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六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21 16: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 1 用整十数乘两位数 ........................................................................................................................................................................ 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 5 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 7 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 8 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 ........................................................................................................................................................ 9 乘数、被乘数末尾带有0的乘法口算 ...................................................................................................................................... 11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 12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 13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 ...................................................................................................................................... 15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二) ...................................................................................................................................... 15 口算除法(一) .......................................................................................................................................................................... 16 口算除法(二)用整十数除 ...................................................................................................................................................... 17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 18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 19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除法(二) ...................................................................................................................................... 20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 ...................................................................................................................... 21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 22 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 23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 25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 26 除法的估算(一) ...................................................................................................................................................................... 27 年、月、日 .................................................................................................................................................................................. 28 24时计时法 ................................................................................................................................................................................. 29 三步式题 ...................................................................................................................................................................................... 31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 32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 33 连乘应用题 .................................................................................................................................................................................. 34 连除应用题 .................................................................................................................................................................................. 35 归一应用题 .................................................................................................................................................................................. 37 归总应用题 .................................................................................................................................................................................. 38 复习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 39 面积和面积单位 .......................................................................................................................................................................... 42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 43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 44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 45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 47 面积单位间的过率 ...................................................................................................................................................................... 48 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 49 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 50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第1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问:“谁能说一说14×2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14×3,问:14×2我们会算,14×3又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回答后,再根据口算过程用方块演示一下。 (3)“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与口算结果一样吗?” 2.比较14×3和14×2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这两道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然后把两部分积加起来,只是14×3,个位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3.例1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说第1、2题的计算过程(指名说,同位说),其它独立完成。 4.教学例2 板书140×3
讨论想法,汇报(鼓励多种想法) 5.例2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想法,再填得数 三、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说图意,填数,讲想法。 2.练习一的第2题
3.练习一的第3、4、5题
板书:
口算乘法
14×3=42 140×3=42 想:10×3=30 想:14×3=42 4×3=12 140×3=420
30+12=42
用整十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整十数乘的算理。
教学难点:用十位上的乘后,在得数的末尾填一个0。 教具准备:例3、例4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13×5 27×3 230×4 15×4 16×2 140×5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3×5、230×4、140×4的口算过程。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的乒乓球挂图,如下:
用纸盖住最右边的一袋,提问:
“这里有几袋乒乓球?每袋几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5 × 9=45。
接着露出盖住的那袋乒乓球,提问:
“刚才有 9袋乒乓球,一共有 45个。再增加 1袋,是几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 × 10=50。
“谁能说一说5×10=50是怎么想的?”(因为9个5是45,45+5=50,也就是10个5就是50。)多指几名学生说说。
2.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口算结果和口算过程,教师板书出算式和得数。然后提问: “这些题的得数和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一个数乘以 10,可以在这个数的后面直接添一个0。
教师:“刚才我们得出了一个数乘以 10,可以在这个数的后面添一个 0,那么 11×10、12×10、24×10得多少?”
3.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4.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的皮球图。如下:
提问:
“这里有 20盒皮球,每盒有 6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0。
“6×20怎样口算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想6×20的口算过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2盒是一摞,20盒是几棵?”让学生数一数回答。 “求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要求10 摞皮球的个数,可以先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一摞皮球有多少个?怎样想的?”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的右下方用红粉笔板书:6×2=12。 “一摞是12个,10 摞是几个12?是多少?”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的下面用红粉笔板书:12×10=120。
“算出10 摞皮球的个数,就是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6×20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后面板书:=120。
最后,教师概括出 6 × 20的口算过程: 6 × 20可以先求 6 × 2= 12,再用 12 × 10,等于120。
5.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先做,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各题的得数和口算过程。然后提问; “这几道题和例4的被乘数都是几位数?乘数都是什么数?” “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在口算时,分了几步?”
“第一步先用哪个数乘以哪个数?第二步再把所得的积乘以多少?”“第二步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可以怎样算?”
“那么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可不可以把一位数先乘以整十数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一个0?”
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规律把这道题再口算一遍。 6.做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三、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
1.第6、7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指名说得数,每道题抽几个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第8题先让学生填出左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再让学生填出右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3.第9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做完后说一说各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第10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算法板书出来:20×5=100 5×20=100。提问: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20×5是一排一排地算的,一排有20格, 5排有 20 × 5格; 5 × 20是一行一行地算的,一行有 5格, 20行有 5 × 20格。) “20×5是怎样口算的?”“5×20是怎样口算的?”通过分析使学生体会到:无论是20×5还是5×20都是把2和5相乘得10,再在后面添写一个0,得10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 4
× 1 3 7 2 ??24×3的积 2 4 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24×
?? 3 1 2
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第7页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
3 7 4 1 5 2 1 2 ×2 1 ×1 5 ×2 4 ×4 6
问:先用乘数中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中的哪一位对齐?再用乘数中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中的哪一位对齐?然后再怎样?
出示口算卡片口算。 出示 2 1 2
× 4
问:这道题是用一位数乘几位数?先用4去乘被乘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再乘哪一位上的数?最后乘哪一位上的数?212乘4得多少?
二、运用迁移,探索新知 出示例2
(1)学生独立试做,寻找算法
(2)请某位学生说算法,其它学生作补充。 (3)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4)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启发学生发现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的相同点。)
讨论例1和例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反馈,强化知识 第7页例2的做一做 练习二的第3题 练习二的第5题
板书: 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12×34=7208
2 1 2
× 3 4 8 4 8
6 3 6 7 2 0 8
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第11页例3、4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如:7名同学参观展览,门票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式:48×7,并说出怎样计算?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总结,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 6 8 3 7 4 5
×3 4 ×8 2 ×4 6 2. 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5)练习 2 1 5 3 0 9 × 3 2 × 2 5 二、巩固反馈,深化知识 1. 第11页的做一做。 2. 判断
(1) 5 7 (2) 3 0 6 (3) 1 9 3 (4)4 0 3
× 3 5 × 3 5 × 3 6 × 3 5 2 5 5 1 5 3 0 1 1 5 8 2 1 5 1 7 1 1 2 0 4 3 7 9 1 6 1 2 1 9 6 5 1 3 5 7 0 4 9 4 8 1 6 3 3 5 板书: 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4 8×7 2=3 4 5 6 1 1 4×5 9=6 7 2 6(分) 4 8 1 1 4 × 7 2 × 5 9 9 6 1 0 2 6 3 3 6 5 7 0 3 4 5 6 6 7 2 6 答:要用6726分。
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14--15页例5--例7。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熟练计算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一些口算卡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24×3 82×0 300×6 400×5
2.笔算:
(1)360×4
学生独立完成后,出示灯片: ① 360 × 4 1440
45×2 8×60
20×7 23×30
② 360 × 4 1440
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2)任选一种算法计算下题: 2600×3=
① 2600 ② 2600 × 3 × 3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你为什么选用方法②?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会了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是一位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360×24=
(2)学生审题,找出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说说写 竖式时“6”要和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讨论:(灯片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 360 360 × 24 × 24
1440 144 720 72
8640 8640
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你们看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0 × 24
144
72 8640 (6)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70×14
(7)小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被乘 数0前面的数与乘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教学例6 265×30 (1)出示例6,审题。
(2)引导学生试算:这道题与例5有所不同,你们敢不敢自己先试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并提示:写竖式时,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3要和被乘数的什么位对齐? (4)指名说出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板书:
265 × 30 7950
(5)阅读课本14页,把书上例5、例6的简便算法与一般算法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学会书上竖式书写的格式。
(6)练习:
课本14页做一做的350×24、73×60、186×50
(7)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与被乘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教学例7 计算450×20。
(1)出示例7,让学生审题后观察,把例7与例5、例6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讨论: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 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② 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③ 乘完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 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你能算吗?请算一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450 × 20 9000
(4)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把自己的算法与例7对照。 (5)质疑。
① 学生提问(略)。 ② 教师引疑:450×20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 两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有3个0呢?
(6)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7)出示法则: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第1题 : 230×40 150×60(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口述怎样算。) (2)第2题:下面的计算方法对吗?说出自己的看法?
230 230
× 40 × 40
9200 000
920 9200
2.下面各题已算出0前面的数,请你想一想,每一题应该添上几个“0”?
(1) 78 (2) 6100 × 50 × 90
390 549
3.课本17页练习四第1、2、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核对。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简便方法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另外还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
五.作业:课本17页练习四第3、4题。
乘数、被乘数末尾带有0的乘法口算
教学内容:第16页的例8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 巩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口算比赛:
5×30= 100×10= 8×60= 5×70= 300×6= 40×20= 18×20= 30×50=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 出示例8,学生独立口算。
2.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这些题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以第一题为例)
(1)把80×50中的80和50看成8和5,先算8×5得40,末尾再添写两个0,得4000。
(2)把80×50中的80和50看成8和5,先算8×5得40,这样在4的后面就有1个0,再添上80和50后面的2个0,就可以知道4的后面有3个0,得4000。
3. 教师再出示更大数目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7000×30= 360×50= 800×300=
300×400= 600×400= 2400×400= 4. 让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并通过讨论找到最简便的口算方法 5. 教师总结用整十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第16页“做一做” 2. 练习四6---11题
板书:
乘数、被乘数末尾带有0的乘法估算 80×50= 12×40= 400×20= 14×50=
700×30= 360×50= 800×300= 300×400= 600×400= 2400×400=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教学内容:第20—21页例9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 会写、会用“≈“。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有关数据。 1.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2. 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引入新课:
(1)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板书。 (2)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近似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1.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一组与学生或生活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直接说出它们大约是几百。 (1)教师出示数据。
(2)学生汇报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 208 200 987 1000 927 900 892 900 517 500 671 700 439 400 152 400
2. 在出示几个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十位数上的数字是4、5、6的三位数,让学生讨论他们大约是几百?并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点拨引导。
在肯定学生的判断方法后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确能够判断一个数比较接近哪个整百数,即它的近似数,但是这种求法太麻烦,因为看到这个数,就要进行口算,有的数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启发学生根据板书看一看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学生再`次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5)教师小结,提炼方法。
3. 学习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引导,教学约等号的写法和读法,完善板书。 4. 反馈练习,巩固方法。 做第20页的“做一做” 三、总结交流,提炼方法
(1)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分析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汇报。 (2)教师总结。 (3)学生看书。
四、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做练习五的第1题。 五、课堂作业
(1)当5 60≈6000时, 内取得数字可以是( )。 (2)当4 89≈4000时, 内取得数字可以是( )。 (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485≈ 16498≈ 2510≈ 40938≈ 76560≈
板书: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208≈200 987≈1000 927≈900 892≈900 517≈500 671≈700 439≈400 152≈400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第16页的例8 教学目的:
1. 使数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简单估算方法,并能初步]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数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简单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初步]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3509 1408 3492 78523 二、结合实际,探究新知
1. 结合实际说明估算的用处,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估算。
2.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怎样进行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将三年级各班人数列表,让学生估算三年级大约有几百人? 一班 51 二班 52 三班 49 四班 53 五班 50 总人数 (这里可以绫孬地的实际情况,列举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 3. 出示例10
一个枣园收小枣816千克,收的大枣的重量是小枣的3倍,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 (1)请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直接估算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想:
①大枣的产量是816千克,这个数非常接近800,所以就用800乘3,得到大枣的产量大约是2400千克。 ②小枣的产量是816千克,这个数非常接近820,所以就用820乘3,得到大枣的产量大约是2460千克。 ③也有可能把816看成810,然后乘3,得2430的。
(2)小组讨论,看哪种估算方法更快?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第一种估算方法更快。 (3)学生讨论这种估算该怎样列式解答。 可能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 816×3 ② 800×3 ③ 816×3
≈800×3 ≈2400(千克) ≈2400(千克)
=2400(千克)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4)用题目所给的准确数实际乘一下,比较估算的结果2400与准确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与2448非常接近,2448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就是2400。 (5)教师小结。
首先根据以前学习的“四舍五入”求出被乘数的近似数,然后与乘数相乘,相乘 的积就是估算的结果。
其次再强调要用“≈”和答中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4. 学习例11 (1)出示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直接根据例10的知识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注意学生在解答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
(4)利用准确数实际相乘进行检验,比较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相乘的结果是否接近。 5. 反馈练习,巩固方法。 第22页做一做。
6. 师生总结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被乘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相乘。 (2)乘得的积与横式之间要用“≈”, 答中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三、巩固反馈,强化知识 1. 例11后的做一做。
2. 练习五的第4、6、7、8题。
板书: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816×3≈ 2400(千克)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295×9≈2700(米)
答:王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
教学内容:第25页例1、26页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理解数量关系 1.学习例1
(1)出示例1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4)小结: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他们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 (5)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6)做一做:举出生活中符合例1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 学习例2
(1)出示例2画面,提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结:每棵树收多少苹果叫单产量,把有多少棵树叫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叫总产量。 (4)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5)做一做
二、巩固深化,应用数量关系 1.练习六第1题。(先说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 2. 练习六第2、3题,自编后交流。 3. 练习六第4题。
板书: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5×3=75 150×4=600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二)
教学内容:第27页例3和第28页例4。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推导出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悟出数量关系
1.教学例3。
(1)从做中体会数量关系。
①课堂汇报:你每分钟走多少米?从你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少分? ②学生根据汇报的情况,提出问题。 ③学生列式解答。
④班内交流各自的情况,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进行板书。 (2)从实际生活中,理解数量关系。
①出示例题:汽车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
②讨论交流,悟出数量关系 以上各题有什么相同点?
(3)小结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4)讨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5)做一做 2,学习例4
(1)学生汇报课前每分钟做口算题的情况,问:5分钟你能做多少道题?学生列式。 (2)出示例4,学生独立解答
(3)小结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概念。 (4)讨论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板书) 二、巩固深化,应用数量关系
1.练习六的第5题。先说数量关系,再解答。 2.第6、7、8、9题。
板书: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口算除法(一)
教学内容:第36页例1、2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通过操作
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口算:
30÷3 36÷3 600÷6 240÷2 80÷2 48÷4 900÷3 840÷4 二、操作交流,探讨算法 1.创设情景,研究例1。
(1)全班有42位同学平均分成3组做游戏,每组有几位同学?怎样列式?
(2)怎样口算呢?小组合用42根小棒代表42个同学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每组有几个人? (3)小组互相交流分的方法。
(4)教师评价分的情况。 (5)教师演示分的过程。
(6)小组交流怎样口算。并汇报。 (7)教师小结方法。 (8)做一做。
2.运用迁移,学习例2。 (1)出示例2,指名列式。
(2)小组合作运用旧知识研究420÷3的口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口算方法。 (5)做一做。 三、巩固与思考
1.练习八第1题,先说再做。 2.第2提,先做再说。 3.第3、4、5题。
板书:
口算除法(一)
42÷3=14 420÷3=140 想: 30÷3=10 42÷3=14
12÷3=4 420÷3=10 10+4=14
口算除法(二)用整十数除
教学内容:第37页例3、4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除整百整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除整百整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讨,悟出方法 1.创设情景,学习例3。
(1)出示例3的条件,问:你认为编成几队几合理有美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研究。 (2)先研究60÷10,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讨论怎样口算。 (3)小组交流口算方法。 (4)小结方法。
(5)讨论60÷30、60÷20的口算方法,说一说怎样想的?
(6)总结:以上三道题都是看几个几十是60,那么几十除60就是几。 (7)做一做。
2.运用迁移,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生列出算式,分组讨论算法。 (2)小组汇报结果。
(3)做一做,说想法。 二、练习与质疑
1.练习八第6题,先算再说关系。 2.第7、8题。 3.第9、10题。
板书:
口算除法(二)用整十数除
60÷10=6 150÷50=3
想:6个10是60 想:3个50是150
60除以10得6 150÷50=3 60÷20=3
3个20是60 ,60除以20得3。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41—42页例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写法,为教学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能力。 4.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1.口算
60÷30 120÷40 720÷90 207 35÷8 600÷4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200 40×( )<270 3.笔算,再说说想法。 608÷8 2367÷4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我们学校选拔了60名同学去参观航空模型展览,结合实际,你想多少人编成一队既合理又美观,能编成几队?
(1)小组研究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口算的?
选取两个切合实际的算式板书:60÷20=3(队) 60÷30=2(队)
刚才我们口算出结果,怎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3)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个用竖式做。
(4)结合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5)做一做。学生完成后说说商应该次写在什么位上,以及竖式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出示200÷30=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算法。
(4)做一做第1题。先说一说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做完后说说怎样想出商几的以及竖式的书写格式。 3.例题以及练习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5. 做一做第2题。
三、综合练习,加深认识 练习九1—4题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例1:60÷20=3(队) 60÷30=2(队) 3 2
20)60 30)60 60 60 0 0
答:可以编成3队。 答:可以编成2队。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45页例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9)70 20)69 60)510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4 30×( )160< 3.在下面 里填上<或>。 32×4 120 43×6 260 4.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十。 34 41 73 52 二、独立试做,提炼方法
1.教学例3。把复习题中的20)69 改成69÷23=
(1)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道题:你想怎样试商?(遇到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 (3)师生总结试商的方法。 (4)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5)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练习题,除数个位上地数分别是几?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6)教师总结方法。
2.学习例4。出示例题:430÷62=
(1)让学生根据刚才试商的方法独立完成。做完后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情况。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试商方法。 (4)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应用方法,进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做出来。 2.第2题。
3.第3、4、5题。
板书: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除法
例3:69÷23= 3 例4:430÷62=6??58 3 6 23)6 9 6 2)4 3 0 6 9 3 7 2 0 5 8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第48—49页例5、例6。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重点: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和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 )<262 80×( )<453 2.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47×5 250 69×3 200 3.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十。 29 37 68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星期天妈妈带你去新华书店买书,90元能买几本书?你知道吗? (2)学生思考后,请一名同学说给大家听。
(3)教师知道书的单价,出示一本科技书29元,90元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 ①学生列出算式,90÷29,独立解答,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种试商的过程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会发现什么?比较两种方法那种简便?
(4)做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
2.学习例6。出示278÷38=
(1)让学生独立做,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试商和调商的过程写出来。 (4)做例6下面“做一做”。
3.让学生认真观察例5、6和做一做中的试商过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教师小结: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5、6、7、8、9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去掉,同时向前一位进一,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要和除数相乘,如果积比被除数大或余数比除数大,说明试得的商不合适,需要调整商;如果积等于或小于被除数,并且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5.对比练习:89÷32= 89÷39=
(1)写完后小组讨论这两题的试商过程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交流。
6.师生总结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四舍”后试商,由于除数变小了,商容易偏大,要把商改小,把除数“五入”后来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要把商改大。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做练习十一第1---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口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计算。 2.第2题轻1名学生口答。 板书: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除法
例5:90÷29=3??3(元) 例6:278÷38=7??12 3 7 2 9 )9 0 3 8)2 7 8 8 7 2 6 6 3 1 2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第52—53页例7、8 教学目的:
1.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7 8 0 38)7 8 0
二、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一道题: 1。学习例7。出示70÷14=
(1)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2)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5)做第53页上的“做一做”。 2.教学例8:出示240÷26=
(1)先让学生独立做,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把这题做完。 (4)做第53页下面的“做一做”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二、灵活运用方法 练习十二第1—5题
第1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同上。
第3题,先让学生说出准确的商,再提问你是怎样调商的?
板书:
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
例7:70÷14 =5 例8: 240÷26=9??6 5 9 14)7 0 26)2 4 0 7 0 2 3 4 0 6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57---58页例9、10。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商两位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除法。 2. 通过例题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两位数除商两位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4)7 6 8 8)7 6 8 2.计算:3 2)7 6
二、独立试做,猜测验证,探求方法
1.把复习题2改成例9。板书:768÷32=
(1)先让学生试做,算完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讨论那种做法正确。
(4)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对以下知识点做必要的点拨。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商。 ③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5)比较例9和复习题2,你发现了什么? (6)练习: 4 3)9 8 9 2.学习例10:3293÷39=
(1)让学生猜测这题的商是几位数。 (2)计算验证,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讲算法,教师梳理点拨。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所讲的情况进行梳理、点拨,重点突出: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4)做一做: 5 8)2 4 4 0
3.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学生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跟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结。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5)教师总结。
三、反馈练习,强化知识 1. 说出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144÷24= 126÷18= 312÷24= 414÷18= 1728÷24= 1624÷18= 867÷32= 3219÷39= 2.练习十三第1、2题,练习后互相评价练习情况,教师抽查。
板书: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例9:768÷32=24 例10:3293÷39=84??17
2 4 8 4 3 2)7 6 8 3 9)3 2 9 3 6 4 3 1 2 1 2 8 1 7 3 1 2 8 1 5 6 0 1 7
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59页例11、12。
教学目的:把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推广到两位数除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用乘法验
算除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把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推广到两位数除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关系 1.口算。
240÷40= 360÷90= 280÷70= 400÷80= 200÷50= 540÷60=
2.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8)7 2 9 6)7 2 1
3.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7 8)9 7 3 二、独立试做,探求方法
1.由复习题的第2题改编成例11:9730÷78= (1)学生独立试做,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算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总结。 (3)要知道这题对不对,怎么办?有余数怎么验算? (4)指导学生用乘法验算。 (5)做一做。 2.学习例12
2 6)5 7 2 5 3)3 0 2 8 3 8)4 3 1 2
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并说说怎样想的。
(1)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位数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4)“做一做”
3.问:这节课的内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与思考
1. 回答第5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做第6题。 3. 第7题。
板书:
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例11:9 7 3 0 ÷78=1 2 4??5 8
7 8)9 7 3 0 7 8 1 9 3 1 5 6 3 7 0 3 1 2 5 8
例12:不用竖式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 6)5 7 2 5 3)3 0 2 8 3 8 )4 3 1 2 商是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 商是三位数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63页例13
教学目的: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加深学生对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
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积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1.口算。
38÷2 520÷4 450÷90 45÷15 51÷3 840÷7 720÷80 90÷18 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6)4586 89)7209 24)7632 3.笔算。
7)756 3)310 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独立是做,研究算法
1.学习例13:出示2835÷27= (1)学生独做。 (2)学生说出算法。 (3)讨论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总结算法:当求出商的百位数以后,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13比除数小,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连系学过的知识想:余下的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十位上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四的1---5题。
1. 第1题,让学生填书后集体订正。 2. 第2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 第4题,请1名学生口算。
为了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特设计算医院练习题诊断。
1 2 9
7 1)7 2 8 6 5 6)5 4 9 2 7 1 4 9 4 1 8 6 4 5 1 4 2 4 4
板书: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例13:2835÷27=105
1 0 5 2 7)2 8 3 5
2 7 1 3 5 1 3 5 0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63页例4
教学目的: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末尾有零的除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
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1.口算。
560÷40 750÷50 48÷16 45÷3 360÷90 570÷3 60÷12 96÷8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5 3)3 7 2 6 2 5)8 9 2 7
3.出示3)4 5 0、6)7 8 2,计算,问:你能发现什么?(板书课题) 二、独立试做,研究算法 1.出示例14:7820 ÷23= (1)学生独立试做。
(2)小组交流算法,汇报。
(3)学生观察哪种做法正确?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商0。
2.把被除数改为7830后,让学生试做。 (1)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汇报做法。
(3)教师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样,也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4)“做一做”。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 第6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2. 第8题,第9题。 3. 第7、10题。
板书: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例14:7820 ÷23=340 7830÷23=340??10 3 4 0 3 4 0
2 3)7 8 2 0 2 3)7 8 3 0 6 9 6 9 9 2 9 3 9 2 9 2 0 1 0
除法的估算(一)
教学内容:第67—68页例15、1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简易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2. 进一步了解估算的用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简易估算方法。 较需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估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90÷3 160÷4 560÷8 270÷9 4200÷7 2.求下面各题的近似数。
352 469(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 4820 3490(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二、自主交流,学习知识 1.出示例15
一本故事书有432页,小丽用4个星期看完,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 (1)读题理解题意,试着估算。 (2)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 (3)学生汇报估算的方法。 (4)教师总结:
①求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除数相同,就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②因为所得的商是近似数,所以要用“≈”。
(5)验证自己所求的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差别,通过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意义。 (6)68页的“做一做” 2.迁移类推,学习例16。
(1)出示例题,读题、审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3486÷7 (2)独立试做,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刚才我们研究的估算除法是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够除的情况,同学们猜测一下还会有什么情况?那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3)学生汇报估算的方法。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
(5)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6)教师总结:
① 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够除的,就看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如果满5就向最高位进1。如果不满5,就把最高
位后面的尾数省略。
②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数除的,就要看被除数前两位数后面的尾数,即第三位上的数。如果满5,就要
向第二位进1;如果不满5,就要把前两位数后面的尾数省略。
第三单元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3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2、 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3、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球运行的课件。 课前收集资料
让每位同学搜集近几年的年历卡片,[不同年份的年历。(1996—2001)]及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关“年历卡”小知识 二、 研究资料,探讨新知 1、 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认真观察年历卡,独立思考,看你能发现什么?提出哪些问题? 2、 小组汇报,整理信息。
(1) 学生从年历卡上可能直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 一年有12个月。
② 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
③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30天的月份有4、6、9、11 ④ 2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
(2) 通过发现2月份的天数,研究闰年、平年。
① 让学生整理2月份是28天的年份,2月份是29天的年份。如: 2月28天:1989、1990、1991、1993、1994、1995、1997、1998?? 2月29天:1988、1992、1996、2000??观察一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② 汇报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学生可能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1) 28天的年份多,29天的年份少。
(2)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2月29天的年份每4年就有一个。 (3) 我发现连续3年2月是28天,下一年就是29天。 ??
3、 师生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1、3、5、7、8、10、12,30天的月份都是4、6、9、11。我们把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大月,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小月;我们把二月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
(1)我们知道了平年每月的天数,那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怎么算的呢?大家算一算。(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算后同学们交流算法)闰年呢?
(2)平年、闰年是怎么制定呢?为什么要这样制定?对于这个问题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3) 脑演示并讲解: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我们看(指屏幕)地球从A点开始,到B点是365天,从B点到A点又运行了5小时48分46秒,一年就少算大约6小时,四年少算了24小时,也就少算了大约一天,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也就是闰年,所以四年有一个闰年,可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算做大约365天6小时,实际上没有6小时(指屏幕),这样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很大的误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遇到整百年时,规定逢400的倍数为闰年。
(4) 下面的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 1700 1880 1960 1983 2100 1998 2014 2000 1984 4、 让学生愉快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我们刚才研究了大月、小月,还研究了平年、闰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演示:紧握左拳,凸起凹下的都要数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让学生互相指拳数,生生交流)
(3)用歌谣,又快又好地记住我们研究的这些知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三、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基本练习 ① 一年有( )月。其中大月有( )个,小月有( )个。 ② 1月、3月、5月、7月、( )、( )、( )都是大月。 ③ 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④ 5月的最后一天( )日,11月的最后是( )日。 ⑤ 4月和5月共有( )天。 2、 应用拓展 (1)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①爷爷的生日是( )月( )日; ②爷爷这一年是( )岁;
③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 )岁。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 1、3、5、7、8、10、12 小月:30天 4、6、9、11 平年:28天 二月 闰年:29天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页,第8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3、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活动钟面一个或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课前统计一昼夜的活动、休息所用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汇报一昼夜的活动,研究“24时计时法”
1、根据课前活动及生活经验,说明一日有多少小时,并引出课题板书:24时计时法。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知识?(让学生尽情地说出有关24时计时法的生活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计时,为了简明不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数分别加上12。
3、谁知道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叫做几时?下午2时、3时??11时呢?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18:45分播送《小喇叭》节目。这里的18:45分用普通计时法就是几时几分?
4、当时针指着12时,让学生讨论可以表示哪些时刻,为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中午12时、晚上12时、24时、第二天的0时)
5、做一做(1)第88页的“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二、学习例1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2、学生先读题,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结合线段图(如下图)说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从22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相差20分。所以这列客车路上用了4时20分。
5、在这里“4时20分”与此同时“18时20分”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1) 小组讨论。 (2) 汇报交流。
(3) 师生小结“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三、学习例2
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及“营业牌”,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全天的营业时间。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上午营业时间:12-8=4(时) 全天营业时间:4+7=11(时) 4、如果我们给这个商店换一块牌子,你想怎样设计? (1)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2) 全班交流设计方案。
(3) 针对学生换的牌子,独立计算全天的营业时间。 (4) 整理大家的意见,并板书:19-8=11(时) 5、比较两块牌子,讨论哪块牌子使用起来更方便。 练一练:第88页“做一做”第2题。 四、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一天在校的时间。
2、练习十九第1、3、4题,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5题。 板书设计:
例1: 想: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从而22时20分到40分是20分。 这列客车路上用了4小时20分。 例2:上午营业时间:12-8=4(时) 全天营业时间:4+7=11(时) 19-8=11(时) 答:全天营业11小时。 元 应用
1 混合运算
三步式题
第四单混合运算和
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上的内容,练习二十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四则混合以及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合适的方法整理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小组汇报各组整理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孕伏 二、 探求知识
1、学习例1(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
(1)出示:100÷5×3,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教师在“100÷5×3”的前面添上“74+”,然后让学生通过试算,小组研究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组可以补充或提出意见)。
(4)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学习例2,让学生独立试做,并板书自己的算法。会出现下面这两种算法: (440-280)×(300-260) (440-280)×(300-260) =160×(300-260) =160×40 =160×40 =6400 =6400
(2)学生观察,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3、练习
出示教科书第91页“做一做”中的三步式题,让学生说一说其运算顺序,并独立计算。 4、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交流,突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 应用知识,加深认识
1、基本练习:从练习二十的第1题和第2题中任选两道独立完成,并让学生 说一说运算顺序。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的第4题,让学生判断对错,弄清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三步式题 例1:74+100÷5×3 例2:(440-280)×(300-260) =74+20×3 =160×40 =74+60 =6400 =134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2、 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分析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依题意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哪一步写在前面,哪一步写在后面,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沟通
出示下面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已见) 23-15÷3 12+30-15 20+10×3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如果老师只给你文字叙述,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 自主探索方法
1、学习例3,出示题目:350减去80与3 的积,差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2)组织研讨,交流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不同想法。
(3)小组汇报,进行总结。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时,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从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要求的是差,首先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所以先算出“80×3”○。 2从条件入手分析,○“350”减去的是“80”与“3”的积,所以先算“80×3”。
??
教师根据小组间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
教师:如果我们将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3,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弄清方法。观察例题和改编后的题目,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三、 反馈练习,掌握方法
1、从练习二十一中选两道题目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四、 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解文字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350-80×3 (350-80)×3 =350-240 =270×3 =110 =810 数相同 运算顺序不同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的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6、7、8、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应用题,依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出示下面文字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75与25的和乘78,积是多少?
二、 探索知识,领悟方法
1、学习例4,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如果学生中既有分步解答,又有用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就让列综合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解答这样的两步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
(2)如果学生都是分步解答的,教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如果用综合算式解答这道应用题,应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做出补充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实际上就是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要弄清先算什么。
2、独立思考: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和解答两步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练习
让学生独立解答“做一做”中的题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 应用知识,掌握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6、7、8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00-180=120(棵) (300-180)÷3 120÷3=40(棵) =120÷3 =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2、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的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引入 1、教师:“你到商店买过东西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在我们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2、学习例1(出示图片:小熊到商店买热水瓶,大脸猫告诉它,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11元,一共买了5箱。) 教师:“通过观察图片,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提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共买了多少个热水瓶?”(这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2)“一箱用多少钱?”(处理和(1)一样即可) (3)“一共用了多少钱?”(这时教师问:“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么算呢?”) 二、自主探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针对问题(3),小组讨论,并列式解答。
2、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并说出各组的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 (1)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再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算式:12×5=60(个) 11×60=660(元)
(2)先求一箱用了多少钱?再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算式:11×12=132(元) 132×5=660(元)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总结方法:要想求出一共花了多少钱?首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或者先求一箱用了多少钱?再求一共花了多少钱?遇到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4、让学生独立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说出理由。教师强调: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方法解答。
5、做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用投影片或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解决实际问题(填写发票)。
出示题目:学校买了4箱乒乓球,每箱10盒,每盒10元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1)首先让学生观察发票,了解发票的填法。 (2)小组一起研究,并填写完整。(教师注意及时指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总结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2×5=60(个) 11×12=132(元) 11×60=660(元) 132×5=660(元) 答:一共花了660元。 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的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解题的检验方法。 2、通过例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难点
1、用两种解答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具体检验过程让学生了解逆运算进行检验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知识 学习例2:
1、以游戏形式出示例题。“分组”游戏:“我想把这30名同学(选取班里的部分学生)划分成数学小组,你想知道平均每组有多少人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说:“如果我告诉你,先平均分成了2队,每队又平均分成3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为便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所以将例题改编成生活中的小事。)
教师问:“你想怎么算呢?”
3、小组研究解决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解答出来。(教师注意巡视) 4、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一个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1)先求平均每队有多少人?再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算式:30÷2=15(人) 15÷3=5(人)
(2)先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再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算式:3×2=6(人) 30÷6=5(人) ??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及时进行点评,并加以点拨。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像这类的应用题,要想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首先要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或先求平均每队有多少人?遇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6、根据自己列出的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请一名同学板书。 7、练习
做教科书第10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应用知识,加深认识
1、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出示图片(书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比较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你觉得它们有什么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 (1)先求平均每队多少人? (2)先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 30÷2=15(人) 3×2=6(人) 再求平均每组多少人? 再求平均每组多少人? 15÷3=5(人) 30÷6=5(人) 归一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3、整和复理习
复习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页和第1~3题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已学过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3、使学生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每一道应用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做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三步式题里,有加(或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有括号时应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后,做第1题。教师再在黑板上补充两道题:
(254-195)×(108÷9) 41×(115-12×8)
巡视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文字题
整理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每题最后要求的是什么?
(2)题目中哪个数与哪个数进行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师巡视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题意读懂,再按照题意列式。做完后,教师把第(2)题改成“48减去23,再乘14,积是多少?”并让学生思考:这道题应怎样列式?它跟第(2)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名回答。
三、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做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教师让学生按照第(1)的题意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再要求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
教师提出:将“有120双鞋和5个货架”作为已知条件,将第(1)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他们改编应用题的情况,有的改编成“每个货架有几层?”,有的改编成“货架每层放几双鞋?”。做完后,教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六第1题的左边三道题。
教师巡视时,及时纠正错误,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第(1)、(2)题。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根据最后要求的是什么,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再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教师先让学生看左面的题目,说明这是一种练习形式。让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有部分学生还不清楚,教师可以说明。
300 60 ÷
表示300÷60=5,在空格内填上5。再继续依次运算,把最后的结果填在最下面的空格内。教师巡视时,注意检查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对于右面的题,教师说明这是模拟计算机程序框图的形式(真正的程序框图是用代数形式表述的),用文字方式表述四则混合运算的逻辑顺序。做题时,只要按照框图里所说的一步一步写出来,就可以算出结果,并要求学生写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学生如何处理两个积的差。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巡视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要学生说明每题两种综合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每步计算的含义。
五、作业
1、练习二十六第1题中右面的3道小题。 2、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第(3)小题。
3、第115页第3题,将“有120双鞋和每个货架有4层”做为已知条件,按照第3题第(1)小题的题意,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课题二:复习归、归总应用题
正在阅读:
人教版第六册数学教案06-21
你好再见作文800字07-01
WinPak 2005门禁操作手册中文版09-29
市场营销部薪资及提成方案12-26
安慰病人朋友的话02-1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11-14
关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研报告11-10
了不起的爸爸作文450字06-26
2016.6.15火电厂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验评实施细则(新版) -03-30
改变·付出·成长作文600字06-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数学教案
- 人教
- 如何挽救出轨的老婆老婆果然没有经受住“七年之痒”
- STM32F4_LCD12864串行并行驱动程序合集
- 专题一 -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学生用
- hillstone防火墙配置实例介绍 - 图文
- 前六章多选题1
- 顾客网上购物10大心理分析
- 2012年中级财务管理 - 基础班 - 课后作业试题 - (1-8全)
- 杭州绿化建设现状分析
- 井工厂压裂高压管汇使用规定(试行)
- 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0
- 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方案
- 2017年12月份考试作业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第3次
- 201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大全46 - 综合型问题 - 图文
- 甲级单位编制炭块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3案例
- 为进一步加强对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置工作
- 电气控制习题与答案
- 分析化学第5章思考题习题答案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分饼
- 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专业综合笔试大纲
- 3-08质量员应知试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