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01 14: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一、《离骚》(必修二)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 , 。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 。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

是: , 。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 ?,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 。 ? ?

二、《赤壁赋》(必修二)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 。 ,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3

?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6、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

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 ,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 ,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 。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

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

12、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

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 。

14、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 。

15、形容洞箫声

? , , , ,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三、《蜀道难》(必修三)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

3

?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

全5

诗、

奠李

下白

雄在

浑《

感蜀

情道

基难

调》

的一

句诗

子中

是 ,

? , 。? ?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鸣的

势的特

高惊点

,险的然

后场句由

而景子

,。 是

?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

?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

1

李白

蜀道

一诗

?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

?

?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四、《琵琶行》(必修三)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 , 。

2.《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 。

,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

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 , 。 , 。

4.《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

是: , 。 , 。

5.《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

? ,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 。? 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

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 ?。

9.《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

是: , 。 , 。

10.《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 ?,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 ?,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五、《登高》(必修三)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现恨,诗无人限悲忧凉国难以伤排遣时的)句子。 是: , 。是本诗的主旨句(表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六、《锦瑟》(必修三)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是: ,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七、《劝学》(必修三)

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 ?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 ; ,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 , ?,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

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0、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 ; , ? 。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 , ?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的?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

:。

? , ; , ?

13、强调君子与普通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 ?。

八、《师说》(必修三)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

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 , 。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

?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臵,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 ,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 , , 。?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 , ?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1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 , , 。

?

1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 , 。

14、《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四)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气概、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

是: , , 。

3、回想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永遇

怀

? , , 。?几句描写了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4、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他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12、学不可以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八、《师说》(必修三)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0、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1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四)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十、《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四)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8、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十一、《阿房宫赋》(选修)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

冷袖,风雨凄凄。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9、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0、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秦爱纷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