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酸碱中和反应优先”的异议
更新时间:2024-04-12 10: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酸碱中和反应优先”的异议
作者:杜忠安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3期
在一些论文和听课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酸碱中和反应优先”的说法。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酸碱中和反应”为什么“优先”,教师也不予解释,显然,它超出了初中化学学习的范畴。那么,为了解题的需要或方便,一些老师就把这种观点硬塞给学生。这样教学不仅脱离了学有所用的教学原则,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和化学探究能力。 知识背景分析:
在一些酸碱盐的混合溶液中,常常存在着多个反应,并且其中一些反应由于存在着某种关系,从而导致该溶液中的反应好似有先后之分,我们称之为优先反应问题。那么,判断是否发生优先反应的关键是什么呢?是要分析混合溶液中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而在初中化学复习备考阶段,九年级学生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已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因此,无需再提出“酸碱中和反应优先”的新说法暨所谓的解题技巧。我反而觉得就运用所学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来解决相关问题,不更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吗?不更有利于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从而内化为技能和方法吗? 问题展示和分析:
问题1:向Na2SO4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纵坐标)与所加Ba(OH)2溶液的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示为( ) 实验:向Na2SO4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
现象: 立刻产生白色沉淀,滴入一定量Ba(OH)2溶液后,白色沉淀不再增加。 正确选项:A
分析:如果按照“酸碱中和反应优先”的观点,Ba(OH)2溶液将首先与稀盐酸反应:Ba(OH)2+2HCl=BaCl2+2H2O,同时反应生成的BaCl2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BaCl2+Na2SO4=BaSO4↓+2NaCl,所以选项B正确。可是,这种解释有错误的嫌疑,它会给学生错误的知识。
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的正确过程应该是:从两个角度都可解释:从微观角度,酸碱盐溶液的反应实质是离子的反应,将Ba(OH)2溶液滴入Na2SO4和
正在阅读:
地震成因新机制-----宇宙大爆炸批判05-28
6.5世界环境日简报04-02
吕沟煤矿六大系统实施规划06-06
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02-19
2019-2020最新(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草原112-29
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教师)06-19
夏季防高温应急预案11-05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02-0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习题答案12-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酸碱
- 中和
- 异议
- 优先
- 反应
- 初中
- 化学
- 教学
- 电力投标文件技术标
- 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 - 图文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广州市番禺区英东体育馆赛后运营管理分析 - 图文
- 水电站资料
- 00449教育管理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08年至12年 - 图文
- 西宁市火烧沟西山绿通绿化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
- 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 2015年威麟菱悦品牌汽车在内蒙古自治区保有量分析年报 - 图文
- 在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 《建设法规概论》题库(学生复习)
- 0901自考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中共元老揭发林彪的信件档
- 运动心理学复习
- 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研究论文
- 2013年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读
- 房屋买卖定金协议(2016)
- 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