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题库

更新时间:2023-07-27 19: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

一、 选择题

A型题

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古罗马 B.古希腊 C.中国 D.埃及 E.印度

2.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形成: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

4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素问)) B.((伤寒)) 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 E.((难经))

5.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论)) E.((难经))

6.确立六经辨证治纲领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张仲景

7.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

8.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巢元方

9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陈无择 C.张仲景 D.王清任 E.钱己

10.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朱丹溪 B.张从正 C.王清任 D.叶天士 E.刘完素

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 E.薜生白

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中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李中梓 B.李东垣 C.陈元择 D.叶天士 E.刘完素

13.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代表是:

A.王清任 B.吴又可 C.李杲 D.张从正 E.吴鞠通

14.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李东垣 C.张景岳 D.张仲景 E.吴鞠通

1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A.吴鞠通 B.薛生白 C.王孟英 D.吴又可 E.叶天士

16.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E.薛生白

17.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哲学基础是: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唯物观 E.唯物辨证观

18.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

A.血液 B.津液 C.精汁 D.精气 E.水谷精微

19.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

A.四时气候 B.昼夜晨昏 C.地区方域 D.情志因素 E.以上都是

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昼夜晨昏对人体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B型题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论))

1.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纟的著作是:

2.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3.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A.((难经)) B.((黄帝内经)) C.((温疫论)) D.((医林改错)) E.((温病条辨))

1.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

2.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

3.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1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2.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3.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D 型题

1.春夏气候温热,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表 B.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盛则寒

X 型题

1.中医学独独特理论体系的特证是:

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 D.以辨证论冶为诊疗特点

E.在血液循环方面,首先提出’’心主身之血脉’’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张从正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3.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赵献可 C.张景岳 D.喻昌 E.李中梓

4.温病学理论源于:

A.<<黄帝内经>> B.<<诸病源候论>> C.<<难经>> D.<<温疫论>> E.<<伤寒论>>

5.成书于汉之前的著作是:

A.<<伤寒论>> B.<<中藏经>> C.<<难经>> D.<<黄帝内经>> E.<<金匮要略>>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唯物观 B.辨证论观 C.望闻问切 D.整体观念 E.辨证求因

7.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一:

A.创立了六经辨证钢领 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 B.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

D.创立了温热辨证方法 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8.<<医林改错>>的主要贡献在于

A.发展了痰饮致病的现论 B.改正古医书中的辨证错误 B.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解剖错误

D.创立了新的气血理论 E.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9.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

A.气化观 B.统一观 C.唯物观 D.辨证论 E.对立观

10.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是:

A.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B.自然界事物的协调性 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D.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 E.季节气候与地区方域的协调性

11.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方式有:

A.升 B.降 C.出 D.人 E.以上都是

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概括为:

A.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B.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地位对人体的影响

13.中医学的辨证观,主要表现在:

A.标本缓急 B.正治反洽 C.病治异同 D.异法方宜 E.审证求因

14.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

A.结构上不可分割 B.脏与脏密切相关 C.生理上相互联系 D.病理上互相影响

E.五脏六腑相为表里

15.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

A.自然界物质变气功能 B.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 C.人的精神意识 D.人的视听活动

之主

16.中医的’’证’’包括了:

A.病变的原因 B.病变的性质 C.病变的部位 D.邪正的关系 E.病变的过程

选择题答案

A 型题

1.C 2.B 3.C 4.B 5.D 6.E 7.C 8.D 9.E 10.E E.神乃形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11.A 12.B 13.D 14.C 15.E 16.B 17.E 18.D 19.E 20.D

B 型题

1.D 2.D 3.B 4.A 5.C 6.D 7.A 8.B 9.D

D 型题

1.AD 2.AD

X 型题

1.ABCD 2.ABCDE 3.BC 4.ACE 5.CD 6.BD 7.CE 8.CE 9.CD 10.AC

11.ABCDE 12.ABC 13.ABCD 14.ACD 15.ABC 16.ABCD

二,非选择题

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2.百骸 3.九窍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异法方宜 10.形与神俱 11.中医学

(一) 填空题

1.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_______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为基础,以____为诊

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2.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___.

3. <<难经>>系____所著,成书于____之前.

4.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____,____等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写成了.

5. <<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____和____.

6. <<伤寒论>>在____的基础上,确立了____的钢领.

7.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____,由____代医家____等编着.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刘完素以’’ ____’’立论,后世称他为’’ ____’’. 朱丹溪倡’’ ____’’,后世称他为’’ ____’’. 温病学理论源于____,____,____等书. 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含义有三: ____,____,____.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____,____.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____,____,以及疾病的____和____等的一门科学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____,____. 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____代的____ 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____,其代表著作是____.

17. 中医学认为____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____特性.

18.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____和____.

19.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____.

20.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是____,____,____,____.

21. 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既辨____又辨____.

22. <<中医基础理论>> 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部分.

(三)判断题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1.<<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2.<<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

3.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

4.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传染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 )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唯物观和辨证观. ( )

6.温病学理论渊源于<<温疫论>>.( )

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 )

8.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

9.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 )

10.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差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11.温病的三焦辨证是昊又可创立的. ( )

12.除人的精神意识维活动外,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也是’’神’’的概念. (

13.春夏人体气血易趋于表,脉象多沉小. ( )

14.秋冬人体气血易趋于里,脉象多浮大. ( )

15.<<医林改错>>一书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 )

16.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 )

(二) 问答题

1. 简答题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条件和客观标志是什么?

(3) <<黄帝内经>>的主要成就什么?

(4) <<伤寒论>>主要创立了哪种辨证钢领?

(5) “神”的含义有哪些?

(6) 中医辨证观点体现在治疗学中有几个方面?

(7) 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都必须依照什么原则?

(8) <<金匮要略>>以何为据进行证候分证?

(9) 中医是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的?

(10) 叶天士和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各有何创见?

2. 论述题

(1) <<份伤寒杂论>>的作者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2) 何谓”金元四大家”?各自射主要学术观点和治疗特点有何不同?

(3) 如何理解”形与神俱”?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4) 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有何主要影响?

(5) “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6) 何谓”辨证论治”?辨证与论治有何关系? )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白然界存在着统一的思想.

2. 骸,泛指骨骼.百骸,指生身的骨骼.

3. 指头部七窍(眼二,鼻二,耳二,口)及前后二阴

4. 指人体的阳气.

5.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6.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佐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冶治疗方法.

7. 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 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10. 形,指形体,是生命的物质及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神,指精神,是生命的活动及作用,也是生命的表现.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称之为”形与神俱”,又叫”形神观”

11.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填空题

1. 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辨证论治

2. ((黄帝内经))

3.

4.

5.

6. 秦越人;汉代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金匮要略)) ((素问 热论));六经辨证论治

7.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

8. 火热;寒凉派

9. 相火论;养阴派

10.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11. 一指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二指人体的生命的一切活动;三指人的精神意识

12.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13. 生理;病理;诊断;防治

14.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5. 宋;陈无择

16.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17. 精(气);遗传

18. 古代唯物论;辨证法思想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19. 辨证论治

20.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21. 病;证

22.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三)判断题

1.√ 2.X 3.√ 4.√ 5.X 6.X 7.√ 8.X 9.√

10.X 11.X 12.√ 13.X 14.X 15.√ 16.X

(四)问答题

1.简答题

(1) 是受古代唯物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

生理, 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的条件是: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和影响,奠定了科技基础;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客观标志是((黄帝内经))的问世

(3) 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4) 六经辨证论治钩钢领.

(5) 指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指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指人的精神意识.

(6) 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

(7)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8) 脏腑的病机理论.

(9) 既辩病又辨证.

(10) 叶天士着((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着((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

2.论述题

(1)张仲景.他在((黄帝内经)),((难经)),等理论论述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着成此书.本书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派,后人织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为功病去邪的三个主要方法,后世称他为”功下派”;李杲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后世称他为”补土派”;朱丹溪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世称他为”养阴派”.

(3)所谓’’形’’,是指形体,为生命的物质与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指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没有形体也就无所谓神,形为神的物质基础;而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若机体生理功能失常,可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异常的精神刺激,可影响机体的乞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形与神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两者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故曰”形与神俱”.

(4)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的唯物辨证观.表现在:1唯物观: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疾病可知,又可防治;2辨证观: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事物间既有相互资助的一面,又是相互制约的.并认识到精神意识对健康的反作用.中医治疗也包含有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辨证观点.

(5)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概而言之,不外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两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局部的病变往往是整体的反映.治疗局部的病变,也比须从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人车自然息息相应.自然界存在着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类在能动地适应斥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本身具备着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自然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这种认为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6)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尤以四时气候最为名显.舂夏气候温热,阳气升腾,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于体表,呈现皮肤松弛,疏泄多汗和尿量相应减少的生理性改变,同频率象也多现浮大.秋冬气候寒凉,阳气下降而伏藏,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于体表,呈现皮肤致密,不易出汗和尿量相应增多的生理变化,同频率象也多现沉小.另外,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其身高增长速度在春夏明显快于秋冬季节,也说明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影响的一个方面.

(7)症,症状,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疾病,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总过程.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症是疾病的现象,是闪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是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症组成;病也是由症组成,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又有不同的证,它是一种病理过程.

(8)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两者的美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1. 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A.内与外 B.上与下 C.水与火 D.明与暗 E.左与右

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3.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4.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5.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6.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7.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晦明 E.动静

8.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9. 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10.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 以上都不是

11.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12. 属于阴的味是: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

13. 属于阳的味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14.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

A.表现 B.物质 C.基础 D.结果 E.形成

15.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是

16. 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阳盛格阴

17. ”一阴一阳之谓道”旨在说明:

A.事物运动的对立性 B.事物运动的统一性 C.事物的双重性 D.事物对立的统一性

18. 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E.晋唐时期

19.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20.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21.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一分为二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E.事物的对立制约

22. 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B.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的对立表现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23.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24.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

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

25.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

26.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阳气的重要性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27. 阴阳偏胜形成:

A.实证 B.里证 C.热证 D.寒证 E.表证

28.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寒证

29. 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

3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

31.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阳偏衰证 C.阴偏盛证 D.阴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

32. 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 D.阴阳统一 E.阴阳互用

33.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比较,演绎,模拟

34. 属中医哲学方法的是:

A.精气学说 B.以表至里 C.诊断方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35. 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 E.结果

36.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阳格拒

37. 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A.寒证 B.表证 C.里证 D.虚证 E.以上都不是

38. 属于阴证范围的是

A.热证 B.虚证 C.实证 D.表证 E.以上都不是 E.调养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39.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的是:

A.以寒泻阳 B.以热袪阴 C.以寒补阴 D.以热补阳 E.补阴助阳

4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41.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阴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42. 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治法,称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43.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44. ”阳病治阴”的治则是针对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之证 B.阳盛伤阴之证 C.阳虚阴盛之证 D.阳气暴脱之证 E.阴虚阳亢之证

45. ”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适用干:

A.阴胜阳虚 B.阳盛阴虚 C.阳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46. ”热者寒之”的治法适用于:

A.阳胜则热之证 B.阴盛格阳之证 C.阴阳两虚之证 D.阴虚则热之证 E.以上都不是

47.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4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4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脾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5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5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52.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5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54.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5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5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57.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58.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59.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青 B.喜食酸味 C.易怒 D.目赤 E.脉洪

60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赤 B.喜笑无常 C.喜食酸味 D.舌赤 E.脉洪

61.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黄 B.口泛甜味 C.唇淡无华 D.多唾 E.肌肉消瘦

62.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黑 B.善恐 C.易骨折 D.流涎 E.耳聋

63.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白 B.易悲 C.爪甲枯槁 D.鼻塞 E.流涕

64. 以下何项不是”克”的异常:

A.制化 B.相乘 C.相侮 D.反侮 E.反克

65. 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

A.木旺乘土 B.土虚ホ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

66. 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A.肝火犯肺 B.肾病及肝 C.心病及肝 D.脾病传肺 E.肺病及肾

67.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68.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

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孑 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 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

余则乘己所不胜 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

69.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

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 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 C.其气有余,则侮己所胜

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

70 ”肝火犯肺”是属于:

A.子病犯母 B.克 C.乘 D.侮 E.母病及孑

71 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孑 D.相乘 E.孑病及母

7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孑 E.孑病犯母

73 .水气有余导致土气哀弱的传变关系属于: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己所胜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

74.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D.其气有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75 .就肺来说对肺的生理联纟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生我 B.克我 C.我生 D.我克 E.反克

76. 下列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是:

A.母病及孑 B.子病犯母 C.五行制化 D.传其所胜 E.传所不胜

77.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78 .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孑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79. 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引火归原 C.滋水涵ホ D.扶土抑木 E.佐金平ホ

80. 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ホ C.金木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

81.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

82. ”实则泻其孑”的方法一般是指:

A.肝旺泻肺 B.肝火泻心 C.肾实泻脾 D.心实泻脾 E.肺实泻肾

二、 B型题

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的征兆是:

2. (素问。阳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的道路是: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3. 以时间来划分阴阳则上半夜是:

4. 以脏腑部位来划分阴阳则肝是:

A.实热证 B.虚寒证 C.阴阳両虚证 D.虚热证 E.真寒假热证

6. 阴阳互损可形成:

7. 阴盛格阳可形成:

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 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阴消亡则阳元所依

D.阳不足则阳阳相对有余 E.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

7. “阴盛则阳病”的含义是:

8. ”阳盛则阳病”的含义是:

A.阴盛则内寒 B.阳虚则外寒 C.阴盛则阳病 D.阳虚则阴盛内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阳

9. 寒湿内袭脾胃而引起的脘腹冷痛,泄泻清稀,称为:

10. 阴寒内盛,迫阳外越而见面红,烦渴,此属:

A.热极似寒,客寒极似热 B.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1. 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12. 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扶阳

1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14.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

15. 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属于:

16.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D.”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E.阴阳双补

17. ”阴病治阳”即是:

18. 阴中求阳能使:

A.此消彼长 B.此长彼消 C.彼此不消长 D.此长彼亦长 E.此消彼亦消

19. 属彼此制约不及者:

20. 属互根互用不及者:

A.阳病治阴 B热者寒之 C.实者泻之 D.寒者热之 E.虚者补之

21. 阴阳偏胜总的治疗原则是:

22. 阴阳偏衰总的治疗原则是:

A.阴精藏于体内,制约体表阳气 B.阴精化生阳气 C.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阳气

气保卫阴精 E.阳气护卫体表,便阴精得以内守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的含义是:

24.”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的含义是:

A.阴阳学说 B.模拟方法 C.以表知里 D.试探和反证 E.对疾病的诊断方法

25.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26.属中医学中具体方法的是:

A.阴阳二气的交感 B.阴阳二气的制约 C.阴阳二气的运运动 D.阴阳二气的平

E.阴阳二气的互根

27.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28.实现阴阳交感的基诎是:

A.相乘 B.相克 C.相侮 D.相生 E.母孑相及

29.”一行”过于强盛对”所不胜”的”一行”进行克制是:

30”一行”过于虚弱,以致受到”所胜”的”一行”克制是:

A.相生 B相克 C.子病及母 D.相侮 E.母病及孑

31.肝气犯脾属于:

32.肝火犯肺属于:

A.滋水涵ホ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金水相生法 E.抑木扶土法 D.阳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33.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

34.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

A.升发、条达 B.温热、升腾 C.清洁、肃降 D.生化、承载 E.寒润、下行

35.火的特征,近代引申为:

36.金的特征,近代引申为: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比较法 E.试探法

37.日出东方,与木之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

38.己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故胆,筋亦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

A.五行的递相资生 B.五行的递相克制 C.五行间生克平衡 D.五行间过度相克

E.五行中所不胜的反向克制

39.制化是指:

40相侮是指:

A.母 B.孑 C.所胜 D.所不胜 E.我克

41.火为木之:

42.金为木之:

A.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B.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C.侮所胜而乘所不胜 D.己所不胜侮之,己所胜而乘之 E.母乘其孑

43.某一行之气有余,则:

44.某一行之气不是,则:

A.相克 B.相乘 C相侮 D.制化 E.母病及孑

45 .肝旺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按五行规律称为:

46. 肝火亢盛而影响肺气清肃, 按五行规律称为:

A.比效法 B.演绎法 C.模拟法 D.以表知里法 E.反证法

47. 患者面色青紫,可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方:

48 .患者四肢震颤,抽搐,可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

三、D型题

1. 以下事物具有阴阳联纟的是:

A.天 B.夜 C.水 D.热 E.火

2. 下述脏腑组织器官中哪两种有阴阳联纟:

A.背 B.心 C.大肠 D.经脉 E.腹

3. 下述具有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上 B.升 C.火 D.寒 E.降

4. 阴阳的互根互用旨在说明:

A.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 B.阴和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 D.阴阳二气是有相互感应的

E.每一方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伴

5. 以下具有互根关系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A.地 B.上 C.寒 D.热 E.降

6. 标志阴阳相对性的事物是:

A.前半夜 B.白昼 C.黑夜 D.上午 E.后半夜

7. 下述哪两种情况属于阴阳转化现象:

A.阴虚内热 B阳虚外寒 C.寒极生热 D.热极生寒 E.阳胜则热

8. 下述哪两种治疗原则适用于阴阳偏胜偏衰病变: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滋阴补阳 D.实者泻之 E.虚者补之

9. 可运用五行母孑关系来说明两者关系的脏腑是:

A肺 B.肝 C.心 D.三焦 E.大肠

10. 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不及,则: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五行相克 E.己所胜轻而侮之

11. 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太过及,则: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胜轻而侮之 D.五行相克 E.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12 .五行之中某一行之气太过或不足,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制化 E.相侮

13.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孑关系 B母病及孑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

14. 滋水涵木法适用于:

A.肾阴亏虚 B.心阳阴亏虚 C.肺阴亏虚 D.心火亢盛 E.肝阴不足或肝阴上亢

15.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 B.制化 C.母孑相及 D.传其所不胜 E.所胜、所不胜关系

16. 金水相生法治治疗何脏之阴虚:

A.心阴虚 B肺阴虚 C.肝阴虚 D.肾阴虚 E.脾阴虚

17. 下列哪两种治法均属”益火补土”:

A.滋肾养肝 B.温心健脾 C.健脾养肺 D.温肾健脾 E.养肺滋肾

18.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不足 B.肝阴偏亢 C.心火偏旺 D.肺阴亏损 E.脾阳不振

19. 抑木扶土法适用于:

A.肝亏 B.肝旺 C.脾虚 D.脾胃气滞 E.以上皆可

四、X型题

1. 中医学的方法体纟包括:

A.中医哲学方法 B.中国古典哲学 C.西方古典哲学 D.中医一般思维方法

E.中医学中具体方法

2. 中医一般思维方法是:

A.阴阳学说 B.精气学说 C.以表知里 D.试探和反证 E.比效、演绎、模拟

3. 中医学中具体方法是:

A.预防方法 B.整体观念 C.对疾病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具体的理论研究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4. 阴阳偏胜的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泻阴补阳 D.阴病治阳 E.阳病治阴

5. 阴阳偏哀的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补阴泻阳 D.阳病治阴 E.阴病治阳

6. 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当是:

A.阳虚 B.阴虚 C.阳胜 D.阴胜 E.阴阳俱哀

7. 发热的病人,其病机当是:

A.阳虚 B.阴胜 C.阴虚 D.阴胜 E.阴阳俱胜

8. 阴阳的相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互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9. 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虚则补之 C.损其有余 D.实者泻之 E.损者益之

10. 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方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泻阳益阴 D.阳中求阴 E.阴中求阳

11. 属于阴的属性有:

A.发散 B.明亮 C.温煦 D.抑制 E.晦暗

12. 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抑制 C.潜藏 D.滋润 E.推动

13. 从夏至到冬至季节的气候变化是:

A.阴消阳长 B.阴消阴长 C.寒极生热 D.热极生寒 E.由阴转阳

14. 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阴阳双补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

15 说明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关系的是: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阴在内,阳之守也 C.无阳则阴无以生 D.阴盛者胜之以阳

E.动极者镇之以镇

16. 阴阳学说指疾病的诊断,是指:

A.腹胀,便溏、烦燥易怒,为肝病犯脾 B.色泽鲜明属阳,色泽晦暗属阴

C.数脉为阳,迟脉为阴 D.面见赤色,脉象洪,可诊断为心火盛 E.面见青色,与肝病有关

17. 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乘的是:

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 B.金有余则火来乘之 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

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 E.金不足则木来乘之

18. 所谓五行相乘,是指:

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 C.气有余,侮所不胜

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E.子有余反侮其母

19. 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

A.金不足则木来侮之 B.木有余则土来侮之 C.金有余则火来侮之

D.木不足则金来侮之 E.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20. ”水日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开窍于二阴 B.肾开窍耳 C.肾主水 D.肾主纳气 E.肾藏精

21.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扰 E.恐胜喜

22. 疾病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时,病情较轻浅的是:

A.孑病犯母 B.母病及孑 C.相乘方向传变 D.相侮方向传变 E.肺病及肝

23.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A.扶弱 B.补母 C.抑强 D.泻子 E.母孑双补

24. 下列哪些说法不确切:

A.”克我”者是”所不胜 B.五行相克关系又称为”母孑关系” C.相克即相胜太过 D.相乘即是正常制约 E.相侮是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

25. 属于阳的属性有:

A.兴奋 B.明亮 C.滋润 D.温煦 E.潜藏

26. 属于阴的属性有:

A.抑制 B.内守 C.晦暗 D.温煦 E.推动

27. 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

28. 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之间的平衡:

A.是绝对的 B.是相对的 C.是量不相等的 D.不是静止的 E.不是绝对的

29. 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

A.甘 B.酸 C.辛 D.咸 E.苦

30. 五脏分阴阳,在五脏中属阴的是:

A.心 B.肝 C.肾 D.肺 E.脾

31. ハ綱中以陰陽為總綱,其餘六綱中屬陰的是:

A.里 B.寒 C.虚 D.表 E.实

3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五行的生克乘侮 B.五行的生克规律 C.五行的乘侮规律 D.五行的特性

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33. 五行的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

A.金有余则火来侮之 B.土有余则能侮木 C.土不足则水来侮之 D.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E.木不足则金来侮之

34. ”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

35. ”补母泻孑”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子病犯母 B.肺病及肝 C.母病及孑 D.肾病及脾 E.单纯一脏有病

36.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

A.培土制水法 B.益火补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E.培土生金法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37.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A.肝病及脾 B.脾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肝病及肺 E.肺病及肝

38.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

39.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肺 C.肺病及脾 D.脾病及心 E.肝病及心

40. 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A.木和火 B.土和水 C.木和金 D.水和金 E.水和火

41.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

A.面见青色 B.喜食酸味 C.两目干涩 D.头发稀疏 E.爪甲枯槁

42.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

A.面见赤色 B.口泛甜味 C.舌尖红赤 D.急燥易怒 E.齿槁耳聋

43.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

A.面见黄色 B.口味苦 C.耳鸣耳聋 D.二便不利 E.牙齿枯槁

选择题答案

一、A型题

1.C 2.B 3.C 4.D 5.C 6.A 7.C 8.B 9.C 10.D

11.D 12.A 13.D 14.C 15.C 16.C 17.E 18.B 19.E 20.C 21.C 22.E 23.C 24.B 25.E 26.E

27.A 28.D 29.C 30.C 31.B 32.B 33.E 34.A 35.D 36.E 37.B

38.B 39.C 40.B 41.B 42.A 43.B 44.E 45.D 46.A

47.E 48.C 49.C 50.A 51.B 52.C 53.C 54.C 55.A

56.B 57.D 58.B 59.E 60.C 61.D 63.C 64.A 65.D 66.A 67.D 68.C 69.E 70.D 72.B 73.B

74.A 75.A 76.C 77.E 78.D 79.B 80.D 81.C 82.B

二B型题

1.D 2.C 3.D 4.B 5.C 6.E 7.E 8.B 9.A 10.E 11.E 12.B 13.D 14.C 15.B 16.C 17.B

18.C 19.C 20.E 21.C 22.E 23.C 24.E 25.A 26.E 27.A 28.C 29.C 30.A 31.A 32.D 33.B

34.E 35.B 36.C 37.A 38.B 39.C 40.E 41.B 42.D 43.A 44.B 45.B 46.C 47.D 48.C

三、 D型题

1.CE 2.AE 3.BE 4.CE 5.CD 6.BC 7.CD 8.DE 9.BC 10.CE 11.AB 12.CE 13.BC 14.AE

15.AD 16.BD 17.BD 18.AC 19.BC

四X型题

1. ADE 2.CDE 3.ACDE 4.AB 5.DE 6.AD 7.AB 8.DE 9.CD 10.DE 11.DE 12.AE 13.BD

14.BE 15.DE 16.BC 17.CD 18.AD 19.AE 20.CE 21.BD 22.BD 23.AC 24.CD 25.ABD

26.ABC 27.ABE 28.BDE 29.BDE 30.BCE 31.ABC 32.ADE 33.BCD 34.ACE 36.BCE 37.ABE

38.ABD 39.ABE 40.BCE 41.ABCE 42.AC 43.CDE

二、非选择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j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