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初任考试 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在线考试 ctrl+f搜索
更新时间:2024-04-01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上海公务员初任考试难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范围: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后果及影响 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估 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
政府体制和政策取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一个研究对象,两根理论支柱,三大专业内容和四大理论特征。 一个研究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
两根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是将政府所提供的国防 、外交、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看作是公共产品,从而为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干什么。 公共选择理论是假设公民能够通过投票等民主行为来决定公共产品提供的种类、规模和水平,从而为政府经济行为提供了合法性与合理性,是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干 公共经济学探讨的基本问题: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最优配置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涵义。
狭义的最优是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它只关注效率。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则是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 公平的含义:
这里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主要的衡量标准有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稳定的含义:
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
主要的标准: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公共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习惯、命令和市场
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命令是指主要由政府或掌权者来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
市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公共产品: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如义务教育、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分为纯粹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 纯粹公共产品的特征:
受益的非排他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
公共资源:
具有非排他性,但在消费上却具有竞争性,如公共牧场、河流和公共渔场等。公共产品的分类:
纯粹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
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上述三种产品的重要标准。
纯粹公共产品是指具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的特征的产品。 准公共产品或混合公共产品指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前者如路灯,自来水等,后者包括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 公共图书馆、公路等。 私人产品有效供给:
关键是价格机制,是价格调节了私人产品的产量和消费者。在市场均衡点上社会边际收益为个人边际收益总和,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外部性及其纠正
? 外部性的概念:
? 关键是价格机制,是价格调节了私人产品的产量和消费者。在市场均衡点上社会边际收益为个人边际收益总和,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 外部性的分类
正、负外部性;生产性、消费性外部性 ? 外部性的纠正
市场机制(一体化、明确产权)、政府介入(数量、价格、模拟市场)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前提:经济人假设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人,如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经济领域中的人是一样的,都是“经济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的。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收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政治领域中交易与经济领域中交易的区别:
? 交易是指各经济主体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出发,相互之间进行自愿交换,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 在经济领域中,交易各方是平等的,交易完全是自愿的,交易过程也是非强制性的,如果有一方不满意,交易可以取消。 在政治领域中,交易双方的权力是不均等的,而且交易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取消或更改,因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正因为如此,其重心不在于判断“选择”的结果,而在于研究“交易”的过程。也就是说,事实上它并不在意人们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而仅仅着力于 研究作为集体的国民为什么选择这样而不是那样。因此,公共选择理论不涉及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判断,而只是对普遍规律的总结 投票与社会偏好:
社会偏好的加总在民主制度下通过投票方式来实现。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民众直接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进行投票决定;间接民主则是通过投票选举代表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选择的是多数票原则。在只有两种备选方案时,多数投票原则是费城有效的。但是,如果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投票悖论”。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即中位选民定理。所谓中位选
民是指将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实际上就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数量和成本分担达成一致的协议。影响公共选择的各种因素:
除了投票悖论之外,还有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以及政治家认为熬成的政治经济周期等因素。
利益集团形成的必然性:
所谓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同样偏好的个人群体。 首先利益集团可以降低信息成本。 其次是可以增强其偏好显示的稳定性。 再次是可以提高在公共决策中的交易效率 政治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围绕大选周期发生波动,政府一般在大选来临之际寻求对其有利的经济结果,而把对其不利的经济结果推迟到大选之后。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购买相应商品和劳务从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是政府以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支出活动,反映了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政府政策取向的具体表现。
公共支出主要分为: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 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 该项支出有无直接补偿
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消费型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市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资金无偿的转移给个人和企业。这类支出政府充当中间人,不会有任何收益或补偿。公共投资支出:
这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它的投入不仅会产生资产,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告诉、持续发展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投资的出发点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外部性条件。 公共投资支出的主要方式:
一是直接投资方式,由国家(政府)直接经营;
二是股份投资方式,国家作为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
三是由国家投资,委托民间经营。
政府采购制度是实施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手段之一。
它的目的是要消除腐败、实现帕累托改进、谋求资源配置的优化。
政府采购的方法是公开招标,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支出,其实质是市场和政府的互动和博弈。税收的基本原则: 效率、公平和稳定增长
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能有效的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包含三层含义:充分而有弹性,节约与便利,中性与校正性
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可以具体化为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预算的收益分析:
这是指对国家预算的计划支出与由此而产生的受益进行的对比分析。支出就是由政府以预算形式统一分配的、以货币形式表象的公共支出;收益是指由这些支出形成的社会经济成果,它不仅包括局部的、直接的、经济的成果,还包括整体的、间接的、社会的成果。 对预算进行效益分析必须遵循以下三个统一: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统一
均衡预算论、功能预算论和高度就业预算论
均衡预算论:主张无赤字收支平衡预算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市场竞争原则。以此为前提设立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内部的自动稳定器,如税收。其实践表现为年度均衡预算和周期均衡预算。功能预算论:
核心是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高度就业预算论: 也就是结构性预算理论
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是对均衡预算理论的发展。
核心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应该应该由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净税收收入来确定,并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用作公债的偿本付息。
恢复和发挥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不知着眼于熨平经济周期,而且致力于在经济循环中取得动态平衡。功能分配: 即要素分配,是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功能分配以雇主和工会为主体。 规模分配:
又称为个人或家庭分配,它从个人与家庭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例角度来观察 收入再分配,是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分析的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工具是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规模分配主要由政府完成。收入再分配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功利主义(边沁、穆勒):
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 正义论(约翰.罗尔斯):
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 机会平等论(诺奇克): 只要机会均等就是平等 倒U型理论(库兹涅茨):
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 后改善的过程之中 新福利经济学: 公平和效率很难兼顾 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1、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活动。 2、管理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1、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活动。 2、管理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公共行政的功能
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我们必须弄清楚公共行政活动的目的指向和具体作用,为政府行为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只有对其功能有清晰的界定,才能更好地在现实中发挥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作用和功能。第一、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其内在性质,往往无法由社会和市场自发进行充足供给,因此需要政府集中生产和提供。第二、实现社会公平。
为了避免市场经济中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缺陷,政府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以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第三,实施管制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但市场也有失灵的地方。政府的管制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前者的目标在于鼓励商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而避免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社会管制是试图保护公民或公众的利益,如确定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和污染治理标准等。
三、公共行政的原则 第一、法治原则。 第二、服务原则。 第三、效率原则。 第四、责任原则。 第四、宏观调控。
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 (1)充分就业。 (2)稳定物价。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四、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发展
1887年美国政治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标志着公共行政研究的开端。
(一)古典学派(程序学派、制度学派)
古典学派的研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 四、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发展
1887年美国政治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标志着公共行政研究的开端。
(一)古典学派(程序学派、制度学派)
古典学派的研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 (二)行为学派
20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取得重大发现。梅奥教授用“社会人”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概念引入管理学。这个实验开创了人际关系以及对人及其行为的研究在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决策学派
西蒙最早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林德布罗姆提出“渐进决策理论” 艾佐尼提出“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四)系统学派
巴纳德是第一个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理论家。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五)新公共管理学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掀起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为特点的改革运动, 从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开始,随后席卷全球。这场改革在很多方面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提出了挑战,并进行了大量富有意义的创新和尝试 第二章 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
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一般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而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机关。 1、物质要素:经费、设备、房屋等; 2、精神要素:领导方式、文化氛围等; 3、环境要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4、目的要素: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章 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
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一般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而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机关。 1、物质要素:经费、设备、房屋等;
2、精神要素:领导方式、文化氛围等; 3、环境要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4、目的要素: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二、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
1、命令统一原则:防止多头领导和多重指挥; 2、精简精干原则:控制组织的规模和编制; 3、效率原则:提高运行效率;
4、分工协作原则:专业分工、互相协作; 5、权责一致原则:权力和职责对应;
6、幅度适中原则:合理、适于控制和管理的幅度; 7、权变原则:组织设计要因时、因地、因事; 8、法制原则:必须符合法定程序,防止任意变更。 三、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 纵向结构又称组织的层级化,是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是行政组织内部各层级之间的纵向等级关系。 ? 横向结构又称组织的部门化,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是行政组织内同级机关之间和机构内部各同级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模式。 、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体制是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一)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 首长制的特点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有力; 缺点:形成专断、缺乏民主、积极性差; ? 委员会制的特点
优点:集思广益、相互牵制、防止专断 缺点: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效率较低 四、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体制是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一)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 首长制的特点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有力; 缺点:形成专断、缺乏民主、积极性差; ? 委员会制的特点
优点:集思广益、相互牵制、防止专断 缺点: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效率较低 (二)集权制和分权制 ? 集权制的特点
优点:政令统一、统筹全局、方便快捷 缺点:千篇一律、缺乏民主、积极性差 ? 分权制的特点
优点:积极性高、因地制宜、民主性高 缺点:权力分散、控制不力、各自为政 三)完整制和分离制
? 完整制
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是指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或同一行政组织各机构只受同一首长的统一指挥、控制与监督的组织体制。 ? 分离制
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筹制,是指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或同一行政组织各机构受两个以上的首长或上级机关的指挥、控制或监督的组织体制。 四)层级制和职能制 ? 层级制
行政组织纵向氛围若干个层级,每个层级的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但管辖范围从小到大依次缩减的组织体制。 ? 职能制
行政组织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业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合作的组织体制。 五、非正式组织
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巴纳德。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情感交流、兴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地人际关系。 第三章 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的正式结构
科层制作为“官僚制”的核心特征,是韦伯分析现代法理型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一,科层制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制度力量,是任何现代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基石。科层制的特点有:
1、有正式的规章; 2、有明确的分工; 3、权力分层;
4、按照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 5、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与任命。 第三章 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的正式结构
科层制作为“官僚制”的核心特征,是韦伯分析现代法理型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一,科层制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制度力量,是任何现代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基石。科层制的特点有:
1、有正式的规章; 2、有明确的分工; 3、权力分层;
4、按照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 5、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与任命。 二、行政领导的过程 ? 科学化过程:行政领导在其计划制定、控制与监督等方面,要尽可能地依赖科学管理和科学领导的知识资源和体制资源,使领导活动在一种规范的状态中进行; ? 艺术化过程:行政领导仅仅依靠科学的原则和程序并不能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必须辅之以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将组织的目标转化为个体的目标,使其为整个组织主动贡献自己的才智。 三、行政领导的类型
? 独断型领导行为模式 ? 放任型领导行为模式 ? 民主型领导行为模式 四章 行政沟通
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中,单位与单位之间、工作人员之间,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用语言、文字、图片、动作等形式交换有关问题的内心感受、观念、意见、事实与信息,以期获得相互了解并产生一致行为的过程。 一、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 ? 民主参与理论
组织是属于全体成员的,因此所有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每个人都有参与组织决策的权利和机会。 ? 决策理论
组织的决策必须借助沟通,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和方案的选择。 ? 能动组织理论
组织要形成沟通的良好氛围,组织的主管人员要成为沟通的中心,促进组织成员彼此了解,增进团结,发挥组织的能动作用。 ? 人格尊重理论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的尊严得到维护。 三、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行政沟通的障碍
1、心理的障碍。经验、性格、人格、价值等差异。
2、语言符号的障碍。语言的静态性、有限性、抽象性。 3、认知和理解上的障碍。 (1)选择性接受 (2)选择性理解 (3)选择性记忆 第五章 行政监督
一、一般行政监督系统 ? 国务院 ? 国务院各部门 ? 各级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 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 二、专门行政监督系统
1、由议会设立的行政监察机构 2、由政府设立的行政监察机构
3、属于行政机关系统,但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察机构 4、设于行政机关各部门的内部的监察机关 三、行政监督的内容 (一)行政指派监督
行政指派监督是对行政领导是否根据行政人员的品行、个性、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来合理、科学分配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行政指导监督
行政指导监督是对上级机关和领导所开展的行政指导活动展开的监督。 三)行政评价监督
行政评价监督是对上级机关和领导开展的业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的活动。 ? 行政评价的标准 ? 行政评价的公开性 ? 行政评价的公正性 ? 行政评价是否实事求是 一、组织行为学及发展 ? 1. 组织行为学 ? 1.1 概念 ? 系统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 1.2 研究领域 ? 个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的基础; ?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 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特征 ? 2. 个体行为的特征 ? (1) 自发性:任何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 (2) 因果性: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 (3) 目的性: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 (4) 持久性:行为在目的达到以前会持续; ? (5) 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特征 ? 3. 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要因素 ? 3.1 能力 ? (1) 能力的含义 ? 个体在某一领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能力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 (2) 能力的分类 ? 智力能力、体质能力及情绪能力。 A1、认知或心理能力的维度 维度 描述
工作范例 计算 快速运算 会计 言语理解 理解读与听 工厂管理员 知觉速度 视觉辨认能力 火灾调查员 归纳推理
鉴定逻辑后果 市场调查员 演绎推理
用逻辑评估价值的能力 主管、决策 空间视觉 空间想象力 建筑设计等 记忆力 保持、回忆 保管员
A2、管理中的认知与心理能力 ? 管理中的心理能力 ? 一般管理能力:计划、指挥、控制能力等; ? 人际交往能力:理解、沟通、协调能力等; ? 概念管理能力:决策、激励、授权能力等; ? 核心组织能力:规划、变革、创新能力等。 B1、情绪与情绪能力 ? B1、情绪(emotion):影响人或事物的强烈的内心感受。 ? 情绪是人必然的组成部分;人并非总理性,很多情况下人的行为受情绪影响。 ? B2、情商:一种非认知技巧、人的自身领受能力和情绪感知与控制力的综合。 B2、情商的五个层次 ? 自觉:了解自己感受的能力 ? 自律:控制个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 同情:感受别人情绪的能力。 ? 交涉:处理别人情绪的能力。 ? 自励:面对挫折与失败不退缩的能力。 ? ——意志力、逆境商。 ? 3.2 人格 ? (1) 人格的概念 ? 包括天性(遗传和心理/生理角度)和教养(环境、发展角度)、性情特质、人和环境间社会认知的交互作用,以及社会化过程的自我概念; ? 是人们如何影响他人、如何理解和看待自己,包括他们内在和外在的可测量特质的模式,以及他们与环境交互的方式等。 3.4 价值观 ? (1) 概念 ? 对事物是非、善恶、美丑的总评价 ? (2) 影响因素
先天遗传、后天教育、学习、特殊经历 ? (3) 作用 ? 影响人长久行为的最重要变量。 ? 选人、用人的最重要依据 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 1.1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1) 社会助长作用 ? (2) 社会标准化倾向 ? (3) 从众行为 ? (4) 社会惰化(搭便车)倾向 影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 ? 2.1 规模 ? 决策及创新团队——5-11人较好,12人以内。 ? 规模的作用——知识观点的异质性; ? ——群体凝聚力; ? ——知识集聚与决策成本 ? ——规模就是力量。 群体中的冲突协调 ? 3.1 冲突 ? 双方感知到,双方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且意见不一致;冲突均起始于感觉。 1、宪法:国家和公民关系法
国家—权力— power —公权—政权 公民—权利— right —私权—人权 宪法精神:控制国家权力、 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的目的: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的任务:控制国家权力 法治原则:政府权力的规范和要求 传统型权威统治
魅力型权威统治
法理型权威统治
权力制约原则:政府权力之限制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 ——[英]阿克顿勋爵
当国家权力不受制约时,专制或腐败必然产生。 宪政实现的条件
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 政治条件: 民主政治 社会条件: 市民社会 文化条件: 政治文明
官员在宪政时代的素质要求 ?
政治文明的素养:协商、宽容、妥协 制度 ? 罗尔斯认为社会的基本结构是正义理论的首要对象。 ? 制度是指社会中主要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制度,及联合为统一的社会合作体系的方式。
制度设计与公共政策的伦理原则 ? 制度设计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其总的伦理原则应当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制度与公共政策目标的原则。 ? 功利/效率原则 ? 公正原则 ? 人本原则 ? 关爱原则 功利/效率原则 ? 经济是好社会之本。发展经济,是消除人类贫困的唯一手段。 ? 社会的基本结构要设计成产生高效率的,尽可能创造最大的财富总额。 ? 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保护人们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多样性的发展和实现。 公正原则 ? ?它要求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平等地对待一切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 在效率的基础上,社会制度与公共政策还要强调平等,这就是公正原则的出发点。 人本原则 ? 制度的设计和各种公共政策的制定,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造福。 ? 我国以人为本的体现 ? 信息公开 ? 以人为本 ? 服务理念的改变 关爱原则 ? 关爱原则是仁爱与关怀的情感要求 ? 社会和法律的正义可以通过关爱而得到解释。 ? 关爱是对正义的补充,一个社会仅仅追求公平而没有关爱是不够的 腐败与伦理立法。 ? 腐败:是滥用公共的权利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 腐败的破坏作用:腐败的破坏作用在于它别有用心地运用公共权力而不顾其对社会影响 行政人员伦理分析 ? 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 ? 意图伦理:是指从政者只按照自己的信念、意图和主观愿望行事,不考虑自己政治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不对自己的政治行为负责。 ? 责任伦理:它更多地强调行为的伦理价值在于行为的结果,人必须为自己行为的可预见的后果负责。 行政道德 ? 行政道德是对行政人员个人修养和个人品格的要求,是内化到行政人员心中的自觉意识。
伦理概念解析 ? 中国文化中的伦与理 ? 伦理的含义:伦理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 人伦解析 ? 民族传统与社会现实 个体合作与公共理性 ? 个体的特性:理性与自我中心 ? 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条件 ? 从个人行为向集体行为的过渡是最困难的事情。 ? 那么人到底为什么会合作?会走向合作? 人是理性的自利者,在经济学模式中,假设人不知疲倦的在所有情况下都极力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完全从个人理性出发的群集行为,往往会形成“合成谬误”霍布斯在人类的天性中发现造成
战争的主要原因 ? 霍布斯在人类的天性中发现,有三种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竞争、猜疑、荣誉、使人为了求利、求安全、求名誉而相互侵犯。他提出用人们遵守的自然法来调节彼此的关系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卢梭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只有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社会的公约,是一种法律,它要有全体一致的同意。 行政权利 ? 行政权利是行政主体行使管理职能的权利。 ? 建立公共权力的动机是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以限制个体成员自利的追求。 ? 行政权力从属于立法权与公民权 ? 行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权 公共行政的目标 ? 公共行政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善治”,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 ? 承认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并建构足以弥补政府缺陷的社会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善治”,即良好的治理。 行政伦理的重要向度 ? 行政伦理的“公共性”与“公共精神”,是行政伦理的重要向度。 ? 公共利益,指在所有利益对立之外还有善,这种善只能通过一些人的合作来实现或达到。 ? 公共精神是摆脱利己主义而为大多数公众利益着想的精神。 宪政与宪政的目的 ? 宪政就是以宪法为依据来治理和管理国家 ? 宪政的主要目的就是限制国家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 ? 换一句话说宪政就是限制公权力保障老百姓的权利 政府伦理 ? 政府伦理是对政府组织的道德要求 ? 政府伦理包括:第一,维护宪政,维护法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第二,保障组织制度和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在公职人员的选举、任用、管理等方面,有公正合理的程序;第三,公开行政,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第四,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效率与低成本。
政府类型的伦理 ? 现代政治学与行政学对政府伦理的研究归纳出了四种政府类型。 ? 服务型政府 ? 有限责任政府 ? 法治型政府 ? 廉价效能型政府 ? 一个好的政府是应该在以上四个方面都有所作为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 ? 公共行政的根本的和唯一的目标立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不应当有单独的利益,而应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 ?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服务而不在于控制 ? 政府形象的好坏取决于政府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有效性 有限责任政府 ? 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 我国政府目前的核心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政府的核心职能。将部分职能适时适度地交给社会,即一部分外移给公有事业法人、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公益性组织或自治组织,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管理社会、服务社会。 ? 现代社会管理就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社会事务的共同管理,政府应该学会放权 法治型政府 ? 公共权利来源于人民,法律授权政府才能实施管理 ? 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越权、不能缺位,必须依法行政,对管理行为自然约束,公正廉洁,接受监督。 廉价效能型政府 ? 公共行政要求政府珍惜民力。 ? 公共行政依靠公共税收支撑,必须核算行政成本,讲究行政投入、行政产出、行政绩效。廉价效能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才能避免浪费。 ? 我国的《国务院工作规则》,突出强调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民主监督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纳善策,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增强决策科学性,形成广泛共识,使正确的决策能够顺利得到贯彻执行。 中西传统行政理念的区别 ? 西方行政传统——为公民权利限定政府权力 ? ? 中国行政传统——伦理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于200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1、行政许可的原则 ? 第一,合法原则。 ? 第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第三,便民原则。 ? 第四,救济原则。 ? 第五,信赖保护原则。 ? 第六,监督原则 我国行政许可基本制度
?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范围创设行政许可的行为。它属于立法行为的范畴 ?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第一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 一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 二是,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 三是,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 四是,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 五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六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也就是说,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对上述五类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
第二 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 一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 二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 三是,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 四是,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行政处罚的概念 ? 我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于1996年3月。 ? 行政处罚的原则有: ? 公正、公开原则; ? 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 ? 保护当事人权利原则; ? 行政处罚不替代其他法律责任原则 三种权威类型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 实行两官分途 ? 保持政治中立 ? 贯彻公开、平等、竞争原则 ? 实行功绩制 ? 保障公务员权利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 坚持和体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 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结合 ? 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必须“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 《公务员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务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遵守纪律,格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包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 《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取而代之的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十八条还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 《公务员法》基于现实的考量,放弃了这一要求。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在三个月内予以审批。” ? 《公务员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 ? 《公务员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对抗上级决议和命令。” ? ? 《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特点 ? 同一性
目的一致性与两者的平衡 ? 平等性
法律面前的平等 ? 强制性
其合法行为具有国家强制性 对公务员的约束力 法制性
调整公务员与国家、社会、公民及公务员间的关系 ? 不可放弃性 必须尽职尽责
明确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作用 ? 有利于实现政府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 有利于国家行政良性运行 ? 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 有利于发挥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作用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 ?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
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公共政策的概念 ?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解决来自于社会需求、属于政府职责和能力范围的政策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经由政治过程所作出的普遍的、正式的和权威的回应。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 1、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统一。 ? 2、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3、强制性和合法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功能 ? 1、规范和导向功能。 ? 2、控制和协调功能。 ? 3、管理和发展功能。
政策科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一书,首次提出了“政策科学”概念,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 ? 公共政策学以改进政策系统和政策活动,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为目标;对公共政策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其主要的任务。 所谓公共政策分析指的是,相关主体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和知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的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研究者对于这些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提炼,提出了以下一些较为重要的分析模式:1、内容过程模式 ? 提出者:美国学者麦考尔和韦伯。 ? 主要观点:公共政策分析的对象有两类,一是公共政策的内容,二是公共政策的过程。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二是规范性研究的方法。由此公共政策分析有四种类型:关于政策内容的描述性研究,关于政策内容的规范性研究,关于政策过程的描述性研究,关于政策过程的规范性研究。 系统分析模式 ? 提出者:美国学者沃尔夫。 ? 主要观点:强调政策分析既要分析政策制定,也要分析政策执行。 3、信息转换模式 ? 提出者:美国学者邓恩。 ? 主要观点: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解决事实、价值和规范三大问题;由此相对应的研究方法有,经验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和规范的方法。经验的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描述性的,评价的
方法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规范的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指导性的。 (一)公共政策体系的含义 ? 公共政策=文件+过程+体系 ? 公共政策体系,是指政策元素之间以及不同政策单元之间相互联系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公共政策体系的特征 ? 1、整体性。指政策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这是政策体系的首要的基本的特点。 ? 2、相关性。指政策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质。 ? 3、层次性。从纵向结构来看,政策体系从高层到低层分为若干等级。 ? 4、有序开放性。政策体系结构和运动按照一定程序有规则地进行,它对环境开放并且相互影响。
(三)公共政策的结构 ? 公共政策的结构指的是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的排列组合方式。 1、纵向结构 ? 总政策。指一定历史阶段内指导全局的原则性的政策。 ? 基本政策。用来指导某一领域或某个方面工作的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它是总政策在某一领域或者方面的具体化。 ? 具体政策。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准则或者规定,是对基本政策的具体化和分解。 2、横向结构 ? 公共政策的横向结构指的是公共政策的横向分类。 ? 如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对外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运作规律 ? 公共政策运作规律指的是公共政策在产生效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1、公共政策效力作用规律。 ? 政策效力是指一项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它有正效力和负效力两种形式。 ? 政策效力的运作规律包括三个方面:正效力作用规律、负效力作用规律、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规律。
2、公共政策利益调控规律 ? (1)主导群体优先规律:任何社会,在运用公共政策调整利益关系时,总是优先满足在该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群体的利益要求。 ? (2)损益补偿规律:在一项政策中受到损害的利益,应该由其他的政策予以相应的补偿,以保持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 ? (3)多数满意规律:虽然每一项公共政策都有其利益取向,但是其最后结果应该是使多数人普遍获益,而不是使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3、公共政策生命周期规律 ? 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是指政策运行所经历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 政策生命周期规律包括:单项政策生命周期规律、政策现象生命周期规律。 第三章 公共政策过程 ? 公共政策不仅是一个文本、是一个体系,它还是一个过程。从过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
一、公共政策制定 ?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决定政策成败的基础。 二)公共政策制定者 ?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利益团体、公民。 ? 西方学者基于西方的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主要的关于公共政策制定者的理论模式: 1、议会决策模式 ? 议会决策模式源于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和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他们认为,应该由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议会来行使立法和决策的职能。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现实。 2、精英决策模式 ? 这一模式认为,只有社会中掌权的少数人才参与社会的价值分配,其他无权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杰出人物的价值观。 3、政党决策模式 ?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认为,政治决策是一个互动的政治过程,而政党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党常常起着利益聚合的功能,将利益集团的要求转变为一般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4、团体决策模式(又称利益集团决策模式) ? 莱瑟姆认为,公共政策决策实际上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一种势力均衡,政府是团体争斗的仲裁者,公民只有加入团体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5、公民决策模式 ? 这一模式强调公民个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公民参与决策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有,全民公决、选举、个别公民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对公共政策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以及公民整体所拥有的民主权威。 (三)公共政策制定程序 ? 从宏观层面来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就是把社会上各种利益需求输入政策制定系统中并将其转化为政策输出的过程。 ? 从微观层面来说,公共政策具体的制定过程具体包括五个环节:诊断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方案。 (1)政策议程的建立 ? 政策议程的建立指的是公共政策问题进入执政党或者政府的议事日程的过程。 ? 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政治领导人的倡议;突发性或者危机性的事件;广泛的民意;大众传媒。
(2)政策规划: ? 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一环,指的是对于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3)政策合法化: ? 指的是由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审议、批准、发布等,使得政策方案具有法定的地位和强制力的过程。
(四)有关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模型 ?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型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决策思维模式,二是决策过程模式。 1、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 (1)经验决策模式
主要特点:经验性;历史借鉴;分析比较;轻视理论。 是最古老的决策思维模式。 (2)理性决策模式的假设 ? 又称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 ? 指的是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于公共政策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 ? 美国学者林德布鲁姆针对理性决策模式的缺点而提出。他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过去的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适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过程。决策者追求的不是最优决策,而是参与决策的人能一致同意的决策。 ? 西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5)综视决策模式 ? 美国学者艾米伊特?艾特奥尼提出。他认为,应该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 这一模式实际上是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结合。 2、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
戴维?伊斯顿提出。他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 政策系统的公共政策过程有以下概念支撑: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反馈。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 ? 将决策划分为若干功能环节。 ? 如安德森提出的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 ? 注重静态的制度、结构和动态的政治过程对于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 (4)公共选择决策模式 ? 代表人物:布坎南。 ? 从公共选择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决策。其前提假设是:人都是理性的自私自利者;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决策上,人也是根据“经济人”的本性作出选择的。 (5)追踪决策模式 ? 将决策视为在一项公共政策已经决定并且付诸实施后,根据追踪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决策系统对原政策方案进行补充、修正,使之完善更新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 1、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两种理解
行动学派的观点:政策执行乃是将政策付诸实施的活动。执行行动的质量最为关键。代表人物:C?琼斯。 组织学派的观点: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体系,组织问题是政策执行中的关键环节。代表人物:J ?佛瑞斯特。 2、公共政策执行的性质 ? 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而不是一两次行动的一个短期行为。
?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体系,而不是单个人、无序的活动。 ?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和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目标和过程 ? 1、公共政策执行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总的目标是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 2、政策执行有一系列活动环节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活动有:宣传解释活动;组织协调活动;监督反馈活动。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 1、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质量 ? 2、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质量 ? 3、政策客体的质量 ? 4、政策本身的质量 ? 5、政策执行的资源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意义 ? 1、公共政策评价是政策制定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 2、公共政策评价是政策实践活动的关键条件。 ? 3、从政治上看,政策评价是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 第一类:一般标准,即公共政策评价活动中共用的和通用的标准。包括政治标准、生产力标准、公共利益标准、社会实践标准。 ? 第二类:特殊标准,依照不同的公共政策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人们比较认同的有成本标准、效果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 ? 第三类:主观标准,包括评价者主题的价值观、利益观乃至兴趣爱好等。 三)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 ? 比较分析法:具体有前后对比法分析、投射和实施后对比分析,有—无政策对比分析,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 整体评价方法:运用系统的方法,侧重于从整体上评价政策。评价内容包括:政策发挥了怎样的整体功能;政策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政策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是否相互促进;政策发挥的功能是否与政策环境相适应。 ?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政策运行成本与政策实施效益加以对比的方法。 四)影响公共政策评价的因素 ? 政策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 ? 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 政策资源的混合 ? 政策评价资源的稀缺性 ? 社会环境因素
(一)政策调整的含义、内容和类型 ? 1、政策调整的含义
政策调整时政策制定者依据政策评价所获得的结论,对政策的内容和形式予以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的行为 2、政策调整的内容 ? 政策目标的调整(调整目标使之符合实际); ? 政策方案的调整(调整方案使之可行); ? 政策实施措施的调整(调整实施步骤、方法和手段,使之得以有效贯彻);
? 政策效能的调整(调整效能,使之达到需要的范围); ? 政策关系的调整(调整政策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减少摩擦、矛盾和冲突 3、政策调整的类型主要有: ? 增扩型和缩减型: ? 合并型和分解型: ? 激进型和渐进型: ? 终结型和延续型:
一、公共政策的宏观环境(一般环境因素) ? 1、经济—资源环境。经济—资源环境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 2、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既决定了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也为公共政策运行提供了一定伦理和心理基础。 ? 4、国际环境。
二、公共政策的微观环境(工作环境因素) ? 每个公共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环境,即每个具体的公共政策所处的环境实际上是具体的、千差万别的,这是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微观环境。
正在阅读:
上海公务员初任考试 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在线考试 ctrl+f搜索04-01
初中生寒假日记150字11-21
DSG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与检修 - 图文03-16
2018-2019年邢台市宁晋县北鱼乡黄赵台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模拟月考含答案10-26
不知者无畏11-13
中班教育笔记12-11
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10-31
考研考场查询02-07
餐饮考证题1、203-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初任
- 在线考试
- 公共管理
- 上海
- 公务员
- 核心
- 课程
- 考试
- 搜索
- ctrl
- MPA
- 2012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精点)重点归纳
- 无损检测单位备案办法
-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堂实录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1
-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年税额标准的通知
- 学习《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心得体会
- 2018年护士资格证《专业实务》试题及答案
- 2017年北京市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 图文
- 关于我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 图文
- 让你快速成为Linux系统管理员
- 2014级《学前卫生学》复习题与答案
- 播音主持专业艺考中语言表达技巧
- 江阴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操作指导规程(中价协第016号)
- XX乡镇党委换届关于党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 表面调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
- 酒店管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