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doc

更新时间:2023-05-06 05: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1970 年至 2040 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B. 2000 年C. 2019 年

(含预测)。读图,完成

D. 2025 年

1~3 题。

2.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3.2019 ~ 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

【答案】 1.C2.A3.B

【解析】第 1 题,据图可知,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率自1970 年至 2019 一直是正增长,

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到2019 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2019 年之后劳动人口增长率

为负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出现下降。第 2 题,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出生率较低,

后备的劳动人口不足。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与劳动人口的增长无关。在一定时间内,少年儿童无法转化为劳动人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人口的死亡率下降。第 3 题,2019~ 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劳动力将出现短

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有关系。少儿比重的上

升与人口出生率有关。人口总数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有关。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

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 题。

4.①地形区为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东南丘陵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 地形起伏度1-2 地区分布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 1 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答案】 4.A , 5.D

【解析】第 4 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形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

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联系所学可知,该地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形

区,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与图示信息相符合。第 5 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地形

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并不是越多。但在起伏度小于 1 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 以上。

读中国高铁“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6~7 题。

6.京广、京沪、哈大、郑西是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四条高铁,若从自然因素考虑,这

四条高铁单位长度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

A.京广高铁B.京沪高铁 C .哈大高铁 D .郑西高铁

7.哈大高铁的部分区域使用“以桥带路”,其原因可能不包括哪一项?

A.克服冻土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B.节约耕地资源

C.克服沿线的地形障碍D.跨越河流

【答案】 6.B 7 .C

【解析】第 6 题,地势起伏大小对四条高铁的工程量和造价影响最大,对比四条高铁沿

线的地势起伏,京沪高铁沿线多平原地形,地势起伏最小,所以单位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第 7 题,哈大高铁沿线有多年冻土层,“以桥带路” 可克服冻土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以桥带路” 方式,桥下仍然可以发展农业生产,节约耕地资源;跨越河流时需要“以桥带路”;而沿线没有高大起伏的形,从此角度考虑,不需要“以桥带路”。故选 C。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8~9 题。

地区①②③④

年平均气温 ( ℃) 11.6 23.5 2.6 18.3

≥ lO ℃积温 ( ℃)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 (mm) 683 1980 538 1350 8.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C.③地——塔里木盆地B

D

.②地——云贵高原

.④地——海南省

9.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 .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D.降水少;甜菜

【答案】 8. A 9. B

【解析】第 8 题,结合题目所给地气候资料确定①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热带季

风气候,③地是寒温带气候,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9 题,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种植小

麦、玉米、棉花等,不种植春小麦、甜菜(中温带的农作物),水稻(耗水量大,而当地又

缺水)。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 为森林景观, 200~ 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 , 完成 10~11 题。

10.森林景观出现在

A.甲B.乙C.丙D.丁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答案】 10. B11.C

【解析】第 10 题,结合题目信息可知,乙地降水量对于 400mm,为森林景观。第 11 题,甲地降水量较大,不需要大量掘井。冬季气温低,适合在气温较高的山脚下的甲地放牧,可充分利用

草场资源。夏季,海拔较高的丙地草场比较好,到此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丁

地降水量很少,为荒漠景观,承载力小,要控制畜群数。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是把科学家培育成功的农作物良种,通过种植、收获、晾晒等环节生产出供农民

购买的商品性良种。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地块必须进行隔离。近年来,下图所示绿洲上制种

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祁连山被称为这些绿洲

的“母亲山” 。

(1)归纳该区域绿洲的分布特点。

(2)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 ,请说明原因。

(3)分析该区域绿洲成为我国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4)你是否赞同在这些绿洲上大规模发展制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绿洲分布不均匀,沿祁连山北麓带状分布;各块绿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

(2)祁连山地抬升气流,形成较多降水;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发育了众多冰川;夏

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及地下水,为绿洲提供水源;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形

成冲积扇及山前平原,为绿洲提供肥沃的土壤。

( 3)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

种子发育良好;气候干燥,病虫害少,种子脱水快,容易保存;绿洲上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绿洲、地下水充足,灌溉便利;绿洲周围的荒漠成为天然隔离条件,能保证种子的纯度。

(4)赞同。大规模发展制种能够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

用率。

不赞同。绿洲地区降水少,生态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壤盐

碱化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图中主要沿祁连山北麓带状分布,各块绿洲位于

河流的中下游。第( 2)题,祁连山能为绿洲提供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壤,称为该区域绿洲的

“母亲山”。第( 3)题,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 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注意言之有理,避免

自相矛盾。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云南物种丰富,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区,境内山峦

起伏,河谷沟壑纵横。这里降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

地就在云南文山。每年 3~5 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

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材料二云南地形水系图及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 如下图 ) 。

(1)试分析云南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田七的种植、加工和贸易的特色产业,要使该特色产业持续

发展,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3)试推断图中河段可能的资源开发内容及其理由。

(4)该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请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①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②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显著。

(2)种植环节:保护田七物种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水利建设等。

加工环节: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

(3)开发水能资源。位于横断山区,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丰富。

(4)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②断裂发育、岩石破碎;③季风气候,降水

集中且多暴雨;④地形复杂,崎岖不平;⑤滥砍滥伐,破坏植被;⑥挖矿、大型工程建设。

使得该地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解析】第(1)题,考查生物的分布,物种的类型和数量决定的因素就是气候和地形,

结合云南的自然特征——纬度低且地形条件复杂,气候多样,物种丰富。第(2)题,考查农业的分布,结合材料——地形复杂、水资源不足,提出措施有,保护耕地和植被,防止水

土流失;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满足用水需求。第(3)题,考查河流的开发建设,分析图中

信息,在河流上游发展水电——山区,落差大,水流急;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流量大。第

(4)题,考查地质灾害,主要从地形和地质、气候、植被等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p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