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更新时间:2023-10-13 14: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

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在送的途中洒了,用别人的血来代替而

造成输错血的教训)。

过程控制措施

制订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每位患者配戴腕环或腕带(腕带上有患者重要

信息);

采集血标本时呼唤患者姓名、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国外强调核对患者出生日期

(输血申请单上有出生日期这一项,而不是年龄);

一次只能采集一个病人血标本;

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血库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例如只有患者的姓)不收; 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先抽取的5mL血

液弃去)。

血标本溶血不收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不收

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细

胞洗涤

过程控制措施

制订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制订并严格执行《工作环节交接制度》;

患者需反复输血不必每天采集血标本,但应每隔3天进行一次抗体筛选,随时了解是否

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

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书写配血单、发血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不发; 血袋有破损、漏血不发;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不发; 血液要做到八不发: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不发;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不发;

红细胞未摇动时,添加液层与红细胞层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不发; 红细胞呈紫红色不发; 血液超过保存期不发。

护士执行输血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拿错血(同一病区在同一天有2名以上患者需要输血时); 血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导致细菌污染或某些成分丧失功能。 血液成分的输注方法不当,使其疗效大为降低; 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过程控制措施

制订并执行《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或(血液输注与护理管理程序); 加强输血患者的监测,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及血液颜色,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旁核对患者资料,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

血液,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但为了避免血资源的浪费,若血液离开冰箱未

超过30分钟,血袋未被打开过或无任何溶血现象,将血袋垂直放置于冰箱一角静观24小时无异常,可退回血库;血库标明“二次发出”。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

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入血可使蛋白变性。

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

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

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处理

输血的时间限制:

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

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血小板 收到后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一般

200mL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

况为:

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血浆在20分钟内输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分钟之内输 输血患者的监测

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

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血液输注时间的要求

1;.血液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可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2;红细胞离开专用冰箱后30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红细胞在2小时内输注结束。条件允许可在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

3;血浆100-200毫升应在30分钟内输完。

4;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用力可破坏,摇匀出现云雾状即可。用输血器尽快输注。如因故未输注,则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轻轻摇动一次,如同时输注几种成分应先输注血小板。

5;如遇因故未输的血液或延迟输注的不可自行保存。血液中不可加入任何药物。血浆、冷沉淀因8因子易失活不能放置太久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护士应掌握的输血速度

1;一般情况下每分钟5-10毫升

2;急性大出血需快速输血时;速度可达每分钟50-100毫升

3;年老体弱、婴幼儿及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易慢每分钟1-2毫升

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2毫升,并严密观察

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一袋血需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

过长,血液发生变质。

输完血袋在科室保存24小时按要求处理,

1;输血开始前,应告知受血者一旦出现寒颤、发热、呼吸短促或感到不适应立即通知

医生和护士。

2;注意对每袋血制品检测阶段;(1)开始需观察5分钟(2)开始后15分钟(3)输血

过程至少30分钟一次(4)输血结束后4小时。

3;护士在受血者病历上记录监测情况;受血者的一般状况、体温、脉搏、血压、呼吸

频率、液体出入量等、需记录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入种类容量、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等。

输血反应最常发生于最初15分钟,因此这一时间段观察尤为重对。

第七章 输血

第二十九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三十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三十一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三十二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三十四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第三十五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第三十六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

1.输血科(血库)在发血时,同时发出《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2.临床科室用血后,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每天上午9:00以前由输血科(血库)派专人到各用血科室收取,保证24h内返回输血科(血库),返回率要求达到1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