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用字

更新时间:2023-11-28 0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书中的用字 主要内容

古今字 通假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主要内容

一、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二、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三、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下面语句中加横线字为通假字的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E.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其他名称:累增字、分化字、区别字。 郑玄最早使用古今字这个术语。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

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a?a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通假字

“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或几个词,通常是固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在写文章时,弃本字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通融替代。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产生的原因不同

今字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古字的?°兼职?±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a?a避 《晋灵公不君》:?°晨往,寝门辟矣。?±?a?a闢

《晃错传》:?°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a?a僻

《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a?a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古今字产生的根源

古今字产生的根源是一字多义,其实质就是区别字,即以不同的字形来区别不同的意义,它的产生,适应了由于语言的日益精密而对语言提出的?°一字一义?±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通假字或者是由于古人在写书时为了简便,临时用一个笔划较少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或者是由于不知道有本字或书写时笔误,写了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或者是由于书写习惯或师承关系,书写时不用本字而用另外一个与本字音同、音近的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通假字与别字不同

通假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写别字不被社会所认可。

意义联系不同

古字与今字在字义上有继承关系;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联系。

古今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今字分担古字的本义

(1)古字被引申义占用,另造新字表示本义。

益-溢

《吕氏春秋2察今》:“ 澭水暴益。” 益——水从器中漫出——增加、增益 ——利益 州-洲

水中陆地。《说文2川部》:“州,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繞其旁。” 古代民户编制。——古代行政区划。 止-趾 奉-捧

(2)古字被假借义占用久假不归,另造今字表示本义。 队-坠 其-箕 然-燃 莫-暮

2.今字分担古字的引申义,本字仍用古字表示,另造今字表示某个引申义。 大太 解懈 取娶 景影 反返 昏婚

3.今字分担古字的假借义,另造今字,表示假借义。 舍?a捨 采?a彩 辟?a避僻譬

历时与共时的区别

古今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历时现象,用古字的时候,今字尚未产生,今字产生以后,今字分担的意义不再用古字。

通假字同一历史平面上的共时现象,通假之时,本字与借字并存。

产生的方式不同

古今字产生的方式

1.增加形符。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a?a 反一返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a?a属一嘱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a?a奉一捧

(4) 齊師敗績, 知伯 親禽 顔庚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禽?a擒?a?a俘获;被俘;制伏。

(5)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戚?a慼(现已简化成?°戚?±)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知?a智 见?a现、取?a娶 然?a燃、孰?a熟

2.改变形符

(1)说?a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被?a披:?°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3)唱?a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3.对古字略加改造成为今字。 母?a?a毋 陈?a?a阵

通假字的产生方式

同音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在古代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声调可以不同)而通假。

(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a?a政?a征(赋税)(古音同属章母耕韵)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a?a蚤?a早(古音同属精母幽韵)

(3)(惠伯)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a?a矢?a屎(古音同属書母旨韵)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a畔?a叛(古音同属並母换韵)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

2.音近通假,包括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声韵相邻通假等三种方式。

(1)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a?a“惠”和“慧”匣母双声, (2) ?°河曲智史亡以应?±(《愚公移山》) ?a?a“亡”和“无”明母双声。

(3)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易2繫辞下》) ?a?a韵部:信(震)、伸(真) (5)愿伯具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a?a?°倍?±并母之韵,“背”是旁母职韵,二字声韵相邻

注释术语不同

通假字用?°某通某?±

古今字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某?±或?°某的古字?±

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单借和互借

所谓单借,是指甲能借乙,乙不能借甲。 伸?a?a信;背?a?a倍。

?°信?±通?°伸?±。伸直,伸长。《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所谓互借,甲字和乙字可以互相替代。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报任安书》) ?a?a?°以?±通?°已?±

B.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汉书?¤文帝纪》) ?a?a?°已?±通?°以?±

A.《战国策2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願拜納之於王,唯王才之。” ——“才”通“裁”

B.《战国策2燕策一》:“ 燕王 曰:‘寡人蠻夷僻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言不足以求正,謀不足以决事。’” ——“裁”通“才”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的对应关系

从对应字数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关系,也有少数一对多的关系。

?°辨?±

① 《礼记2乡饮酒义》:“不慢不争,則遠於鬭辨矣。” ——“辨”通“ 辯 ”。争论;辩论。 ② 《易2繫辞下》:“《復》,小而辨於物。” ——“辨”通“ 徧 ”。遍及;周遍。

③ 《荀子2臣道》:“故因其懼也而改其過,因其憂也而辨其故。”

——“辨”通“變”。王念孙 《读书杂志2荀子五》:“辨讀爲變,變其故,謂去故而就新也。”

④其于宗庙朝廷,辨辨言,唯谨尔。(《史记2孔子世家》)

——形容言语明白流畅。《论语2乡党》:“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以上一个通假字代替多个本字)

一个本字,也可由多个通假字替代 相如度赵王以诈,详为予赵城。

齐王怪之,固不敢饮,洋醉,去。(《史记2吕后本纪》)

通假字的辨别

碰到按本义、引申义在句子中讲不通的字,又不是六书的假借,就可能是通假字。 确定某字为通假字之后,从与之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中,寻找哪一个字的意义放在这里可以解释得通,这个字就可能是其本字。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说文》:女嫁也。】

《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可以用异文作旁证。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阳货]归孔子豚?±,郑玄注本?°归?±作?°馈?±。

确定通假字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古音相同(或相近),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找到的本字能把句子讲通。 要有其它文献作旁证。

小结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练习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公赐之食,食舍肉。 张良出,要项伯。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鄂侯争之急,辨之急,故脯鄂侯。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可以用异文作旁证。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阳货]归孔子豚?±,郑玄注本?°归?±作?°馈?±。

确定通假字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古音相同(或相近),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找到的本字能把句子讲通。 要有其它文献作旁证。

小结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练习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公赐之食,食舍肉。 张良出,要项伯。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鄂侯争之急,辨之急,故脯鄂侯。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q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