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病句专题(句子成分分析+病句分析+练习)

更新时间:2024-05-28 2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病句判断专题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 今 天 晚 上 ‖ 特别 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

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主语 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主语 谓语(名词)

二、动语、宾语 1、动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 山坡上下来两个人。(不及物动词作动语)

2、宾语

(1)名词性宾语。例如:

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 给 她 粉 红 的 。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三、定语、状语、补语

1

1、定语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1)结果补语:表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四、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2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 (经济)的振兴 要靠科学技术。 主语 ‖ 谓语 定︱ 中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现在 [已经]深秋了。 主语‖ 谓 语

状︱ 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 那位学生 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 打扮得<真漂亮>。 主 ︱ 谓 主 ︱ 谓

中<补〉 中<补>

五、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

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高中语文病句分析】

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3

一 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名词误用:

例: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2 动词误用

例: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3 形容词误用

例: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4 数量词误用

例: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6 副词误用

例: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7 介词不当:

例: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8 助词误用

例: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9 连词误用

例: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二)词义不当 1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2词义轻重不当

例: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3 词义范围不当

例: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三)色彩不当

例: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退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四)关联词语误用 1 错用关联词语

4

例: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2 滥用关联词语

例: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3 缺少关联词语:

例: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4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5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二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 (一)成分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表达不受影响的现象。 1 缺主语:

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 缺谓语

例: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旁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3 缺宾语

例: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4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二)成分多余 1 主语多余

例: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 重复,应去掉 “的原因”或“因为”)

5

2 谓语多余

例: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 3 宾语多余

例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 “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4 附加成份多余

例: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三)配搭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 动宾搭配不当

例:《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3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一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 ”改为“人”) 4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搭配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高中语文病句诊断的十个切入点】

一个句子有没有语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抓住有关特征,给以正确的诊断。具体说来,病句诊断的切入点有——

一、句子中有关联词语“不但??而且”或“虽然??但是”等,就应该注意看一看关联词语与分句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

一般说来,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那么,前一分句主语就应该放在关联词语之前;如果前后分句不同,那么各分句主语都应该放在关联词语之后。例如: 1、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分析】第一分句主语“我”应该放在关联词语“不但”之后。因为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二、句子中有关联词语“只要??就”或“如果??就”或“只有??才”,就应该注意看一看是否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淆了。

必要条件,意思是说,没有这个条件,一定没有这个结果;有了这个条件,不一定有这个结果。所用关联词语为:只有??才??(充足的肥料供应,是庄稼丰收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意思是说,有这个条件,一定有这个结果;没有这个条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所用关联词语为:只要??就?? 如果??就(老天下雨,是土地湿润的充分条件)

2、不论什么人,只要肯下功夫,就能成才。【分析】“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这样,这里的意思是说,有了肯下功夫这个条件,不管是一般人还是白痴,都能成才。显然,这么说不

6

正确。看来,这里前后不是充分条件,而应该是必要条件。如此,应该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三、句子中有“是否”或“能否”等字眼,就该注意看一看句子是不是始终如一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的。如果不是,那么肯定在照应方面存在问题。例如:

3、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分析】前面的“能否”是从两方面来说的,后面也该从两方面来说,可事实上后面只从一方面来说,显然前后不能照应。

四、句子中有多个否定词,就该注意看一看多重否定是否造成了表意的混乱。例如: 4、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分析】“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谁又能否认呢”,也就是谁也不能否认,也就是谁也要承认,显然句子由于多重否定造成了意思的混乱。在这里,反问相当于一重否定。 五、句子中如果出现了并列短语,且出现了两次,那么就该看一看两个并列短语内部的词语前后是否照应。例如:

5、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分析】这个句子有两个并列短语,这就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仔细一看,知道前后照应还真存在问题。因为正确的说法该是: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这样原句后半部分可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六、句子中并列短语如果仅出现了一次,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看一看句子的有关成分和并列短语中的成分是否全部搭配,还该看一看并列短语内部的词语能否并列,看一看排序是否正确。例如:

6、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并列短语,这就是“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是“安排”,仔细一看,知道“安排”和并列短语中的“问题”不配搭。

7、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分析】报刊是报纸、杂志的简称,这样,报刊、杂志不能并列。一切出版物也包括报纸、杂志,这样,“报刊”也不能和“一切出版物”并列。 8、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中央领导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精神。

【分析】应该是先深刻理解然后才是正确贯彻,可这里却说是正确贯彻深刻理解,显然不合适。 七、句子中的并列短语中如果出现了“和”字,那么就该看一看句子是否有歧义。 9、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将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这个句子由于“和”字的使用,产生了歧义。可以理解为:他背着两位经理自己偷偷地把钱存入了银行。也可以理解为:他和副总经理合伙背着总经理将钱偷偷地存入了银行。 八、句子中如果出现了“倍”字,那就该注意看一看是否用“倍”表示了减少、降低,因为“倍”只表示增加。例如:

7

10、这种模型赛车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分析】这里用“倍”来表示下降,显然不合适。

九、句子中出现概数时,就应该看一看概数前后是否加了一些不该加的词语,造成了语意重复或矛盾。例如:

11、李家坡这个小山村,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

【分析】概数“十万多”前面又加了“近”,显然“近”与“多”矛盾。 12、我们山池乡新来的乡长大约三十左右吧!

【分析】概数“三十左右”前面再加“大约”,显然,与后面的“左右”重复。

十、句子中如果出现了“增加到(为)”或“增加(了)”,就该考虑二者是否存在着误用问题;如果出现了“减少到(为)”或“减少(了)”,也该考虑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误用问题。 表示数量增加,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时,用“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等表示。表示数量增加,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用“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等表示。表示数量减少,如果指差额,用“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等;如果是指减少后的余数,那么应该用“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等。例如:

13、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分析】这里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提高到”改为“提高了”或“提高”;如不改“提高到”,也可以将“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改为“百分之一百二十至三十”。

14、由于技术革新搞得好,原来每天需要十万元的原料,现在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每天七万元就足够了。算起来,成本减少了十分之七。

【分析】看来,成本不是减少了十分之七,而是十分之三。如果将“减少了”改为“减少到”也可以。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

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

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

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B.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使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8

C.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我赶紧扣上大衣扣子,快步向不远处的汽车站走去。 D.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巨大损失,长期以来所恪守的诚信待人的美好品德也会

丧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D.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

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

深深感染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水深度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约有1500亿吨,约占地球已知总储藏量的三

分之一。

B.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一报完名,就在清洁委员的组织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C.内蒙古自治区今年遭受了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雪灾,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

否深入。

D.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半期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高手如林的雅典奥运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

冠军。

D.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的决心。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于人类大量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

9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B.《现代汉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组织下编写的一本大学公共汉语教材。 C.这次学术会,他们感到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D.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科紫园樱花烂漫,柳丝轻拂,却少人驻足,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期末考试到来。 B.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C.要想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字数必须控制在5000字以内,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

加删改一些。

D.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

新品种的工作。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以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D.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B.本店热忱为各位旅客服务,购买车船、飞机、饭票者请到一楼服务台联系。 C.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D.在病中她仍没忘记被造反派抄去的她同“李先生”的300多封家信。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莲藕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种属之一,现在就发现了一万万年前的株罗纪的莲叶的化石。 B.(新闻标题)“豆制品会长 不敢买豆腐”

C.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D.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在诗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

渴望。

B.调查组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认为是他未按组委会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

会。

C.今天,巴蜀中学小礼堂里座无虚席,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D.世博园里人流如潮,在一阵推挤之后,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方伟明和姐姐去外地看望舅舅,却在这时丢失了心爱的钢笔。

B.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10

C.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2%;零售物价涨幅从21.7%回落到14.8%,实现了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

D.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而是首先顾及到偏远贫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C.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王的稿件发表以后,杂志社便给他赠送了样刊和稿酬。

B.不论我们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几十年的停滞甚至萎缩之后。

C.7月13日上午,省出版局大院内人头攒动,三个被捆绑的盗贼被警察押上汽车呼啸而去。 D.在新疆各族人民喜庆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一批累计达数百亿元投资的国家级大型工农业生产基地在这里次第出台,意味着新疆大开发期的到来。 17.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对税务稽查小组清查“四个广告公司”偷漏税的行为,局领导决定必须严肃处理。

B.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城市。 C.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到他家去。 D.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飞机在空中飞行,其尾气可直接影响气候变暖。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学习音乐的实践证明,培养音乐专门人才需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B.最近好莱坞电影实在乏善可陈,除了改编、翻拍以外,就是绞尽脑汁延长日益公式化的续集的寿命。

C.将于7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D.拍摄《锦绣山河》的电视节目由凤城电视台和方正集团联合录制,目前双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11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答案

1答案:D.(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臵颠倒。“自给”的主语是“石油” ,应改为“生产的石油”。B.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臵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C.多项定语词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次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正确次序:我们学校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2答案:A.(B.多项状语排列次序不当。当动词前的附加语(状语)较复杂时,排列的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 表情态或程序的(副词)。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在中心语前。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C.没有认清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张冠李戴。禁不住的是人,而不是风,“不禁” 移到“打” 的前面。D.关联词语位臵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如果”移到“他”的前面。)

3答案:D.( A.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B.分句位臵不当。这个复句里的几个分句逻辑关系混乱,正确的次序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反映了一定的事理关系,句序应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 C.关联词位臵不当,应为“只要你……”。)

4答案:D.(A.主谓搭配不当。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B.主谓搭配不当,去掉“月光……起来”。C.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成“形象”。)

5答案:A.(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6答案:A.(B.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教室”不能打扫得“整整齐齐”,可改为“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将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将“也”改为\就”。)

7 答案:D.(A.主语残缺。“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是介宾短语,不是主干“得到赞扬”的对象。“她”移到“得到”的前面。滥用介词是造成主语残缺的原因之一。B.谓语残缺。“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怎么样,没有说出来,全校师生的谓语没有着落,下面是另一个分句了。应在“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后加上“力争上游”之类词语作谓语中心语。C.宾语残缺。“发扬”后面缺宾语,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8答案:A.(B.“组织下编写”似是别人写的,应去掉“下”。C.关联词语残缺。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D.成分赘余,主语多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12

9答案:D.(A.谓语多余,迎接的是“期末考试”,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B.宾语多余,删去“的地方”。C.“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10答案:C.(A.杂糅,“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B.杂糅,取“主要成分是……等”,或“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D.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11答案:A.(B.省略不当造成歧义,由于“车船”“飞机”后省略了“票”,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C.词的多义造成歧义,“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D.介词选用不准确造成歧义,“被造反派抄去的”是“她”的家信和“李先生”的家信共300多封呢,还是“她”与“李先生”的往来书信300多封呢?) 12答案:A.(B.简称歧义,“会长”是协会会长,还是豆制品质量差,会膨胀?所以不能随便使用简称,应将“豆制品会长”改为“豆制品协会会长”。C.指代不明,“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不清楚。D.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13答案:B.(A.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C.联合短语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到底是指同一学校的其他领导,还是指别的学校的领导呢?可在“其他”或“学校”后面加个“的”字。 D.缺乏必要的停顿造成歧义,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14 答案:C(A句表意不明。B句前边谈的是“人心所向”的意思,后边又说“这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前后搭配不当,也不合逻辑。D句“不只……而是……”关联词语滥用是不合逻辑的。) 15答案:C(A句语病有二:“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应将“的足迹”删除,或将“踏遍”改为“遍及”。“摄影”与其修饰的“古建筑和文物”不能搭配。B句后两个分句前后顺序颠倒了。D句“重视”缺少必要的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工作”。)

16答案:B(A句动宾搭配不当,“样刊”可以“赠送”,而“稿酬”不能是“赠送”。C句结构混乱,“盗贼被警察押上汽车”和“汽车呼啸而去”应分开说,不然则成为“盗贼……呼啸而去”。D句前半句紧缩为“生产基地出台”,显然主谓搭配不当。另外“累计达数百亿元投资”的语序也应调整。) 17答案:B(A句表意不明。“严肃处理”的对象是稽查小组的清查行为,还是广告公司偷漏税的行为?另外“决定”和“必须”搭配不当,可将“决定”改为“认为”,或删除“必须”。C句“非常惊讶”有歧义,它可能是“老胡”的表情,也可能是“我们”的表情。D句“影响”一词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使“气候变暖”更严重,也可以理解为减缓“气候变暖”。)

18答案:B(A句主语残缺,应删除“从”,让“实践”做主语。C句主谓搭配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公共服务”。D句“拍摄”与“录制”重复,应删除“拍摄”。)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p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