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审言及其《文选》学

更新时间:2024-03-22 0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审言及其《文选》学

作者:蒋 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01期

江苏兴化在清代隶属于扬州府,曾诞生多位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自然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家郑板桥,其次则有清初名诗人李映碧、肖像国手禹之鼎,清代中叶花鸟画家李、词曲家任大椿,晚清名学者刘熙载,到清末民国间又出了一位以工骈文、精于《文选》学著名的大学者李详。

李详(1859—1931),字审言,号窳生、媿生、百药生。扬州兴化人,李映碧裔孙。父亲经商不利,家道中落。审言少从江都史小庭受《左传》,好读《文选》,日课而不辍。“钻味善注,资为渊海,视有遗义,间复研究”,只因家贫无书,所得殊寡。史先生论学最推崇汪中,审言习闻师论,仰之如天人。十九岁读汪中《述学》,笃好其文章,以至集中佳篇悉能背诵。受知于学政黄体芳,以第一名取为附学生。光绪十一年(1885),王先谦来扬州策士,审言又为王所知,录为廪贡生。从此生计稍纾,益发苦读。十四年(1888),将历年研读李善注本,订补前人阙误的心得编为《选学拾渖》一书,求正于王先谦,当时他正好三十岁。王先谦深为赞许,批曰:“所撰各条,并皆佳妙,无可訾议,只恨少耳!”他尤为欣赏的是,“生所注兼能搜讨古人文字从出之原,与鄙意符合,不专从征典用意,目光尤为远大。如能一意探求,俾成巨帙,允为不朽盛业”。这是说李审言对《文选》注释的订补,不单单着眼于追索语词的出典,而能顾及文本与所依据的前代典籍的关系。

光绪十七年(1891),审言谒淮扬海道谢元福,被留于幕府掌书记,且为编录藏书,得肆读四部书籍。后谢元福因故去官,审言又馆于盐城王贞春家。屡应乡试不中,而文名鹊起。《论桐城派》一文刊于《国粹学报》,颇为当时瞩目。二十五年(1899),翰林蒯光典奉命至盐城丈量樵地,审言与陈玉澍往谒,畅论扬州学派渊源,蒯光典极赏审言才学。二十七年(1891)秋闱报罢,遂馆于蒯光典家,在南京前后五年,游于故老名士间,骈文之工著闻于时。谭献读审言所作,称“熟精《选》理,自铸伟辞,无从来旁采胠箧之敝”(李审言《药裹慵谈》卷二),与冯煦、缪荃孙、沈曾植并宠之以序。三十二年(1906),蒯光典出任欧洲留学生监督,适端方创江楚编译官书局,总纂缪荃孙聘审言帮办。其实当时无书可编,审言助况周颐编端方所藏金石目录解题之余,接连撰成《韩诗证选》、《杜诗证选》,宣统元年(1909)刊于《国粹学报》。恰值冯煦出任安徽巡抚,沈曾植为布政使,创存古学堂,聘审言为教习,讲授史学与《文选》学。沈曾植于客座介绍审言,以“江淮《选》学大师李先生”相称。

辛亥革命后,前清故老麕集于上海。李审言也迁居沪上,馆于前江楚编译官书局总办刘世珩家,课其子并助其校刻古籍。江苏通志局复开,冯煦任总纂,聘审言为协纂。1923年,东南大学聘审言为国文系教授,讲授《文选》、陶渊明、杜甫、韩愈诗,未及两年即因战乱辞归。1928年,蔡元培任大学院长(中央研究院前身),审言与胡适、鲁迅、陈垣等十二人同受聘为特约著述员,整理平生著述未毕而病殁于兴化故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m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