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材料分析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8 0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

班级: 姓名:

一、初读下图,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该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写出改事件的起止时间。

(2)这支部队的名称是什么?部队的司令员是谁?

(3)列举当时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

(4)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那些优秀品质?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这是一座纪念碑碑文的内容?你知道这座纪念碑的名字吗?此碑的建立是在什么会议上做出的决议?

(2)“三年以来”指中国历史上哪一个阶段?

(3)“三十年以来”指哪一个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

(5)碑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读图回答问题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5)“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何时结束?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什么方式改造?实行什么政策?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五、能力提高:

1、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下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2)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2、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而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材料一中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的?这场讨论使人们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中“全会”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4)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粮食(亿公斤) 棉花(万担) 油料(万担) 生猪存栏数(万头) 1957年 1950.5 3280 7542 14590 1960年 1435 2126 3405 8227 下降(%) 26.4 35.2 54.9 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八、自2004年至2013年,中央已连续发布10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今年文件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粮食人均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中有“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之称的事件是什么?与材料二对应的重要文献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对哪一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哪一年完成?(2分)

(3)材料四显示,1980—1996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这主要取决于中央在农村实行的哪一项措施?(2分)

(4)上述一系列土地制度的改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区 名称 成立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