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22 09:42:01 阅读量: 报告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油溪镇人民政府:龚治兵

根据区委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要求,按照镇党委的安排,于2011年8月16日到深入蜂岗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进三同”活动。在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我也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受到了深刻教育。下面,我就将这次活动的认识和体会作如下汇报:

一、蜂岗村基本情况

蜂岗村位于油溪镇西部,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620户共5240人,其中劳动力2750人、外出务工1500人。耕地面积5123亩,主导产业花椒及以琵琶为主的小水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蜂岗村党委下设3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党员144名,其中女党员14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5名,35岁以下党员12名,外出党员72名。

二、在基层的体会与感受

1.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我们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

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2.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比较薄弱。一是由于外出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全村居住面积较为分散,有的住户到村委会都要走上2个小时,不便于党组织集中开展活动。

2、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

3.解放思想不够。在“三进三同”的过程中,虽然与村干部多次入户收集群众信息和组织村民代表对本村工作开展评议。但我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深入到本村与本村干部研

究发展建设的新点子、新措施、新途径不够。

四、就此工作的几点意见

1.形成长效机制察明情。解决好农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好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过程,也需要各级组织和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机关干部应把“三进三同”作为长效机制,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群众,应着重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及思想状况,了解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多途径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三项制度”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设立公开信箱等,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到基层一线、到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和检验。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三进三同”为基本方式,以田间地头和贫困农民家庭为活动阵地,把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想作风与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联系起来,与农民群众的冷暖联系起来,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作为机关干部,要从思想和

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学生。要坚持多和群众走动,多去群众家做客,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疑虑,就我镇的一些重要决策思路特别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同时,邀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参加村上各种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大程度上做到符合民心民意民愿。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交通、教育、居住、医疗、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社会保障等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要主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以新办法、新思想来解决新形式下的问题。同时,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用为民办事的良好成效取信于民。

五、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经过此次 “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并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农民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当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服务。同时,我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要转变工作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2.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加强自身的锻炼,提高品德修养,充分发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3.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深入地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1年11月4日

第二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福禄镇副调研员谭作斌

根据全镇统一安排,我于5月16日在xx村xx家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三进三同”活动。期间,对xx村村情现状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现有401户、1370人,幅员面积7931亩,耕地面积1278亩,其中田587亩、土691亩。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有∶一是318国道横穿村中心地带,组组通公路,交通较为方便;二是产业优势较为明显。该村主要产业有榨菜、柑桔、辣椒、优质稻、养蜂、竹木产业等等。目前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58元。三是人才优势突出。该村基本每户都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特别是通过培训,人人都掌握了榨菜生产技术,2010年在家务农的农户,多数农户都种上了榨菜。

二、 产业分析

该村目前主导产业为榨菜种植,其次为柑橘等产业。该村榨菜和其他蔬菜产业主要有几大特点:一是规模大,基本做到了户户种植,达到了全覆盖,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历史长,该村种植榨菜的习惯可追溯到20年前,那时候xx村还专门建有一个较大规模的榨菜厂。三是村民种植榨菜的积极性高。分析该村种植榨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布局散乱,农户基本上是按照承包田土的自然条块进行种植,在栽植前未进行布局规划,未完全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种植。二是相当一部分留守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较差对榨菜栽植后的管理没有到位,长势不够很好。三是榨菜收割销售季节性强,给缺劳户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四是有相当部分种植榨菜农户开初担心榨菜销售时压级压价。

三、 对策措施

要按照现代生态农业标准打造xx村产业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必要时进行土地规模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榨菜创造条件

二是扶持现有榨菜企业做大做强。整合现有分散种植农户,形成公司+农户,前门店后基地的生产模式,大力建设榨菜生产基地;

三是大力宣传订单农业生产模式的办法,稳定群众的情绪,消除砍价、压价销售的心态;

四是在榨菜收割销售时,要组织党员、干部及时帮助缺劳户收割榨莱,以避免损失。

第三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爱、责任、良知与担当 -----关于“三进三同”的调研报告

孙中山先生说过:“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升级,群众的生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要求,要深化落实三进三同、结穷亲,形成常态,确保实效。三进三同不能搞事先踩点、层层陪同,必须在老百姓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7天,真正让党性作风得到历练。

一、基本情况与镇村社情

“三进三同”既有别于走出国门式的学习访问,又有别于走向发达地区的调查取经,而是“走下去”深入基层、农户的真切体验,因而使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彰显出它重要的时代价值。

我们县委党校课题组与其他同志一行去铜梁县建设生态农业示范镇的双山镇建新村农户家中 “三进三同”,历时7天。主要做了以下6项工作:

1、在村里参加县农委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聆听农委专家对樱桃栽培技术的专题讲座,和镇、村、社领导一起参与樱桃修枝整形现场示范操作。

2、去赖国超、张政权等23个贫困家庭看望慰问。

3、召开院坝会5次:了解当前生活生产情况,包括房屋破烂、大病救治、残疾人补贴、劳动力缺乏、贷款难、种养业风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难等问题。

4、帮助二社陶元吉等农户修剪樱桃树、李子树,还为孤独老人挑水、整治院落等;

5、在社长和住村干部带领下实地查看村内一社出境道路情况,并探讨解决方案;

6、与镇里主要领导交流座谈探讨,共谋建新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去年11月份,课题组还跟随2010年第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包括市委组织部选派生、985高校选聘生)到安溪、华兴、西河、高楼、维新、大庙、永嘉 “三进三同”,实地调研了“绿色安溪”及佛教圣地燃灯寺等,及时收集了相关镇情民意情况。

今年课题组又分别对平滩、安居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多个镇领导交流探讨,还察看了有关材料反映的情况,综合起来,我们深深感觉到: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谋发展” 手牵手“解民困” ,能够真正做到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使得我们与农民的心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与农民更好地融为一体。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 “只有把村民当作亲人,才能真正融入基层。”

在“三进三同”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了解“镇情村情社情民情”。双山镇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以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乡为支撑,以建设“都市农业基地、绿色宜居村镇、文明和谐家园、共同富裕双山”为奋斗目标。着力实施“二带二园一设施一工程”战略(即:建设仙隐山樱桃产业带、掌印山李子产业带,寿桥生态渔养殖园、张家沟水库休闲园,加强基础设施和森林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大做靓“双山樱桃”品牌,大力实施“五个双山”建设,努力将双山镇打造成铜梁乃至重庆地区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点,基本建成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

双山镇党委书记廖金龙给我们介绍说:双山镇实施“三园三区两带一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镇:“三园三区两带一业”建设内容包括:“三园”,用三年时间在建新村和喻兴村建设5000亩樱桃园,在岩湾村和寿桥村建设5000亩李子园,在双宝路沿线两侧建设3000亩水产养殖园;“三区”即:在建新村和双宝路沿线建设20家以上农家乐休闲区和特色场镇商贸区、张家沟水库度假区;“两带”即:建设形成双宝公路特色农业发展带、旅游环线优质水果发展带;“一业”即:新发展优质水果10000亩,使林果基地面积达40000亩,最终形成双山生态观光农业这一主导产业。2011年,我镇将继续举办铜梁·双山第四届樱桃节,全面推进双山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努力建设都市农业基地和绿色生态乡村。学綦江,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单位可以组团认养林木果树,也可委托农户代为管护,政府担保数量质量,既能休闲又获实物。

实施“五个双山”建设,构建幸福宜居城镇:2011年要全力实施15公里旅游环线公路建设,20000米旅游便道建设,双泉、群坊、喻兴村5000人人饮工程建设,场镇河道整治和滨河路建设,双宝路和旅游环线路巴渝新居建设,岩湾村、建新村5000亩土地整治等民生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创建幸福宜居城镇,构建和谐美好双山。

加强党建工作和民生工程,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建设共同富裕双山: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实施双山2011年公路建设、集中供水、场镇改造、康居新村、扶贫开发、土地整治、客运交通等10项民生工程,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双山目标。

在我们参加“三进三同”实践活动的建新村,通过对7个社的全面走访看到,今年开春以来,双山镇建新村的数百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在山里忙着“修剪整形”樱桃小树苗。正如村党支部书记吴跃学告诉我们的,“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们已栽植了樱桃小树苗3万多株,接下来还要栽1万多株。在镇里的帮助下,村里樱桃园规模越来越大,现已发展到2000多亩、5万多株了。”

如今,樱桃园里的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80公分宽、10公分厚的水泥人行便道四通八达,能一次性接纳50多桌的大型农家乐已有7家,小型农家乐更是遍地开花。“等樱桃园发展好了,我们准备在樱桃成熟时举行相关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吴跃学告诉我们,届时,市民赏樱花、吃樱桃将更方便,仅依靠樱桃园这一项产业,建新村一年就可增收几十万元。

二、新路探索与意见建议:

(一)找准切入点,做好“结合、融入”文章

“三进三同”活动以创新的内容和手段,掀起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高潮,它使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农村,了解农村,也使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得以提高。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采取的是将“三进三同”与“结穷亲”完全吻合在一起,吃住在穷亲农家户。这为我们“察民情、集民意、分民忧、化民怨、同民志”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方便与条件。然而,由于穷亲家条件限制,村社“留守型”户较多等原因,村社普遍反映安排食宿压力大,是一种负担,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况且无条件接待。党校教师彭学明结的穷亲吴跃华,已经肺癌晚期且独自一人,现由无血缘关系的兄嫂出于道义在收留但已不堪负担。希望县或镇将其送往敬老院、或设法治疗。如果要吃住在他家,显然是不可能的。

安溪镇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中青班张艺凡、盘燕食宿在金滩村安昌维家,这个家庭平时只有重病妇女安昌维(甘硬化、脾大、血小板减少2/3)1人在家。全家人生活开支和治病都靠丈夫打工的收入来维持,家庭非常困难,系低保援助对象。父母年近七旬,只好从城里赶回来1周帮助接待。不少村社干部费尽心思也觉难办,只好调整要求自己承担。例如华兴镇就出现村主任个人承担的情况,由于平时他1人在家,在场镇饭馆吃饭,住在他家的4人也只有“吃馆子”。另外一方面,下去的干部也感觉生活实在不自在、不方便。农民朋友用自己辛勤喂养的鸡鸭、自己腌制的腊肉来招待,并一再劝大家多吃的时候,不少干部深感不安,害怕加重农户的负担,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通过对安溪、西河等地的镇村干部了解,通过在双山镇建新村7天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认为,要将此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是否应该考虑进行适当的改革:即单位部门在较长时期固定联系镇(包括村社),以村(或社)为单位相对集中,由村或社提供场所,联系单位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建构起相对固定的场所,机关干部全年不间断地分批次背上铺盖卷下去相对集中食宿。白天去农家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与农民同劳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村社发展谋划,使党性实践作风得到锻炼,再回到集中地食宿。课题组认为,这既没有背离 “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又的确是一种较受欢迎的能得到下面干部群众认可的新思路,还可作为“长期性、持久性”的一种新路子探索。

(二)、挖掘资源、形成合力,变帮为“扶上去送一程”

贫困农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积极的政治力量,是农村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能否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和“三农”工作的成败。

在调研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去访贫问苦中发现,“由于一般干部的资源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只有帮一点,只是短期解难,很难从发展角度为农户出谋划策,去培育他们的发展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脱贫致富的能力。比如建新6社吴跃华已经肺癌晚期且独自一人,现由无血缘关系的兄嫂出于道义收留但却不堪负担。我单位一名同志除了问候,再自己给予几百元钱外,毫无办法帮助解决,更不用谈设法使其兄嫂家庭如何脱贫致富了。这种情况绝不是个案。建新一社曾国良反映:双腿残疾,系二级残废,不能劳动,连行走都困难,现已经是60多岁,房屋也已破烂,希望得到相关补贴或办理低保?又怎么接待单位来的亲戚呢?

课题组认为,在以后的“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中,除各单位领导(如平滩镇党委书记周凡追讨欠薪、县林业局长王科芬在庆隆镇冬笋村扶持农民等)具有较多的社会资源、较宽广的视野、较前沿的思维和较强的能力外,能否考虑以单位或单位内部科室为单位,集中力量与资源形成合力实行择重帮扶,在帮助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主要为农民出谋划策并联络相关部门与组织,使农户能顺利走上富裕发展的路子,同时真正做到“帮扶效果”明显。毕竟一般干部的力量和资源实在有限,其作用也可想而知,不少人只有临时帮扶几百元钱而没有办法为其发展谋划和给力。例如中青班一行4人在三进三同中,形成了合力,他们看到安溪新滩村三社、四社、六社的断头路,了解到它正是村民的心腹大患,因为雨天泥泞不堪,晴天颠簸不平,这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经过几人的共同努力,动用各自的社会资源,多方奔走,为村民拉来近100吨价值上万元的石子,发动大家与村民共同参与道路整治,仅用了短短的1天时间,3.5公里的乡村道路就整治完工。

在与镇村领导和社长们讨论交流时,我们提出,喻兴村种植有机稻富了农民,那么建新村能否依托自然优势,将深处沟底的一社出境公路修缮好,大量种植有机蔬菜,从而使一社村民由过去的“富裕”返贫后的再富裕呢?可借鉴的是合川区钓鱼城街道虎头村二社唐孝春人工种植折耳根(不打药、不施化肥只需除草和收割。每天6点收割,8点装车运往机场,通过货运公司的包机于下午5点左右到达深圳餐桌,通以每公斤20元最低协议价格定点销往深圳的各大酒店)每亩纯收入10万元以上;

五、

六、七社特别分散,应该通过适当的集中迁移居住形成农民新村(巴渝新居),除去改变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作用外,也更加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种养业(如种植粮食、林果、蔬菜、药材等)及土地和山林的集约化耕种或规模化流转。

(三)、建立长效机制,党员干部每人每年坚持参与

课题组通过专题调研、亲身实践,深感这项活动的重要和必要,它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必要举措。只有坚持深入察民情,群众才能成为最真诚的朋友,也只有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要让群众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只要政府和群众永远心连心,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发展。只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课题组这样思考和认为,单位部门应该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人员轮流下去,或三五天,或七八天不等。可以考虑暂时与平常工作脱钩交由在家上班的同志处理,让下去的同志全身走进去,全心沉下去,全职干下去,实施过程与效果的双重检验,真正为民利民帮民扶民。同时,单位部门又能做到本职工作与三进三同两不误。

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每位党员领导干部还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方式,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把握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我们课题组在三进三同实践中,了解了很多民生疾苦,如建新二社80多岁的胡国民(原村长)反映,50多年党龄,现已年老多病无法出门,过年过节是否有补贴或慰问?七社徐世民、陶金高房屋已经开始垮塌,自己根本无力进行危房改造。一社赖国超年龄大,房屋破旧,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本人生病:脸上生疮并肿大且无法做手术。

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设立公开信箱等,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另外,坚持落实好“三级承诺知晓制度”,将本单位的工作决策和部署告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并听取群众意见。

三是广泛集民智。群众是最优秀的智囊团,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作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就本单位的决策思路特别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同时,邀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参加各种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大程度上做到符合民心民意民愿。

(四)、助力基层干部,提升素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群众一是盼村社干部是吃透“上头”的“领航人”,二是盼村社干部是心系“下头”的“贴心人”,三是要求村社干部是勇立“潮头”的“创业人”。

课题组通过实地了解、查看资料,发现基层干部队伍虽然在换届选举后有一定变化,但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农村留守多为“

38、6

1、99”人员,最基层的“社”一级干部奇缺,如建新一社陶社长年届七旬,七社徐社长是年近五十残疾妇女。村级合并后村干部工作面更广,对象更多,事情繁杂。他们既要承担计划生育、合作医疗、调解纠纷等经常性工作,还要负责养老保险、农网改造、林权改革、修建村级公路等阶段性重点任务。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应着力加强自身学习与作风建设,全面提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真正掌握农村工作的方法,熟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途径,惟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上水平。要在“三进三同”活动中,通过送方针政策、送法律法规、送社会主流、送发展信息等方式,通过引导和直接的学习交流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要规范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中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二要讲求实效,认真搞好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原有的村级监督独立性不强,主体性不明,效果不佳,必须纠正将“村民自治”异化成的“村委会自治”、“村官自治”,要通过如实公开政务和村务,实行“阳光操作”,让群众知情,鼓励群众自觉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彻底解决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和干得好这四个环节的问题。三要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标准、决议的形成、方案的提出、报批的程序、事项的公示等,都要做到严谨规范,依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机制,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要及时交接并监管好村级财务。乡镇财政要认真做好交接前的清理、审查和交接后的整理、复核等工作,不能因交接而出现村级财务的监管断层或失控,要通过交接进一步完善制度,跟进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五)、减轻隐性负担,加强造血功能,谋求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在农村调研时注意到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大幅涨价,办事请吃请喝、人情礼尚支出比重过高,封建迷信、“愚昧消费”有增无减等,吞食了不少农民有限的资金积累。这就意味着农民承担的税费等显性负担虽大大减少了,但由于外部或者农民自身原因而背负的“隐性负担”却没有减少,这应予以足够重视。

导致农民“隐性负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涉农部门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通过推行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度,涉农乱收费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有少数涉农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一些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继续收取;有些部门超标准收费时有发生。二是农民的“三色”支出费用高。所谓“三色”支出,是指农民用于红色喜事、白色丧事、灰色宗族和封建迷信方面的支出。三是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增加了农民的额外负担。由于粮食价格偏低、生产资料价格偏高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现在农民种田基本上无利可图或只有微利,年成不好时甚至要赔本。

减轻农民负担,既要解决农民“显性负担”,也要解决农民“隐性负担”。一是把减负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盘考虑,既要突出建设,又要考虑发展速度同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二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三是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各项管理制度,防止变相增加农民负担行为的发生。四是通过宣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引导农民减少“愚昧消费”的支出;通过提倡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严禁党员干部利用婚丧活动大操大办,减轻农民的“人情开支”。

关于加强造血功能,谋求可持续发展,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长寿默科特晚熟柑橘基地】同一时间同一苗木种植的质量与效益却有天壤之别:石堰镇麒麟村的股田柑橘合作社的果实严重枯水而“败絮其中”,在重庆水果市场销售每公斤2元都乏人问津;恒河公司种植的香脆多汁,全部被上海的经销商订购,加工分级后运往上海销售每公斤12元都供不应求。这是“管理方式与销售渠道不同”导致的差异:

2、3月份成熟上市,在这段时间,因气候干燥、气温上升,果实水分会大量蒸发而造成“枯水”。疏果与施有机肥等来解决: 1)、剪掉树顶果实,因其日照时间多更易发生枯水; 2)、对密果区疏果,保证果实充足的水肥供应。多施有机肥,增加枝条柔韧性,从而使枝条挂果后下垂,以躲避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反之,舍不得疏果,大量使用氮肥,更易发生枯水现象。同时,我市是全国唯一的晚熟柑橘基地,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售价远远高于本地,应重点在这些地区开拓市场。 双山镇建新村大量栽种樱桃,山坡地头栽种巨尾桉、撑绿竹与之何其相似,更为加强造血功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基层干部不注意联系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支持,一旦樱桃的修枝整形、施肥管理不到位,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小、劣甚至无果的状态。撑绿竹每年砍竹后不除蔸,最多5年后就会大量减产,甚至死亡。

课题组认为,党员干部三进三同中,应指导村社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调整经济结构,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千方百计共同研讨打破单一的经济来源,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其次,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等技术,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优产品,进一步研究传统农业和水果的套种技术,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应指导广大农村特别是像建新村这样的“深丘地质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群众增收。林下经济要地上、地下、林中、林间等立体交叉,种、养、植综合配置。成功的典型如有大庙镇石兴村桑园综合利用:桑下种药材、蔬菜,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三种复合经营模式,使每亩桑田净增收1800多元。还有永川区的李廷永种麻竹:一是竹材,每亩每年卖100多元;二是竹笋,每亩每年卖4000多元;三是林下种长裙竹荪,每亩每年卖8000多元。除去人工、租金、肥料、加工等各项成本,每亩纯利润仍在8000元以上。

调研中我们还深切感觉到,仅靠临时输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城乡统筹”,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需要农民提供数量足、质量好的主要农产品,但从事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又让广大农民最难致富。要尽快解决这个矛盾,除了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方面向农村倾斜,做到发展条件城乡大体相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共同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赢利空间;对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实行支持保护,让其要素报酬大体上与城镇务工经商相等外,我们认为,“三进三同”从更高层面看,它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培育“现代青年农民”。应该而且必须用“现代农民”理念去给农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换脑,那就是要培育能掌握十大信息的现代农民:

1、方针政策信息。要及时了解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如扶持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收入。提供农业保证的新信息。

2、实用技术信息。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实现效益农业,农民要掌握各种种养、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饮料系列加工、酿制等逐渐由单一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化的高新技术信息。

3、优良种苗信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要掌握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及果树、蔬菜、瓜类。药材等产业方面的名优特新种苗信息,以适应市场,增加收入。

4、农资供应信息。面对农资市场供应渠道多、门类复杂的现实,需要了解化肥 农药、农机、高效肥液、植物激素等方面的产销趋势,尤其是要了解中央和地方控价、维护农民利益的信息,还要了解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以防诈农、坑农。

5、市场变化信息。许多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受市场变化影响极大。因此要不断获取有关信息,随时调整种植结构,绝不能根据往年经验或赶浪头,那样往往容易失败。对许多经济作物,可采取反季节种植,往往可卖得好价钱。

6、气象变化信息。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农民要随时了解气象部门对气象形势的预测,预知中短期的气象预报,做到早防范、有的放矢地种植某些作物或采取抵御异常气候变化的对策,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7、防治病虫信息。病虫害对农业丰产威胁较大,农民必须随时了解农技、植保部门对植物病虫情报及发展趋势的预报,做到及时防治,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8、劳务信息。需要到外地打工的农民、要先了解外地劳务方面的信息,不可盲目外出。

9、经商信息。对从事经商的农民,需不断了解商品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化等信息。

10、致富信息。一些农民以种植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在田里、山里、水里找到致富路,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民对这方面的信息多了解,并在实践中开创致富路。

比如,环保专家认为:撑绿竹、巨尾桉的生态灾难“绿色沙漠”:对土壤的水肥需求极大,不仅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保水能力大幅降低直至沙化,更会使土地退化,其它植物无法存活。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原有的植被面貌,造成物种过于单一,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后长期难以恢复。广西南部的丘陵地带就出现了“速生桉的困惑”。——应间、套、插种其它多种兼具经济与环保综合效益的苗木,才能保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在致富的过程中农民对各种技术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各种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为农村送去致富知识信息,选择最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的宣传方式,例如一对一帮扶、现场指导、播放录像等。另外,在普及科技的同时要通过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减少他们在致富道路上的阻碍。村社干部应该和群众一起,探究如何“科学栽培——规模规范种植——统一保底收购”的新模式,以解除民众的后顾之忧。

胡锦涛总书记曾讲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要通过“三项活动”,尤其是“三进三同”,与群众打成一片,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他们的冷暖,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做他们致富的引路人、情感的贴心人和生活的好朋友。

第四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按照九龙坡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活动的要求,在街道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进三同”活动。我带着村民生活如何,各种惠民政策是否落实,群众有什么期盼等几个问题,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我也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受到了深刻教育。下面,我就将这次活动的认识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自身的不足

1、解放思想不够。在“三进三同”的过程中,虽然多次入户收集群众信息和组织村民代表对本村工作开展评议。但我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深入到本村与本村干部研究发展建设的新点子、新措施、新途径不够。

2、向群众学习不够。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有时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向人民群众学习还不够。

3、为群众解难不够。我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为群众做了一些好事实事,但对于群众提出的劳动力缺乏、贷款难等问题,还不能很好的解决。

(二)察明情,形成长效机制

解决好农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好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过程,也需要各级组织和关心。机关干部应把“三进三同”作为长效机制,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群众,应着重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及思想状况,了解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多途径解决好老百姓增收难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三项制度”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设立公开信箱等,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三)知民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了解民意,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到基层一线、到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和检验。作为一名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三同”为基本方式,把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想作风与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联系起来,与群众的冷暖联系起来,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集民智,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作为机关干部,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学生。要坚持多和群众走动,多去群众家做客,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疑虑,就我镇的一些重要决策思路特别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同时,邀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上各种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大程度上做到符合民心民意民愿。

(五)办民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交通、教育、居住、医疗、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社会保障等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要主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以新办法、新思想来解决新形式下的问题。同时,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用为民办事的良好成效取信于民。

经过此次 “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并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农民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当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服务。同时,我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转变工作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提高品德修养,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深入地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石桥铺街道城市管理科 郑勇

二0一一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龙潭致公小学“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为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向深入,根据酉阳教工委【2011】38号文件《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县教育系统正在广泛开展“三进三同”和“结穷亲”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县教委与教管中心号召,在对口扶贫的柏乡村开展了“三进三同”和“结穷亲”活动。全校教师作为此次活动的主体,率先垂范,认真实践,面向基层,住进农户,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此次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党性锻炼、密切联系群众、扶贫济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的。

一、柏乡村基本概况

柏乡村位于龙潭西北部,是酉阳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也是酉阳新城开发村。现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现有1021户共2863人,耕地面积2410亩,社区居委会下设6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委共有党员374人,下设4个党支部。社区交通便利,,与319国道毗邻,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二、柏乡村情况分析 (一)经济发展状况

柏乡村虽有2000多人口,仍以农业为主。从农业角度来说,一是经济结构总体比较单一,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二是生猪、畜禽仍以家庭养殖为主。该村农民青壮年基本在外打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福建、广州等地,主要从事建筑、玩具、制衣等行业,外出方式主要是自发的、松散的。除劳务收入外,粮食

和经济作物销售、生猪和畜禽是另外主要收入。 (二)组织运转情况

村“两委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干部的待遇较低,但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冲锋在前,没有真正的休息日、节假日。群众对社区干部作风满意率85%以上。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占90%。村上情况基本稳定。 (三)事业发展情况

村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99%。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由计生助理员专人负责,对社区进行党员培训、群众培训、向群众发布党和国家信息、致富信息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模糊认识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绝大多数农民总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

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二)小农经济意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在与多数农户谈话中了解到,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追求,对早一点过上小康生活则是茫然的和无所作为的。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产上就永远停留在满足于小农经济模式上,年复一年地在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这就从根本上不能挣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由于小农经济意识,导致农民的思想局部性和狭隘的地方主义、家族主义往往引发农民个人之间和农村群体之间的矛盾。

(三)信息闭塞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虽然,外出打工的家庭很多都配备了手机,很多家庭有电视,但由于一是手机使用愈多话费就越多,二是电视台数不多、信号不好,三是农村家庭基本没报纸,四是基本没电脑等,导致农村信息闭塞,很多农民不了解党和国家政策,不知致富信息,成为新时期的文盲。因此,从这些点来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缺乏农村实用技术,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延缓器

通过调查了解到,青年农民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劳作的多是老年人、妇女,他们大多采取“老把式”的生产方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锄头、爬梳、镰刀、扁担、箩筐是主要生产工具,按照传统经验,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即使有很少部分青壮年从事农业生产,但更缺乏农村新的知识和技术。在走访调查中,农民们普遍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想致富、无门路”、“想致富、无技术”。农民自身的素质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内因。

(五)流动党员较多,是制约基层党的阵地建设的重要因素 青壮年党员基本外出打工,流动性很大,这些党员基本上不向党组织汇报去向,不参加组织生活,导致党费收缴困难。社区党组织活动基本上是老党员参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已投入使用,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必须组织党员观看,但每次来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党员,有些居民小组的党员来观看一次来回车费要花费20元左右,因而边远地区的党员参加积极性不高,因此实际上来参加的是社区干部而已。这些严重制约社区党的阵地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得到明显发挥。

四、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一)要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社区应着力规划好社区已有的公共资源,变公共资源为项目建设,积极引入资金投资项目发展,社区可以资源入股获得集体收入。

(二)搞好信息闭塞的问题,打破制约人民致富道路的“瓶颈”。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要依托上级有关部门和营运商,积极加强有线电视、卫星接收装置、移动基

站建设和廉价移动终端使用,畅通信息渠道。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挣脱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

社区应该通过各种培训会、座谈会、典型事例说明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和转变农民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意识观念,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生产和经营,摆脱横卧在##社区人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四)增强群众科学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科技致富。社区要通过大力宣传,把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社区居民心里,洗涤群众心理,要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各种培训会、示范会、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功能、散发资料、发布信息、现场指导、发挥农村经纪人和种植经营大户的示范作用、发挥土专家的作用等种形式,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使农民能更多地得到实惠,尽快在经济收入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吸引外来投资。

社区应调查好社区资源,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加强与上级各部门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城镇经济。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改变生产经营模式。

(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外出务工人员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一般思想解放,

积累了一定技术,有些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社区应加大服务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社区群众致富。

五、调研中的几点体会

(一)柏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其独有的,对于我县其他农村及至全国仍处于偏僻贫穷落后的农村来说,这些问题同样存在,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二)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问题的矛盾焦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和出发点。

(三)解决好农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好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过程。因此,在着力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和制定实施各项配套的政策措施。

(四)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组织和部门。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的统一,齐心协力;工作上的相应支持配合,共同努力;措施上的坚强有力;政策上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做到各项系统配套到位,相互促进,发挥出应有的综合效能,有效地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突出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9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