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1 0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小学

《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

1

课题研究报告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小学课内外阅读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弊端,这种弊端造成了学生无阅读兴趣,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阅读实践少,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在阅读中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低下,学生不爱读书,读死书,课内外阅读严重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新途径,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领域,这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湖北宜昌进行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教学实验,被刘国正同志形象的喻为“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山东烟台进行的语文“双轨”教学的实验,开拓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规律,推进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这一点早已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所证实和肯定。椐现代语文教学专家研究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200万字的阅读量为底限。

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多四至五倍。如果我们真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青少年的挚友吧!”我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虽然这个比例每个人不尽相同,但“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

2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正如叶老在许多年前指出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意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探索语文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内在联系做为切入点,建立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方法体系。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研究目的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果,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理论假说是: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学生课内阅读是阅读能力的主体,课外阅读是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重应用。课内和课外缺一不可。从大语文教育观来看,如果只注重课内,忽略、放弃课外,便是不完整的阅读教学。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1、一体化的目标体系。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年级细化课内外阅读量和质的要求。编制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一览表,便于师生一目了然。

2、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阅览课、阅读活动课、电子图书阅览课。

3、一体化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运用体系。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体系和学生的学法体系。

4、一体人化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5、一体化的阅读评价体系。语文阅读重在能力考核,不局限课本内容。

3

把学生的阅读量纳入评价指标之中。研究的重点指向课外阅读这个薄弱环节。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建立以学法指导为特色的“导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读文、析文、赏文、评文等方面进行学法指导。读文,教给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精读、浏览、略读等方法;析文,让学生掌握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等学法;赏文,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方法;评文,教会学生圈点勾画,做旁注,写体会,谈看法,同时教会学生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第二阶段: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方法体系,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运用学法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自读课本、图书角、阅览室的作用,开展读书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第三阶段考核、总结、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进行及时的检测,总结经验,使之不断提高,形成实验报告。最终目标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不断提高,学生初步达到在运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自能读文、析文、赏文、评文,有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此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年7月——2003年7月) 1、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的各项规章制度。 课题实施伊始,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及各年级组长为组员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管理、保障等工作。为使课题研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制度》、《课题研究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有关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确定了课题研究人员,实验班级对比班级,明确了分工。

本课题在我校1——6年级14个教学班888名学生,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进行研究。每个年级实验班配有相应的对比班。

其实验班、对比班及教师情况为:

4

年级段 1-2 年级段 3-4 年级段 5-6 年级段 实 验 实验班 实验班 对比 对比班 班 级 人 数 教 师 班级 人 数 一年五班 65 孙晓晴 一年三班 65 一年六班 66 郝建利 一年八班 66 二年一班 64 闫晓慧 二年四班 64 二年二班 66 王亚芹 二年七班 66 三年一班 66 孙艳凤 三年二班 66 三年五班 63 辛艳丽 三年三班 63 三年六班 62 张会敏 三年四班 62 四年一班 67 孙梦君 四年二班 67 四年五班 67 董春平 四年三班 67 五年四班 62 陈桂红 五年二班 62 五年五班 63 盛桂凤 五年三班 63 六年一班 59 赵淑云 六年二班 59 六年五班 62 牟秀玲 六年三班 62 六年六班 56 白瑞侠 六年四班 56 对比班 备注 教 师 李艳茹 张桂芹 徐艳杰 范晓红 马长菊 刘春华 许瑞芝 李秀玲 郝艳春 刘秉娟 白宝芬 沈淑芬 王凤侠 刘淑侠 实验教师依年级段不同,分为三个大组:即:低年级组。中年级组和高年级组,每年级组设组长一名。要求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按阶段实施计划,认真做好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小组分工如下:

小组名称 年级段 组 长 组 员 郝建立、闫晓慧、孙晓晴、姜海君、 成立、刘秉娟 低年级组 1-2年段 王亚芹 中年级组 3-4年段 孙艳凤 张会敏、辛艳丽、孙梦君、董春平 高年级组 5-6年段 陈桂红 盛桂凤、赵淑云、牟秀玲、白瑞侠 3、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校本教研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从严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4、 在确立了课题研究实验教师、实验班、对比班的基础上,对实验班、对比班的学生进行了以考查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为主的前期问卷测试,并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检测。根据考查检测、整理分析结果制定了实施研究计划。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一是构建以导读式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体系;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在创建“导读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课堂教学评估、“说讲评创”校本教研、参加县市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等活动,予以实

5

施和总结。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熟读精思”“学法引领”“以情导读“”读说并重”等多种导读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课题组成员不断摸索、探讨、总结阅读方法,搜集大量的相关情报资料,借鉴先进的阅读指导经验,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阅读方法指导。并初步形成了阅读方法指导体系。在预习中掌握方法。如:根据课文提示学文,师生设计预习作业、编写预习提纲,利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等。在学文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精读课文,教师采用“读——说——画——悟——写”的方法,略读课文,采用“读——想——画——记——写——鉴”的方法,学习记叙文,以写人为主的,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以叙事为主的让学生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状物的,弄清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的特点。学习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揣摩语言的准确性。学习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弄清字义、词义、句义,连字义为词义,连词义为句义,连句义为诗义,并展开合理的想象,领会意境,反复吟诵,理解,品味升华。与此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文学作品阅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方法指导。在课上,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加以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边学文,边学法,同时运用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效果良好。

(二)、题研究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3年8月——2004年7月)这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为:初步构建一体化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一体化的目标、课程、方法指导运用、情感激励、阅读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研究过程为:1、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进行了中期问卷检测、阅读能力测试,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分析,总结成果,找出不足。

2、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小组及总课题组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 课题组按学科课标要求分年级细化课内外阅读量和质的要求,编制了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一览表。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

6

课的基础上,增设了阅览课、课外阅读活动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电子图书阅览课。建立了一体化阅读方法的指导、运用体系,包括教师的教法体系和学生的学法体系。建立了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的一体化的情感激励体系。初步形成了重在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考核的一体化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量纳入评价指标之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课外阅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低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指标。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个案分析。

4、本阶段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具体研究方法及成效为 : (1)、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条件。

自2003年6月始,学校1——6年级全部开设了阅览课,4——6年级增开了电子图书阅览课。学校加强图书室建设,不失时机地加大设入,增加图书的质量和数量。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图书拿到班级图书角;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到学校图书室借一部分放进图书角,每周更换一次;班级互换图书,循环阅读;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图书角,每月为学生购书一册。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进行探究性阅读。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有教师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形式,有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读书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物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后赏析评论、交流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并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组织学生对新读书刊的内容进行赏

7

析、评论,以加深对新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4)、读书笔记辅导课

①指导记录的内容如: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豪言壮语等等。

②指导记录的方法:a、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教师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b、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

③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小知识、名言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

④心德体会,写时要抓住原文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 5)、指导学生做阅读剪报,办课外阅读手抄报等。 (3)、创设课外阅读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文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铺设课内外阅读的“情境桥梁”。其具体做法是:

1)、人物引发。 从课文中的相关人物入手,引发出去,让学生关注人物的命运,想急切地知道人物前后事情,从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如指导学习《少年闰土》一文,课文中讲了少年时代的闰土,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聪明能干、 知识丰富,老年时代的闰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进而去读《呐喊》,再去读《鲁迅全集》等。

2)、内容连带。以课文内容为引线,配套拓宽,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扩展学生学习的天地。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再见了亲人》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体裁类同。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时,要依据课文体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学习了《守株待兔》,引导学生读《寓言故事》等。

8

4)、巧设悬念。如指导阅读三年级《积累、运用六》《盲童的画》时,教师捧着书,给学生读盲人海伦〃凯特《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先给他们说海伦渴望在第一、第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读到第三天时,嘎然而止,把书合上,让学生猜猜结局,在否定了所有答案后,再告诉他们,谁想知道结果,就借这本书看。以此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

5)、布置作业。如三年级学完《爱迪生》、《李时珍》等课文之后,让学生以“科技名人知多少”为内容,办一期手抄报,促使学生在课外广泛搜集和阅读古今中外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人类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及事迹,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4)、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循循善诱,讲明道理。

教师在课上,循循善诱地为学生讲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以情激趣。如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告诉学生,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一个学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识,75.3%的内容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只有24.7%的内容是从课堂书本上获得的。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那些语文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同学,都是一些十分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苏联大作家高尔基,我国著名作家高玉宝都没有上过几天学,他们成为大作家,主要得益于课外阅读。同学们,我们要想成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就应该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课外阅读知识有奖竞赛活动。

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有关阅读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如教师设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设计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观众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竞赛;通过笔试方式,让学生答题,给出成绩,排出名次,予以奖励;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和默写比赛,看谁诵读默写的诗词又多又快又准确;

9

举行成语接力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说出的成语最多等等。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3)、召开故事会。

组织学生在课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多,看谁的故事好,最后评选出“故事大王”。采用主题故事的形式,如:“董存瑞故事知多少”,让学生围绕着董存瑞,讲在课外听到的,或读到的故事等。故事会事先通知,定期召开,让学生课外阅读、搜集,课内各显神通,大显伸手,达到激趣之目的。

4)、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

有主题有时间地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同学中交流。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向你推荐一本好书”,“介绍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读物”,“佳句名篇品评欣赏”等,比一比,谁汇报得多,汇报得好。

5)、开辟课外阅读专栏,举行课外阅读作品展。

在班里开辟课外阅读专栏,张贴、展览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优秀作品,如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书卡、阅读知识手抄报、阅读知识资料袋等。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6)、榜样激励。

教师在课上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革命领袖、科学家、历史人物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如毛泽东的博古通今、诸葛亮的精通天文地理兵书以此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及时表扬班里喜爱读书、知识面广的同学,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体会,以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5)、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成员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架起“习惯桥梁”。

1)、多读书的习惯。

在研究中教师努力做到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坚决避免一日暴,十日寒。要博览群书,读各个

10

方面的书,如“蜜蜂采花酿蜜一样,采的花多了,才可酿出蜜来。”要读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并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营养”。鼓励学生经常到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里浏览,并根据课内学习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选择书报,制定每天、每周的课外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阅读。

2)、勤于思考的习惯。

读书要精思,即仔细思考。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遇到疑难要精思,思而不解,或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其次,精彩之处要精思。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精彩,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等;第三,在无疑处精思,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对不对?同一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答案。

3)、常动笔墨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要勤记录,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写提要,做批注,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通过卡片笔记等形式,摘录文章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等。其次要勤记忆,对于好词好句,精彩段篇,要多记忆,多背诵,逐步积累,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4)、善于积累,乐于总结习惯

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除记笔记,做摘抄、写体会外,还要教会学生做剪报,并形成习惯。课外阅读进行一个阶段以后,自觉进行总结,认真统计一下,自己看了多少本,多少页书报?积累了多少优美词句,段落篇章?写了多少篇读书笔记?有些什么体会和收获?存在些什么问题?打算如何改进等。

5)、读以致用的习惯。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课题组力求教师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形成的阅读能力广泛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去,并把课内外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所汲取的“营养”应用到日常生活和习作上,养成读以致用的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04年8月——2005年7月)我们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进行了后期问卷调查及阅读能力检测,整理分析了整个实验过程问卷及能力检测情况。对两年来学生课内外阅读研究

11

经验进行了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在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在全校推广运用研究经验。学校组织召开了课题研究总结会,通过了结题报告,对课题研究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了表障奖励。并对今后的阅读教学进行了安排部署。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结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初步构建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体系。即学生课内外阅读目标、课程、方法、情感、评价体系。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之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地途径。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针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以抽样方式进行了前期、中期和后期问卷调查和阅读能力检测。学生问卷及阅读能力检测情况见下表。

《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学生阅读兴趣抽样问卷统计表 班级 项目 阶段 前期 中期 后期 学 生 实 验 班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学生对 比 班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数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数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888 559 234 95 362 369 167 422 397 89 888 557 210 121 360 368 160 408 382 98 105 75 17 13 69 19 17 66 16 23 105 60 22 23 50 27 28 49 23 33 105 96 7 2 91 9 5 92 6 7 105 73 16 16 76 16 13 63 19 23

《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学生阅读能力抽样检测统计表 班级 项目 阶段 前期 中期 后期 学生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总分值 学生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总分值 888 59154 66.61 67.63 30.18 164.42 888 64933 66.32 69.91 31.55 165.78 420 36926.5 87.92 100 91.90 279.82 420 34726 82.7 100 82.4 265 实 验 班 对 比 班 330 29804 90.32 100 94.45 284.77 330 27102 82.13 100 86.29 268.42 问卷、检测的结果以及对学生平时阅读情况的观察,说明此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首先,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广泛而健康的阅读兴趣。

12

实验初期,实验班学生63%喜欢课外阅读,和对比班相近。第二阶段实验结束后,从抽样问卷看,实验班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达到了71.4 %,实验末期达91.4%,远远高于对照班。很多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而且阅读范围广,数目种类多。其次,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得到了较好的优化和培养。第三,提高了学生各项阅读能力。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从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抽样检测中看,在阅读量及检测试题相当的前提下,实验初期实验班成绩优秀率为30.18%,和对比班相近,实验中期实验班阅读成绩优秀率为91.90%,实验后期实验班阅读成绩优秀率为 94.45%,和前期相比提高了60余个百分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语感等能力明显提高,极大的开拓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积累量,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科研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构建“导读式”教学模式,注重阅读方法指导过程中,盛桂凤等课题组成员所做的学法指导课36人次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奖励,有关课题研究论文21人次获省市县奖励。

4、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2年11月,牟秀玲、李淑玉同志在隆化县科普读书竞赛活动中荣获指导教师奖。2004年3月,殷明武同志撰写的论文《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成立同志撰写的《提高阅读速度的几种做法》被评为隆化县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闫小会同志的《课外阅读与语文生活化实验总结》、刘秉娟牟秀玲同志撰写的《利用导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陈桂红撰写的《课内外阅读是一个广阔的空间》被评为隆化县 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张淑伟同志撰写的《浅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被评为隆化县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年3月,在隆化县小学论文评优活动中殷明武同志的论文《提高课外阅读兴趣的三个途径》、范小红的《如何让学生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闫小会的《让语文课堂响起生命成长的声音》荣获一等奖。盛桂凤同志的《积累是开启作文的金钥匙》、张淑伟同志的《寓教于文从文悟道》荣获二等奖。2005年3月,麻京丽同志在小学论文评优活动中《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荣获县级

13

三等奖。2005年5月,姜海君撰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成立撰写的《识字学句》、陈桂红撰写的《在趣中学,在趣中实践——钉纽扣》教学设计分别荣获第一届“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优秀论文、教案大赛”教案类二等奖,2003年6月,殷明武、董景利同志撰写的论文《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在2003年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市教育局二等奖、省电教馆二等奖。王凤侠老师的研究论文《浅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河北教育》2004年第十期发表,赵淑云的研究论文《信息技术下的口语交际》在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8期中发表。

六、课题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科研经验不足,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有待于提高。

2、课题研究中构建的学生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方法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在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课题研究。

2005年9月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qy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