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

更新时间:2024-01-21 04: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很多,有经济上的热点问题,有政治外交上的热点问题,还有地区安全方面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跟咱们国家都有着直接的和间接的关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我是一个学者,今天从学者的角度就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向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

孟加拉国147570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6月)和雨季(7月~10月)。年平均气温为26. 5℃。冬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最低温度为4℃,夏季最高温度达45℃,雨季平均温度30℃。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大小河流230多条,主要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其中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内河航运线总长约6000公里。这里不仅河流纵横,密如蛛网,而且池塘众多,星罗棋布,全国约有50至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面明镜。在水网沼泽地带还随处可见美丽的孟加拉国花-睡莲。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人口] 1.31亿 (2005年4月),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孟加拉族占98%,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信奉伊斯兰教(国教)的占88.3%,信奉印度教的占10.5%。

[首都] 达卡 (Dhaka) 坐落在恒河三角洲平原梅格纳河和帕德马河的交汇处,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绿,碧波涟漪的布里甘加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达卡被称为“清真寺之城”,市内有800多座清真寺。其中奠基于1960年的巴伊特-穆卡拉姆清真寺规模最大,可供数万人同时礼拜。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种脚踏或机动的三轮车。车身饰以色彩鲜艳的图案或五光十色的装饰,构成一幅一般现代化城市难以见到的街景。有人口约1000万 (2005年)。 [简史]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比哈尔等邦。16世纪孟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东巴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达卡、吉大港、库尔纳、拉吉沙希、巴里萨尔和锡莱特六个行政区,下设64个

[经济] 孟加拉国85%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巨大的人口压力,它目前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孟矿产资源有限,自然资源主要是天然气,已公布的天然气储量为3113.9亿立方米,煤储量7.5亿吨。森林面积约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3.4%。工业以制麻、皮革、制衣、棉纺织和化工为主,重工业薄弱,制造业欠发达,从业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8%。孟加拉国的气候极适于黄麻的生长。远在16世纪初,当地农民就大量种植黄麻。它的黄麻不仅产量高,而且质地优良,纤维绵长柔韧而有光泽,尤其经过布拉马普特拉河清澈河水浸过的黄麻,产量高,质地优,色泽美观柔软,有“金色纤维”之称。黄麻的生产是孟加拉国的经济命脉,黄麻的出口占第一位,平均年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3。

文化教育 孟加拉国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其音乐别具特色,伴奏的乐器多为当地独有的手鼓“托普拉”和一种类似手风琴的“哈姆尼姆”。歌者边奏边唱,多以音色纯清、音域宽广见长。学制为小学至初中10年,高中2年,大学4年。现政府重视教育,规定八年级以下女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国有国立大学16所,私立大学50所。主要大学有达卡大学、孟加拉工程技术大学、拉吉沙希大学等。据孟2003年初级教育执行监测部门调查,孟人识字率为62.66%,其中男性为65.94%,女性为58.69%,成人识字率为54.80%。

孟加拉人(Bengalis) 南亚民族之一。约13870万人(1978),大部分分布在孟加拉国以及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小部分分布在缅甸、尼泊尔等地。使用孟加拉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有以梵文天城体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多信印度教,主要敬奉迦利女神、 地神、龙神、村神、家神等。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印度学者认为,孟加拉地区的最早居民是亚澳人。尔后有使用藏缅语的蒙古种人从东北部进来,再后又有与达罗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迁入。这几部分人经过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 9世纪已有统一的封建国家。1757年起遭受英国殖民统治。1947年分属东巴基斯坦和印度。1972年印、巴战争后,东巴基斯坦与西巴基斯坦分离,成立孟加拉国。 编辑本段种姓制度

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有种姓制度,分婆罗门、维迪耶、迦耶斯特和首陀罗 4个种姓。婆罗门种姓的社会地位最高,维迪耶种姓次之。迦耶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甚至有许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罗门才能佩戴的圣线。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种姓,包括工人、农民、手工艺人、佣人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种姓残余影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盖瓦德人占孟加拉人口的绝大多数。 编辑本段衣着习俗

孟加拉人城市居民爱穿无领宽袖长衫,披布单或绸单。妇女穿纱丽,盘发辫,插鲜花,戴首饰。伊斯兰教徒死后行土葬,印度教徒死后行火葬。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欣欣向荣的捕鱼业使这里周边的几个岛都成了数百名渔夫临时的家。 一群人组织起来

来到Rangabali地区包括Dublar Char,Alor Kol,Meher Ali,Tiar Char 和Dimer Char 的几个小岛。很多孩子也被迫在恶略的条件下没日没夜的工作,只是为了能保证持续不断的季节捕鱼。同时鱼类加工产业也在这五个月不停运作。“我们没有固定的床、没有枕头,甚至没有时间去睡觉”,14岁的Tariqul Islam说。这些岛因为非常偏远,所以来到这里并不容易,

而且没有通讯设施,安全也无法保证。一旦来到这个地方,孩子们就不可能逃跑,只有干活。他们在几个月里都被强迫做这个行业里最危险的工作,而事实上这些孩子最后还是空手而归。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91年人均收入约为200美元。半数以上的人口——5000万——生活在贫穷之中。最不幸的阶层包括小农户、农村无地劳工以及城市非正式部门的工人。医疗卫生、营养和教育水平极低,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绝大多数穷人因缺少技术、财产和不能获取信贷,其收入来源严重受制。由于有限的自然资源、高人口密度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孟加拉国减少贫穷的努力面临着巨大挑战。

减少贫穷的唯一持久方案是通过完善政策以促进金融稳定和资源有效利用,从而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在这些目标下,孟加拉国政府于80年代中期实施了一项中期结构调整计划,该计划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1986/87—1988/89财政年度间由结构调整基金(SAF)支持,1990/91—1992/93年度间由增强的结构调整基金(ESAF) 支持。政府的努力也获得了世界银行、其他捐助者和非政府组织(NGO<>/cub<>) 的支持。本文考察了孟加拉国调整计划对穷人的影响。

在鼓励增长和投资的目标之下,政府实施了一项政策规划,以期(1)通过金融改革、汇率和贸易自由化及减少产业管制而刺激私人投资;(2)通过增加国内收入,削减政府消费和改善项目实施而促进公共投资;(3)降低通货膨胀;(4)通过强化社会规划而改善人力资源开发。这些政策旨在促进劳动密集型农业、工业、出口加工和经济多样化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穷人在短期内难于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这些政策亦由帮助穷人的特别计划项目予以配套实施。

增长型方案对减少贫穷的潜在影响可根据“转换期”,或方案实施所需时间来加以说明,这种时间即是在没有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条件下,穷人收入按全国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增长达到贫困线以上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就孟加拉国而言,如实际年人均收入以1%的比率持续增长,转换期需要20年以上,如年人均收入在结构改革计划下以2.5%的目标率增长,转换期也要8年以上。

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一般而言,穷人在调整期内因相对价格变化而深受其害,但孟加拉国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其价格扭曲并不十分严重。这不但可减少大规模调整的需要,而且也使调整保持渐进幅度。但是,政府认识到,当强化调整努力时,穷人在短期会蒙受较显著的不利影响,而这需要某些补偿性措施。

调整计划造成的相对价格的主要变化是由于粮食配额价格、能源和交通价格以及流转税上升而形成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穷人的直接影响,根据他们所消费的受影响的商品和变化程度方面的相对重要性而有很大的不同。穷人在食品方面的开支占其收入的很大比重——约为

60%——对比人口其他部分,穷人的开支要高出其他人此类开支比例的一半。基于这种消费模式,该计划导致的相对价格的变化,估计在1986—1991年使穷人收入降低不超过3—6%(见表)。

粮食价格上升。政府降低食品补贴和食品分配预算成本的目标的实现,部分原因是因为食品配额价格上升。食品的供应和成本无疑对穷人的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然而,配额价格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很有限,这是因为穷人从公共食品分配体系中获得的食品仅占其消费的20%,而其余部分则来自自有小块土地的产出及私人市场的购入入。为进一步降低本已有限的影响,在1990年7月后,对承受力差的阶层和经济状况较好的阶层,政府开始实行差别比例涨价措施。

指令性价格的上升。调整计划下公共企业的合理化措施导致诸如电力、天然气和交通运输等公共货物和劳务的价格上升。尽管这对穷人意味着更高的消费成本,但对其1986—1991年的收入估计只有年率为0.5—3%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农民对能源产品的消费相对较低,能源价格上升对农村穷人的影响不大。

流转税的上升。糖、烟草、天然气及某些劳务的流转税的增加也导致价格上升。但是,由于穷人在这方面的消费量在其消费总量中还不到10%,所以价格提高的影响不具实质性。近年来,政府主要对银行交易、电话服务和奢侈品等高收入阶层大量消费的商品和劳务征收流转税。结果,价格上升所导致的穷人收入的减少估计每年不超过1%。

生产、收入、就业

结构改革对生产、收入和就业均有积极影响。穷人既从全社会的经济增长中获益,还获益于特别针对穷人的直接措施。

农业政策。政府将巩固产量增长和保证全国食品供应稳定放在了高度优先的地位。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农业部门,其扩展相当可观,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策的改善。

为增加粮食产量,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加强私人部门在投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改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扩大农村信贷供应。这些政策使小农户更容易获得灌溉设备、种子及化肥。由于保证食品以实际价格充分供应及就业和收入机会,扩大粮食生产同时使消费者和无地农业家庭受益。此外,对公共食品分配体系的改进——如进口补贴,稳定价格的公开市场政策,改善的市场营销、运输和储存设施等——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税收改革。调整计划的一项重要因素是旨在改善资源流动性的税收改革。它应为发展项目提供所需的补充资金,这对产出和就业形成可能有利的结果。在孟加拉国,穷人似乎未受税收改革的不利影响,因为他们的总所得税负估计只占家庭收入的4%。在间接税方面,课征对象主要是那些非穷人消费的商品。

公共支出政策。这些政策通过为人力资源开发、福利和农业发展配置资源而支持脱贫努力。在与捐助团体的合作中,政府意在以充分的资金规划来扩展初等教育及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农业和水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补充性支出将有助于在农村地区为穷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对洪水防治规划的资金分配特别有助于穷人。因为洪水防治规划可以加强早期报警系统、医疗服务和未来灾害中的食品保证。

金融改革、汇率和贸易自由化。这些领域的有关政策预计将创造额外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导向和有效进口替代活动中更是如此。实际上,在结构调整基金支持期间,早期汇率贬值改善了竞争能力,这有助于成衣制造业的发展,该行业现已有50万从业人员,她们主要是以前的无业妇女。目前的改革继续强调促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在电子产品、玩具、箱包和皮革制品的出口潜力方面,出口量预计将大幅度增长,这将创造350000个额外就业机会。

目标计划和非政府组织

目标计划起初是关注于穷人的食品供应保证方面,现已扩大至包括文化、医疗卫生和技术普及。两个项目——对农村临时工以食物形式支付工资的食物付酬规划和针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妇女和儿童的承受力欠佳阶层发展规划——已逐步扩大,它们所分配食品占公共食品分配体系所分配食品总量的40%。这些项目涉及300万人口,包括50万妇女,因此至少有3/4的穷人能接受援助。

认识到政府在预算、技术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限制将影响目标规划,政府始终鼓励非政府组织更积极地参与这一工作。孟加拉国现有约400个非政府组织在运作——另有12000个自愿社会福利机构——它们通过提供信贷、培训、初等教育、基本医疗服务、营养及计划生育设备为穷人,特别是妇女提供帮助。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已经由紧急援助转向开发型项目,特别是转向那些可改善农村地区就业和收入的项目。 结论

孟加拉国政府脱贫战略的核心始终是强化产出增长和保证食品供应。但是,它的注意力已不断转向改善人力资源开发和目标规划的效益方面,其中非政府组织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贫穷仍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为此,任何已经取得的进步仅仅是大规模努力的起点,这种努力还需扩展规模,需要更多的资源并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2012年的主题是“消除极端贫穷暴力:促进赋权,建设和平”。

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消除贫困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行动,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动全球消除贫困工作,1995年3月,联合国将1996年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2000年9月,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确立了到2015年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2008年12月,联大再次确定2008年至2017年为第二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作出积极努力,并取得显著进展。世界银行今年发布报告称,2005年至2008年,各发展中地区的贫困人口比例和人数均出现下降。这是世界银行开展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极贫状况监测以来贫困人口比例和人数首次出现全面下降。但以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仍有大约10亿人将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目前,全球仍有约13亿民众生活在日均生活费不到1.25美元的极度贫困线之下。

孟加拉国的城市贫因:趋势、决定性因素与政策问题[孟]W.默罕默德等孟加拉国的城市面临着人口急剧增长和极度贫困的问题。研究其城市贫困问题要考虑到以低生活水平、低生产率和广泛失业为特点的土地所有制经济。该国仍以农业为主,只有1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城市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周围地区。向城市人口提供就业、住所和服务已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城市贫困问题仍是该国的主要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有:①公共消费水平低下,社会服务分配不合理,如享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②以往政策中不合理因素造成拥有土地的形式的不合理;③不能平等地享受健康服务。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造成了乡村的贫困和城市的贫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该国人口迁移的研究表明迁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既包括迁移的过程,也包括迁移对经济的影响。就迁移而言,迁移对生活水平和就业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许多迁移者变坏,沦落为乞丐或妓女的事实。由于两级分化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乡村地区贫困的劣势状况在城市地区也存在。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确立了到2015年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2008年12月,联大再次确定2008年至2017年为第二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作出积极努力,并取得显著进展。世界银行今年发布报告称,2005年至2008年,各发展中地区的贫困人口比例和人数均出现下降。这是世界银行开展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极贫状况监测以来贫困人口比例和人数首次出现全面下降。但以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仍有大约10亿人将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目前,全球仍有约13亿民众生活在日均生活费不到1.25美元的极度贫困线之下。

孟加拉国的城市贫因:趋势、决定性因素与政策问题[孟]W.默罕默德等孟加拉国的城市面临着人口急剧增长和极度贫困的问题。研究其城市贫困问题要考虑到以低生活水平、低生产率和广泛失业为特点的土地所有制经济。该国仍以农业为主,只有1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城市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周围地区。向城市人口提供就业、住所和服务已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城市贫困问题仍是该国的主要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有:①公共消费水平低下,社会服务分配不合理,如享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②以往政策中不合理因素造成拥有土地的形式的不合理;③不能平等地享受健康服务。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造成了乡村的贫困和城市的贫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该国人口迁移的研究表明迁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既包括迁移的过程,也包括迁移对经济的影响。就迁移而言,迁移对生活水平和就业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许多迁移者变坏,沦落为乞丐或妓女的事实。由于两级分化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乡村地区贫困的劣势状况在城市地区也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k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