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十四周周末辅导语文试卷(A卷)(学生用)

更新时间:2023-03-17 16: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年级第十四周周末辅导语文试卷(A卷)(学生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积聚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社会该如何看待之?

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其次,“蚁族” 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

1、下列关于“蚁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蚁族” 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B、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被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 “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

相似。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乏力,是“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学历者和低学历者在劳动力过剩面前是没有区别的。 B、舒尔茨和杰克思都认为公众接受教育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只要改善教育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体制,“蚁族”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D、社会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就业却难,是因为“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渠道不顺畅。 3、下列对“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积聚”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众教育投资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B、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蚁族”的出现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 C、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对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D、“蚁族”的出现,是个体风险,更是社会风险,任由其叠加容易形成积聚效应。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

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

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

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勤为春坊左、右 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

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 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C.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濂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

① 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④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⑥他得官者复数人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名。

8.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怎样的心情?(4分) 9.《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3)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 。 (4)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 (5)_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7)_____________,还乡须断肠。

(8)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斑白者不负戴与道路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

白纸黑字 奚同发

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里一无所知。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打上石膏就离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

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

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重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一个娃辍学。

上镇中学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掴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

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了。娘长叹一声,唉——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

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的精神支撑,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 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一头匍匐在地??然后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

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到第一次汇款时,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就要兑现了!

找到邮政所3019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

邮政所几乎停止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来??

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给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一个捡破烂的怎么每

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 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不停地抹泪儿。 现场观众焦急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的模样,或她出现的 场景??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l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女孩在得到有人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的纸条后,曾多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但都 被父亲阻止,直到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

B.这篇小说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构思巧妙。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父亲多次阻止女孩动用“纸条”,说明他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的勤劳农民,但他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

D.大娘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卖掉了房子,靠拾破烂维持生计,供陌生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超越生命的承诺令人肃然起敬。

E.结尾描写了女孩、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兑现了承诺的女人,但她却没有到来。结尾的这种开放性设计,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2)小说中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线索展开的。(6分)

(4)“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7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l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