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19 02:06: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学校提出课堂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班级如何做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编纂的一套校本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中以经典古文,古诗词为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决定探索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从二年级起,我开始开展经典背诵活动。首先与家长沟通,以自身体会,与家长在Q群,飞信上充分讨论背诵古文的好处,尤其是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能大量诵读,可以有效减轻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常常诵读,也相当于记忆锻炼体操,常常记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取得家长们的共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大部分的背诵是回家完成的,家长是主要的监督者。

我分成几步走:

第一起步阶段:从最简单的五言唐诗开始,先是一周两首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到时候检查,检查形式以抽查,互查为主。

第二阶段:背诵《弟子规》,这部分内容比起四行的唐诗来要难背多了,同时也更容易遗忘。我根据内容,分成若干小段,结合学生课业负担,逐步推进。同时不断的复习前面背会的内容。

第三阶段:背诵校本课程之外的比较浅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加入了一些课外有趣的内容《三十六计》。这里面每一计都是成语,富含古代军事哲理,学生今后生活,写作都能用得上。

第四阶段:古文,例如《大学》、《醉翁亭记》等。这一部分是背诵中最难的部分。

为了展示我们多年来坚持经典背诵的成果,我于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做了两堂公开课,公开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新课堂文化呼唤着合作学习,新课堂文化下,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与传统的互动观不同,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于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背诵的形式设计多样化:齐背、小组背、大组背、男女生互背,一对一答,开火车每个人轮背。

2.目标性原则:新课堂文化下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在背诵中,孩子们满脸笑意,朗朗背诵,每个人都熟练自如,沉浸在成功,被欣赏的喜悦之中。

3.因材施教原则:新课堂文化理念倡导人本教育。在新课堂文化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在和谐、平等的教学互动中,既顾及了全面,又照顾到个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全体同学。经典背诵的展示过程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没有举手抢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部分好中差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然而,毋庸讳言,我们学校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对它的弘扬和发展不够,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难怪一些仁人志士引吭高问:为什么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如此远离诗歌和诗意?(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严重缺失,小学一到六年级课本只收古诗34首)许多有识之士不禁扼腕叹息: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伪劣文化太多了。许多教育界泰斗大声疾呼:培养21世纪需求的人才,传统文化是非补不可的一课。为此,中国文化界耆宿赵朴初、叶至善、启功、张志公、吴冷西、曹禺、冰心、夏衍等于98年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关于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一所由老舍之子舒乙任校长的“传统文化学校”、“现代私塾”——“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于98年9月在北京正式开学。学生入学,除了修习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课程外,还要学习《诗经》、《三字经》,背唱经典古诗150首。同年,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数十万学生踊跃参加。99年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连演七场,场场爆满。江总书记到会,并在会见演创人员时谈到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精辟见解,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发出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号召。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将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纳入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菁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项课题从2006年下半年市教科所批准立项、开题,至今已基本完成实施阶段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将课题实验的运作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加强实验领导

课题立项后,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刘大兵为组长,以副校长范守慧、教导主任尹业胜、教科室主任邹先菊为具体操作的课题指导小组,还聘请了县教科所主任朱敬华同志任课题研究顾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请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作指导,落实本课题的实施和解决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课题组经常跟踪、督促实验工作,对各实验阶段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保证了课题实验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基点。不学习理论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获。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抓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经常选编一些与实验课题相关的文章,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大量诵读古诗文”这个选题有价值,不仅理论上容易理解,而且在实践上易于操作,实验意义深刻,越研究越有内容,形成了比较强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完成课题实验任务的信心。 三、扎实开展实验

1、调查研究,制定方案,选编教材。

调查是教育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项实验的基础。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各实验班都要对学生阅读课外古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课题组也对部分学生作了关于农村小学生背诵课外古诗情况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了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在县教科所朱敬华同志、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等同志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实验方案。在方案中,对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实验目的作了深刻地阐述,对实验步骤,各阶段工作内容,实验途径,措施等作了详尽安排。

为了使实验顺利开展,针对学生手头古诗读本少的问题,我们按“与教材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典范与通俗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有系列地选编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40首》实验教材。

2、构建诵读古诗实验模式

在实验中,全体实验员在诵读古诗的意义、方法、途径,激发读诗兴趣,古诗配读,课外古诗阅读指

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初步构建了“激趣——导法——引背——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 。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朝读课程,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1—2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3、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赛促读”活动

为了检阅小学生诵读古诗的成果,激发、维持学生的读诗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赛诗”活动。学生人人参与,评出班级背诗能手及学校古诗文诵读大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读诗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四、实验初步成效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实验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达到了实验目的。具体表现在: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的深入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各项课题实验的全面展开。师生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实验,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诗文诵读。二是开拓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的“诗的故事”、“诗坛轶事”多了;学生知道、了解的诗人多了;学生背诵的古诗多了。最多的能背诵上百首,最少的能背20多首(弱智除外),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45首。有的甚至能把《春江花月夜》、《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能运用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个别学生对写古诗产生了兴趣,从测试、比赛的情况看,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文言感悟力都有较大地提

高。

3、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研水平。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研能力增强了。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多篇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我们编辑了一本实验成果专辑,可以说,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浅谈经典诵读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收藏本文

分享

历史的长河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源远流长至今已奔腾浩渺了五千余年,在这段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些永恒传唱的不朽的国学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这些经典,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故,我中华向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然而,从二十世纪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世纪性的浩劫,经典贤德几乎损失殆尽。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处可见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道德搁浅的现象,有时甚至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诚信都成了问题,如何提高国人的素质,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会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因此,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本文共计3页)......[继续阅读本文]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现今,社会上、校园中的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原因不在智力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

中找到其渊源。解读它们,传承它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则是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能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1.以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经典诵读有效考级活动的模式的研究

我们已编制了经典古诗文考级的校本教材,要求各年级扎扎实实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但是我们设想在借鉴其它学校的古诗文考级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的减负增效的形势,能探索更有效的活动方式,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升实效,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活动特色。

(2)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我们设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教材与学生年龄的特点,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的导读课,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并形成经典诵读导读课的模式。

2.以经典文化传承为主色调的校园环境的创设的研究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校园面积不大,有一幢新造的教学楼,但校园的美化还是一道空白。因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创设以经典文化传承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墙

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已着手在校园的部分地块进行了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布置,我们想继续收集以勤学、励志、感恩为主题内容的经典文化内容,形成一道以经典文化传承为教育内容的文化墙。

(2) 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班级环境的布置。以经典诵读的内容、学生诵读的成果展示及其勉励勤学的名人名言为主体的班级环境的布置

3.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中国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并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将有选择地撷取《三字经》、《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背诵要求,并且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达到以读促行的良好效果。 (2)结合《二十四孝图》,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

将《二十四孝》图中的总分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一部分,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十四孝的解读后,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大课间活动

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体艺2+1”活动开展以来,各个

学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跳绳,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活动,被大部会学校采纳为学生必备的一项体育技能。为此我们便设想,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跳绳相结合,朗朗上口的古诗文、民间流传的童谣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边唱边跳的内容,并在全校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可以使跳绳进一步花样化、情趣化、特色化。主要设想:

(1)收集民间流传的童谣及其适于跳绳的古诗词,将其绘编成册,形成《龙游县马叶小学跳绳歌

谣集》。

(2)边唱边跳的花样跳绳的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于2009年5月通过区特色学校评估,被认定为包河区特色学校,当时确定的办学特色为“以少先队工作为抓手的和谐教育”,在当时特色评估的反馈会上,专家们提出该特色过于空泛,不容易出成效。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探索之后,我们与家长、社会多方沟通,反思到原校园特色可操作不强,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上见效不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小学,其中

很大一部分学生属外来人口。这部分孩子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主要以打工为生,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又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科学地教育孩子,再加上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许多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较差),在汲取周边学校的精华之后,也为了较快地转变学生行为习惯差这一现象,我们果断地将办学特色的方向稍作变更,以“经典诵读”带动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终身和谐教育成了我们新的工作方向。

在确定了此特色之后,学校加快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速度,一方面从教师素质突破入手,给教师们进行专题的校本培训,并配备了大量的诵读教本,还在每个办公室安装上电脑,连接网络,方便教师及时查询各类信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的,一些学生在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之前,就通过自学等方式大量的汲取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这部分同学能明显感觉到,个人内涵比较突出;此外,我们也争取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家长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底蕴非常配合,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孩子学习,部分缺乏必要条件的家长也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找来相关书籍,供孩子学习使用。

为了让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办学特色中,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

1、校领导是活动的组织者,语文老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具体牵头部门是学校教科室及语文教研组,教导处、大队部协助。

2、每班每周都要将诵读篇目抄录在黑板的一角,采用让学生自由诵读与指导诵读相结合。一、二年级主要诵读童谣、儿歌、《三字经》等诵读篇目,每周背诵一篇,共背诵35篇;三、四年级诵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3篇;五、六年级诵读《论语》、《大学》、《老子》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5篇,三至六年级每周背诵两篇。每生每日做到四诵:晨诵,即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就开始晨读;课前诵,即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午诵,即每天中午收听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诗文吟诵的音乐作品,学生跟读、跟背、跟唱;路诵,即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边走边齐背古诗文。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形成书声朗朗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巩固学生诵读内容。

3、大胆创新古诗文诵读的方法,尝试开展经典诗文特色活动:教学经典诗文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自编儿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学经典、背经典”的感受、诗文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欣喜的看到了成效:学生的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了,文化底蕴加厚了,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学生的道德情操被悄无声息地陶冶着,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包河区 “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的《读唐诗》节目获得了全区一等奖、在包河区举行的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合肥市包河区站比赛中,该节目也荣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逐步推进,下学期,我校将在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中,以《中华传统礼仪与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为抓手,将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华礼仪的内涵,不断调节和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来获取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困难,第一,师资力量不够,相对于城区或已长时间开展此项工作的学校来说,我校教师的文化底蕴仍然有提升空间,缺乏专家引领,在这里,我也期望我们区教育局、教研室能对我们乡镇学校的专家引领上加大扶持力度,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第二,缺乏必要设施,我校目前缺乏功能用室,一些活动只能限制在教室内完成,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仍然是有一定挫折感,当然随着我校新校舍的启动,这些硬件设施将逐步解决;第三,开展的活动不足,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我们区走在了合肥市的前列,目前为止,我校也只参加了包河区的经典诵读活动,更高层次的活动或者竞赛,我们无缘参与,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也能多开展活动,这样更便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一直不停地坚持下去,学校的办学品味、校园的文化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终能达到教育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p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