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人格,完善高校教育目标

更新时间:2023-11-24 21: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健全人格,完善高校教育目标

字数:2399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目标的分析,明确了以塑造健全人格为高校一教学目标的意义,并探索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目标指导下整合高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健全人格;高校教学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而人才不仅仅是要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还必须拥有健全的人格,一个掌握知识却缺乏健全人格的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破坏力是一个文盲所无法企及的。所以高校教学在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整合高校教学工作。 1.培养健全人格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1.1 健全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的具体的统一。而所谓健全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1]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非常迫切的需要。 1.2塑造健全人格是当代大学发展的需要 1.2.1 符合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是传承文明、造就人格健全的国民。培养人才的全面性、综合性、和谐性发展,是大学与大学教育的灵魂,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2]

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与高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是提供精神资源、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更主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适合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礼记?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与现代教育的“大学”虽然概念不完全一致,但所说的“明明德”,却指出了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把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大学教育理念。 1.2.2 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人格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的统一。[3]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塑造健全人格则更多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素质教育。 2.高校教学工作是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目标指导下的整合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要从知、情、意、行等多个角度切入,并且渗透到高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4] 2.1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

塑造健全人格,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提高认知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5] 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包含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的职责包括了“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最终形成奋进的强大内驱力和自制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即解决实效性的问题。 2.2实践教育中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坚持不懈地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为平台进行实践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实现情感的升华,完成责任从他律向自律飞跃。

2.3情感教育寓于专业教育之中

高校教育工作是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的互动过程,需要通过情感的共鸣来培养大学生丰富的情感,完善人格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不仅需要有一般的生理的满足,而且要有理解、爱等的需要的满足。教师的情感参与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慰藉,可以引发他们接受教学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4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完善自我

高校通过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程和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内容,初步掌握某些自我心理测量和调节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缓解压力训练、化解不良情绪训练等专门性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仿真训练机会,从而尽快地实现由知到行的有效转变,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5网络教育完善学生网络人格

高校应对全体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在网络上接受积极向上的教育和熏陶;并以网络为媒介和学生探讨各种不宜当面探讨的话题或心理问题,增强工作效果以及工作深度、广度和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及时、互动的优势,渗透到学生网络阵地,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网络人格。

【参考文献】

[1]黄训美 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 2000-12-13

[2]胡显章 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9-74 [3]品格研究协作组 青少年品格形成与教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215-217 [4]郑敦淳 郑雪笑 经典人格论[M].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1988,323-328 [5]武斌 现代西方人格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126-130 作者简介:张录凤(1963-),女,辽东学院医学院,学士,讲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q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