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5课

更新时间:2024-02-06 08:04:01 阅读量: 小学作文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5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 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 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板书课题。

1、出图:周恩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写周恩来的事情。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 12 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

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 来,齐读课题。

3 、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 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书的25课,自己读吧,不要齐读。按照自己的速度读,自己读自己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课文读完了,会读词语吗?试试。

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铿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惩处”放到句子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二)

梳理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 2

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 3 个小故事。【出示文字课件】

12

让他疑惑不解。

起而读书”

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

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 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

三、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1、研读1——

5

2、体会两人各自的心情,指导朗读。

3

1

2 ?他疑惑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周恩来到租界里走一走,看一看,到底看见了什么呢? 二、研读七、八自然段,

1、请自由读七、八两个自然段,走进租界,把看到的情景做上记号。

2、默读你目睹的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幕,用心去体会,你的心情 如何,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3、看到同学们如此感慨,故事中肯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

的心。请再默读这两段话,把它一一划出来,或者是一个句子,或者

是一个词语。

4、第一幕“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 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说说你的感受,并读一读。出示图片课件,介绍租界。

师:是啊,在当时,租界已经被洋人所统治,

在租界里,洋人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了违反中国法律的事情,中国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无权干涉。

5、分析第8自然段的一幕 1

2

。 3,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讨论。 ,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学生默读,找句子

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话?请你读一读,并说为什么刺痛你的心。

lánl

读句子,说说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她在哭诉着什么,想象,你想对她说什么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A

、读句子,说说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B、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本来要怎么做,

应该怎么做。

C、这句话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

D

E、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难怪他的伯父对周恩来说──“那是外

,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今天,周恩来明白了伯父的话──那就是中华不振。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听得出来,同学们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从“得意扬扬”中,你读懂了什么?师:这个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洋人太令人气愤了,指导朗读。并用“不但??反而??”这个关联词说一说。

A、指导朗读这句话。

B、通过谁还想读。

师:读着读着,

这句话中刺痛你的心的仅仅是洋人吗?这个故事中,

还有哪些地方也刺痛了你的心?你也想读读的。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紧握着拳头”你读懂了吗?同学们,如果你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师:可他们这么做了吗?生齐:

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6、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 7

8 :在外国租界里。。。。

篇二:(含拼音)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生字词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lüè xiě

略 写

biàn lùn jiā 辩论家 xìn fènɡ

信 奉

wéi bèi

违 背

shí bànɡ

十 磅

shuān qǐ 拴起

tuō zhù

拖 住

jiě shì

解 释

xuān bù

宣 布

bǐ sà chénɡ 比 萨 城

dǎn dà wàng wéi 胆 大妄为

gù zhí

固 执

篇三: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点

8自然段、9----16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人物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1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2

收获。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 3

习的收获。

教学反思:

4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改作文的方法。

课文重点 3、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3-----10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自己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的体会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导语: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与叶圣陶爷爷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当年肖复兴和叶圣陶爷爷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呢?让我们走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来。

推荐 眼帘 删掉 动词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模糊 楷模 诗篇 握手 翻页 余晖 春风拂面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将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到课本上。

5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q3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