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精品学案

更新时间:2023-04-19 16:1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要点:

一、焓变(△H)反应热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

吸热反应△H 0

焓变(△H)单位: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

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

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

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

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CO2,H→H2O(l)

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

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

第 1 页共51 页

影响”)

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已知:C(石墨)→C(金刚石) ΔH>0,则可以判断()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一样稳定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无法判断

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

..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④⑤

5.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则2H2O(l) =2H2(g)+O2(g) ;Δ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ΔH 大于0 B.ΔH= -571.6 KJ/mol

C.该反应可表示36g液态水分解的热效应

D.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6.在100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CO2占2/3,且

C(s)+1/2O2(g)=CO(g);△H=-110.35kJ/mol CO(g)+1/2O2(g)=CO2(g);△H=-282.57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392.92kJ B.2489.44kJ C.784.92kJ D.3274.3kJ 7.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1 ,

2H2(g)+O2(g)=2H2O(g) ;△H2,2H2(g)+O2(g)=2H2O(l) ;△H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

第 2 页共51 页

第 3 页 共 51 页 温,则放出热量为 ( ) A .0.4△H 1 + 0.05△H 3 B . 0.4△H 1 + 0.05△H 2 C .0.4△H 1 + 0.1△H 3 D . 0.4△H 1 + 0.2△H 3 8.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 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0.5Q B . Q C . 2Q D .5Q 9.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 2=CO 2(g) ;△H = -283KJ/mol CH 4(g)+ 2O 2=CO 2(g) +2H 2O(g) ;△H = -890KJ/mol ,现有4mol CO 和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2953 KJ ,则CO 和CH 4的体积比 ( ) A .1:3 B .3:1 C .1:2 D .2:1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1 mol H 2SO 4与1 mol Ba (OH )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在101 kPa 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叫碳的燃烧热 D .CO 燃烧是吸热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 mol CH 3COOH 和1 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12.已知Zn (s )+ O 2(g )=== ZnO (s );ΔH=-350 kJ/mol ,则1 g Zn 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 A .5.4 kJ B .350 kJ C .3.5 kJ D .8.5 kJ 1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 (s )+O 2(g )===SO 2(g );ΔH=-297.23 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 的燃烧热为297.23 kJ/mol B .S (g )+O 2(g )===SO 2(g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 C .S (g )+O 2(g )===SO 2(g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

D .形成1 mol SO 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 (s )和1 mol O 2(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14.已知2H 2(g )+O 2(g )===2H 2O (l );ΔH=-569.6 kJ·mol -1,2H 2O (g )

g ) 21

第 4 页 共 51 页 ===2H 2(g )+O 2(g );ΔH=+482.1 kJ·mol -1。现有1 g 液态H 2O ,蒸发时吸收的热量是( )

A .2.43 kJ

B .4.86 kJ

C .43.8 kJ

D .87.5 kJ 15.已知H-H 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 -1,H-N 键键能为391 kJ·mol -1,根据化学方程式:N 2(g )+3H 2(g )=2NH 3(g ); ΔH=

-92.4kJ·mol -1。则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kJ·mol -1

B .946kJ·mol -1

C .649kJ·mol -1

D .896kJ·mol -1

16.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A (g )+

B (g )=2

C (g ); ΔH = a (a ﹤0)

B .2A (g )+B (g )=2

C (g ); ΔH = a (a ﹥0)

C .2A + B = 2C ; ΔH = a (a ﹤0)

D .2C = 2A + B ; ΔH = a (a ﹥0)

1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H 1 C(s)

+O 2(g)===CO(g);△H 2

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

③H 2(g)+

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

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8.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 OH - (aq) == H 2O(l) △H= -57.3KJ/mol ,向1L 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 1、ΔH 2、ΔH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ΔH 3

B .ΔH 1﹤ΔH 3﹤ΔH 2

C .ΔH 2﹥ΔH 1﹥ΔH 3

D .ΔH 1﹥ΔH 3﹥ΔH 2

1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mol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192.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 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

低 有的

总能量 2121

第 5 页 共 51 页 192.9kJ·mol -1

二、填空题(24分)

20.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 时,10 kg 丁烷完全燃烧生

成CO 2和H 2O (l )放出热量5×105 kJ ,丁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_,丁烷燃烧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21.1.00 L 1.00 mol·L -1 H 2SO 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1 NaOH 溶液

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由此可推知H 2SO 4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的

中和热为___________,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

22.0.3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O 2中燃烧,生成固态的B 2O 3和液态

水,放出649.5kJ 热量,其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 。

又已知:H 2O (l )== H 2O (g )ΔH=44 kJ/mol ,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

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kJ 。

23.1mol 气态钠离子和1mol 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 氯化钠晶体所释放出的

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的是

A. Na +(g)+Cl -(g)=NaCl(s) △H

B. Na(s)+1/2Cl 2(g)=NaCl(s) △H 1

C.Na(s)=Na(g) △H 2

D. Na(g)-e -=Na +(g) △H 3

E.1/2 Cl 2(g)= Cl(g) △H 4

F. Cl(g)+ e -= Cl -(g) △H 5

(2)写出△H 与△H 1、△H 2、△H 3、△H 4、△H 5之间的关系式

24.硝化甘油(C 3H 5N 3O 9)分解的产物为N 2、CO 2、O 2和H 2O ,它的分解反应方

程式为 。

已知20℃时,2.27 g 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热量为15.4 kJ ,则每生成1 mol 气体伴随

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kJ 。

25.已知:H 2(g)+ O 2(g)=H 2O(g), 反应过程中

能量变化如图。问: (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 b

c (2)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H 大于0还是小于0?

H 2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知识要点】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2)表示方法:v=△c/△t 固体或纯净液体v=△n/△t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有关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有关解释:当温度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反比。若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故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相应增大;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随之减小。

说明:①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②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要分情况而定。在一定温

2 NH

3 (g):

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N2(g)+3H2(g)

a、充入He并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时,虽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增大,但由于气体的容积不变,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b、充入He并保持容器内的总压不变时,必然是容器的容积增大。而气体容积的增大,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左移。

3)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

第 6 页共51 页

小。

经验规律: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有关解释:在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碰撞次数增加,反应也相应地加快,前者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吸热、放热反应都适用,且不受反应物状态的限制。

4)催化剂:催化剂能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频率,加快了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如,通过光辐照、放射线辐照、超声波、电弧、强磁场、高速研磨等等。总之,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都有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则减慢。

三、等效平衡: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1)定温、定容:

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转化成平衡式同一边物质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数值相同。

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转化成平衡式同一边物质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比值相同。

(2)定温、定压:转化成平衡式同一边物质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比值相同。

四、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

第7 页共51 页

第 8 页 共 51 页 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如:mA(g) + nB(g)

pC(g) + qD(g)

(注意:①对于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它们的浓度不列入K 的表达式。 ②K 值与浓度无关,只受温度影响。不指明温度,K 值无意义。

③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应用:①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②判断反应热效应:T 升高,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T 降低,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五、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的判断

根据体系存在着力图使自己的能量趋于“最低”和“有序”的自然规律,由焓变和熵变判据组合的复合判据适合于所有的过程。即

ΔG=ΔH -T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ΔH -TΔS =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ΔG=ΔH -TΔ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巩固练习】

1、对于反应A(g)+3B(g) 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01 mol/(L?s)

B 、v(B)=0.02 mol/(L?s)

C

、v(B)=0.60mol/(L?min) D 、v(C)=1.0mol/(L?min)

2、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的量

B 、升高温度

C 、增大压强

D 、使用催化剂

3、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面反应:A(g)+2B(g) 3C(g),经过3min 后A 的物质由10mol 变为7mol ,则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 、v A =1mol·L -1·min -1

B 、v B =1mol·L -1·min -1

K=

第 9 页 共 51 页 C 、v C =2mol·L -1·min -1

D 、v B =2mol·L -1·min -1 4、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加的方法

是( )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①⑤

5、合成氨所需的H 2由炭和水蒸气反应制得,其中一步反应为CO+H 2O (g

CO 2+H 2△H <0,欲使CO 的转化率提高,同时提高H 2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B 、升高温度

C 、增大CO 浓度

D 、增大压强

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N 2和H 2,合成NH 3,到2秒末测得,v (H 2) ==0.45 mol / (L·s),则2秒末NH 3的浓度为( )

A 、0.5 mol / L

B 、0.45 mol / L

C 、 0.6 mol / L

D 、0.55 mol / L

7、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氨合成塔的混合气体中含N 2的体积分数为22%,含H 2的体积分数为78%,经过合成反应达到平衡后,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缩小至原体积的95%,N 2的转化率与下面接近的数值是( )

A 、12.5%

B 、1.4%

C 、10.5%

D 、9%

8、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amol A 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 ;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⑥单位时间消耗amol A ,同时生成3amol B ;⑦A 、B 、C 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②⑤

B 、①③

C 、②⑦

D 、⑤⑥

9、一定条件下将含1molNH 3的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加热,发生反应

2NH 3N 2+3H 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此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x%。若在该容器中再加入1molNH 3后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设此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y%,则x 和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x <y

B 、x >y

C 、 x=y

D 、x≥y

10、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L 气体和3molM 气体向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2L(g)+3M(g)

xQ(g)+3R(g),4s 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2.4molR ,并测得Q 的反应速率为0.1mol/(L·s),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 的值为2

B 、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

C 、L 的转化率为80%

D 、平衡时M 的浓度为0.6mol/L

11、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 (g )+yB (g

zC (g ),

第 10 页 共 51 页 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mol/L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两倍,测得A 的浓度变为0.35 mol/L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x+y <z

B 、平衡正向移动

C 、A 的转化率降低

D 、C 的体积分数下降

12、按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倍来计算,若某反应由50℃升温到80℃,反应速率比原来增大( )

A 、4 倍

B 、6 倍

C 、8 倍

D 、9 倍

13、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

2X(g)

2Y(g)+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

正确的是( )

1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5、已知450℃时,反应H 2(g)+I 2

(g)

2HI(g)的K =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

2HI(g) H 2(g)+I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A 、50

B 、0.02

C 、100

D 、无法确定 16、反应 2X(气)+Y(气)

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 1和T 2) 及压强(P 1和P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Z )与反应时间(t)的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 1

B 、T 1P 2

C 、T 1>T 2 P 1>P 2

D 、T 1>T 2 P 1

17、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①锌粒 ②锌片 ③锌粉 ④5%盐酸 ⑤10%盐酸 ⑥15%盐酸 ⑦加热 ⑧用冷水冷却 ⑨不断振荡 ⑩迅速混合后静置( )

A 、③⑥⑦⑨

B 、③⑤⑦⑨

C 、①④⑧⑩

D 、②⑥⑦⑩

18、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 ,?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19、对于可逆反应A(g)

+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

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

21、已知可逆反应A+2B M+N(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A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a%,若要通过改变条件使A的质量分数变为2a%,则下列各项可改变的条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其中a<50)()A、增大容器体积B、增大反应容器内压强

C、升高反应温度

D、使用适量催化剂

22、在密闭容器内,使1molN2和3mol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3H2+N 22NH3△H <0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__。

(2)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___ __,密度_____。(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Ar气,并保持体积不变,平衡将_______移动。(4)当达到平衡时,充入Ar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移动。

(5)当达到平衡时,充入N2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__移动。

(6)当达到平衡时,将c(N2)、c(H2)、c(NH3)同时增大1倍,平衡将___移动。

23、在体积相同的四个容器,按下列要求充气体,并加入适当催化剂,①1 mol N2+3 mol H2

②2 mol N2+3mol H2③1 mol H2+4 mol H2④1mol N2+4mol H2+0.5mol NH3在700K时分别建立平衡,四种情况下H2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____。

24、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

2HI(g) △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第11 页共51 页

第 12 页 共 51 页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 浓度的变化正确 ;

(用图2中a ~c 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 2,H 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 ~f 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 浓度的变化情况。

25、甲烷蒸气转化反应为:CH 4(g)+H 2

O(g)

CO(g)+3H 2(g),工业上可利用此反应生产合成氨原料气H 2。

已知温度、压强和水碳比[)()

(42CH n O H n ]对甲烷蒸气转化反应的影响如下图:

图1(水碳比为3) 图2(水碳比为3) 图3(800℃) ⑴该反应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降低反应的水碳比,平衡常数K__ ________。

⑶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温度的关系是:t 1__ ___t 2(选填>、=或<);在图3中画出压强为2 MPa 时,CH 4平衡含量与水碳比之间关系曲线。

26、在一定温度下,10L 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 2、4.5molO 2,经10min 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 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

(1)O 2的转化率为多少?

(2)用SO 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多少?

(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为多少?(最简整数比)

(4)平衡时体系中SO 3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为多少?

(5)平衡常数K为多少?

第三章电离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电解质

注意:①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即为非电解质②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

4难溶,但它溶解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BaSO

4

等仍为强电解质。)

③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

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

2、特点:(1)“等”:v电离= v结合(2)“动”:动态平衡,v电离= v结合≠0(3)“定”:平衡时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

(4)“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要移动,移动的方向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决定性因素——弱电解质的本性。

(2)外因:溶液浓度—同一弱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越大,离子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

温度—由于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均要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4、电离平衡常数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表示。(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也可用Ka表示,碱的电离平衡常数也可用Kb表示)注:浓度指平衡浓度。

(2)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K值越大,说明电离程度越大,酸碱也就越强;

K值越小,说明电离程度越小,离子结合成分子就越容易,酸碱就越弱。

(3)影响K的外界条件:对于同一电解质的稀溶液来说,K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温度升高,K值变大。若不指明温度,一般指25℃。

(4)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电离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电离的,每步电离都有电离平衡常数,通常用K

1、K

2

、K

3

第13 页共51 页

别表示。如:磷酸的三个K值,K

1》K

2

》K

3

,但第一步电离是主要的,磷酸溶液

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因此在说明磷酸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时,只写第一步电离方程式。

多元弱碱的电离也是分步电离的,但习惯上书写其电离方程式时,可写其总的电离方程式。如:Cu(OH)

2

Cu2++2OH—

1.用0.01mol·L-1 NaOH 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2.用0.1mol·L-1 NaOH 溶液完全中和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

A.中和盐酸的最大B.中和硝酸的最大

C.中和醋酸的最大 D.一样大

3.有浓度为0.1mol·L—1的氨水,pH=11,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则NH

3·H

2

O的

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的pH将变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9~11之间B.11 C.12~13之间 D.13 4.在同一温度下,当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同时升高到相同温度,则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A. a>b>c B. a=b=c C. c>a>b D. b>c>a 5.相同温度下,100mL 0.01mol/L的HF与10mL 0.1mol/L的HF相比较,下列

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c (H+) C.电离程度 D.c (OH-) 6.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 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原因能发生自电离 H

2O+H

2

O H

3

O++OH-简写成H

2

O H++OH

-,与其它弱电解质一样,其电离程度大小受温度及酸、碱、盐等影响。

2、水的离子积——纯水及电解质稀溶液中(c≤1mol·L-1)有c(OH-)·c(H+)=K w,

K w 只受温度影响,常温时(25℃)K

w

=1×10-14,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K w 亦增大,100℃,K

w

=1×10-12。

计算题记牢公式c(OH-)·c(H+)=K w计算时看是否是常温,不是常温要看该温度下的K

w

1.(1)恒温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2.3g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L,所得溶液的pH= 。

第14 页共51 页

(2)向pH=6的CH

COOH和c(H+)=10-6mol·L-1的稀盐酸中分别投入大小、质量

3

相同的金属钠,反应刚开始时,产生H

的速率前者与后者相比是 (填

2

选项序号)。

A.一样快 B.前者快 C.后者快 D.无法比较

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2.常温下,在0.1 mol·L-1 CH

3

A.1×10-14 B.1×10-13. C.1.32×10-14D.1.32×10-15. 3.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A.1×10-7mol·L-1B.1×10-12mol·L-1.

C.1×10-2mol·L-1D.1×10-14mol·L-1.

4.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0-13mol/L。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 D.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 5.90℃时水的离子积K 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 ()A.等于7 B.介于6~7之间. C.大于7 D.无法确定3、溶液的pH

(1)表示方法:pH= (适用范围:稀溶液)

(2)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一般选用、

名称变色范围/颜色变色范围/颜色变色范围/颜色

石蕊

酚酞

甲基橙

1.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C.溶液中含有OH-.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2.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 .含H+的溶液 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 [OH-]<[H+]的溶液

4、有关pH计算的解题规律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

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则

c(H+)= nc mol·L-1,pH= —lg{c(H+)}= —lg nc

②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则

c(H+)= 10—14/nc mol·L-1,pH= —lg{c(H+)}=14+lg nc

第15 页共51 页

(2)酸碱混合pH计算

①适用于两种强酸混合 c(H+)混 = [c(H+)

1V

1

+ c(H+)

2

V

2

] /(V

1

+ V

2

)。

②适用于两种强碱混合 c(OH—)混 = [c(OH—)

1V

1

+ c(OH—)

2

V

2

] /(V

1

+ V

2

③适用于酸碱混合,一者过量时:

c(OH—)混 | c(H+)

酸V

— c(OH—)

V

|

c(H+)混 V

酸+ V

说明:①若两种强酸(pH之差大于2)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 = pH

+ 0.3

②若两种强碱(pH之差大于2)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 = pH

— 0.3

④恰好完全反应,则c(H+)

酸V

= c(OH—)

V

1.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2.25℃时,将pH=x的H

2SO

4

溶液与pH=y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100混合,反

应后所得溶液pH=7。若x= y/3,则x值为()

A.2 B.3 C.4 D.5

3.有一pH = 12的NaOH溶液100 mL ,欲使它的pH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

(2)如果加入pH = 10的NaOH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

(3)如果加入0.008 mol/L HCl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

5、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加水稀释后的pH的计算

(1)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 a + n

(2)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 a + n

(3)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 b—n

(4)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 b—n

(5)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的pH不能>7,碱的pH不能<7

因为:常温下弱酸(弱碱)用水稀释,当弱酸(弱碱)电离的H+(OH—)浓度小于10—6 mol·L-1时,计算稀释液的pH值,不能忽略水的电离。

例:将pH=6的CH

3

COOH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

A.pH=9 B.c(OH-)≈10-5mol·L-1.

C.pH≈7 D.c(OH-)≈10-7mol·L-1.

酸碱中和滴定

1、仪器和试剂

量取液体:滴定管

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标准液和待测液、指示剂

2、操作步骤: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方法)②蒸馏水洗涤

=

第16 页共51 页

③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滴定管④装液和赶气泡调零⑤滴定⑥读数例: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

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

3、指示剂选用:①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且变色范围尽量在pH突变范围内(因此中和滴定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而不用石蕊试液。

4、滴定终点不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但是由于在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前后,少加一点标准液或多加一滴标准液,会使pH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对于结果影响不大。

1.室温下0.l mol·L-1 NaOH溶液滴定a mL某浓度的HCl溶液,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b mL,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c(H+) / mol·L-1是()A.0.l a/(a+b) B.0.1b/(a+b) C.1×107 D.1×10-7

2.下列实验中,直接采用沾有水滴的仪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A.氨的喷泉实验B.实验室制氧气:试管

C.中和滴定:锥形瓶D.中和滴定:滴定管

3.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4.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82.0%,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试回答下列问题:(1)托盘天平称量5.0g固体试剂,用蒸馏水溶解于烧杯中,并振荡,然后立即直接转入 500mL容量瓶中,恰好至刻度线,配成待测液备用。请指出以上操作中出现的五处错误。

(2)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 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处,并记下刻度。

(3)取20.00mL待测液,待测定。该项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

有。用试剂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刚好至色时为止。

第17 页共51 页

(4)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

为。

(5)试分析滴定误差可能由下列哪些实验操作引起的。A.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

C.滴定时,反应容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液滴 E.读滴定管开始时仰视,读终点时俯视

6.如图

(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体积是 mL。

(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

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

号)。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7.用沉淀法测定NaHCO

3和K

2

CO

3

均匀混合物的组成。实验中每次称取样品的质量、

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入Ba(OH)

2

的溶液体积、生成对应沉淀的质量等实验数据见下表:

(1)b= g;(2)样品中n(NaHCO

3):n(K

2

CO

3

)= 。

(3)25℃时,取第3次实验后的滤液的1/10,加水稀释至500ml,试计算所得溶液的pH值。

第18 页共51 页

8.有PH为13的Ba(OH)

2

、NaOH的混合溶液100mL,从中取出25mL用

0.025mol/LH

2SO

4

滴定,当滴定至沉淀不再增加时,所消耗的酸的体积是滴定至

终点所耗酸体积的一半。求:

(1)当滴到沉淀不再增加时,溶液的pH(设体积可以加和)

(2)原混合溶液中Ba(OH)

2

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1、2)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2.任何一种盐都可以看作是和反应的产物,按生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可以把盐分为:

水溶液呈性

水溶液呈性

水溶液呈性

弱酸弱碱盐水溶液的酸碱性要看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谁强显谁性)要求: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盐的种类,进而推出前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

(1)常见的强酸有、、、、、。

(1)常见的强碱有、、、。(另第IA族的铷、铯, 第IIA 族的锶对应的碱)

例题: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H4Cl溶液⑤浓H2SO4,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⑤

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溶液呈酸、碱性取决于. 强酸强碱盐溶液中没有任何因素使c(H+)和c(OH—)不相等,因此强酸强碱盐溶液呈性.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则强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离子结合成使

H2O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到达新平衡时c(H+) c(OH—),溶液呈性. 例:NH4Cl溶液: 水微弱电离,电离出和

NH4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和

NH4Cl电离出的和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 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到达新平衡时c(H+) c(OH—),溶液呈性.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NH4Cl水溶液存在的微粒有种,分别是.

第19 页共51 页

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则强碱弱酸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离子结合成

(或)

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到达新平衡时c(H+) c(OH—),溶液呈

性.

例: CH3COONa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和CH3COONa电离出的和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 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到达新平衡时c(H+) c(OH—),溶液呈性.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CH3COONa水溶液存在的微粒有种,分别是. 三、盐类的水解:在中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或

结合生成的反应..

1、必须在中,不溶于水的部分不考虑.

2、生成弱酸或弱碱(难电离微粒)

3、实质:复分解反应

盐+水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中和反应热,所以水解热.

中和反应程度,所以水解程度(较大、较小),书写水解方程式时要用可逆符号.

由于程度较小一般不标明气体,沉淀符号.

另: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为主(除SiO32-外),都要分步写. 要求:能够判断是否是水解反应,要能够书写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A)CH3COONa (B)Na2SO4 (C)NH4Cl (D)H2SO4 2.下列式子属于水解反应,且溶液呈酸性是( )

(A)HCO3—+H2O H3O++CO32—

(B)Fe3++3H2O Fe(OH)3+3H+

(C)HS—+H2O H2S+OH—

(D)NH4++H2O NH3·H2O+H+

3.按要求写出下列水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1)硫酸铁:

(2)明矾

第20 页共51 页

(3)硝酸铵

(4)硫酸铜

(5)氯化镁

(6)硅酸钠

(7)碳酸钾

(8) 碳酸氢钡

(9)偏铝酸钠

(10)次氯酸钠

(11)硫化钠

(12)NaCN

(13)K2C2O4(草酸钾、乙二酸钾)

第21 页共5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1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