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6-14 02: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某某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的思考

2004、2005年某某市体育局与某某市统计局对某某市体育产业进行了重点调查,取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某某市体育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等现状进行了全面地了解,通过某某市这一中部城市现有体育产业个案的分析,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进行全面地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某某市体育产业统计调查与分析

参照2004年体育产业调查的范围,对某某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全面搜索,查询了涉及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体育组织和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等从事体育产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活动单位及个体经济组织共2103家。

(一)某某市体育产业的统计概况与分析

现阶段某某市体育产业已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核心,体育用品销售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体育产业进入门槛不高,市场开放程度较高。体育服务业的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0.35%。体育服务业的增长对全市GDP

1

贡献率达到0.54%,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27%。某某体育产业正完成起飞前的准备阶段。

1、单位数、总收入及构成

2004年,某某市共有体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单位2103家,其中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230家,个体经营户1873家。分行业看,体育服务企业(单位)2004家,体育销售企业(单位)有87家,体育制造业(企业)单位12家。 2004年,某某市体育产业共实现总收入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各经营领域收入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见表1。

表1 2004年按体育经营单位数及总收入 经营领域 全市 单位数总收入比重总收入(亿元) (个) (%) 2103 21.85 12.32 1.40 0.28 3.58 1.68 5.20 0.02 0.16 100 56.4 6.4 1.3 16.4 7.7 23.8 0.1 0.7 一、体育服务业 2004 其中:体育组织 体育场馆 健身娱乐 体育教育 体育彩票 体育科研 25 15 1170 33 725 2 其他体育服务 34 2

二、体育用品制造 12 三、体育用品销售 87 2、增加值及构成

0.15 9.38 0.7 42.9 2004年,某某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为6.79亿元,比上年增长7.6%。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0.35%,其中,体育服务业的增长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0.5%,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3%。体育产业增加值构成见表2。

表2 2004年某某市体育产业增加值

2004年增加值(亿元) 体育产业总水平 体育服务业 体育用品制造业 体育用品销售业 3、 从业人员及构成

2004年体育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2.12万人,比上年增长9.8%,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1%,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新渠道。在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中,体育服务业从业人数为1.78万人,体育用品制造业从业人数为0.01万人,体育用品销售业从业人数为0.33万人。从业人员构成见图1。

图1 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图

3

比重(%) 6.79 5.59 0.04 1.16 100 82.3 0.6 17.1 84.0.3%体育用品销售业0.7%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

4、 所有制形式及构成

2004年某某市公有制体育产业单位实现总收入7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的32.0%;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实现总收入14.85亿元,占总收入的68.0%。非公经济在体育产业中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各所有制构成见表3。

表3 体育产业不同所有制类型活动单位总收入表 所有制类型 全 市 公有经济 国有 集体 非公有经济 港澳台经济 外商经济 总收入(亿元) 21.85 7.00 6.83 0.17 14.85 2.68 0.54 比重(%) 100 32.0 31.2 0.8 68.0 12.2 2.5 4

私营 个体 其他 1.73 7.04 2.86 7.9 32.2 13.2 (二) 某某市体育产业发展特点

1、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但经济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某某市体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总体态势趋好,初步形成了本体体育产业为主体,体育延伸产业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04年,体育产业共实现总收入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7%,其中本体体育产业实现总收入12.32亿元,占56.4%,延伸体育产业实现总收入9.53亿元,占43.6%。在体育产业总量增长的同时,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却非常有限。2004年某某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仅占GDP比重为0.35%,其比例与北京、广东、浙江、辽宁等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只相当于南京市2001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但与中西部有关省市相比,如四川、重庆、安徽等省,体育产业的各项指标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见表4。

表4 各省市体育产业规模统计 指标 省区市(年)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 总值 128.4 250.13 5

体育产业占 GDP比重 1.7% 0.57% 增加值 52.9 67.9 北京市2002 广东省2002

天津市2002 辽宁省2001 南京市2001 安徽省2001 四川省2001 浙江省2000 香港2000 9.09 145.9 16.48 13.07 6.74 252.37 2.08 39.4 4.05 5.33 2.87 55.65 0.14% 0.78% 0.35% 0.16% 0.07% 0.92% 201(港90(港元) 1.6%(港元) 元) 6.79 0.35% 某某市2004 21.85 表4的统计资料虽然是各省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员进行的体育产业调查,从严格的统计学角度来讲是缺乏可比性,但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体育产业的各项指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规律,只有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体育产业才能呈快速发展的态势。现阶段,中西部经济的增长的主要带动力是第二产业的增长,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某某体育产业,其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经济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2、 体育产业初具规模,但市场发育不充分 从体育市场构成看,某某市已初步形成以健身娱乐、体育彩票、体育培训、竞技体育为主导的体育市场体系。2004年,健身娱乐与体育彩票两大市场共有经营单位1895家,实现总收入8.78亿元,分别占体育产业比重高达90.1%、

6

40.2%,这主要是近年来广大市民对体育彩票的热情不减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渐浓所致。2004年,体育用品批发零售市场共有经营单位87家,实现总收入9.38亿元,其收入占体育产业总收入比高达42.9%,这一方面与某某商业重镇的地位密不可分,也是广大市民高涨的健身热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较大所致。

2004年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单位多达1170家,但多为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的个体私营企业,缺乏龙头企业。体育中介业尚在起步,体育传媒业发展近乎空白,体育用品制造业基础薄弱,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仅有12家专业生产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其固定资产原值仅为0.08亿元,共创总收入仅0.7亿元,“某某制造”在体育产业领域中远未形成气候。

3、 体育资产存量较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某某加大了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新建了一大批公共体育设施,某某体育中心、某某东方马城等现代体育场馆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辐射力。2004年,某某体育产业资产总额达84亿元。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中,体育产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倍。但是,某某在大力建设体育设施的同时,对体育资源的利用却相对不足。如由于对体育赛事和优秀运动队商业开发不够,企业对体育赛事的参与和体育赞助的热情不够,造成体

7

育服务产品的浪费和体育无形资产的贬值。由于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不高或者开放度不够,导致大量资产闲臵。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在全市星级宾馆、饭店及有关兼营体育产业单位中附设了大量体育健身场馆和设施,投入达2.19亿元,但利用率甚低,有的长期闲臵。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明确体育产业布局政策,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中观层次来分析,必须优化和完善现有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中服务业的比重,走内涵型的发展道路;从微观层面分析,要制定鼓励和发展体育产业组织政策,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一)体育产业布局政策的选择

体育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而对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和提高,可以促使政策制定者通过政策选择而影响地区体育产业的布局。政策决策部门不仅要考虑区域的禀赋差异,还要考虑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要求,因而要对区域发展的自然过程进行“重塑”。通过产业布局政策的实施,往往会产生二种结果:一种是某些区域因得到体育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而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其它区域则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发展相对迟缓;另一种是各地体育产业得到均衡发展。

当前体育产业布局的形成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存在一

8

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机制而形成的,体育产业是竞争性较强的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我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政府的政策效应相对有限。

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产业布局符合制造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一定的集聚效应,各地没有必要将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本地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来进行扶持。由于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认知度较高,体育用品的本地化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现有企业的竞争已经达到较为充分的程度。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要通过加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制定出行业环境、卫生、安全等准入标准,适当提高行业准入条件,避免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

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业是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体育产业增值主要来自这一行业,它能吸收大量的人口就业,整个行业的利润率较低,竞争较为充分,它是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地带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和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的发展。由于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可以参考国家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标准,降低当前体育服务业的各种税费标准。

目前,各地进行的体育产业统计,对体育产业的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统计标准不统一,即使是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客观地分析统计数据。

9

由于体育产业涉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分省市产值较高是由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较大所形成的,如果把体育产业水平的高低来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依据,就必然会使人们在产业布局政策选择上作出错误的判断。 (二)体育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自然等条件,通过对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状态。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优化的内容不同。

1、 以健身娱乐业为主导产业,带动体育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体育健身娱乐业与其它体育服务业相比,它的市场需求相对比较稳定,有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激烈,行业壁垒较低,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或退出,作为主导产业,它与体育产业的其它部分关联度较大,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2、 重点扶持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培训业,以竞赛表演业带动体育中介服务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

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点扶持产业,应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培育和开发各类赛事资源,加大

10

以全运会为代表的综合性运动会市场开发力度,推进职业体育改革,规范职业俱乐部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商业性赛事,建立和完善体育赛事的项目管理体制。

体育中介业和金融保险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围绕着体育竞赛表演业而产生的一个行业,受制于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过程中,体育竞赛资源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体育中介业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因此应设立较高的准入条件,如资金条件、人员条件,规范和控制体育中介业的发展规模。

3、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业

体育培训业与体育健身娱乐业是高度相关的产业,体育培训业是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前向关联产业,通过体育培训的各类人员往往就成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消费人员。在发展培训业过程中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建立职业资格证制度,出台相应的培训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

4、适度发展体育彩票业

体育彩票作为一种体现公益性的政策性产品,应当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要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不能通过简单的促销形式提高体育彩票的销售量,要积极倡导体育彩票的公益行为,加强和控制社会的投机行为,避免体育彩票带来的负效应,要遵循体育彩票自身

11

的发展规律,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体育产业组织政策选择

体育产业组织政策是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干预和调整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组织间的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关系,以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

1、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产业组织发展的规范化

从促进体育产业组织有效竞争的角度出发,应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组织的制度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市场竞争的真正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是企业,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组织与体育部门的特殊背景,主体地位和市场意识较低,大多受政府指令的直接干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并明确体育产业组织的产权关系,对其进行公司制改造,使体育产业组织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实体。要对体育部门的经营产业进行剥离,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体育政府部门要逐步退出经营性体育产业,将所有体育经营领域面向社会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主导作用,形成有效的竞争局面。

2、加快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制订与推行,促进体育产业组织规范化发展

12

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体育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组织的管理权限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体育部门既不是经济部门,也不是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部门,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05年全国体育经济工作会议,王钧副局长讲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如果没有外部制约措施,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会通过减少开支、降低成本,有效地规避各种社会责任,把本属于自己的开支转嫁给消费者和社会,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服务标准进行规范,通过第三方证明的方式,也就是体育服务认证,对体育服务场所的服务资质、服务设备和设施、服务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认证。

3、把体育产业纳入到文化产业政策之中

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产业虽然已经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但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还没有明确界定。由于这些产业本身是复合产业,产业之间是相互交融、互相渗透,其产业界限比较模糊,在实际统计工作很难准确地确定。至今为止,国务院已出台了多项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199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发(1996)37),2000年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地

13

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一个产业,并将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观体育产业,目前所出台的有关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主要还是部门法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中,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因此,可以将体育产业纳入到大文化产业的范围之内,充分享受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文化娱乐业的相关政策。

4、完善体育产业的税收、土地和国家资产占用费等政策 宏观的经济政策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引导社会投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国家的税收、土地和国有资产占有等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