致寧的快感。在身體上,並會出現十六觸,即動、癢、涼、暖、輕、重、澀、滑、冷、熱、浮、沈〃〃〃等十六種感覺。三為靜虛,即身心調合,意如止水,體現萬物其一,坐忘無我的境界,身心往往可以達到一個極為均衡的狀態。

練習氣功的方法很多,不過就如其它運動一樣,最好有老師在旁指導,以預防運動傷害,時日漸久,掌握要領,即可自行練習。現條列四種常見的簡單功法如下:

一、數息法,就是在練功過程中,默數自己呼吸的次數,一呼一吸為一息,數時只數吸氣,由一數到十或百,也可以千計,周而復始,可幫助入靜。

二、意孚丹田法,即將意念活動寄託在身體的某個丹田部位上,以排除雜念,順

3

利入靜。丹田一般指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部位。

三、聽息法,就是在練功過程中,用耳反聽自己呼吸道發出的氣流聲音,此法可誘導入靜,強化意孚丹田之功。

四、意孚外景法,練功過程意孚一個身外景物,展現自己面前,集中注意力,並放鬆入靜,則意念即可專一。 6.1.5、結論

迄至現在,氣功理論的發展已相當成熟,各種派別亦相當繁多,如何擇取一個適合自己身體的氣功運動方式,如何能以科學且務實的觀點,看待氣功運動,理性而不迷信,才是練習氣功運動的首要重點。在氣功熱流行的時期,出現許多特異的現象,各種穿鑿附會的說法到處流傳,其後,在研究者陸續揭發氣功師、特異功能人士的欺偽方式後,氣功逐漸被視為體育運動的一項。而臺灣民間仍然有許多氣功神話,稱神入聖,無所不能,正反之間,值得深思。

君子知形恃神而立,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 氣功,原是放鬆的藝術。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