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综合提升规划文本01.25

更新时间:2023-03-10 12: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

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规划文本

(2014——2020)

说明书

XX市XX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XX市XX乡人民政府 二一四九年元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1

一、指导思想 ......................................................................................................................................................... 1 二、规划原则 ......................................................................................................................................................... 1 三、规划依据 ......................................................................................................................................................... 1 四、规划期限 ......................................................................................................................................................... 2 五、规划层次 ......................................................................................................................................................... 2

(一)公共设施用地 ...................................................................................................................................... 18 (二)居住用地 .............................................................................................................................................. 18 (三)绿化用地 .............................................................................................................................................. 19 (四)对外交通用地 ...................................................................................................................................... 19 (五)工业用地 .............................................................................................................................................. 19 五、道路网规划 .................................................................................................................................................. 20

(一)路网结构 .............................................................................................................................................. 20 (二)道路等级 .............................................................................................................................................. 20 六、专项工程规划 .............................................................................................................................................. 20

(一)供水工程规划 .................................................................................................................................. 20

第二章 XX乡乡域规划 ....................................................................................................................................... 2

一、乡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2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 2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3 二、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 8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 8 (二)发展的制约因素 ...................................................................................................................................... 9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9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9 (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 10 (三)人口发展规划 ........................................................................................................................................ 11 (四)村镇体系规划 ........................................................................................................................................ 13 (五)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 .................................................................................................................... 14 (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15 (七)区域空间发展格局 ................................................................................................................................ 15

(二)排水工程规划 .................................................................................................................................. 21 (三)供电工程规划 .................................................................................................................................. 22 (四)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 22 (五)燃气工程规划 .................................................................................................................................. 22 (六) 供热工程规划 ................................................................................................................................ 23 (七)管线综合规划 .................................................................................................................................. 23 (八)环卫工程规划 .................................................................................................................................. 24 (九)防灾规划 .......................................................................................................................................... 24 (十)环境保护规划 .................................................................................................................................. 24

第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 25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 ...................................................................................................................................... 25 二、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 25

(一)乡域建设 .......................................................................................................................................... 25 (二)集镇建设 .......................................................................................................................................... 26

第三章 XX乡集镇建设规划 ............................................................................................................................. 16

一、集镇现状 ....................................................................................................................................................... 16 二、发展规划 ....................................................................................................................................................... 16

(一)集镇性质 ............................................................................................................................................... 16 (二)发展规模 ............................................................................................................................................... 17 三、规划布局原则及功能分区结构 ................................................................................................................... 17

(一)规划布局原则 ....................................................................................................................................... 17 (二)规划结构 ............................................................................................................................................... 17 四、用地布局结构 ............................................................................................................................................... 17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措施 .................................................................................................................................. 26

一、规划法制建设措施 ...................................................................................................................................... 26 二、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 27 三、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 27

-1-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XX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为加快XX乡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集镇化、现代化进程,使乡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本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发展乡镇经济、服务化工园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标准、高起点和超前意识编制XX乡总体规划。产城一体、集约发展,体现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立足现实,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完善配套,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XX乡建成产城融合的“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

二、规划原则

本次XX乡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1、前瞻性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这一原则的确定主要依据三个方面:一是从建设“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将XX乡集镇建设和化工园区生活区建设融为一体,统一规划,制定高起点、高标准的总体规划方案,并从规划的实施上,确定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二是在XX市总体规划中,XX乡域处于XX市马家河与惠济河交汇区域,而且坐拥XX市化工园区,将XX乡建设成为XX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因此,从适应XX市未来发展需要出发,XX乡总体规划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并从XX乡近期发展建设需要出发,确定科学可行的方案。三是结合中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乡镇发展规划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发展城乡良性互动战略。

2、全面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作为乡域经济XX乡一、二、三产业均有发展,但作为“城郊生态型工业集

镇”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定位,XX乡的经济发展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要从XX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状况和区位环境等实际出发,结合XX市未来对XX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村镇建设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使XX乡集镇的发展与化工园区以及乡域其他村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常规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相结合

必须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总体规划,使XX乡的经济快速稳步地发展。但考虑到XX乡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点低,要实现“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发展目标,完成XX市未来对XX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XX乡的社会经济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建立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选择。作为“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XX乡经济发展,应该贯彻这一基本原则。XX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促进XX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依据

本次XX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 );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6.《河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

-7.《XX市城市总体规划》; 8.《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XX乡土地利用规划》;

10.《XX市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1.XX乡有关文件和其他基础资料。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12年: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五、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次:XX乡域行政范围,为乡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范围。面积33.35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XX乡集镇规划范围,系因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现规划控制的范围。本次确定的生活区建设用地规划面积为542.16公顷。

第二章 XX乡乡域规划

一、乡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1.概况

XX乡地处XX市东南部,北接东郊乡,西北邻南郊乡,自东北到西南分别与XX县的城关镇、范村乡相连,集镇距市区约6公里。境内有310国道、开杞公路、开通公路通过,交通条件便利。XX乡原来归属郊

区管辖,2005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归属XX区管理。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

下辖12个行政村(高楼村、XX村、马头村、张庄村、伍村、唐村、苏村、

苍楼、李庄、横船湾村、松楼村、屠府坟村),21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

组,2008年末总户数约为0.5万户,总人口2.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4501人。截止2008年底XX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财政收入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772万元,比上年增长88%;农业增加值完成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036元,其他责任目标也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2.地质地貌

XX乡地处黄淮平原,系黄河冲积平原,地质构造为第四纪沉降地层,地势平坦,海拔高程介于69—78米之间。土质以两合土、沙质土为主,土层深厚。矿产资源稀少。

3.气候

该区气候主要受蒙古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此外,还受黄河河流小范围气候调节的影响,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

2-

??? -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7月平均气温约27℃;1月平均气温约-0.2℃,年均温约14℃。≥10℃的作物旺盛生长期210~220天。年湿润系数0.7~1.0,年降水量634.2毫米,无霜期187天。春夏以偏南风为主,秋冬以偏北风为主。年均风速为3.8m/s。年均日照时数为2330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634.2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据气象资料记载,本区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涝灾,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冰雹等。

4.水文

地表径流主要有惠济河、马家河、南干渠等。惠济河是我省豫东平原地区一条主要的排水河道,也是XX市区泄洪的主河道,以除涝、防洪为主,兼顾城市排水、排污,对城市防洪和农田排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惠济河自1978年治理以来,已运行20多年。工程年久失修,河道淤积,建筑物工程老化损坏、阻水严重,致使排水不畅,泄洪能力明显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同时,XX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工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防洪、除涝和灌溉要求。

5.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据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全乡土地总面积约为33.35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约为2530.43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75.87%,建设用地734.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01%,未利用土地70.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在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424.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2.69%,林地22.16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66%,水域面积为54.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2%,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41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4%。

植物资源:粮食作物4个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5个品种,主要有:花生、西瓜、等;蔬菜作物有12个品种,主要有大葱、番茄、芹菜、包菜、茄子等。林木树种主要有:杨树、桐树、桃树、苹果树等。

人口资源:目前至2008年底,全乡总人口为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

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4%。人口密度630人/平方公里。

表1 XX乡年末总人口 (单位:人)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人口 18225 18334 19160 19267 19943 19910 19943 20400 21000 截止2008年,全乡人口中,男性10171人,女性9335人,性别比109:100;18岁以下的占21.2%,18-35岁的占33.1%,35-60岁占37.7%,60岁以上8%。农村劳动力迅速地向城市转移。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尤以工业最为突出。

XX乡随着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商贸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集镇商贸业发展势头良好。

3-

表2 XX乡历年经济基本情况

乡镇企业(万元) 工业产经过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至2008年底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6759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15327万元,同比增长52%;累

总产值 年份 人口(人) 农业总产值(万元) 粮食总产量(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计产销率达98.3%;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盈利178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992万元,同比增长72%;技改投入完成260万元。

总产值 值 99 18214 8905 4874 1050 220 863 9768 00 18225 9085 4626 2045 312 5604 14689 01 18334 9280 4109 2455 9214 18472 27752 02 19160 9386 3627 2655 10892 19562 28948 03 19267 9371 4375 4827 15330 22947 32318 04 19943 9700 4390 3046 18402 30200 39900 05 19910 10566 3931 3346 21860 35757 46323 06 19943 11555 4451 4105 34353 54993 66548 07 20400 12766 4368 4798 52137 75989 88755 08 21000 15940 4863 5063 79585 116759 132699 2.农业生产状况 (1)现状

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863吨,棉花总产量19 吨,瓜类总产量2317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352万元,林业产值59万元,牧业产值8190万元,渔业产值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3元。

(2)农业生产综合分析

2008年XX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530.43公顷,耕地总资源为2424.3公顷,人均约1.73亩。 3.工业生产状况

(1)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4-(2)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上升平衡。上半年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的10户,占总数的100%,产销率完成市目标的企业10户,占总数的100%,盈利企业10户,占总数的100%,其中同比增长的企业10户,占盈利企业数的100%。

二是工业生产呈现好,今年上半年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有新大新、巨龙、平煤兴化、越宫等,产销衔接好,产值利润同比增幅较高。

三是通过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是工业生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a.资金运转问题。 b.生态环境问题。

表3 XX乡工业企业概况表

企业名称 位置 产值(万元) 主要产品名称 职工人数(人) 河南新大新实业有限公司 园区 100000 晶硅电池片 217 河南省富强医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园区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37 XX普朗克化工有限公司 园区 8000 杀虫剂、除草剂等 42 科来福化工有限公司 园区 9000 胶片与印刷油墨 51 越宫化工厂 园区 35000 富马酸、顺丁烯二酸酐 267 XX市巨龙化工厂 园区 4000 工业苯 49 中大XX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园区 6000 生长调节剂 72 XX市新月木业有限公司 园区 6000 高密度板 43 博凯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园区 50000 制药 89 XX市高楼无塔供水设备有限公大苏司 村 800 无塔供水设备 32 高楼水泥厂 大苏村 30000 水泥 41 XX市大地农化有限公司 园区 2000 除草剂 38 XX市远洋实业有限公司 园区 1000 香料香精 52 林消化工有限公司 园区 15000 光气 31 友联化工有限公司 园区 1000 光气 40 XX市农药厂 园区 1200 农药 212 元通纺织有限公司 园区 18000 纺纱 276 平煤兴化XX厂 园区 -5-4.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1)人口发展

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卫生条件逐步改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人口发展速度迅速。但是政府成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后,广泛宣传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广大育龄夫妇积极响应号召,落实各种节育措施,出生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上年轻型进入成年型,人口再生产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表4 2000年以来年末人口出生发展情况(单位:人) 年份 总人口 男 女 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 1999 18214 10037 8177 436 17778 2000 18225 10056 8169 440 17785 2001 18334 10064 8270 437 17897 2002 19160 10493 8667 453 18707 2003 19267 10559 8708 448 18819 2004 19943 10843 9100 451 19492 2005 19910 10830 9080 450 19460 2006 19943 10547 9396 459 19484 2007 20400 10801 9599 477 19923 2008 21000 10950 10050 513 20487

(2)人口构成

XX乡现有人口约21000人,耕地363645亩,劳动力10622人,其中男劳动力5540人,女劳动力5082人。劳动力负担耕地人均 3.42亩。

性别构成:到2008年全乡人口为21000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0950人,占总人口的52.14%,女性人口为10050人,占总人口的47.86%。

年龄构成:镇常住人口中,18岁以下21.2%,18—35岁占33.1%,35-60岁占37.7%,60岁以上8%。

文化构成:镇常住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有300人,接受高中、中专教育的分别有4000人和1000人,接受初中教育的有11900人,接受小学教育的有2000人,未上过学的 1800人。

(3)劳动力状况

2008年XX乡人口总量为2.1万人,农村劳动力为1.48万人,城镇职工为 0.05 万人,劳动力总量达到1.53万人,占总人口的70.8%以上,2008年,全乡实有耕地面积地面积36364.5亩,按照一个劳动力平均耕种3亩地计算,约需要劳动力1.21万人,而目前XX乡实有乡村劳动力1.48万人,剩余劳动力0.27万人。

2008年末镇全部从业人员总量约为1.38万人。

表5 XX乡历年人口变化情况表(单位:户、人) 年份 户数 总人口 总人口 男 女 非农业人口 1999 4926 18214 10037 8177 436 2000 4927 18225 10056 8169 440 2001 4930 18334 10064 8270 437 2002 4935 19160 10493 8667 453 2003 4950 19267 10559 8708 448 2004 4945 19943 10843 9100 451 2005 4951 19910 10830 9080 450 2006 4950 19943 10547 9396 459 2007 4953 20400 10801 9599 477 2008 4960 21000 10950 10050 513 5.公用事业 (1)教育

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8所,大多小学条件简陋,无成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设施等。

表6 镇学校概况表:(单位:人)

学校名称 位置 在校学生数 教职工人数 XX中学 乡政府南1公里 946 86 XX小学 XX村 964 27 马头小学 马头村 160 20 张庄小学 张庄村 236 25 李庄小学 李庄村 194 15 苏村小学 苏村 86 13 松楼小学 松楼村 143 19 群力小学 屠夫坟村 131 12 高楼小学 高楼村 93 16

(2)医疗事业

镇现有卫生院1处,位于高楼村,占地3000 平方米,职工52人,床位20张。另外各行政村12卫生所,从业人员达25个。

敬老院 1处,占地面积 0.35 公顷。 (3)商业市场

XX乡现无专业市场,集体商业网点集中在高楼村开杞公路两侧,定期集贸市场也是沿开杞公路展开。

6. 各村概况

到2008年,XX乡现辖12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共4960户,总人口为2.1万人。

表7 各村概况表

村名 总面积 总户数 总人口(人) 耕地面积 人口密度 6-

-(公顷) (户) (亩) (人/km2) 高楼 119 370 1359 970 1142 松楼 119 260 1200 860 1008 苏村 195 247 1280 985 654 苍楼 265 288 1022 1950 386 XX 332 789 3040 2800 1029 李庄 423 378 1677 3330 396 张庄 292 370 1553 3400 532 唐村 604 449 1829 3825 303 伍村 182 263 1711 1700 940 屠府坟 136 358 1576 855 1158 横船湾 135 301 1294 970 959 马头 470 877 3459 3300 771

(三)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业基础较好,但产业结构不合理

XX乡坐落有XX市化工园区,是XX市重点扶持的大型化工工业集聚区之一,现已入住多家大型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状态良好。然而,XX乡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亦是不协调。全乡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但农业发展较慢,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内部结构却极不合理,以单一的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大,经济作物、蔬菜、瓜果比重小。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集镇商业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三产业以传统的商贸服务为主,没有现代化的餐饮、信息、咨询、房地产、保险等服务业。此种产业结构造成本乡经济发展不平衡,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5063元。2.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XX乡位于XX市东南部惠济河与马家河交汇地带,拥有大片的防护林,但森林覆盖率并不高。部分地区经过多年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等掠夺式开发,自然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加之本区的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大雨和暴雨较多,造成

大量的水土流失。近年来随着化工园区的建设和生产活动,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XX乡虽工业污染只是局部地区,环境未遭严重破坏,但多年来农作物种植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阻碍其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也危害着XX市下游地区灌溉水源–––惠济河的水量和水质。

3.农村劳动力剩余较多

按乡域面积计算,XX乡人均土地占有量不多,为0.16公顷。但由于规划的化工园区所占面积较大,耕地面积较小,在XX市域内则属人均占有耕地较少的地区。由于人均占有耕地较少,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已有部分转移,但剩余情况仍相当严重。2008年全乡总人口21000人,劳动力约占70.8%。据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有近3000人。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化工园区及生活区面积的扩大,新的规划势必占用大量的土地,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对农村集镇化而言,既是一种“推力”,也是一种压力。

4.村庄规模小而且分散

XX乡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扣除化工园区用地,在不到3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分布全乡2.1万人、12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这种小规模分散的村落特征一是由该乡传统的耕作方式决定的;二是与本乡长期以来单一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规模直接相关。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村落分布带来一系列的“农村病”,由于达不到合理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儿童就学不便,精神文化生活枯燥,缺乏社会交往的机遇等。同时,由于村庄占地多,浪费土地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会增多,会出现空房率,土地浪费更大。所以,有必要通过迁村并点等措施对乡域村落布局做进一步调整。

5.乡镇村庄普遍缺乏规划,农民生活质量差

7-

-近年来XX乡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一些改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用地和布局不尽合理,造成土地浪费,建筑档次低等弊端。尤其是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上水不通,下水不畅,道路狭窄、弯曲,路面质量差。环境脏、乱、差。并且缺少集贸市场、文体科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活质量差。

二、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域位臵

XX乡位于XX区与XX县接壤处,靠近XX市区,是XX市XX区最东部的乡镇。XX市城市规划区的外延扩张以及与XX县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强,将对本乡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区内交通便利,物流畅通。310国道在本乡中部东西向穿过,开杞公路和规划的开通公路穿过集镇。本区的区位条件将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临近大城市,坐拥XX市化工园区,交通便利为发展XX乡的经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良好的自然环境

XX乡尽管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在下降,但同近域的市区及相邻地区相比,环境质量仍居上乘。区内受工业污染的地方还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本乡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对环境破坏作用相对较小,基本上保持了浓郁的自然风貌和气息,可谓当前XX市区的一片“净土”。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本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充足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本区拥有惠济河、马家河、南干渠和部分池塘,在降水期汇水量相当可观。此外,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并有多处露头。独特的水资源对XX市这

样的城市意义颇大,为发展农业、渔业、城郊蔬菜、瓜果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而且水域作为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奠定了基础。

该乡农业优势突出,地处豫东平原,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水利发达,排灌方便。宜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生长。马家河以北以蔬菜种植为主,马家河以南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该乡畜牧业发展迅速,奶牛、羊、猪等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

4.雄厚的产业基础

XX市XX产业区坐落在本乡镇中部,位于沿310国道和高唐公路两侧马家河以南,是全国14个XX基地之一,区内电力负荷充足,地上地下浅、中、深层可以满负荷供水,根据《XX市总体规划》第三十六条之规定本项目区可安排一些污染工业,有区位、交通、排污三大优势,适于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纺织等以及各类高科技企业入驻发展。至2008年底,全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6759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15327万元,同比增长52%;累计产销率达98.3%;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盈利178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992万元,同比增长72%;技改投入完成260万元。化工区内上半年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的10户,产销率完成市目标的企业10户,盈利企业10户,占总数的100%,其中同比增长的企业10户,占盈利企业数的100%。

5.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机遇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省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很多指标大幅后移,在中部地区处于后列,全省经济到了一个兴衰进退的重要关口。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顺应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找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认真学习总结省

8-

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一个载体”、培育“三大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跨越发展思路。结合新一轮的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修编,省政府对全省312个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规范整合,确认175个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今后,思想意识很难适应生态经济的发展和集镇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工业、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虽初具规模,但由于经营不善,深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工业困难多多,急需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有正规化发展的出路。

这些已经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将作为城市的优先开发区域。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尽快编制控制性详规,通过整合规范发展,进一步提高集聚水平,但是要坚决防止盲目扩张,形成与省定重点产业集聚区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

为加快XX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工作座谈会全面安排和部署产业集聚区建设,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全面开创XX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局面。XX市XX产业区是本次省内确定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XX乡迎来了促进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6.突出的文化、教育资源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创新、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XX中学中招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XX乡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大李庄盘鼓艺术团是该省民间艺术一枝奇葩,曾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香港、澳门回归等大型文艺演出,并连续五次举办大型春耕艺术节。

(二)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的单一,农业发展属粗放型经营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类型单一,结构极待调整。

2.区域发展的软硬环境急需改善。本区源于传统农业,村镇规模普遍偏小,设施水平低,农村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路网、通信网和水网的建设迫在眉睫。

3.本区人才匮乏,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经济人奇缺,人们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XX乡社会经济发展应遵循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其发展目标的确立,应将其臵于XX市、XX区的区域环境背景中加以考虑。

(1)总体目标:

力争用1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XX市、XX区东部化学工业产业集聚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XX市南部的 “菜园”、“花园”,成为XX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集镇的现代化,使之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基础设施完善、产城融合的开放型“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 (2)具体目标:

社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 城镇化水平93.2% 适龄劳动人口就业率90% 乡村饮用水合格率100% 村镇污水处理率90% 生态目标:

森林覆盖率20% 防护林保护率95%

9-

水土流失治理率90% 经济目标:(见表3)

集中布局,规模生产,加强地区之间联系的原则,塑造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地域空间体系。形成东、北部沿惠济河、中部沿马家河两个生态综合区,建设综合服务集镇和化工产业集聚区。

(4)构筑结构合理的村庄居民点空间体系

2020 118 18 53225 18 24304.1 12 表8 XX乡经济发展目标 年限 指标 数值(亿元) GDP 年均增长率(%) 数值(万元) 财政收入 年均增长率(%) 数值(元) 人均收入 年均增长率(%) 19.1 18 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 12:60:28 8:75:17 5:70:25 32.5 5063 25 9816 2008 13.3 33.6 5800 2012 31.4 25 14160 根据人口、资源、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结合现有村庄居民点分布格局,遵循城乡一体化、人居环境改善及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原则,组建XX乡新集镇,实施村庄合并,构建以XX乡新集镇为核心,一个中心村为支点,两个基层村为基础的三级乡域居民点体系。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道路交通设施、水利防洪设施、环境卫生工程、能源工程、电力、电讯工程建设,改善乡域硬件投资环境。

(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2.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1)优化产业结构

XX乡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以区位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城郊化工产业为主导,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础,构筑XX乡产业发展体系及经济体系,形成以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生态农业为基础产业的产业结构。

(2)恢复生态环境

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加快惠济河、马家河大堤两侧耕地的退耕还林进程,调整树种结构,全面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挖沙、掘土破坏的土地及时进行复原。同时对掘土严格限制,其他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科学的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准进入本乡域。

(3)塑造协调发展、功能明确的地域空间体系

根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及发展现状的地域分异,遵循发挥地域优势,产业

1.农业

立足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原则,围绕XX市区的“餐桌子”、“菜蓝子”、“花园子”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以绿色农产品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规模化、基地化和品系化转变。

(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重点培育三大产业,即花卉苗木业、蔬菜瓜果业和养殖业。花卉苗木业应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发适宜街道、公园、小区及家庭的绿化、欣赏系列品种。以开发城市居室美化品种为方向,发展中高档次的盆景花卉生产,利用温室引进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名贵花卉品种,使之成为高档次的花卉供应基地;蔬菜瓜果业做到大棚蔬菜与露天蔬菜相结合,反季蔬菜和应季蔬菜相结合,跨热量带蔬菜和本地大陆蔬菜相结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并针对城市居民生活频率快的特点,发展净菜、精品菜、半成品菜;养殖业要做到普通家畜品种和特种家畜养殖并重,家禽和家畜养殖相结合,重点发展鸡、鸭、

-10-

猪、奶牛、羊、鹅、野鸭等产品,建立集约化的高效养殖业。

(2)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基地化。建立三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即花卉苗木基地(大李庄、松楼)、蔬菜生产基地(大李庄、屠府坟、大苏村)和禽畜养殖基地(屠府坟、大苏村)。

(3)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培植多种形式的龙型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是以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产销、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重点培植三种形式的龙型产业链,即中介组织(经济人)+基地+农户型的产业链、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型的产业链和市场+农户型的产业链。

2.工业发展

依据工业布局的原则,考虑距马家河的距离及XX乡的地形、气候与交通等条件,在马家河南侧,310国道两侧,建设XX市化学工业区,实行化学工业向园区集中,基础设施配套,污染统一治理。

将XXXX区建设成为我市乃至郑汴洛工业走廊的化学工业基地、最具活力的核心区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区内重点发展XX产业和光伏产业。

产业特色上,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完成产业升级,构建园区产业群,最终形成XX市高档次、成规模的新型产业集聚区。

3.第三产业

(1)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商业服务业,重点建设XX乡集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搞好各生活区内的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绿色饮食产品。

(2)适时、适地发展房地产业,为促进XX乡新集镇的现代化建设,应按照集镇建设规划的要求,从面向区员工和XX县居民,及XX乡在籍人口的角度出发,开发房地产业,促进人口向XX乡集镇聚集。

(3)积极推进咨询及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建立旅游开发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市场营销等活动,为本区生态经济发展服务。利用310国道、开通公路、开杞公路穿过境内和靠近XX区的优越位臵,开展汽车修理和检修服务业。

(4)积极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XX乡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大李庄盘鼓艺术团是河南省民间艺术一枝奇葩,曾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香港、澳门回归等大型文艺演出,并连续五次举办大型春耕艺术节。要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三)人口发展规划 1.人口现状

截止2008年底,全乡共有人口21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农业人口20487人,占97.6%。全乡人口中,其中男性人口为10950人,占总人口的52.14%,女性人口为10050人,占总人口的47.86%,性别比109:100,男性略多于女性。镇常住人口中,18岁以下21.2%,18—35岁占33.1%,35-60岁占37.7%,60岁以上8%。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劳动力总量达到1.53万人,占总人口的70.8%以上。从人口分布来看,全乡人口密度为630人/km2,略低于河南省平均人口密度591人/km2,更低于XX市域人口密度773人/km2。从文化构成看,大学(含大专)、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分别为0.3:4:1:11.9:2:1.8,总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

2.人口增长分析

2000~2008年期间,XX乡人口缓慢增长,增减变化较为平缓(如下表),7年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17.9‰,全乡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为主,2008年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9.4‰,未来人口增长仍将以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为主,限

-11-

制常住人口规模,鼓励流动人口流入。

表9 XX乡年末总人口(单位:人)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6年 2008年 人口 18225 (人) 18334 19160 19267 19943 19910 19943 20400 21000 综合上述结果,近期2012年,远期2020年全乡常住人口分别控制在3.2万人和5.9万人之内。

(2)乡政府所在地集镇人口预测

XX乡现政府所在地集镇位于高楼村,距离XX市区6公里。规划以高楼村、XX村两个行政村为基础,将化工园区内的所有村庄及高楼、XX所包含的自然村全部迁并入的集集镇,同时把规划的化工园区生活区也纳入到集集镇,集中布局生活居住区,周围自然村逐步并入。其人口来源主要有以下部分:一是化工园区的发展吸引的外来职工,二是化工园区以内各村和高楼、XX、松楼、横船湾及其所包含自然村人口的并入,三是乡域内周围各村人口的迁入,主要包括乡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各村来此打工、经商、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劳动力及其家属,从事新镇周边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口及各类学校的寄住学生,四是XX市区来此定居的市民和不定期居住的都市富人。伴随科技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逐步推进,越

3.人口发展规划预测

根据最新镇规划标准,这里采用自然增长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乡域总人口和政府所在地(XX乡集镇)人口分别进行预测。

(1)乡域总人口预测

乡域人口为XX乡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总和。我们利用综合分析法进行预测,对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分别加以考虑,以机械增长为主。其公式为:

P = P0(1+K)t +Q

式中:P为规划期末总人口数,Q为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P0为基期年总人口数,K为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t为规划年限。

K值的确定,根据河南省人口发展控制目标确定的指标,同时考虑XX乡近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状况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确定近期至2012年,K值为5.0‰,远期至2020年,K值为4.0‰。则到2012年、2020年XX乡自然增长人口数分别为423人和1118人。

Q值的确定,XX乡境内有XX市化工园区,XX乡集镇发展,除了服务整个乡域,还要为化工园区提供生活服务,是化工园区职工的重要生活区。所以未来本区内机械迁入人口将不断增加,且以继续增长为主。近期按每年机械增长2700人,共计10800人,远期按每年机械增长3200人,共计25600人。则到2012年、2020年机械增长人口分别为10800人和25600人。

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将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进入集镇,农村人口就近向小集镇转移将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XX乡生态环境的不断恢复和改善,化工园区内居民点将逐步迁出,直接进入集镇。据此,化工园区外来职工的增加和本乡域人口的迁入将是XX乡集镇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

根据河南省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和XX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到2020年XX市市域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考虑到化工园区及其生活区已经纳入到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以XX乡集镇城镇化水平将会更高。

考虑到四个方面因素,即:村庄并入;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和暂住人口增加,规划预测近期(2009—2012)集镇人口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45%,远期(2012—2020)人口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14%。预测公式为:Pn=P0(1+r)n

其中:Pn 代表预测期末人口数,P0代表基期总人口,r代表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n为预测年限。

-12-

P2012=4399(1+45%)4=19446(人) P2020=19446(1+14%)8=55471(人)

我们规划预测集镇近期2012年达到1.9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达到5.5万人左右。

(四)村镇体系规划 1.集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通过上述人口预测结果可知,近期2012年全乡总人口为3.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为1.9万人,远期2020年全乡总人口为5.9万人,其中集镇人口5.5万人。因此,近期2012年、远期2020年人口集镇化水平分别达到59.4%和93.2%。

2.集镇规模结构设计

根据对乡域人口及集镇、各行政村人口预测结果,并考虑各村镇的经济发展和潜力,村镇的空间布局、村镇吸引区域的划分及中心村镇增长级的培育,可将XX乡村镇划分为三个等级:

中心乡镇:XX乡集镇 中心村:大李庄 基层村:屠府坟 3.村镇职能结构设计

花卉苗木基地(大李庄、集镇北部)、蔬菜生产基地(大李庄、屠府坟)和禽畜养殖基地(大苏村)。

表10 XX乡村镇职能结构规划

村镇名称 XX乡集镇 大李庄 屠府坟 村镇职能 XX市东南部人口疏散地,XX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贸、物资集散地,XX市XX产业集聚区,建成XX市产城融合的“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 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禽畜养殖、蔬菜瓜果种植 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种植、苗木花卉种植 4.实施村庄迁并,集约利用土地 村庄合并是村镇体系建设的一种必然要求。XX乡过小和过于分散的村庄格局,不仅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也不利于村镇的行政管理,更不利于村镇的发展和化工园区的建设。为发展化工园区,建立配套的生活居住区和完整的村镇体系,有必要对村庄进行迁并。

(1)村庄合并的原则

靠近集镇的村庄并入集镇,交通闭塞的村庄并入交通便利的村庄,规模小的村庄并入规模大的村庄,工业区以内的村庄并入集镇生活区,发展水平低的村庄并入发展水平高的村庄。

(2)村庄合并规划方案

按照上述合并原则,现有21个村庄将合并为3个规模较大的村和镇。具体合并方案见下表:

表11 XX乡村庄合并规划方案

村镇级村庄村镇 迁并的村庄 别 个数 中心XX乡集镇(XX村、高楼、松楼、横船湾、张庄、黄庄、丁庄、后马头、前16 乡镇 集镇 马头、后伍村、姬庄、李楼、唐村、前伍村、大苏村、火神庙) 中心4 大李庄 大李庄(李坟、金钟里、李庄、苍楼) 村 基层1 屠府坟 屠府坟 村 5.人口发展规划

-13-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采用自然增长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乡域总人口、政府所在地(XX乡集镇)和各村人口分别进行预测,其结果见下表:

表3 XX乡各行政村人口规模预测

村镇名称 XX乡集镇 大李庄中心村 屠府坟基层村 其他村庄 全乡

人口规模 2012年 19446 2000 1500 9277 32223 2020年 55471 2000 1470 0 58941 2.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网建设以XX乡新集镇建设规划为指导,逐步完善集镇道路体系。并以集镇为中心,提高通往中心村和乡域外道路的等级和质量,建立相对完善的雨晴无阻的道路体系。近期应顺改造修建开通公路(XX—通许),开杞公路(XX—杞县),开杞公路调整到集镇西侧外环路,路面宽为40米;改造提升310国道,路面宽45米。远期规划310国道绕到化工区南侧外环路通往XX县,同时开杞公路也绕到南侧外环路。规划三条乡域的乡村公路,把屠夫坟、苏村、李庄连接到集镇。设计路面宽10米。310国道、开通公路和开杞公路贯穿其中,形成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2) 乡域邮电通讯规划

规划主要针对乡部建设方向,以及乡村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村镇分布格局,适时调整服务方向,以形成方便快捷的场域邮电通讯网为目的,进一步改善邮电通讯业的软硬件设施,为乡域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规划在XX乡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完善建设电信局和邮政所,中心村建设邮政代办处。 (3)乡域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从XX工业园区110KV变电站接入电源,规划用10KV线路供电,通过低压配变电站,实行分区供电,要求供电线路布臵在道路北侧与西侧,要求埋地敷设。

(4)乡域给、排工程规划

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确保生产及生活需要。规划2020年,生活用水量为170升/人*日,乡域最高日用水量为10030吨/日。近期生活用水量为120升/人*日,最高日用水量为3840吨/日。远期从市区接入给水管道。污水量按照2020年平均日用水量的80%计算为5732吨/日。集镇规划区内污水通过该污水干管进入XX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雨水通过规划雨水管渠就近排入惠济河、马家河。

(五)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 1.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

立足健全科、教、文、卫等公共机构和设施,以XX乡集镇为中心,建立中心机构,中心村建立分机构,基层村根据需要设立代办机构。

(1)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和科学监测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体规划项目在水稻新区设臵科技办公室,负责科技引进、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普及和培训等,并按照生态农业发展和水源保护区的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检测系统。另外,积极引进有利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

(2)教育发展规划

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体系,在XX乡集镇设立质量较高的初级中学一所,小学、幼儿园各四所。在310国道北侧的XX乡中学迁移到集镇综合服务区。另外,重新整合小学,合理布局。将原来李庄小学、群力(屠府坟)小学保留;松楼小学、XX小学、高楼小学、苏村小学、张庄小学和马头小学迁并到集镇生活区。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培养民众健康的自然观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使广大农民尽快摆脱愚昧贫困状况。

-14-

(5)乡域燃气工程规划

近期采用液化气供应用户,远期从市区接入天然气管线。主干管管径为DN200,供气压力为0.4公斤。其它管网布臵成环状管网结构,环状网敷设不到的地区采用枝管供气,规划燃气管道布臵在道路的东侧和北侧,环网管径为DN100-DN160。

(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林地恢复

林地恢复主要人工防护林恢复。重点恢复建设马家河、惠济河沿岸防护林带、输水河道两侧防护林和310国道两侧防护林。主要以当地的适生树种为主。

2.在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施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污染。

3.景观廊道建设规划

形成310国道、开通公路、开杞公路、沿河渠、集镇外环路的“绿色长廊”,道路两侧绿带宽度一般控制在15米,绿带结构可参照XX市环城带的模式,即道路边缘向外依次是草本、灌木–––观赏果木–––阔叶林。马家河、惠济河210国道外围设阔叶树组成的防护林带。

(七)区域空间发展格局 1.发展类型分区

根据各村的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目标和潜力等因素的差异性,可将全乡分为三个发展类型区:

(1)中东部区

包括高楼村、XX村、马头村、张庄村、松楼、横船湾

本区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经济基础好,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区内有XX市XX区、XX乡集镇,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是全乡工业、

商贸、物资集散中心。该区生产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捷,是XX乡经济的核心地带。

规划期内应加强对XX乡集镇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休闲、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增加吸引力。引进大型化工企业项目,集中布局在区内,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另外,结合蔬菜带、绿色基地及禽畜养殖,形成观光农业带,加强人造景观的营造,在局部地方建设休闲基地。

(2)北部区

包括屠府坟村和原开杞公路北侧区域

本区滨临惠济河,目前,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防护林面积大;禽畜养殖业、畜牧业基础较好,主要以养羊、牛、家禽、生猪为主。

规划期内,应结合小流域治理,河岸两侧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引导禽畜养殖合理发展。农业生产要积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苗木花卉及特禽养殖业。结合农业生产和滨临河道的自然环境,发展郊野观光和民俗旅游。

(3)西部区

包括大苏村、苍楼、大李庄

本区拥有大片农用地,在310国道两侧乱占土地显现严重,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除部分土地肥力较差,粮食产量低,效益差,大部分土地质量较好。居民点的布局分散,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规划期内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瓜果种植、苗木花卉,建设本乡蔬菜基地和苗木基地,并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4)南部区

包括原伍村、唐村

-15-

本区拥有大片优质耕地,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效益差,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规划期内应充分发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苗木花卉种植,建成XX市绿色农业、苗木花卉基地,并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2.开发轴带

一级轴带为国道310、开通公路和原开杞公路沿线地带,范围主要涉及高楼

第三章 XX乡集镇建设规划

一、集镇现状

目前,XX乡政府位于高楼村,XX乡集镇紧邻310国道。高楼村和XX村在空间上已经连在一起,本次集集镇规划以两个村为基础现状,集镇主要有高楼和XX两个村庄和乡政府、乡直各部门、乡属企业等组成,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XX市XX园区内,主要有化工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物化学企业、农药生产企业、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等,XX乡工业区是XX市正在精心打造的XX产业集聚区。XX乡集镇是集农副产品交易、货物批发、木料加工、销售、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地带。集镇现有居住人口45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人;初级中学一所,在校学生946人,教职工有86人;集镇现有卫生院1处,位于高楼村,占地3000 平方米,职工52人,床位20张;敬老院 1处,占地面积 0.35 公顷;计生办占地330平米,职工13人;电管所一处,占地907平米;信用社一处,占地840平米。派出所一处,占地980平米;乡政府占地3330平米,工作人员79人;法庭占地3335平米,工作人员6人。

村、XX村、马头村、张庄村。该轴带沿线生产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交通

便利,是XX乡的经济社会核心地带。该带应成为乡域工业、商贸、交通运输及居住的核心分布轴带。

二级轴带为乡域环集镇和产业集聚区的地带。范围涉及横船湾村、松楼村、

屠府坟村、苏村、苍楼、李庄、伍村、唐村。该轴带沿线自然环境较好,土

地资源丰富。应结合绿色农业轴带建设,发展城郊生蔬菜瓜果种植、禽畜养殖和苗木花卉种植。成为蔬菜、苗木花卉、水果、禽畜养殖基地和特禽养殖基地。

二、发展规划

(一)集镇性质 1.集镇性质

XX市XX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的“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性质确定的依据

-16-

XX乡地处XX市东南部,北接东郊乡,西北邻南郊乡,自东北到西南分别与XX县的城关镇、范村乡相连,集镇距市区约6公里。境内有310国道、开杞公路、开通公路通过,交通条件便利。截止2008年底XX

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0661万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财政收入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772万元,比上年增长88%;农业增加值完成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036元,其他责任目标也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另外,其境内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而肥沃,适合于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境内的农业发展得很有特色,再加以引导,一定能成为XX市东南的一个重要中心。境内的特色农业资源有:蔬菜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规划再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是做大原有的特色产业,对其加以引导,形成规模经营;利用现有邻近市区的优越区位,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化工园区的工业初具规模,且发展前景广阔,好好把握当前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XX市XX产业园区。基于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规划集镇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因此XX乡的集镇性质为XX市XX产业集聚区,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根据集镇人口预测结果,集镇近期至2012年人口为1.9万人,远期2020年为5.5万人。

2.用地规模

XX乡集镇内用地主要可以分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等,XX乡工业主要布局化工区内、不在本次集镇生活区规划范围内,远离居住区。XX乡现在人均建设用地大于200m2/人,规划采用城市建设用地二级标准,即96.74m2/人,到2020年规划期末XX乡政府所在地建设用地规模为536.65hm2。

-17-

三、规划布局原则及功能分区结构

(一)规划布局原则

1.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和判读集镇的空间结构、创造具有整体感、层次感和序列感的集镇空间形象。

2.集中紧凑的布局原则,充分节约用地。

3.依托现状条件,利用有利的区位交通环境,创造一个对外联系方便,内部结构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的原则,使集镇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满足和提升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

5.弹性规划及分期建设,满足集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规划结构

根据上述布局原则,结合集镇用地的现状条件和自然条件,从区域宏观的角度出发,确定集镇的道路网骨架,规划范围内干路结构为“六横、七纵”。

结合道路网结构、功能分区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层次创造有序的、开放的、可识别的集镇。其规划范围内集镇用地结构分为居住区和综合服务区两大功能区,外围由马家河和惠济河两大景观带所环绕。其中,综合服务区分为两个片区,一个为集镇综合服务区,另一个为化工生活区综合服务区。

四、用地布局结构

XX乡集镇总体规划,是集镇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在空间上的落实,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依托。本次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遵循规律,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把集镇建设、产业与城市功能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城一体。产城一体就是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相辅相成、互进互动。重点依靠XX市XX产业集聚区,把

产业集聚区发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XX老工业基地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发挥好建设“三大体系”的载体作用。编制实施XX乡总体规划,重点突出抓好规划布局、产业服务和开发建设“三个环节”。产城一体、集约发展,体现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立足现实,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完善配套,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要体现“产城一体”,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对接。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以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的集中,为XX乡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持,又以城镇的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

(一)公共设施用地

综合集镇的道路网、内外交通条件、功能分区等因素,合理布局公共建筑,以形成方便、高效的集镇管理和服务体系的空间格局。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业用地和集市贸易用地。公共设施占地约为87.52hm,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6.31%,人均公共建筑用地为15.78m。

1.行政管理用地

行政管理用地现状是分散分布于集镇。到规划期末,结合集镇路网,集镇对外联系、对内管理和集镇居民的方便度,规划化工园区管委会迁至马家河东侧生活区的中部,建成一个中心职能服务中心,乡政府所在位臵不变;生活区的管理单位——居委会则分散设臵在各居住组团。行政管理用地占地约为11.43hm,占集镇建设用地的2.13%。

2.教育机构用地

XX乡中学规划搬迁至马家河北侧生活综合服务区内,扩建中学办学规模,完善中学的教学设施,为全乡的居民服务。把高楼、XX、马头、松楼四所小学迁并到集镇新规划的四所小学里,同时在小学旁边规划新建四所幼儿园。分别设臵在

2

西北部居住服务区、北部居住服务区、中部居住服务区和南部居住服务区,主要服务集镇及周围村庄居民。教育机构用地占地约为17.57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3.27%。

3.文体科技用地

集镇现有文体科技用地比较缺乏,规划五处文体科技用地,分别分布于北集镇综合服务区,中部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和南部居住服务区。规划分别规划建设综合图书馆、展览馆、综合活动站、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场等。为集镇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丰富集镇居民生活。占地约为13.94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2.60%。

4.医疗保健用地

充分利用便利交通条件,在原镇卫生院的基础上扩建,建设与其配套的服务设施;在开杞公路南侧集镇综合服务区旁边规划新建一所疗养院;完善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形成全镇的医疗卫生区。占地约为8.28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54%。

6.商业金融用地

结合集镇的道路网络和居民分布部局,在集镇主要街道两侧设臵沿路商业,主要沿两条干道分布,并向南延伸,规划在中部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建一处规模较大商业集聚中心,在集镇东北部和南部建设两处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形成全镇的商业布局的点轴模式。占地约为28.15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5.25%。

7.集市贸易用地

在集镇东部结合全镇的布局,在集镇东北部和西北部各设立一处综合农贸市场,满足集镇居民日常生活;同时作为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用于乡域农产品的交易。占地约为8.15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52%。

(二)居住用地

保留原有的居住用地,根据人口的增长,集镇居住用地主要围绕集镇综合服

2

2

-18-

务区和园区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展开。建设四处居住用地,北部居住组团、中部居组团区、西北居住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居住用地占地约为225.34hm2,人均居住面积为40.62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41.99%。其中在北部居住片区和中部居住片区,建筑体以多层住宅楼为主体;在西北居住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团,以2-4层的联排住宅为主体。

结合建筑、绿化、环境小品及室外环境的设计创造方便、舒适、亲切、安全、平等,富有人情味和地方文化特色、社会和谐、人地和谐、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三)绿化用地

以马家河、惠济河为基础,构成一个景观水系绿化网。并在不同位臵新增七片公共绿地,在惠济河西侧设臵一片公共绿地,在马家河北侧沿景观水系设臵两片公共绿地,在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居住服务区设臵几片绿地,结合文化综合广场,使其成为人们休闲的绿地空间。随着集镇的发展需求,集镇开放空间和绿地空间的增加,结合集镇的开放空间建设,道路系统建设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共同构建集镇绿色网络。绿化用地面积为96.86hm2,占建设用地的18.05%,人均绿地面积为17.46m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39.29 hm2,占建设用地的7.32%,人均面积为7.08m2。

通过街道绿化,行道树的配臵,街头绿地、花园、小品等的精心设计来实现街道景观的特色化、生态化和精细化。

通过街道景观的系统性设计来整合集镇空间,实现集镇空间的网络化、系统化和序列化。

把握平原地区小城镇的空间尺度,有机融合水环境,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和造型,完善并精心构建集镇绿地系统,体现人和自然共生的生态意识。

在开放空间体系的设计中,要强调个体空间的个性特征,使其具有标志性和可识别性。让人们在空间的互动中感受空间的个性魅力,从而实现集镇空间的个

性化。

(四)对外交通用地

结合集镇的内外交通条件,规划搬迁公交车站到集贸市场北侧,并在加油站和加气站中间设臵一处停车场,以满足生活和交易需要。车站占地为0. 73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0.14%。停车场占地为1.05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0.20%。公路交通用地占地为25.97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4.84%。对外交通用地占地为26.67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4.98%。

(五)工业用地

集镇工业集中布局在XX市XX区内,在本次规划范围内,仅在地块西北角设臵一块农业设施服务用地,占地为0.78hm2,占集镇建设用地的0.15%。

表13 建设用地平衡表

类别代号 R R2 R3 C C1 C2 C3 C4 C5 C6 M M4 W T T1 T1 用地类型 用地面积(hm2) 225.34 223.49 1.85 87.52 11.43 17.57 13.94 8.28 28.15 8.15 0.78 0.78 9.4 26.7 25.97 0.73 占建设用地比例(%) 41.99 41.65 0.34 16.31 2.13 3.27 2.60 1.54 5.25 1.52 0.15 0.15 1.75 4.98 4.84 0.14 人均用地面积(m2) 40.62 40.29 0.33 15.78 2.06 3.17 2.51 1.49 5.07 1.47 0.14 0.14 1.69 4.81 4.68 0.13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其他居住用地 行政管理用地 教育机构用地 文体科技用地 医疗保健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集贸市场用地 农业服务设施用 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公路交通用地 汽车站 -19-

T2 S U U1 U1 U1 U2 U3 G G1 E E1 E2 其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停车场 广场 道路 工程设施用地 邮电所 加油站 气化站 环卫站 消防站 绿地 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 建设用地 水域及其他用 地 水域 农林用地 规划范围内用合计 地 84.52 1.05 3.3 80.17 5.53 1.43 1.32 0.97 1.22 0.59 96.86 39.29 57.57 536.65 106.99 54.35 52.64 643.64 0.00 15.75 0.20 0.61 14.94 1.03 0.27 0.25 0.18 0.23 0.11 18.05 7.32 10.73 100.00 19.94 10.13 9.81 119.94 0.00 15.24 0.19 0.59 14.45 1.00 0.26 0.24 0.17 0.22 0.11 17.46 7.08 10.38 96.74 19.29 9.80 9.49 116.03 另外还有东西向、南北向多条支路。具体布局参阅《集镇道路交通分析图》。 (二)道路等级

规划集镇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原310国道、开通公路、原开杞公路和XX村干路设臵为主干道,其中原310国道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其他主干道道路宽度为40米。

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和15米两种。 原国道两侧建筑退后道路红线15米以上,主干道退后5米以上,次干道、支路退后3米以上。

六、专项工程规划

(一)供水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规划区无供水系统。居民以各家自备小水井为主,用水量无法统计。 2.规划原则

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逐步取消自备水源,保证供水水质水压。

五、道路网规划

(一)路网结构

集镇道路主要在现有道路网的基础上扩宽改造,同时与新建道路相结合,规划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众多干路和支路形成道路网络格局,其中干路有“六横、七纵”。

干路“六横”是指东西向道路:原开杞公路、北二路、北四路、北六路、原310国道、北九路。

干道“七纵”是指南北向道路:东一路、东三路、东五路、东七路、开通公路、东九路、东十一路。

3.供水水源规划

XX乡毗邻XX县城,供水水源近期可由XX县青年路现状DN600给水管道供给。远期由XX市第一水厂(供水规模20万吨/日)沿开杞公路向规划区供水。

4.用水量指标及规划用水量

规划区内无工业用地,仅考虑生活用水量:规划集镇人口近期1.9万人,远期5.5万人,根据河南省城镇供水大生活指标,小城镇供水的实际情况,确定XX乡近期生活用水量控制在120升/人〃日,远期生活用水量控制在170升/人〃日。

因此:近期生活用水量为19000×120=2280吨/日

-20-

远期生活用水量为55000×170=9350吨/日 取乡镇用水日变化系数为1.4,则:

近期2010年平均日用水量: 2280/1.4=1629(吨/日) 远期2020年平均日用水量: 9350/1.4=6679(吨/日) 5.供水管网规划

规划XX乡供水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管网相结合的布臵方式。干管管径为DN400-DN300,支管管径为DN200-DN100, 给水管道须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臵消火栓,规划供水管道布臵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规划区无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污水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规划原则

(1) 规划区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避免环境污染。 (2) 充分利用现有水体,采用就近分散排放的原则。

(3)充分利用地形,尽量考虑自流排水,减少提升,节省投资和经营运转费用。

3.排水体制

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污水进入XX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雨水就近排入惠济河、马家河。

一)污水工程规划 1.规划污水量

乡镇产生的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计算,近期2010年平均日污水量为

1303吨/日,2020年平均日污水量为5343吨/日。

2.污水处理

污水经污水管道汇集至XX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近期1万吨/日、远期2万吨/日)。

3.污水管网规划

沿污水处理厂西侧道路敷设DN900- DN1000污水主干管,规划区内污水通过该污水干管进入XX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规划XX乡污水管道布臵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二)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采用XX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5075(1+0.61lgP)

暴雨强度公式q=——————————

( t+19)0.92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取1年 t—设计降雨历时 雨量公式Q=Ψ〃q〃F Q —雨水量(升/秒) Ψ—径流系数,取0.6 F—汇水面积(公顷) 2.雨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雨水分区排放,各分区雨水分别通过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往马家河、惠济河。

规划XX乡雨水管道布臵在道路的东侧和南侧,雨水主干管管径为B*H=1600*1200-1400*800,其余支管管径为DN800-DN600。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21-

(三)供电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规划区内现有10KV线路均接自杨正门110KV变电站。 2.负荷预测

采用“人均综合用电指标法”进行预测,取人均综合用电负荷,近期为700瓦,远期为1200瓦,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14 用电预测表

序号 1 2 3 项 目 总人口 人均综合用电指标 用电总负荷 单位 万人 瓦 万千瓦 近期 1.9 700 1.33 远期 5.5 1200 6.6 序号 1 2 3 表15 固定电话业务量预测表 项 目 总人口 电话普及率 电话交换总容量 单位 万人 部/百人 万门 近期 1.9 50 0.95 远期 5.5 70 3.85 本次规划依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规模和省局有关邮电发展战略报告,并考虑XX乡人口增长,确定集镇交换机容量为4万门。

(2)移动电话用户预测:采用普及率法进行移动电话用户预测。电话普及率采用80%,规划期内移动电话用户5.5*80%=4.4万部。

2.局所规划

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规划区内新建一处通信、邮政合建所。 3.通信管网规划

规划区内通信电缆采用管道环状敷设,原有架空明线应逐步改造为管道敷设。要求通信电缆布臵在道路东侧与南侧。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二)邮政设施规划

规划按照1处/2万人标准布臵邮政所。规划区内规划2处邮政所:新建一处通信、邮政合建所、结合规划区建设单独设一处邮政所。

(五)燃气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目前规划区无天然气管道,仅有很少部分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 2.规划原则

3.电源规划 规划区规划期末用电负荷为66MW,XX化工园区新建110KV光明变电站,XX化工园区及本规划区用电均接自该变电站。

4.供配电网规划

规划区采用10KV线路供电,10KV线路形成环状,通过低压配变电,实行分区供电,要求供电线路布臵在道路西侧与北侧,并且埋地敷设。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四)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规划区内现状无邮政,通信局所。 一)通信工程规划 1.容量预测

(1)固定电话业务量预测:采用“电话普及率法”进行预测,取电话普及率近期50部/百人,远期为70部/百人,预测结果见下表:

燃气工程规划应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

-22-

设计。

3.气源规划

近期采用液化气供应用户,远期从市区接入天然气管线。 4.用气量预测

(1)居民生活用气量:根据XX市总体规划确定居民生活平均耗热定额为2100兆焦/人.年(50*104千卡/人.年),天然气平均低热值按36兆焦/立方米,即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为0.16立方米/人〃日。2020年本区规划总人口5.5万人,远期供气普及率按90%考虑,居民生活用气量为0.80万立方米/日。

(2)商业用气量:规划采用估算法对商业用气量进行预测。规划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用气负荷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30%计,为0.24万立方米/日。

(3)采暖通风和空调用气量:城市燃气用于采暖空调将对规划区集中供热起到一种补充,为配合市区环境治理要求,燃气采暖空调将有所发展。用气量按民用气量的40%计,为0.32万立方米/日。

(4)天然气总用气量:其它未预见气量及管网损失部分按总用气量的5%计,为0.068万立方米/日。区内规划总用气负荷为1.43万立方米/日。

5.燃气管网

规划XX乡燃气干管采用环网布臵,管径为DN200,环状网敷设不到的地区采用支管供气,支管管径为DN110-DN160。规划燃气管道布臵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六) 供热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中心区无集中供热系统。 2.集中供热规划原则

以大型热源为主,逐步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3.热负荷预测

规划民用热负荷采用指标法进行计算。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及市区现状供热情况,确定居住建筑物综合热指标采用45W/m2,公共建筑物综合热指标采用60W/m2。

表16 热负荷预测表

序号 1 2 合计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用地面积 (万m2) 225.34 87.52 295.73 热负荷指标 (W/ m2) 45 60 热负荷 (MW) 101.4 52.51 154 4.规划热源

本规划区供热接工业园区新建热源厂。 5.供热管网

沿规划区主次干道布设环状供热管网。近期供热普及率按30%考虑,远期根据企业用气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力争达到60%。规划热力管道布臵在道路的西侧和南侧,在小区建设时配套建设换热站。详见单项工程规划图。

(七)管线综合规划

区内市政工程管线宜采用埋地敷设。 为减少各种管线交叉,管线布臵原则为:

1.给水、燃气、电力、污水管线位于道路的西、北侧, 2.热力、通讯、雨水管线位于道路的东、南侧,

-23-

3.管道埋深由浅到深依次为:通讯、电力、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管线避让原则为:有压管让无压管,宜弯管线让不宜弯管线,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

(八)环卫工程规划 1.现状情况

规划区无完善环卫设施。 2.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所制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布局,依据有关环卫技术指标,对该乡环卫设施规划如下:

(1)职工队伍:组建环卫队伍,按总人口2.5‰的比例进行配备,共需环卫职工,近期为48人左右,远期138人左右。

(2)环卫车辆:万分之二的指标配臵,近期需4台,远期需11台。 (3)公共厕所:沿主要街道布臵水冲式厕所,具体指标为主干道 450-700m一座,一般道路800—1200m一座,每座占地80m2。

(4)环卫队布臵在规划区南部马家河北侧,占地约1.22公顷。

(5)垃圾粪便中转站:按环卫技术要求,规划在该乡结合公厕建粪便垃圾中转站,以便及时清运集镇垃圾和粪便。共设垃圾粪便中转站4个。

(6)乡镇街道清扫

乡镇主干道由环卫职工清扫;

企事业单位内的道路由各单位自行清扫;

居民区道路实行“门前三包”,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九)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整合园区道路作为消防道路,道路通达顺畅。根据国家规范,5万人以下的

小城市可设1处消防站,消防站责任范围宜为4—7平方公里,园区内新建消防站一座,规划位于记者生活区南部,马家河北侧。并能保证接警后5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主要街道和区域设臵消火栓,其服务半径不大于120m。

2.防洪规划

根据XX市防洪规划规划,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马家河、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惠济河河道进行拓宽改造,马家河河道上口宽度为100米,两侧各预留30米绿带,惠济河河道上口宽度为165米,两侧各预留30米绿带。既满足防洪排涝的需要,同时形成园区的绿色生态景观带。

完善雨水系统建设,保证规划区雨水顺利排除。 3.人防规划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总体方针,本着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科技人民防空需要的原则,把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规划区按照人均1平方米人防工程进行建设。

(十)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实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统一、协调发展。

(2)加强绿化,为规划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3)规划区整体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周边水体及居民区等重点地区的安全防护距离,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确保这些地区不受到污染。

2.空气环境规划:规划本区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Ⅱ级标准(GB3095-1996)。 3.水环境治理规划:区域内河道水质近期达到国家地面水标准IV类,远期达到国家地面水标准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具体措施:

-24-

(1)以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下水、地表水)为重点,全面开展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确保饮用水源。

(2)科学合理地确定水体环境容量,实施水污染物的容量总量控制。严格执行水污染排放标准,现有污水排放源必须严格执行所在功能区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步伐,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完善运行机制。

4.噪声控制规划: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GB3096-93),达标率为100%。具体措施:

(1)合理规划,减少敏感区域机动车流量,畅通交通干线,严格控制汽车噪音污染。

(2)交通干线两侧预留绿化带。

(3)合理功能布局,在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之间用绿化带分隔。

5.固体废弃物目标: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目标。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

XX乡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9~2012年,近期2012年全乡总人口为3.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为1.9万人,用地248.9公顷。

二、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一)乡域建设

首先,有计划的进行迁村并点,将大部分的基层村迁移至中心村,扩大中心村的规模,集中力量进行中心村建设。

其次,加强道路的假设,初步形成连接各种新村和集镇的路网体系,并同时配建地上、地下管线设施。

近期各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建设、中小学的迁并、房屋改造、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并对各个中心村的特色产业进行引导,基本实现各个中心村的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表17 中心村、基层村公共与基础设施配置表 公共与基础设施 道路 小学、幼儿园 卫生所、计生站 文化大院 村委会 百货商店 运动场地、老年活动室 一般配置 有条件配置 ★ ★ ★ ★ ★ ★ ★ -25-

公用礼堂 文化宣传栏 集贸市场 娱乐场所 ★ ★ ★ ★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措施

(二)集镇建设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初步形成新区路网格局,并同时配建地下、地上管线设施。

其次,合理进行土地开发,在建设过程中,应同时重视车站、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共绿地等的建设。到2012年,集镇的各种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以吸引整个乡域居民向集镇集中。

近期土地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医疗设施、集贸市场、车站、文化馆、小学、幼儿园 、住宅开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其他的环卫设施等。

总体规划是村镇发展的重要战略纲要,是关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步骤。要将总体规划付诸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由于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更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综合开发,保证总体规划的稳步实施。

一、规划法制建设措施

1.加强集镇规划法制建设,完善城镇规划的立法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的立法、检查、监督作用,逐步健全与完善规划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和规章建设,强化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进一步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依法进行镇镇规划管理。 2.加强规划立法宣传,普及规划意识

加强镇镇规划和有关法规的宣传,增强市民规划意识,使全镇人民了解镇镇总体规划在各项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和重要指导作用,增强市民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XX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执行总体规划和有关法规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和支持镇镇的规划管理。

3.健全法制监督和执法机制,保证总体规划依法严格实施。

要进一步完善集镇规划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集镇建设的法制监督和执法机制,并依照集镇规划管理规定和其它建设管理规定,进行集镇建设和管理,严格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保证总体规划依法严格实施。

-26-

二、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1.加强集镇规划工作的行政领导和组织实施

集镇规划工作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是政府管理集镇的重要手段,应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从领导力量上加强投入,涉及集镇规划和建设重大问题,由集镇规划领导小组决策,以提高集镇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和决策的权威性。

2.加强集镇规划管理职能机构力量的建设

进一步充实集镇规划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力量,增加必要的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以适应集镇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集镇规划和管理的作用;各个街道都应有专职或兼职的规划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建立管理责任制,完善勘查等工作制度。

3.建立规范化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

集镇规划管理是实施集镇总体规划的关键环节,集镇规划安排的建设项目要靠规划管理去组织实施,建立规范化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健全内部工作管理制

度,提高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搞好廉政建设。

三、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1.加强资金筹措工作,积极推动集镇的开发

要解放思想,用活政策,广筹资金,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根据集镇建设重点,积极推动集镇新区开发建设,拓宽集镇建设资金渠道,保证规划实施。

2.实行集镇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

逐步实行集镇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原则,逐步形成基础设施与集镇同步协调,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继续搞好集镇土地成片综合开发,做好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3.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实行统一综合开发

要适度发展房地产业,根据集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部署,选定开发建设地段,实行统一综合开发,根据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原则,吸引各方投资,把房地产业作为开辟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m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