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第二课教案设计及课件古诗两首

更新时间:2024-06-25 0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是教材中的定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的基本要求。《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时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进而赞美春天。《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通过赞美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指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激起的作者心中的喜悦。 设计理念: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学过、背过不少。同时,对于春天的景象,孩子们也已经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本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出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知诗意,并能感受到祖国传统经典的节奏和韵律美,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流露出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的情感,并积累优美的诗句。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诗句,有助于学生走进诗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理和情感共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咏柳》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学习重点、难点:

1.注重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 2.背诵诗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或收集关于春天的图片、词句、古诗文;观察柳树的生长情况;了解作者生平或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汇报课前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尤其是柳树的生长情况,或展示自己的资料。 )

2.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 【设计说明:合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图激趣,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感受到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为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作好铺垫。】

3.师:春天来了,长出新芽的柳树是这样美,你们喜欢吗?(喜欢),诗人贺知章也很喜欢这美丽的柳树,所以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咏柳》。(板书)(同时提醒学生观察老师写“咏”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他们写一写“咏”,从“咏”的结构或写法上你已经知道它的意思可能是??孩子们猜测)

4. 课件出示“咏”的两个义项(1)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2)用诗词等来叙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咏”在本诗中的意思。应选(2)。师: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可能是在——(学生补充: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以前我们学过《咏鹅》,以后看见以“咏”开头的题目我们就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了,比如“咏梅、咏春、咏志??等”。

【设计说明:将学生此前的学习与当前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在学新知的同时注重积累,内化所学。】 5.全班齐读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感知,识字

l.师:诗人是怎么描写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这首诗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课件,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方法。

(1)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书写“裁剪”二字。 (3)开火车读。 (4)全班读。

【设计说明:识字教学在三年级仍然是重点,但老师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生字读准,并牢记字形。】

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设计说明:初读的任务,将古诗读准、读通,能从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的熟读可为理解诗意打好基础。】 三、诵读,知意,背诵 1.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行。

(l)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学生观看图片,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

师:在诗人的眼里,远远望去,高高的柳树垂下柔软碧绿的枝条,像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柳条的样子像垂下来的丝带,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3)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呢?从这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妆”是“打扮”的意思。“绦”是“用丝编成的带子。 学生2:我知道第一句诗告诉我们这高高的柳树像碧玉打扮而成的。碧玉和柳树的枝条都很绿,绿得很滋润。

学生3:我知道原来诗人是说这刚长出的碧绿的叶子像绿色的玉那样惹人喜爱,这是一个比喻句,诗人不仅用碧玉来比作嫩绿的枝叶,还把那垂下的柔软的枝条比作了“绿色的丝带”。“绦”就是指“用丝编成的带子”。(同时老师展示课件5.)

学生4:我知道“万条”, 是虚数,形容柳树的枝条之多,长得很旺盛。 (4)指名读,并让学生尝试划分诗句节奏,教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设计说明:在古诗的教学中,一定先让学生的自主性充分显示出来,让学生学会借助课本里的注释和资料书,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学习,并在独立的古诗词学习中迁移运用。教师随学生的生成结果调控课堂结构、随机补充。】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大意。(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好像是碧玉妆扮而成的,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6)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行。 2.自读第三、四行。

(l)师:前两行诗,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刚刚发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行,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指名读。

(3)师:这么美的柳叶一定是一位巧手的裁缝才能裁出来的吧?诗人这样问道:(生读)“不知细叶谁裁出”。紧接着,诗人又自己回答,告诉我们这巧手的裁缝就是那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在这两行诗里,诗人通过赞美柳树,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4)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两行的意思。(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的?原来是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啊!) 3.尝试背诵。 4.对整首诗的总结。

师:学完这首诗,你的收获是什么?

师:大家收获很大,知道了前两行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延伸对春天的赞美。带着自己的感受再齐读一次。

【设计说明: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赏读《城东早春》

师:在唐朝还有一位叫杨巨源的诗人,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写过一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城东早春》及注释: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对诗人的统称。②新春:早春。③匀:匀净。④上林:地名,上林苑。

(1)生齐诵古诗,并结合注释体会体会。

A、诗人们的眼光总是那么独特,虽然春天刚到,百花还没有盛开,可是那清新的早春景色却是诗人们的最爱,生读诗句“诗家清景在新春”。

B、现在正是春天刚来的时候,诗人眼里看到的柳树是怎样的呢?生读诗句“绿柳才黄半未匀”。

C、如果再晚些时候出去赏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生读诗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看来,待到繁花似锦的时候出门赏春可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诗人在诗里写道——(再读一二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D、再诵全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进入意境。

(2)师:是呀,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对于诗人来说,最清新的景色是在早春时节,柳枝刚刚长出嫩黄的幼芽,看上去有黄有绿,不太匀净,若是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候,大家都出门拥挤着去看花,那就显得太迟了一点。

(3)在诗人们的眼里最能被打动的时候就是这清新的早春景色,他们的诗情最能被激发出来。而柳树也正是这早春时节里最先让人眼睛一亮的,所以,柳树也往往成为我们诗人笔下吟咏的事物。

(4)指导吟诵第一二句,“新春”、“半未匀”与题目“早春”相对应。 (5)感受诗人写此诗的心情(喜悦、轻松)与诗人贺知章写《咏柳》的心情是一致的,都通过诗句赞美了柳树,也表达出了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再次吟诵《咏柳》和《城东早春》。

【设计说明:补充课本之外的古诗,不作详细讲解,简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两首古诗相映成趣,意境上互相补充,互相呼应,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更有层次,内容更厚重丰盈,同时将古诗文的积累落到了实处。】 五、积累,迁移,拓展

②课件出示美丽的春景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万紫千红的美丽春色。

③思考,为什么诗人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呢?怎样理解“总是”?(“都是”,平常大家都知道有春风,可是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看到万紫千红的景色时才感受到了春风的力量。)

引导学生将三、四两行诗连起来说说意思:(人们)平常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春风,还是要等到大自然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时候。 3. 课件出示全诗,学生再次品读,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首哲理诗。(指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就是“东风”。)

4.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吧。(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或体会练习诵读古诗)

5. 小结:同学们,《春日》讲了作者在春天里游览时看到了无限美丽的风光,并且从中感受到了春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相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们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同桌相互谈谈收获吧! 6. 齐背古诗《春日》。 四、拓展、积累

师:“东风”一词在古诗文里随处可见,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有时特指“春风”,也代指春天,如: (1)指春风:

《礼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湖滨晚眺》:“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2)代指春天:

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设计说明: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特定的内容,有助于提起学生对于传统经典内容的理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针对地去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板书设计:

春 日 (宋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设计: 石思萍 审校:王瑜 )

教学反思:

本课时课件制作说明:

接第一课时:(本课时课件背景用课本上第二首古诗的插图。) 12. 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意融融 春色怡人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送暖 春风徐徐 春潮涌动 13. 佳句出示: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14. 《春日》整首诗出示: A 、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B、单击朱熹名字时出现朱熹的简单介绍: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5. 再次出示全诗,并标注节奏线,在单击时全部出现。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6. 关于“东风”,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有时特指春风,有时也代指春天。

A、单击第一次时出现: (1)指春风:

《礼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湖滨晚眺》:“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B、单击第二次时出现: (2)代指春天:

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k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