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4

更新时间:2024-03-28 0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选题

1.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美国《细胞》杂志发表论文,揭示T细胞免疫特质。这是国际上首次专门针对肿瘤相关T细胞的单细胞组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生物信息资源,为从多角度理解T细胞在癌症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癌症这一曾经的“不治之症”带来了彻底治愈的曙光。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科学家能够为癌症治疗“立法”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1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这说明了

①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认识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结果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需要促使意识活动趋向自主选择和主动创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随着时代进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国宪法在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东城渐觉风光好,毅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宋邡)一个“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的精妙之处在于

①它在诗人对春光的描绘中起到关键作用 ②它以春意盎然的景致来表现红杏的特色 ③它规定了春天的性质和春天景物的存在 ④它传递出春天的景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

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6.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感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卷第1页,总8页

8.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中要 ①从实际出发,坚持法律与道德相结合 ②辩证施治,发挥法律与道德的合力作用 ③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④坚持均衡论,抓“善政”亦不忽视“法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材料告诉我们 ①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③整体的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B.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主要体现了________的辩证统一关系。

A. 共性与个性 B. 整体与部分 C. 肯定与否定 D. 主观与客观

13.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试卷第2页,总8页

14.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①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②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④不同地区的文化因人们实践活动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 ) A. 运动离不开物质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6.“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尚书·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日寿二日言,三日康宁,四日收好德,五日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由此可见 A. 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B. 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南自主变化的 C.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17.2018年4月1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一周年的日子。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正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首选之地。一年来新区建设快速推进,这表明( ) ①任何决策都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5G是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向4G技术兼容,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顺利向2020年及更长的未来过渡。可见( )

①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实现了科技创新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②科技创新是在与传统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的

③科技创新是辩证的否定,以革命批判精神破除过去的观念和技术

④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实践证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罗素将哲学定义为“合理猜想的艺术”,当我们想知道什么是对的和错的,哲学会为我们指引路线。关于哲学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 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巨大 B. 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C. 哲学总是能够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D.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试卷第3页,总8页

21.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看到什么样子的世界: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这表明 A. 哲学是能够指导人们更好生活的系统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生、事业和幸福,就是人生的总和 C. 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人们必须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人生的“总开关”问题 22.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①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真理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④矛盾双方的转化完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基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④是基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②→①→③ B. ③→②→④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25.“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A.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B.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的作用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C.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成败

D.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关键部分的作用大于整体的作用

26.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②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④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7.一些美洲国家将每年的10月12日称为哥伦布日。翻开美国发给学生的历史书,哥伦布总是被描述为 英雄,而印第安人则把哥伦布看成是一个地道的种族灭绝者。产生

试卷第4页,总8页

上述不同认识的原因在于

①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人们的主观立场对价值判断具有深远影响 ③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价值判断各不相同 ④利益差异也会使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8.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这是因为( ) ①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②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处在平衡和不显著的变化过程中 ④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9.科学家在印度西部的西高止山脉发现了一种新蜘蛛品种。这种蜘蛛看上去很像《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描写的分院帽,于是科学家就以该小说中的格兰芬多学院名字为之命名为“格兰芬多毛园蛛”。这种新型蜘蛛( ) ①其本质是一种客观实在 ②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③其存在依赖于人的意识 ④其发现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旧题新做”、“新题旧做”是一位高三同学总结的做题经验。所谓“旧题新做”就是考试中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新题旧做”就是看上去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从哲学上最能概括该同学做题经验的是

A.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 坚持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C.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1.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2.“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是《孝子》电视剧的片尾曲,它能唤起正能量。可见正能量( ) ①具有能动性,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有指导作用,能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③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④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33.近日,网友发现南京地铁10号线上车厢里明明有很多空位,却有两个席地而坐的民工。这两位民工可能是怕自己身上衣服把座位弄脏。网友拍下照片传到了网上后,很多人感动于这两位民工的朴实与自觉。民工“席地而坐”的自觉表明

A. 民工的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 民工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 民工的价值观改造了客观世界 D. 民工的价值与座位的价值是不同的

试卷第5页,总8页

二、非选择题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船,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材料二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不可过服”,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 35.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城镇,不是传统意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城镇立足于本土的特色产业、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记录着历史的沉淀文化(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这四大内涵共同构成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体系。

材料二: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某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说明怎样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农村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36.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

试卷第6页,总8页

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 材料一 城市精神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日趋成为重要竞争力。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是该放缓脚步,重温民族文化,守住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了。 材料二 城市之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结合材料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在实现城市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2)结合本地方城市发展实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要求根据关键词确定探究课题名称,并说明选定该课题的理由。 38.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本地经济,县政府多次组织大批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理论,并到周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逐渐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和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了“主攻工业,大力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对发展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倡大胆试,要敢为天下先。兴办了全县史上第一个外资企业,对县里唯一的中型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长期亏损、产品又无市场的小型国有企业或实行停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实行联合、兼并。依据县情,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目前,该县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安徽省黄山市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生态文明】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 【主要矛盾】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随着土地改革完成,从1953年到1956年底,“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试卷第7页,总8页

材料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从严治党】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简要分析说明党坚持从严治党的价值。

三、选择题组

近期,围绕着“坚持房子是用采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请据此完成第题。

40.部分城市实施“租购同权”政策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是因为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④社会环境的差异仕决定于观念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1.2017年7月,某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该方案出台是基于

A. 上层建筑应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B. 生产力应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社会发展都是在不断改革中实现的 D. 改革是社会前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试卷第8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D

【解析】T细胞免疫特质的揭示,表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项符合题意;同时也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项符合题意;科学家能够为癌症治疗“立法”是创造规律,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①项观点错误;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C 【解析】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这说明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加以利用,②④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错误;人的意识无论是否反映事物本质都具有主动创造性,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A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宪法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随着时代进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国宪法在不断完善,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排除B;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故C错误;题中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排除D。故选A。

【点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求:①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出发 ②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抵制和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4.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表明它在诗人对春光的描绘中起到关键作用,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一个“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明它传递出春天的景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以红杏的特色来表现春意盎然的景致,②说法错误;“闹”字不能规定春天的性质和春天景物的存在,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A、D不适合题意,排除;离开意识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不合题意。 6.B

【解析】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③项符合题意;事物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并不是事物的性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②项说法错误;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时间的客观性而不是主体的感受,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答案第1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7.A

【解析】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②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事物发展的状态是指量变与质变,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8.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孟子的观点是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道德约束相结合。依法治国强调的是“他律”,道德约束强调的是“自律”,所以在国家治理中要辨证施治,发挥二者的合力,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发挥正确意识能动的反作用,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③说法错误;④中坚持均衡论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9.D

【解析】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说明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②项符合题意;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部分的重要性,没有强调整体的重要性,①③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10.B

【解析】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漫画文字“贪婪之火一旦点燃,后果不堪设想”告诫我们必须把贪婪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一旦被点燃就必须会引发不堪设想的质后果。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当我们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B符合题意;A、C、D均与漫画的寓意不符。故本题选B。 【点睛】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1.世界观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方法论原理: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 11.A

【解析】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题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②适合题意;③观点错误,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

【点睛】(1)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12.A 【解析】“先试点后推广”主要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

答案第2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13.C

【解析】乔布斯鼓励人们运用苏格拉底的原则去看待生活、工作、学习,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①项符合题意;乔布斯受益于哲学,使自己和“苹果”成为传奇,同时鼓励人们将哲学原则应用到生活、工作、学习及人际关系上,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②项符合题意;乔布斯创造了“苹果”传奇,其非凡的创新精神,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哲学的热爱,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不断创新,④项符合题意;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本身并不包含对具体问题的高明认识和巧妙方法,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多角度认识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4)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14.B

【解析】从哲学意义上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指的是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强调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指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则强调事物处于相对静止之中.总的来说这句话强调了世间万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项所含哲理与其相似;②项强调发展的观点;③项体现联系的观点;正确选项为B。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种不同观点 :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飞矢不动);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15.B 【解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如果不运动,物质就会消失。因此B项正确;运动离不开物质不是这句话强调的,A项不选;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不是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项不选。

点睛: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16.D 【解析】古代人们追求的五福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五福有较大变化,说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社会历史性,D项符合题意;古今的五福具体内容不同,但基本内涵有相同之

答案第3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处,说明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有其共性,A项观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不是自主发展的,B项观点错误;材料中人们对五福的不同认识是历史的发展的,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17.D

【解析】“任何决策都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说法绝对,①不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充分考虑到了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这表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与“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二者代表的意思不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明主观要符合客观,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与主观统一说明是客观要符合主观,是唯心主义观点。 18.B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5G技术是基于当前技术的演进,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实现了科技创新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9.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认识来源于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错在没有正确认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①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②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20.B

【解析】哲学也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项不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B项正确;哲学有正误之分,并不总是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与进步,C项不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哲学有正误之分,不要认为凡哲学都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认为是最正确的哲学,但也不能认为它达到了哲学发展的顶峰,它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21.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是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故人们必须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人生的“总开关”问题,D适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是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生、事业和幸福,但不起决定作用,B错误;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22.A

答案第4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这告诉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①正确;真理有统一的标准,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②错误;材料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③正确;矛盾双方的转化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3.D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①表述错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正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基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24.B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合其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求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题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应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应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应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故③→②→④符合上述分析,B项正确;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作用并不是强调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也没有强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25.C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不能决定整体,A说法错误;整体的作用不一定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B错误; “100-1=0”蕴含的哲理是,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成败,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C符合题意;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D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重视局部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重视局部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3)两者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6.B

【解析】②选项错误,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题目中,我国通过射电望远镜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这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故①④入选。选B。 27.D

【解析】“翻开美国发给学生的历史书,哥伦布总是被描述为英雄,而印第安人则把哥伦布看成是一个地道的种族灭绝者。”这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主观立场对价值判断具有深远影响,利益的差异使得价值判断产生差异,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有体现“社会历史性”,也没有体现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价值判断各不相同,①③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答案第5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内涵 特点 标准

28.D

【解析】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材料中未强调质变,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说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真正确方向,一步步迈进,体现了注重量的积累从而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以及事物发展总是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故②④符合题意;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所以认为事物总是处在量变中是错误的,故③错误。故选D。 29.A

【解析】科学家发现的这种新型蜘蛛就其本质而言,是物质的,是一种客观实在,但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①②项符合题意;这种新型蜘蛛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但要发现它却需要发挥意识的作用,故③④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0.C

【解析】看似做过的题要注意其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说明我们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遇到从没有见过的题,也就是新题,一定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在做题的过程中两者都要兼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同点、共同本质。导致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够,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②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答案第6页,总12页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 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1.C

【解析】题目中,该人得病后认为这是由天注定的,于是放之任之,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由此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与题意不符。选C。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 区别 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2.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是《孝子》电视剧的片尾曲,它能唤起正能量,可见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②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3.B

【解析】民工“席地而坐”的自觉表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民工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项符合题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A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民工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不体现改造客观世界,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并不体现民工的价值与座位的价值的比较,而是强调民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等,还能自己创造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34.(1)①“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凸显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有利于打造一流产品,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③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④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传承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答案第7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往往也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因此,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

【解析】本题以我国重塑“工匠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知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认识论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即认识论的知识,问题指向是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既然是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表明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是错误的,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等角度来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第四步,表述答案:知识要点+材料分析。

35.(1)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在推进城市群建设中,要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②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城镇格局,打造本地特色产业。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要做到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的有机统一。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色小城镇建设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形成独特的城镇风格。

(2)积极影响:①独特的田园牧歌,有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促进乡村复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农村文化发展。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村和谐。

(3)宣传标语:①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②建得好农村,记得住乡愁。(每条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抓住主要矛盾、辩证否定观、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多样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答案第8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在推进城市群建设中要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城镇格局,打造本地特色产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要做到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的有机统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色小城镇建设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形成独特的城镇风格等角度进行说明。

(2)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考生可从独特的田园牧歌有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有利于促进乡村复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它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它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它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村和谐等角度进行说明。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建得好农村,记得住乡愁等角度拟定宣传标语。 【点睛】本题涉及到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两个知识点极易混淆。在区分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36.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要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即矛盾的观点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主要矛盾原理要求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矛盾的含义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7.(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城市发展的五大理念是对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正确反映。城市工作发展牢固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城市发展的五大理念自觉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幸福,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答案第9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以“创新”关键词为例:①课题名称:创新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与人才的培养、创新与政策支持、创新与对外开放等②理由: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来说明确定课题名称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联系地方城市发展实际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此题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第(1)问属于“结合材料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在实现城市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其次抓住题眼“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而要求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本地方城市发展实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要求根据关键词确定探究课题名称,并说明选定该课题的理由。”属于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具有开放性和答案非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五个关键词任选一词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即可。

【点睛】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另外,应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

38.(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立足县情,提出发展经济新思路。大力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对不同企业实行不同的改革举措;在农业方面,发展特色农业。对于所学的经济理论和外地经验,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立足县情确立发展新思路。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该县通过组织学习和到外地考察,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和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了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允许看,不争论,大胆试,敢为天下先。兴办外资,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

(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依据经济规律,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对该破产的企业实行破产,鼓励企业之间实行联合、兼并。

【解析】本题以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分析说明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该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论,考生首先注意审清题干的范围,本题的是唯物论,考生联系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考生具体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第10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相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限定了唯物论,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只要记住唯物论的几个基本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39.(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或者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我国对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的变化相符合。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2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当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切因素,我们要直面问题,从严治党。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党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党运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武装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党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党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党始终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⑤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党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解析】本题以安徽省黄山市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哲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难度一般。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考查学生对唯物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这类题只要把教材观点和材料语言对接就可得出答案。据材料可知,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生态环境,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答案第11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第二问要求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真理”的相关知识,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主观题。首先明确真理的知识点有: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追求和发展真理。然后结合材料: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转化,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转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转化,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的真理。这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

第三问,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简要分析说明党坚持从严治党的价值。“从严治党”属于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共产党员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把这些关键词展开就形成了完成答案。

40.B 41.A 【解析】本题以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0.部分城市实施“租购同权”政策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③适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夸大了社会意识的重要性,是历史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41.某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该方案出台是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应适合经济基础状况,A适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B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D是错误的。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答案第12页,总1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