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文中的科考

更新时间:2023-03-10 21: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晚唐诗文中的科考

作者:徐乐军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02期

晚唐社会中的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藩镇战乱这三大痼疾给唐王朝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文人士子的出路亦愈发狭窄。传统的科举考试之途中,制举、明经、杂科日渐式微,只有进士科一枝独秀并最终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竞争空前激烈。由于唐代科考一直采用不糊名、通榜等形式,虽有选人相对透明之利,但贿赂、门第、朋党、关节等冲击因素所带来的弊端却大大抵消了那么一点点的便利,使得文人士子们对公道的评述不一而足,也为我们认清这一历史现象笼上了一层迷雾。那么晚唐科场到底有无公道可言? 一

失意者对科场公道的评述当然是负面的,因为他们处在失望之中。落第的痛楚令人心碎:“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赵嘏《下第后上李中丞》)“一枝仙桂,尝欲凯觑,十年恸哭于秦庭,八举摧风于宋野。”(罗隐《投湖南王大夫启》)“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功名生不彰,身殁岂为鬼。”(刘驾《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落第还给他们带来诸多的难堪,主要是愧对亲友:“如病如痴二十年,求名难得又难休。回看骨肉须堪耻,一著麻衣便白头。”(刘得仁《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其二)“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章碣《下第有怀》)“落第愁生晓鼓初,地寒才薄欲何如?不辞更写公卿卷,却是难修骨肉书。”(杜荀鹤《下第投所知》)“旧交因贵绝,新月对愁生。”(顾非熊《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失望之余,自然需要寻求原因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首先是从自身找原因,寒门出身便很容易被想到:“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罗隐《丁亥岁作》)“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李山甫《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十载声沉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张《言情》)除了归因于出身的低微,还有无人荐引的惆怅:“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雍陶《人问应举》)“要路无媒果自伤。”(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出身寒门且无人荐引,似乎成了失意者抚平心灵创伤的麻醉品。有趣的是,他们几乎没有提到自身才学方面是否欠缺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放开来,终于发现了造成自身科场失意的主因,那就是公道的缺失。于是,对科场不公的指斥成了失意者共同的呼声:“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章碣《癸卯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北梦琐言》卷七《高蟾以诗策名》道:“进士高蟾……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春风怨未开。?盖守寒素之分,无躁竞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曰:?翰苑何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渤海策名也。”这里以胡曾、罗隐之怨刺反衬高蟾之安分,高蟾于是得第。沈德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l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