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解题方法归纳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1 16: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散文解题方法归纳

㈠把握结构思路

1.设问方式。 (1)文章是围绕什么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析。(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 (4)文中主要写了××、××,这些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5)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2.解题思路。

(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兼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文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纳。

(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①分析中心句。段首、结尾。②分析标志语。如:既、又、并且、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此、所以等。③分析过渡句(承上启下)。④分析文章的线索。 3.答题模板 文章以××为线索,首先写…,其次写…,最后写…。(关注:线索、中心句、过渡句、标志词语、表达方式) ㈡分析线索及其作用

1.设问方式。①某某在全文的结构有什么作用?请简析。②简要分析某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线索常识。①类型: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②作用:组织材料、贯串全文、有机连接、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等。 3.答题模板 (1)点线索(情、人、物、时、空) (2)析含义(双层) ⑶明作用(结构、主题) ㈢分析材料安排技巧及作用

1.设问方式。①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写某某(事或物)?②文章要表现的不是某某,却又从某某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③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某某?④作者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某事(物),这样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

①人(物、景)的自身特点。②丰富主题内涵。③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④引出某一事物,为下文内容作铺垫。⑤和某一事物形成对比。⑥映衬烘托某一事物。⑦和文中某一部分内容形成照应、关联等。 3.答题模板 内部:①自身特点。②丰富内涵。 外部:①作线索。②作铺垫。③成对比。④作映衬。⑤相照应。 ㈣归纳概括文意

1.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3)作者为什么说××?请

- 1 -

简要概括。(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2.答题模板 找准区域,提关键词,精概括。 ㈤理解词语的含义

1.设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句中××、××词各指代什么? (4)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答题模板 ①基本义+②主旨义+③情感义+④修辞义(A.比喻义;B.双关义;C.象征义)+⑤结构作用 ㈥理解句子含义

1.设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句的理解。 2.答题模板 ⑴找关键词。⑵分析含义:基本义+主旨义+情感义+ 修辞义+结构作用 ㈦分析句段作用

1.设问方式。(1)说说×句或段在文中的作用或好处。 (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或好处。(3)作者为什么写这一段或句?(4)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2.答题模板 内部作用:自身特点内容+情与理+手法 外部作用:结构(首、中、尾)+主旨 附: 句段在文中不同位置的作用 在开头 在中间 在结尾 1.总领全文; 1.承上启下; 1.升华感情; 2.引出下文或引出2.前后呼应; 2.深化主题; 话题; 3.为下文作铺3.总结上文; 3.为下文作铺垫或垫(引起下4.卒章显志,点明与下文构成对比; 文); 主题; 4.开门见山,点题4.照应上文,5.呼应开头,使文(照应标题) 转换话题。 章结构首尾圆合; 5.制造悬念。 6.言已尽而意无6.营造氛围,奠定穷,使文章委婉含感情基调。 蓄。 ㈧鉴赏语言特色

1.设问方式。(1)以某段落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语句加以赏析。 2.答题模板 ⑴词语锤炼(动、形)⑵对象+特点 ⑶语言特点(准确周密、整散结合、音律和谐、幽默风趣、庄重典雅) 附: 语言特点的“三面六字” (1)素(质朴、清新、淡雅、自然) 丽(绮丽、奇特、藻饰、华美)

(2)直(明快、简洁、浅白、晓畅) 曲(委婉、朦胧、含蓄、慰藉) (3)阴(柔婉、凄婉、苍凉、沉郁)

阳(雄健、豪放、刚劲、浑厚)

㈨鉴赏形象特点

1.设问方式。①文章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②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寓意、特征、意义? 2.解题思路 ①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侧面描写②故事情节③身份、地位、经历、教养④社会历史背景⑤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附: 人物形象正面描写类型及作用

类型 作 用 附: 表现手法类型及作用 名称 艺术效果 ①生动形象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1)象征 蓄之美;③启发读者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2)对比 ①突出鲜明特征②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①侧面突出事物特征;②表意委婉,含意隽(3)衬托 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①借(怀)古讽(伤)今,委婉含蓄表达思想情(3)引用典故 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③增强文化(学)气息,增强艺术感染力。 ①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②鲜明地表(4)讽刺 达作者的褒贬好恶;③幽默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5)渲染烘托 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结局; 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6)抑扬结合 鲜明地表情达意,增加文章波澜曲折之美,增强文章可读性。 ①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7)虚实相生 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充实内容,增强表现力。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景动写,动态静描,(8)动静相衬 突出事物特征,富于诗意,充满美感。 以小见大,化虚为实,说理更具体形象,突(9)以小见大 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①散而不乱,形神兼备,中心突出;②材料⑽形散神聚 丰富多样,增大文章容量,丰富读者见闻。 ⑾托物言志 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美感。 充实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⑿联想想像 章的艺术感染力。 引用内容本身具有的意蕴,充实文章内容。①引用故事传说:增强传奇性或神秘性; ⒀引用 ②引用诗歌:增强诗情画意,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俗语: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十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1.设问方式。(1)××段××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2)请你对×句话加以赏析。(3)请谈你对x句话的理解。 2.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对象及特点+情与理+效果 附: 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 比喻 表达效果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①语言生动; ②突出形象特点。 ①强调内容; ②增强感情;③加强语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②揭示本质,给人夸张 启示。 ①结构整齐,有音律美感;②表意凝练,抒情对偶 酣畅。 借代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突出形象特点。 反问 ①强调内容; ②增强感情;③加强语气。 排比 设问 ①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②承上启下。 - 2 -

语言 包括对话、独自等。它能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动作 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性格特征等。 描写 心理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描写 征。 肖像 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的描写。 描写 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身份、际遇等。简笔勾勒人、物、景等形象。简洁、准确、传白描 神表现形象的特征。 (十)物象的作用 1.设问方式。 (1)文中某物(人)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2)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某物(人)? (3)文章写某物(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着意描写某物(人)的目的是什么? 2.答题模板 内容(特点、充实)+情感+主旨+ 结构(线索、点题、过渡、伏笔、悬念) (十一)表现手法及作用

1.设问方式。(1)请你从表现(艺术)方法的运用上说明××描写的特点?(2)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3)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1)确认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2)指出作用(对象及特点+感情+道理) (3)分析好处(效果)。 3.答题模板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想象、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对象及特点+情与理+效果

(十三)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1.设问方式。(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2)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2.答题模板

①明确观点+②分条陈述理由(结合原文) (十四)探究文本意蕴

1.设问方式。(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句、段)内涵的理解。(2)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物包含了哪几层深意。(3)×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 2.解题思路

⑴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

⑵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 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3.答题模板 有据+有理+有结论 (十五)探究创作意图 1.设问方式。(1)结合文意,探究这篇文章的创作意图。(2)作者写××的意图或目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2.解题思路 ①作者经历及人生感悟(物→人)、所处时代(社会现象) ②人的价值(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 ③传统文化④传统美德 附: 散文中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 (1)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念。

①人的自我价值(解决人与自我的矛盾)→人格:人性的内涵,道德的修养,人的理想

②人的社会价值(解决人与社会<人>的矛盾)→社会责任心,对社会作出贡献。

③人的自然价值(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的积极平衡。

(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①团结统一的传统②独立自主的传统③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爱好和平的传统④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传统;⑤贵和谐、尚中道的传统。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古代“八字”美德: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

②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

(十六)个性化解读

1.设问方式。(1) 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

- 3 -

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2)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就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2.答题模板 有理有据有观点,一文二材三体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mh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