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后续管理研究 - 文献综述(风险投资)

更新时间:2024-01-24 08: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创业活动中的创新虽然有可能涉及到以上五种创新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但深入到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对创业者而言,他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创新”内容的关注,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其以合乎于企业成长的方式组织起来,或者说对于一个“创业”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并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技术的、市场的,或其它资源上的优势,而在于它是否有能力运用“组织和管理”这项与企业家身份和精神紧密关联的特有“技术”。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就是创业者根据技术的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成长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动态的管理支持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包含了企业与外部环境及外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变革,这一点,刁‘是“创业”企业乃至于所有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创业过程中连续的创新行为。

所以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构建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组织管理动态体系。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本参与企业的创业全过程,因而也参与了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的全过程。因而也面临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挑战。

“三分选项目,七分管项目”这句风险投资界的老行话,足以说明项目投资后管理的重要性,以专业化、集中化、集权化”为特征的“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发展模式已很难支持在新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兴起以后企业成长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上的要求。技术含量高但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的管理的“高科技企业”常常难逃大起大落的命运。而技术含量低,但创造性的引入组织与管理变革的低技术企业却也可以取得惊人的成功。

风险投资机构在筛选项目的过程中,将面对大量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中小创业企业,往往被迫面临多领域多元化投资。风险投资者毕竟不是产业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既缺乏产业投资者那样的产品经营经验,也无法象战略投资者那样可以通过控股权、产品销售权及原材料供应权等多种方式多所投资企业进行控制,只能借助于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和管理提升来全面提升

创业企业的价值以最终实现创投资本的增值。

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很难具备强大的产业背景,也很难在多个领域内储备大量的管理专家,同时创投机构往往人员精干,对外投资项目多时往往一个投资家要管理3一5个项目,投资后管理存在多个限制瓶颈。

以上五点内容是本论文研究的基本背景。

风险投资诸如融资功能、促进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诸多功能之中,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的后续管理及增值服务功能是一项非常独特而关键的功能。成长中创业企业往往在治理能力存在阶段性的能力缺失,这种治理能力的缺失或不足是基于创新活动融入企业公司治理的动态过程。

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独特性在于它们除了资本之外能够为创业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强管理上的支持,帮助它们快速成长,从而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风险投资流程中资本实现增值的物质来源正是基于这种“管理增值”活动。风险投资活动中的管理增值功能一直以来都是被研究和实践者所认可的。

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以管理增值功能为中心,对风险投资后的管理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己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看,至今为止,风险投资在国内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更是滞后于风险投资其他领域,迫切需要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2.1国外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现状

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委托代理及不完全合同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进行了探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风险投资中投资后续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研究方向。美国学者詹姆斯菲特(Jmaes.oFiet,1996)对风险投资的市场风险和代理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引起的,代理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利

益驱动不一致引起的。

Yuk hseechna(1990)提出了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两期代理模型。他认为合约双方均有能力控制企业,但其中一方(企业家)的能力在缔约时双方并不明确,即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对称信息,随着项目的进展和中间信息的产生,企业家能力逐步被揭示出来,从而决定了第二阶段谁控制企业,两者之间学习过程的存在使得契约具有明确的条款保证风险投资机构具有控制权的让渡能力(适用于企业家表现不佳时能对不胜任者及时更换)。stevenKaplan&perstrombe嗯(2000)建立的投资人控制权与创业公司业绩关系的模型指出,当创业企业业绩极度恶劣时,风险投资机构将行使清算权当公司业绩常时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者分享公司投票权和董事会席位并当公司业绩上升或达到投资人设定的目标时,控制权向创业者转移;当创业企业真正获得好的业绩时,风险投资机构甚至可能放弃所有具体的控制权。

还有许多国外学者以实证方式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各方面课题进行了研究。Inae. Macmilna,DvaidM.枷low&Roubina灿oylina(1985)根据风险投资机构介入创业企业的程度不同,把创业企业划分为紧密追随型、适度参与型和放任自由型,并对不同类型企业中,具体投资后续管理内容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利用回归工具进行了相关关系研究。SPaeinza(1992)通过对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家的问卷调查,对何种情况下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创业企业家对风险投资参与创业企业管理的看法和态度,并指出当风险投资机构与首席执行官之间的交流越频繁、越开放,他们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小,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管理越有效。美国学者Mac.Mllna重点研究了风险投资行为与价值增值的关系,指出风险投资机构要花费60%甚至更多的时间来从事投后的管理活动,通过这些投资后续管理活动为创业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出贡献,但创业者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后续管理毁誉各半。

国外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相对于风险投资其他环节的研究而言,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和研究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鲜有文献专门对风险投资中投资后续管理进行系统研究。

1.2.2国内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对风险投资的理论探讨始于20世纪90年代,滞后于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实践。国内对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理论研究,借鉴了美国学者的研究思路,也是主要从企业制度安排、委托代理、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推演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张景安主编的《风险投资与操作实务》(2000)一书部分内容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经验的研究得出结论:风险投资机构不是消极的投资者而是积极投资者。王晓龙主编的《风险投资的公司治理》(2003),在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方面,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并对完善创业企业公司治理提出了制度安排上的建议。西南财经大学邓乐平主编的《中国风险投资理论探索》(2002)一书中,严震《风险投资:所有者介入经营权的集权行为》一文从产权理论角度解释了创业企业的特殊性,强调风险投资有别于传统投资方式,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要求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为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提供辅导,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范柏乃在《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2002)一书中用一定篇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及不完全合同理论,并对中美两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后参与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有一些期刊文章各自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则主要从实证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姜树梅在《风险投资运作》(2001)一书中,从管理体系的角度入手,从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服务、管理冲突四个方面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进行了研究。孙继伟《企业管理视野中的风险投资:模式与案例》(2002)一书,则从实证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风险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提出要针对创新的特点和需要以及不同的企业成长阶段,实施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同时,该书提出,道德风险是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斗争的根源,并对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的内部冲突、监管与反监管的斗争,从实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司春林等著的《风险投资》(2003)一书则对风险投资的风险来源、投资后的监管模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监控方式进行了总结。刘健钧在《风险投资原理与方略》(2003)中总结了项目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并对风险投资后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内容和有效提供增值服务的

方法进行了归纳。李延喜《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2002)一文认为风险投资后续管理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沟通是后续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些风险投资业者也从实务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董事长何国杰《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功能探讨》(2002)一文对风险投资机构中项日管理团队的设立、功能、作用、考核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文认为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成功,离不开风险投资机构对已投资创业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组织和授权项目管理团队参与创业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是保证风险资金的安全性、实现风险资本投资价值的有效措施。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风险投资与新经济》(2001)则研讨了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特点、影响因素、方式、内容及我国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特殊性。

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对被投资者的激励和监督问题,也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唐翰帕《风险投资决策》(2002)对当前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家实施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量模型论证说明连续支付激励机制优于集中支付激励机制。在这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要算柯迪的《风险投资与中国实践研究》(2002)该文在部分内容中探讨了多种企业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解释,并对被投资创业企业的成长阶段、人力资本产权特征、技术创新特征、政府扶持等做了研究和阐述。

纵观国内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现状,总体滞后于实践的需要,相对于风险投资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研究力度不足。理论与中国特有国情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研究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欠缺现实指导性的问题,而对实践经验的验证和总结,则存在浮于表面、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中的缺憾。 .

【1】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调查分析报告.200.5 【2】刘健钧.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王国良等.投资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4】梁桂.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科技金融快讯.第24期. 【5】程惠芳等.民营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唐翰帕.风险投资决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7】张炜等.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科技管理.第23期.

【8】张丽华.激励股票的理论及在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应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 【9】南立新,倪正东.中国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风险投资.2002年第一卷三期.

【10】杨华初.创业投资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王雨青.中国风险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风险投资.2004.12. 【12】张延喜.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科学学与科学理.2002.4.

【13】王亚民朱荣林.非对称信息下创业投资PIO退出激励机制研究.学.2003.2. 【14】李金泳,石伟.创业投资过程中的代理冲突.中国风险投资2003.12. 【15】罗伯特.蒙克斯,尼尔.米诺.李维安,周建译.公司治理(第二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6】Martin Haemming.增值一初创公司对风险投资的真实期待.中国风2004.12. 【17】靳敏,吴耀宇.风险投资与企业增值服务.河南科技.2002.9.

【18】Smith D. Gordon (2003) Control Over Exit In Venture Capital Relationships. EFMA 200l Lugano Meetings.

【19】William A. Sahlmanand Howard H. Stevenson. The Enterpreneurial Venture (Second Edition) Copyright 2005

【20】Paul A. Gompers and Josh Lener: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 The Press,1999. 【21】杨华初.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科学管理.2004.4. 【22】何国杰刘曼红.退出策略:中外合资风险投资模式的探讨.中国风2004.12. 【23」刘兵著.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理论与务实.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4】托马斯.J.伯格曼,维达.古尔比纳斯.薪酬决策.中信出版社.2004. 【25】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6】朱忠福,李自如.风险投资中动态激励机制研究.系统工程专辑.200.3 【27】陈仕亮.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28】李连兴.如何规避风险投资的风险.科技成果纵横.1998.2. 【29】王俊娜.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规避行为初探.科研管理.2000.1.

【30】李后德,张玉臣.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应用综述.国外经济2002.1.

【31】盛军峰.风险投资中的双重委托代理的治理.投资论坛.2002.1. 【32】王建清.论我国创业投资的退出通道.财经科学.2001.3 【33】刘曼红.创业投资出口问题研究.天则网. 【34】张景安.创业投资与操作实务.科技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qu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