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25 0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加快我市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思考

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市借助外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以来,我市松阳、莲都、龙泉、遂昌四个县(市、区)列入省级试点分别与与余姚、义乌、萧山、诸暨四地签订共建协议,目前正着手开展基础设施调研、制定整体方案。当前必须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快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工作。

一、进展情况

(一)双方领导重视,加快推进园区共建。

自结对共建产业园区政策以来,在我市与余姚、义乌、萧山、诸暨四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地领导多次率团进行互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磋商,确定组织体系,商定共建原则,制定操作办法。

表一:山海协作产业园共建进展情况 产业园 龙泉 松阳 遂昌 协议签订时间 2012.5.30 2013.6.6 机构建设 人员到位情况 莲都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筑牢发展载体基础。

共建园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松阳突出强调“园区园林

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精品化”的要求,突出强调把田园、山水的元素有机融入园区建设,对园区的景观风貌控制和精心设计并规定企业建筑高度、外墙结构、厂房主体色等。遂昌结合县城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了《遂昌东城龙板山、马头区块控制性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泉重点结合“三优三特一新”工业主导产业,依托萧山产业优势,明确以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配件和新能源为主,突出横向配套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彰显园区个性特色。

(三)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建设发展活力。

共建园区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除龙泉市以外,其他三

地都成立了产业区管委会。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由主建方主要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结对方派出县级领导担任。并由双方选调素质高的业务骨干到管委会工作。松阳县建立两地共建产业园联席会议制度,两地轮流主持召开,每年召开1-2次会议,实现共同决策,并成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考核等。同时还由双方共同注资2亿元合作组建产业园开发公司,实现共同开发。

(四)狠抓项目招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共建园区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松阳近期6540亩土地

征迁工作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土石方平整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9月可实现供地。遂昌已征用土地6.3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平整2000余亩。莲都已平整土地2971亩,完成审批1855亩,龙泉市也已开辟新的用地空间近800亩。各地在抓好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生命线抓住不放。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开工,边招商”等滚动发展的模式。遂昌、莲都近期在结对方召开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推介会。松阳县创新招商模式。把招商阵地前移,率先在余姚设立驻宁波对外经济交流办事处,合作开展驻点招商。在符合产业培育导向和园区准入门槛的前提下,优先引进余姚和宁波客商到松阳投资,目前已达成意向投资项目2个,意向签约项目5个,累计合同内资8亿元,外资1800万美元。各地产业园结合当地实际,在产业选择上,突出绿色低碳导向,发展新兴绿色产业,重点引进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企业投资。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由于山海协作产业园还是一个较新鲜的事物,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筹建、开发、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按照省级产业园合作机制要求,合作双方要联合成立专门开发管理机构,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人员组成,目前机构的定位不明,专业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使合作产业园的管理体制机制较难健全。个别结对共建单位对共建产业园区重视程度不够,如龙泉市的产业园建进度不快,龙泉与萧山两地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共建产业园协调联动机制。同时部分园区与所在地的开发区还没有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主导产业转移有待进一步明确。欠发达地区现实

情况看,本地现有工业企业项目质量大多不高,产业层次偏低。总体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传统项目多、高新技术项目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粗加工型项目多、高附加值项目少。欠发达地区希望通过产业园共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这就存在着合作双方在产业发展和梯度转移方面认识上的问题,招商是由发达地区负责的,所转产业的标准是否符合双方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主导转移或是引进产业予以进一步明确。同时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服务业相对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入园企业生产配套成本高,区域市场规模小,对吸引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落户共建园区有一定制约。

(三)建设资金短缺。产业园共建任务非常艰巨,迫切需要筹建前期有比较充足的启动发展资金支持。一是项目未达产达效和优惠政策未到期前,没有税收来源。二是从金融

机构获得贷款相当困难。尽管我市金融环境较以往有一定改善,但是目前金融机构贷款门槛仍相对较高、条件较严,作为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非常紧张,难以满足产业园共建和项目发展需要。

三、对策建议(遂昌、市里、松阳结合起来)

一要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一是紧紧围绕“建设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工作目标,笃行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坚持规划优先、环保优先,努力把共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南北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外向带动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要求,根据园区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十二五”时期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制定完善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找准重点产业培育方向,明确定位,科学布局,实现各园区间配套协同发展,避免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

二要加大扶持政策争取力度。一是争取资金支持。争取省政府在每年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三年期限到期后,能够再延长三年。二是争取土地指标。对于落户园区的重大项目,能够适当降低土地“点供”门槛,单独优先供地。三是争取将节能减排指标与产业一起进行配套转移。苏北原有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基数比较小,节能减排空间有限;而苏南的基数大,节能减排空间也大。因此,争取省里考虑南北产业转移的实际成效,适当将苏南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基数向苏北转移,或是采取“点供”的办法优先配套安排节能减排指标。

三要建立促进南北产业转移新机制。一是建议苏州市把推进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建设与本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推进南北产业转移与本地企业“走出去”相结合、推进实施“飞地经济”与发展壮大“总部经济”相结合,整合各类策应扶持资金,设立南北产业转移引导资金,以给予转移项目贷款贴息、适当提高征地补偿金等形式,鼓励需要转出的重大项目优先到我市的共建园区落户。二是我市作为承接地,要积极策应苏州加快产业转移新趋势,争取省里资金支持,省市联动,对转移到我市的重大项目,设立以奖代补资金。

四要加快完善苏宿两市的协调联动制度。一是建议成立促进共建工业园区加快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苏宿两市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对口县(市)区、合作共建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两市发改委。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指导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完善园区考核管理机制。双方共同加强对园区考核,按季度通报园区发展情况,考核结果作为派驻干部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进一步拓宽合作内容。积极在共用招商平台、融资平台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各共建园区抽调后备干部,到对口援建开发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招商经验,为园区下一轮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五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档次。把共建工业园区纳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突出功能定位,实现其与周边区域无缝对接、共同发展。切实按照“布局合理、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要求,遵循“建花园式园区、不建花园式工厂”的原则,把科学规划放到共建园区建设的首位,更新规划理念,完善规划内容,留足成长空间,推动园区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健全、优化园区道路交通网络,继续完善区内统一的管网、供热、绿化、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员工集宿区、邻里中心等生活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水平和档次,打造一流精品园区。

六要提高进园项目的质量。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对园区招商策略和目标做进一步调整,确立“两高两低”(高科技、高税率、低污染、低能耗)的招商目标,注重招商选资,致力于引大、引外、引高、引强,即引进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和国家政策鼓励的外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以及税收附加值高的规模型项目,突出主导产业,注重产业群的培育,保证入园项目质量。把园区人力、物力、财力向招商引资工作一线倾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园区人员招商积极性,增加园区招商力量,大力拓展招商空间,争取在苏州市转移项目和境外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七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继续学习放大“苏州园区经验”,理顺各方关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打造精干、廉洁、高效,具有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管理团队。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禁区,使共建园区管理方式更具科学性和创造性,工作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在开发机制、

投融资体制、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劳动用工、人力资源、薪酬分配等方面走出新路。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对入园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入园项目注册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保证企业顺利建设施工、早日投产达效,使共建园区真正成为投资成本最低、投资回报最快、办事效率最高、信用信誉最好的客商投资首选地。

围绕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关于建成6个共建园区的工作目标,以省政府南北挂钩共建园区政策为导向,努力化解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狠抓项目引进和产业集聚,加快共建园区建设发展步伐。

(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这是省委、省政府给予我市的最大扶持,也是我们在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工作中可资利用的“尚方宝剑”。一是争取获得苏州合作方更多支持和帮助。二是争取在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电费

综合补贴、用地计划、金融扶持、企业用工培训等方

面得到更大支持,尤其在土地指标、金融贷款两个方面。三是争取其余4家共建园区早日获省批准。南北挂钩共建园区设立审批和优惠政策实施,涉及省发改委、外经贸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电力公司等部门,我们要对照政策标准,主动上门请教,及时弥补不足。

(二)强化追赶意识,夯实发展载体基础。面对机遇,只有练好内功、奋力追赶才能脱颖而出。在报批筹建阶段,围绕南北挂钩共建园区设立标准,排出规划设计、环境评价、管理机构、开发公司设立、队伍组建等方面工作要点,落实

责任,倒排进度,确保共建园区按照序时进度高效稳步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项目实绩证明我们筹建共建园区工作的决心,决不能错过机遇,丧失发展先机。在开发建设阶段,

结合实际从投资主体、融资形式、运作方式等方面拓宽资金渠道,加快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共建园区规划要求,对照“七通一平”标准,加快房屋拆迁、

青苗补偿进度,建设园区管网、道路等硬通道,同时加快共建园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标准厂房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只有尽快“栽好梧桐树”,才能早日引得“凤凰”来。

(三)打造工作合力,突破建设瓶颈制约。共建园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必须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打破部门利益束缚,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打好总体战。一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不折不扣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南北挂钩共建园区政策。规划部门协助共建园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做好老规划修编工作。国土部门多为共建园区向省国土部门争取农转用、点供土地指标,协助盘活存量土地。金融部门多为共建园区牵线搭桥和提供支持,争取获得国家、省银行贷款,加大共建园区资金投入。劳动保障部门多帮助园区企业拓宽招工渠道,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活动。经贸部门多调研了解园区企业产业配套需求,帮助企业搞好配套。二是建立共建园区信息交流平台。发改委、外经贸等部门联手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交流和沟通,

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全市共建园区发展电子信息网,促进全市共建园区有序、高效和快速发展。

(四)狠抓项目招商,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是共建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坚持把引进项目作为共建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广开渠道,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千方百计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以项目集中带动产业形成,推动共建园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苏州、宿迁两地优势,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提升发展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我市传统优势制造业,大力吸引电子、机械等与苏州相关联的技术先进型制造业。充分利用苏州各开发区的品牌效应,致力于引大、引外、引高、引强,引进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以项目集聚形成一批外商投资集中、发展速度快、外贸出口多、经济效益好的主导产业。项目引进按照“项目资本金到账,才能算落户;项目开工,才能算落地;项目有产出,才能算成功”的要求,提高项目的外资到账率、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促进进园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和投产。牢固确立“生态园区”理念,严把项目进园“入口关”,坚决控制污染项目落户园区。

(五)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建设发展活力。灵活高效的机制是共建园区快速发展的法宝。结合宿迁实际,学习借鉴苏州各开发区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注重移植管理“软件”,将“苏州园区经验”注入共建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之中,迅速建

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管理体制。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禁区,共建园区相关政策要更具包容性,工作措施更有针对性,不断在开发机制、投融资体制、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劳动用工、人力资源、薪酬分配等方面走出新路。特别是在投融资方面,加强对共建园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的研究和探索,灵活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促进各种资源在政策、行政和体制杠杆的催化下转化为资本,从根本上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几点启示

(一)搞好园区共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组织领导是共建园区工作顺利运转的关键。筹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各筹建责任单位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搭建了工作班子,全力快速推进园区共建工作。对园区筹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严格按照相关具体目标和责任要求,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处处想园区之所想,时时解园区之所忧,事事急园区之所急,“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支持共建园区建设。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全市各共建园区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合作协议签署、管委会筹建以及管理团队组建,

并于去年底陆续启动开展了共建园区报批、规划、招商等前期准备工作。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全市形成了共建园区快速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园区共建,必须健全运行机制提高效率。科学运行机制是提升共建园区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各共建园区建立了授权充分、封闭运作的先进管理机制,在规划建设、经济管理、环境保护、财务财政、组织人事等方面可以代表同级政府行使园区内各项行政管理权。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单双边协调机制。如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成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和双边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不同层次的相关问题。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苏州方还成立了 “走出去领导小组”单边协调机构,定期研究会办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宿豫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18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共建园区协调小组单项协调机构,处理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各相关运行机制协同作用,共建园区运转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三)搞好园区共建,必须坚持较高标准科学发展。与我市挂钩合作共建的苏州市各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市共建园区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在更高起点上科学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规划和布局力求更加科学和合理。如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借鉴了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融集约、紧凑、效益和环境为一体,突出规划的先进性和实用

性。其次,产业定位力求更高,标准力求更严。如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致力于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规模化民营经济,入园企业以机械、汽车配件、新材料等工业项目为主。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致力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入园企业以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税收收入或用工人数较多的内外资制造业项目为主。再次,可持续发展方面力求更加环保节约。各共建园区注重学习借鉴苏州各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规划布局、项目引进、环保设施等方面加强共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打造生态、绿色、和谐的共建园区;同时,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使用能源、集约开发土地的原则和具体措施,确保共建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