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三十八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4 22:4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三十八--张学良和末路的东北军(西安事变系列之二)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蒋介石调20万东北军入陕剿共,还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名义上指挥西北各省的国军,也算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角色。

但张学良自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和他所统领的东北军都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濒于瓦解。 此去西北的前景如何,还很难说。

东北军在1933年长城会战以后,只剩下河北省一个地盘。在之后2年内,东北军的二号人物河北省主席于学忠被日本人认为是死硬的反日分子,连同东北军一同被逐步赶出了河北。

曾经成为中国最强大军事势力的奉系,已经没有一个省的地盘,成为无立锥之地的客军了。

曾经强大的东北军

九一八之前东北军有40多万的军队,装备十分精良,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全部实现自产,他们还有一支有强大炮兵部队,所装备的火炮和使用的炮弹也基本实现自产。

陆军除了传统的步兵和骑兵以外,还有一支先进的坦克部队,装备36辆先进的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这些先进的7吨重坦克都是张氏父子在1924年从法国购买来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研制在1918年,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旋转炮塔的坦克,采用全新的设计。它的基本设计结构直到今天也被大部分坦克采用,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由于该坦克性能非常优秀,它在欧洲战场一直使用到1944年。东北军的坦克部队曾经参加过多次战役,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具备实战能力的装甲部队。国民中央政府仅仅在1928年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该坦克仅有1.5吨重,装备一挺机枪,装甲极薄,像个铁皮玩具,远远不是奉军的雷诺坦克的对手。

除了陆军以外,张学良还拥有一支空军部队,约有300架飞机,其中200架战斗机,都是从法国,捷克等国购买来的。由于东北

十分富饶,张氏父子可以使巨额资金购买最先进的飞机(1925年时候,每架法式飞机售价高达10万银元),培训优秀飞行员。东北军的空军在东北易臶之前,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也是最先进的。而国民政府到了1937年才有作战飞机300架。

除了空军以外,张学良拥有一支海军力量,共有大小舰只21艘,共吨位3.2万吨,海军官兵有3300多人。其中海圻号和海琛号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两艘巡洋舰。

东北军在当时,无论海陆空三军都是中国各军阀中装备最好的。

据张学良自己回忆,东北军为什么比其他中国军队要厉害,主要就是装备好,尤其大炮数量多,弹药多。为什么有这个优势呢,主要东北军通过东三省的地盘建立了中国数一数二的兵工系统。 其中奉天兵工厂在张氏父子两代的苦心经营下,在前后10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该兵工厂有机器八千多台,近2万名工人,雇佣日、德、奥、俄、瑞典等国的工程师,包括枪械厂和炮厂。不但可以制造包括轻重机枪在内的大量枪支弹药,还可以生产火炮之类的重武器。早在1929年的时候,奉天兵工厂就能月产4000支79步枪,月产1200万发子弹(惊叹一下),另外年产轻重机枪数百挺。

更重要的是,奉天兵工厂有年产野战榴弹炮150门的能力,是当时全国第一的。重炮口径从75毫米到150毫米,都是仿制日式和德式,性能非常优良。

这个兵工厂每月生产的装备,就足可以装备一个精锐旅。一年的产量,可以装备一个完整的军。

当时中国几乎不能制造重武器,各地军阀和中央军的火炮基本都是购买国外和外国援助的。但是当时中华民国曾经受到世界的武器禁运,重武器的进口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军阀部队的火炮数量极少,比如后来的宋哲元二十九军3万多人,只有10门野战炮和山炮,都是苏联20年代援助的(沙俄时期的老古董,苏联淘汰的东西),每门大炮只有几十发炮弹。而且由于炮弹保存时间过长,几乎都已报废,曾经一门炮连续射击十三发到日军阵地都没有爆炸。而其他军阀一门火炮最多只有三四百发炮弹,一旦打完就没法补充,成为废铁。所以不到关键时候,一般不会开炮,简单一句话,就是重武器的火力非常弱。

而东北军迫击炮和重炮数量有数千门,共编组为3个炮兵旅,共10个炮兵团。其中一个团就有36门以上的野战榴弹炮,而且炮弹非常充足。据张学良回忆,在南口战役打冯玉祥的时候。奉军二个团72门火炮就打了6万炮弹,造成冯玉祥的西北军相当惨重的伤亡。这是其他任何军阀,包括中央军在内,都无法比拟的。

-------------------东北军坦克后来基本都被日军在九一八事件时候缴获,在抗日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其主要作战都是对中国人的内战。它先后参加过和冯玉祥,阎锡山和北伐军的三个战役,一共损失了13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士兵根本不认识坦克,所谓出身牛犊不怕虎,冯玉祥的士兵甚至冲到坦克边上,用鸟枪对准坦克观察口发射散弹,就这样击毁了奉军4辆坦克。

但是东北军的士兵训练和战斗力都不强,军官素质也低下。 由于训练不刻苦,不科学,士气也不足,一般认为东北军不是西北军士兵和中央士兵的对手。

至于张作霖时代的老军官多是不学无术之流,大部分是绿林或者清朝末期的老军人出身,自身素质低下,几乎不懂现代战争。而东北讲武堂出身的军官才算是受过较先进训练的军官。

可惜的是东北讲武堂自身水平就不高,加上张作霖对知识分子向来有戒心(怕有思想的人像郭松龄那样,不受他控制),有文化的军官很难得到提拔,就算提拔也是做副职,所以东北军将领的总体素质不高。

纵观东北军的战斗史,其实除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获胜以外,几乎也没什么值得说的大战绩。而当时直系军队自己已经相当腐败,加上吴佩孚指挥无能,这种胜利也不值得夸耀。

之后无论北伐和中央军西北军作战,中东铁路事件和苏联作战,九一八事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和日军作战,几乎都是百战百败。

中原大战则是特殊例子,当时反蒋联军其实已经被中央军击溃,东北军赶在他们崩溃前夕入关。冯玉祥和阎锡山本来无力对抗中央军的进攻,此时10万东北军在入关参战,他们慌忙撤退,没有打就垮了。

所以说,东北军打仗主要靠装备,而装备主要依靠东北富饶的四个省地盘资金支持。

而九一八以后,东北军在东三省地盘全失,奉天兵工厂也被日军占领。

没有东北地盘,也就没有军火来源,没有军火来源,依赖装备的东北军自然成为没牙的老虎,一蹶不振了。

之后几年,二十多万东北军除了中央政府的拨款以外,就靠河北省支持。河北省本来也不富裕,如何能够养二十多万部队,所以军官的军饷都减少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士兵的军饷更是时有时无,军队战斗力自然一落千丈。

更惨的是到了后期,日军将东北军势力逐步赶出河北省,东北军最终失去了最后一个地盘。所部军费只能完全依靠中央补给,所以部队也为中央左右。

只要中央不发给足够军饷,东北军士兵就活不去,所以一举一动都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

在张学良部队调往鄂豫皖苏区之前,他还在热河遭遇了一次极为荒唐的失败。

张学良在热河的惨败

日军九一八以后,在1933年入侵东北四省的最后一个省热河。这个省是中国华北地区的北方门户,如果一旦丢了,华北就危在旦夕。当时各方对热河抗战还有一定的希望,因为该省到处都是丘陵和山地,易守难攻,是标准适合防御的地形。当时日军可以使用的部队加上伪军也不过几万人,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有20多万人,在加上中央军和各省的援军不下35万之众。如果指挥得当,就算最终守不住,也能拖上几个月。但战役的结果让所有人的大跌眼镜。

热河抗战期间,作为总司令的张学良指挥极为不利,所部二十万大军在热河几乎被日军一触即溃。其中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部下东北军很多倒戈投降日军,导致东北军全线崩溃,几乎没有做出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出动128人的一个骑兵第8联队的侦查部队开入热河省省会承德,汤玉麟驻守的两个旅数千人居然一枪不发闻风而逃,丢尽了中国人的脸面。汤玉麟本人截住前线运送军火的200辆卡车,将其在热河省多年搜刮的财富全部运往天津租界,自己也赶忙逃走。日军在热河轻松获胜,仅用10天时间就占领全省,逼近长城一线。

热河省全省地形复杂,日军坦克和重炮不容易发挥威力,非常适合中国军队防守。张学良本来夸口说至少防御三个月,谁知道东北军连半个月都没有守住。

如果张学良拼死抵抗,结果力不能及失利,也倒是也算了。此战张学良私心太重,试图保存实力。张传承九一八保存实力的思想,此战仍然以保存实力为主。他怕在热河放入重兵以后,万一被日军包围切断,所部撤不下来,会损失太大。所以张以保存势力为根本思想,居然只出动己方4万多人在热河作战,余部都在河北驻防。

在日军进攻前夕,他把热河省汤玉麟部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放在第一线抵抗日军,因为汤玉麟部和东北义勇军都非张学良嫡系部队,损失掉了张学良并不心疼。他把自己的一部兵力放在第二线,而让汤玉麟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顶在前面消耗日军的实力。张满以为汤玉麟部在热河驻扎多年,是地头蛇,至少能够支持10天半个月。就算不能杀伤多少日军,至少也让日军的进攻锋芒减弱。

---------------------九一八和热河会战让日本军方高层肯定: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由此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如果不是遭遇了一二八淞沪会战和长城会战两次强有力的抵抗,日军很有提前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了。

东北军大部分主力全部在长城一线驻守,没有进入热河省。 另外,张虽然想保住实力,但同时又想保住热河的地盘,不想蒋介石的中央军入。

他下令:所有非东北军的部队一律放在长城防线以后,不允许他们进入热河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ng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