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

更新时间:2024-05-25 16: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军事思想”导论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

军事:战争形态下一切军事行动的总称。

军事思想:是应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它也是支配战争行为的原动力

提高非军事条件下的行动→汶川地震空降兵1500米

2、军事思想的外延: 如何准备战争——建军思想

如何遂行战争——用兵/战略思想(怎么打) ? 历代民族国家的盛衰兴亡,多取决于战争的胜败

? 战争的胜败,植因于军事思想的有无与臧否 E.G:二战中的德法两国军事思想:法——守势

主义德:攻势主义(科技是军事的胜败所在,机械化战争,闪电战)

二、军事思想发生的方式

? 有个人来源,也有集体来源

? 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都能产生不同的军事思想 ? 个人思想往往开风气之先,对集体思想产生领导作用(重要个人思想的代表性)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现代的影响力

①有无思想②其思想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有舞台——军事指挥官)

? 集体思想又经常构成个人思想的基础,并再由个人集其大成或产生结晶作用

三、军事思想发生的背景因素

1、时代背景(时代性)

《孙子兵法》:“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司令部设置特点:A冷兵器时代——靠前——将领素质高三国演义

B热兵器时代——靠后(机械兵器在前)——司令部人员素质高

C信息化时代——不定——全军上下素质高

2、地理背景:影响一个国家的军事传统

英国VS阿根廷:马岛之争

1

航母从训练状态到战斗状态,要转变为航母巡洋舰:1、2圈导弹护卫,3圈:导弹驱动舰 4圈:猎潜舰(根据各国情况加圈加密度)

3、社会背景

军事思想特点(不同社会背景下):列宁: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和平时期——质量低,数量少

战争频繁——质量高,数量多

4、文化背景日本军人:残酷性(对本身和对他人)《菊与刀》

5、技术因素E.G:占领一个高地,盘山公路美军:高度机械化(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军事思想史的特质

在“史的发展”方面: 1、先秦时代思想影响至今

? 研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人,多数集中于先秦的作品

? 孙吴以前之人所有的思想已被孙吴所继承,而孙吴之后的人所建立的理论,又都受孙吴之影响。 2、内涵范围兼顾军政

?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既不限于兵法书籍,也不限于兵学家的作品。 ? 反之,所有的兵法著作,也并非单纯的讨论军事,而是以人为中心。 ? 如孙子“五事七计”的说明,吴子“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

一、概述:

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1840年)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① 初步形成时期——公元前21~前8世纪(夏、商、西周) ? 主要著作:《军政》、《军志》

? 贡献:A、明确提出了军事三职能:维护本阶级统治;镇压奴隶反抗;抵御外族入侵和对外扩

B、天命论的战争观:“天行罚”“胜败乃由天命”

C、“礼”、“刑”治军:“礼”------上下有序、“刑”-----治众规范

D、步、车结合的作战形式和方法

2

孔子:周礼、礼记

昭穆制度(周昭王、周穆王):古代丧葬位置

② 基本成熟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 ? 成熟标准:产生了流芳百世的作者、任务

形成了名垂千古的思想著作

? 主要著作:《孙子》、《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

宋神宗:武学:术科、学科(武经七书)

? 基本特点:

A、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不一定科学,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规律) 战争的实质:“争名”、“为利”、“为义”、“为忿”;

义战、不义战

B、朴素的战争制胜因素:五事七计

? 五事:道(天道:客观规律)、天、地、将、法

道——孙子曰:令民与上同意(意志相同) 天——天时:天候;天气(季节、时令)、时机 地——地利:地形、地貌、河流、峡谷、平原 将——用人:素质、特点、特色 法——法度、法纪

?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等级观(夹杂朴素的民众思想→民之重)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C、提出了一系列战争指导原则:未战先算,计必先定;

(二战保罗森提出“巴巴罗萨计划”偷袭波兰) 不战而胜,谋攻为上;

谋划战争层次:最高层次——不战而胜 上等层次——谋攻 其次——伐交(断敌邦交) 再次——伐兵(带兵打胜仗)

再下——攻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智力结合,出奇(奇兵)制胜;

古代两种布阵战术:正兵:a、担任主攻b、担任正面进攻c、主要作战任务 d、攻击

奇兵:a、担任副攻 b、担任侧面进攻c、警戒巡逻 d、配合

我专敌分,速战速决。

3

D、提出了较系统的治/建军理论:凡兵,制必先定;

以前:礼、刑

军制:军队体制编制

现今转变:由:军——师——旅——团——营——连——班 向:军——旅——营——连——班

凡胜,备必先具;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治武理)。

备:战备、训练先(一个、独个、首个)

③ 进一步发展时期——公元前3~10世纪(秦~五代) ●基本特点:A、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

B、战略思想又较系统的发展:谋略结合、战胜与政治结合,如孔明《隆中对》→摆脱了

步、骑、水兵协同作战,指挥艺术较高,如“赤壁之战” C、战略防御思想趋于完善

提出了固边(长城、驰道)与睦邻(和亲:蔡文姬、王昭君、文成公主)结合

的防御思想;筑长城,修驰道,重兵戍边等重大防御措施。 D、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得到发展:

如:政治与军事关系、民众与士卒关系、刚柔关系、虚实关系、奇正关系、攻

守关系等

④ 完善化、体系化时期——公元960~1840年(宋、清前期) ●基本特点:A、军事理论研究体系化

兵书数量多、门类全,共1815中,占中国古代兵书的70%

传统的单纯从军事角度思考战争的模式

明朝:《永乐大典》清朝:《四库全书》

B、开办武学,设立武举,发展军事教育

宋神宗;武学:学科(武经七书)、术科(骑射、格斗、体能)

C、积极防御,远程奔袭,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

防御:积极防御:在总体防御的情况下进行积极进攻

消极防御:单纯防御

守中有攻,积极防御思想(岳家军大破金兵) 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思想(元:成吉思汗)

4

收民心,广积力,积极进攻思想(明:朱元璋、李自成) D、冷热兵器并用的军事理论形成:

元末:热兵器出现——火药、火器装备部队 主要著作:《车营扣答合编》(明:宋承宗)

二、“武经七书”简介: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颁布“武经七书”为必读武书。

(一)《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十年面壁,潜心著书”(六千字,高度凝练) 吴王授予将(有军事生涯)

军事思想家:有思想;舞台

(二)《吴子兵法》(战国:吴起) 魏国人:政治家、军事家(建军思想家)

六部分:图国(军事图谋)、料敌(预测敌人动向)、治兵、论将、应变(根据实际和军事规律

做出相应变化)、励士

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自卫战而今:印度航空母舰 (三)《司马法》(战国:司马穰苴rang ju) 战国初齐国大司马

五部分:仁本、天子之义、定爵(军队等级制问题)、严位(不可越位)、用众(可以重用老百

姓)爵:权利、待遇和义务

(四)《六韬》(战国:吕尚) 传说姜太公子牙(助武王灭商纣的功臣) 文韬——论充实国家力量及战争准备 武韬——论军事战略 龙韬——论军事布局和指挥 虎韬——论宽阔低于作战战术 豹韬——论狭窄地域作战战术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