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学专家创建海水池塘养殖新模式_李晓哲 - 副本

更新时间:2023-03-29 13:26:01 阅读量: 建筑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妇女报/2013年/1月/27日/第A02版

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兴业致富

海洋大学专家创建海水池塘养殖新模式

李晓哲

在1月18日结束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董双林教授等研究的“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项目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出17种海水养殖动物的“最佳搭配”,例如对虾-青蛤-江蓠(龙须菜)按照1∶1.3∶8.3的结构养殖,对虾的产量反而提高近两成,还会额外收获青蛤和江蓠。据了解,这项技术近三年应用面积5.77万平方百米,新增产值24亿元。

养殖新模式减少污染提高产出

据了解,这个项目从1993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完成,前后共持续了16年时间。“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海水池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传统的高密度、单养的养殖模式不仅对饲料利用率低,且对环境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创建健康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董双林介绍说。

该项目系统地创建、优化了海水池塘对虾、刺参、牙鲆和梭子蟹的综合养殖结构,创建了无公害的水质调控技术和生态防病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为促进海水池塘养殖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养殖模式和关键技术支持。这个项目开创性地构建、优化出我国海水池塘主养动物的17个综合养殖模式,系统地创建和优化出9个对虾高效清洁养殖模式。 这些模式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对虾-青蛤-江蓠“组合”,这三种生物按照1∶1.3∶

8.3的结构养殖,就能神奇地使对虾的产量提高18.5%,还会额外收获青蛤和江蓠产量,产出投入比提高39%。

此外,项目创建出的刺参-海蜇-对虾-扇贝综合养殖模式,仅刺参与扇贝、对虾混养就可使刺参生长速度提高49.3%,还额外获得可观的对虾产量,充分体现了既增产又强化环保的功能;创3个梭子蟹综合养殖模式中,虾蟹混养使总产量提高2.4倍,对投入氮的利用率提高2.8倍。 混养生物 粪便都变成宝

“总体来说,项目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即通过养殖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养殖种类或系统间的生态功能互补作用调控池塘水质,养殖水体时间、空间和饵料资源的充分利用。”董双林介绍。

以对虾为例,传统的对虾养殖是高密度、单养的,对饲料利用率低、排污多。研究发现,一定节律地更换饲料成分,可显著促进对虾生长,节省优质饲料。而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利用鱼类和贝类滤食对虾的残饵、粪便等,并利用海藻吸收水中过量营养盐的综合养殖模式。

而该课题组为研究中国明对虾与罗非鱼的最佳混养比例结构,使用了26个25平方米的陆基池塘围隔,实验持续了95天,发现对虾与罗非鱼的生物量比为1∶1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按照这种方式,课题组优化出9个对虾养殖结构模式。

再比如刺参,传统也是以单养为主,由于刺参有夏眠的习性,这会造成池塘夏季天然饵料的浪费,同时由于刺参只能摄食水体底部的饵料资源,也会造成中层饵料资源的浪费。为此该项目组创建了刺参-海蜇-对虾-扇贝综合养殖模式,它利用刺参夏眠的时候放养一茬对虾,而海蜇和栉孔扇贝则会利用水层中的浮游生物资源当饵料,生成的粪便沉积到池底又成为刺参的饵料。

第1页 共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my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