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记叙文阅读20篇素材

更新时间:2023-05-14 10: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记叙文阅读20篇

素材乡音乡情(7 篇)1.寂寂茅檐草

路来森

记忆里,茅檐草总是那样的黑,阳光下,却映着一些油质的亮色。岁月的

皴染,竟是那样的深刻而宁静。

乡居的日子里,年龄尚小,常常会欢喜地看着房前的茅

檐草。毫无理由,只因屋檐就在跟前,站在庭院中,举首即能望见。在一个个

早晨,或者黄昏。

母亲在堂屋中做饭,风箱拉得咕哒咕哒地响。锅底下燃

烧的是柴草,一股股黄浓的烟,从堂屋门口冒出来,然后,穿过茅檐草的空隙,逸向空中。茅檐草很密,草隙也密,浓烟,便被梳理成一缕缕、一丝丝,

成为了一种苍青色。苍青

色的烟,轻而淡,袅袅娜娜的,柔软而缠绵,像缠绕在心间的理不清的思绪。这种情状的烟,似乎更具备一种“炊烟” 的特质。我常常凝神看着这丝丝缕缕的炊烟,在檐草间飘逸,然后,散逝在杳渺的蓝天里,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兴奋。觉得很美,美在何处,又无从说起。

檐草间的烟散去的时候,母亲的风箱声早停了。我知道,吃饭的时间到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茅檐草,在我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它的黏稠的烟火味。

夏天里,雨水多。天空中偶然飘过一块云,大地上也许

就会落下一场雨。落雨的时候,我们大多憋在家中,隔窗望雨。想来,对

于孩子来说,那里面是有一种忧郁的闲适和惬意的。望雨,

率先盈目的自然是茅檐草的雨景。雨越下越大,檐草上落下的雨,成了一条条线,一条条线排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幕幕“雨帘”。透过“雨帘”望去,庭院中是弥漫的水汽和雾气,

那种隔而不隔的朦胧情景,仿佛一幅青烟水墨,有着神话般

1

的境界,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憧憬。“大半生,清空对雨帘”,后来读到这

样的句子,心绪里就难免生一份湿湿的怅

惘。一场急骤的雨,当是另一番景象,茅檐草流淌的,不再

是雨滴,不再是雨线,而是倾泻一檐瀑布。看不到庭院内的景象,天地混沌,

壮观而惊骇。

一天天,一年年地下来,茅檐草日趋陈旧,像所有的生

命那样,无可奈何地走向腐败。陈腐的日子,使它的颜色越来越黑,败如絮。

剩下的只有那不渝的坚守。坚守衰败中的

那一份寂寞,腐朽中的那一份无奈。寂寥的日子,只有风轻

轻地拂过,留下,或者带走一些尘埃,一些落寞的时光。也许,某一天,会有

一粒草籽落在屋檐上,然后,生长成一棵莠草,从春到秋,摇摇曳曳的,直至

生命的枯萎。也许,某

一天,会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望着那棵枯萎的莠草,发出生命如斯的一声叹息。悲凉油然而生,觉得世事大抵如此:该去的是都要去的,旧的消失,才会有新的诞生。情味,是淡而愈永的。

如今,房屋都变成了楼房瓦屋,已然很少见到覆草的房屋了。茅檐草,已成为记忆中的影像。我常常忆及它,是因为它最具有乡村的味道,是我回望故乡的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檐草、雨滴、炊烟、麻雀、雪霰,还有掠过茅檐的风……

(选自《邵阳晚报》2018 年1 月31 日)

2.千山万,回家的路最美

刚进腊月,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小徐发了一条朋友圈: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在下面问:准备回家了吗?他回复:没那么快,只是想家、想爸妈了,

好几年没回,今年一定回家。

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春节,恐怕每个在外的游

子都会心心念念着要回家。哪怕第二天即奔赴天涯,头一天

2

也要千里万里,回去和最亲的人吃一顿年夜饭。生活总是在别处。交通资讯的便利,铺就了一条条通往

外面世界的路。许多年轻人再也不愿拘囿于家乡,遂带着种

种梦想走向远方。前年夏天,张叔兴冲冲拿着一个新手机,敲我家门。他

说,你们年轻人用的叫“微信”的东西,可以通过朋友圈知

道儿子的心情和生活,你教教我吧,怎么用。他原先的旧手机没有这功能,今儿特意买了个新的。

我说:张叔,您真有福气,儿子那么优秀,全世界飞来

飞去。张叔骄傲地说:我儿子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用

功,听老师话,抢着帮家里干活,他的高考成绩至今仍是他

们班主任的骄傲。他上完大学又读了研究生,一毕业就被现在这家公司录取了,就是太忙,连打个电话都成了一种奢侈。

我给张叔下载安装好微信,帮他注册完成。弄好微信,张叔兴高采烈地走了,边走边念叨:太棒啦,这下随时可以跟儿子聊天了,还能知道儿子在干嘛。

我一阵心酸。我们的世界很大,大得可以鲜衣怒马纵横天涯,却时常

模糊了父母的音容。父母的世界很小,小得只剩下盯着我们

的朋友圈,期盼着每一次我们打给他们的电话。记得前段时间在微信上看到一张图片,一位老人身旁立

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话:“每次打完电话,你妈总是

舍不得先挂。” 据说,那是苏州的三位老人,用自己平时收集的白发,

花了四十多天时间,一针一针绣成的“家书”,呼唤儿女回

家过年。

3

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奶奶讲过的太奶奶的故事。我二爷爷参军走后,跟

着队伍南征北战,好几年杳无音

信。每年除夕那天,我太奶奶都去村头的路口张望,盼着儿

子能够回家过年。等到太阳西下,太奶奶就会在村头的大树上挂一盏马灯。她说,儿子如果回来,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这盏灯,就不会迷路了。

太奶奶晚年视力很差,只能模糊地看东西,因为思念儿子,哭坏了眼睛。

后来,我的二爷爷立了军功,转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

可是,我的太奶奶未曾等到这一天。不管你飞到哪里,他们都在原地等你。不管你想不想家,

他们都会日夜思念着你。对他们来说,你的一个电话,便能

抵得上世间万万千千的温暖。他们没有节日,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都是节日。

而有家可回,有爸妈等待,其实,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家是什么?是尘世中最温暖的牵挂,是亲人望眼欲穿的期盼。乡愁是什么?是一张小小的车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千山万水,回家的路最美。

(选自《文苑·感悟》2018 年2 期)

3.岭上白云真名士

李硕儒

腊月的北京,终于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虽然只是场小雪,雪落痕轻,却也为京城增添了节日的气氛。雪后,寒意更浓,却也意味着新春复始,人

们忙于访友、聚会、置

办年货,满心欢喜地迎接春的到来。此情此景,令我想起了

记忆深处的一段往事。

4

那是1996 年年尾,整个京城都笼罩在晶莹剔透的白雪中。那时,我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众同仁喜于年关瑞

雪,纷纷提议办一个京都作家、评论家春节联欢会,既有众

人呼吁,我自更加乐得。

时间定在农历腊月26 日晚上。夜幕降临,凛冽的北风卷着晶莹的雪尘,打在人脸上竟带着一股快意的刺痛。虽如此,我们邀请的60 多位京都著名作家、评论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还是兴致勃勃地齐聚位于新长安大戏院的德国啤酒屋中,内中就有当时已年届77 岁的汪曾祺先生。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德国啤酒屋,一是多数人慕名于德国啤酒和那里简便自如的自助餐,二是环境优雅,起坐自如,便于文人们群酌群聊。可汪老嗜茶、嗜烟、嗜酒名声在外,只饮啤酒不供白酒就怕他不能尽兴。于是,我嘱咐我的同事、青年作家龙冬、央珍夫妇和汪老的得意弟子、女作家曾明了陪他在一旁饮些白酒,但一,不要多,二,一定要好,可要些茅台。未久,我持杯敬酒,见他两腮绯红,调侃谐谑笑语不断,以为是白酒的奇效,三位年轻人告诉我,怕他酒多伤身,根本没要白酒。我刚要夸他们几句,刘震云举着杯子过来说:“二楼有舞厅,我们别在这儿干喝了,能不能跳跳舞去?”

主人宴客就为客人尽兴,何况是大过年的,我说:“当然可以,只要诸位

有兴致。”于是,呼啦啦一帮人马杀入了二楼舞厅。

舞厅里,灯光妙曼,庞大的乐队演奏着一曲又一曲伦巴、探戈、华尔兹……文人多风雅,只要乐曲响起,就蜂拥入舞池。原以为汪老年迈,只有喝酒的兴致,没想到当我遍寻他的身影时,发现他曲曲不落,在舞池中竟是舞姿翩翩。人们兴致越高,舞曲节奏越快,子夜时分,乐队竟奏起节奏快速、气氛热烈的迪斯科舞曲。我已大汗淋漓,看看灯光闪烁变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q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