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印象文稿

更新时间:2023-11-19 16: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浦口印象”

第一篇章 从浦口走进南京

“浦口”,意即濒临水边之地。早在元朝初期(1279),这里就开始用“浦口”这个地名。据志载:“浦口,元为浦子市,亦称浦子口,故名至今。”

公元前十一世纪初的西周时期,浦口隶属于扬州,到了鲁昭公22年(公元前523年),浦口隶属楚国的棠邑。从秦朝到东汉的五百多年,浦口先后隶属九江郡、临淮郡、广陵郡的棠邑县。三国鼎立时,浦口先属魏后属吴地;直到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正式建宣化镇属尉氏县。

隋开皇三年改称“六合镇”,属扬州江都郡六合县。晋王扬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伐陈统一中国时,曾屯兵桃叶山(今宝塔山)一带,筑起一个土围子式的城,史称“晋王城”

“晋王城”是历史上最早的“浦口城”,它是公元588年晋王杨广南下伐陈,屯兵于桃叶山,命将士在今东门镇一带筑的一个土城。南宋绍兴七年(1137)宋兵在东门镇一带也修筑一座“宣化城”。 元时浦口属河南行省扬州六合县。明洪武九年(1376),明王朝划六合孝义乡(今东门、南门一带)和滁州、和州各一部分,新置江浦县,县治设在浦镇东门。

明洪武四年(1371)始筑浦口城(今东南门一带),周长16余里,依山傍江,甚为壮观。明弘治年间,江潮涌入城,南城坍入江中。从明初至清光绪二年(1876)五百年间,浦口城曾修建五次,最大规模一次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补建城南城垣899.2丈,增建4座城门,1座瓮城,7座中敌台,9个水洞。新旧七座城门分别命名为:朝宗、拱极、万峰、金汤、广储、攀龙、附凤。

民国以后,浦口(不含东门、南门镇)作为商埠,划署南京市第八区(下关区),东门、南门镇仍隶属江浦县。至解放初(1949)浦口、浦镇合并为两浦区,隶属南京市,1955年定名为浦口区(含浦镇),隶属南京市。

2002年,浦口区与江浦县合并,成立新浦口区,区治设在县城珠江镇,原

1

浦口区则分别成立泰山、沿江、顶山三街道和盘城镇,从此,浦口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浦口有2300多年的历史文脉渊源,最早追溯到“河姆渡时代”。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佛教禅宗始祖达摩面壁修行的定山寺等,祖先在浦口流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人文景观。

浦口南临长江,北枕滁河,森林覆盖率达33.5%,拥有“一江一河一山三泉”丰富的旅游资源。51.5公里长江岸线生态良好,西江口已成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90平方公里,有“天然氧吧”之称;珍珠泉、汤泉、琥珀泉、佛手湖等星罗棋布、景色如画。“大江限于前,滁河控其后”,临江控淮,水陆要冲,津浦铁路、312、328、104国道穿境而过,扼南北交通之咽喉,素有“金陵门户”、“南京西北天然屏障”之誉。现有长江大桥、二桥、三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又有长江隧道联通南北,是南京市西北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地区。

自浦口江浦合并以来,新浦口区发展定位为南京江北区域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副中心、现代化的科学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滨江新市区、南京重要的旅游度假基地。

一、浦口古文化遗址 1、古镇桥林

桥林镇,位于长江北岸,浦口区西南,与南京主城区隔江相望,镇域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史载,桥林镇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原名失姬镇,相传因西楚霸王项羽败走乌江,爱妻虞姬自刎于桥头而得名,后改为石碛镇,民国建区乡镇制正式命名为桥林镇。当时的桥林镇,商贾云集,是皖北至江南的商品集散地,石碛河因其水运价值曾繁荣一时,有“小秦淮”之称;而桥林镇也因河而盛,有“小上海”之誉。

2、江浦文庙

2

据地方志记载,江浦县学于咸丰年间毁于战火。抗战期间,大成殿被日寇飞机炸毁一个戗角。至解放时,该建筑基本完整。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无斗拱,该建筑是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由成熟、复杂趋向简化的建筑实例,南京地区所存有限。

3、牛头岗古文化遗址

位于汤泉镇北南京市汤泉农场牛头岗,因其地形酷肖牛头而得名。1991年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夹砂灰黑陶和泥质黑皮陶鼎、盘、高足杯;夏代的黑陶折腹盆、尊形器等等。通过器物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它经历了相当于历史上的夏、商、西周等时期,连绵两千年,人烟不绝。牛头岗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将客观提示江淮之间,滁河流域文化的特点,为滁河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

4、营盘山墓葬群

位于浦口区泰山街道黄姚村北门二组营盘山,东西向横列于山之北坡,面积约4000平方米。1982年发掘265平方米,共发掘31座排列有序的墓葬,墓葬东西向排列,头向朝南,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仅有6座系双人合葬。出土随葬品有陶器、石器、玉器等600多件。玉器占随葬品总数的一半,有璜、环、镯及横拟动物形象玉件和其他饰件。其中陶塑人面像被选作1999年金陵文物旅游月的吉祥物——“金陵始祖”,后被考古界誉为“南京始祖”。由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浦口的先民们便在长江之滨,滁河流域生存、繁衍,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古文化。

5、杨山头古文化遗址

位于汤泉镇泉西村杨山组南200米扬山头组,面积约1.43万平方米,高1.4米,文化层厚2米。出土遗物有大量夹砂红陶片及少量泥质灰陶片,器形有小型斧型鼎、圆锥形、扁凿形鼎足、带圆圈镂孔德豆盘、纺轮,此外还有磨制石锛、石斧和大量兽骨。

6、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3

大古堆文化遗址位于永宁镇侯冲村杨家岗组西南150米,面积约7200平方米,高8米,文化层厚4米。1978年发现,出土遗物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盆、罐、豆、几何印纹陶等残片,扁平长方形磨制石锛等,属周文化遗存。

7、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

位于桥林镇双桥村檀家组西南150米,面积约1.9万平方米,高约7米,文化层厚5米左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时期夹砂红陶片,灰陶片,泥质黑陶片和几何印纹陶片,同时发现房基一座。春秋时期遗物有夹砂红陶片,夹砂灰陶片,泥质黑陶片,泥质红陶片。属周文化遗存。199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蒋城子古文化遗址

位于桥林镇西街居委会林家小村西南20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高约7米,文化层厚4.5米左右。遗存分为西周前期、西周后期、春秋前期,春秋后期至战国初四个时期。遗物有夹砂红陶片,泥质黑皮磨光陶片,几何印纹陶片,文饰分刻划、堆贴、拍印三大类,同时还发现西周后期房屋遗迹和埋在房屋周围的瓮馆。属周文化遗存。199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9、东门染坊

位于浦口区东门镇左所大街85~89号。染坊是迄今保留较好的一座染布手工业作坊,属清代建筑,总占地面积近干平方米,前后两进五十二间房,后带一相当大的院子,有走马楼和封火墙,并存有当年踹布用的元宝石二块。明清之际,浦口东门的碧泉、清泉水宜染绿布,色鲜而耐久,故有“浦绿甲天下”之誉。

10、左所大街228号民宅

位于浦口区泰山街道东门左所大街228号,原为东门大老板杨怀山的居住地内宅,始建于清末明初。解放后,杨氏产业被收归国有。现存内宅中西合璧,高

4

大的院墙门楼,门楼上雕刻八卦及福字,八个花窗式样各个不同,前后院内均用浦口城城砖铺地,显示了传统民居的风采。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其他

陶庄乌龟墩古文化遗址、山头毛古文化遗址、华严庵古文化遗址、正南城子古文化遗址、茶壶店古文化遗址、案子城子古文化遗址、杆子胡古文化遗址、平山赵古文化遗址等40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的文化保护遗址。

二、浦口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时间、空间错置和幻想的迷雾,但作为某种历史记忆的符号,他们的产生和流传恰恰是包含着丰富社会舆论和情境的一个历史真实。明间传说是历史记忆的一种呈现和表达方式,可以从这些承载着民众历史记忆的文本和符号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1、点将台、乌江亭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因其暴政统治,百姓民不聊生,人民疾苦万重。陈胜、吴广最先率民反秦起义。随即,项羽和刘邦双雄并起,叱咤风云,合力灭秦,得天下。后又一分为二,豆萁相煎,势不两立,经过 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在公元前202年底,项羽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人少粮尽。汉军四面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后率亲信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面,过浦口至乌江(今江苏浦口区与安徽省和县交界一个镇)自刎而死。至此,最终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杜牧题乌江亭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令浦口人民感叹虚欷、追思怀念,多半在于其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正如著名词人李清照所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k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