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影 - 梦幻电影世纪之书 经典电影名单
更新时间:2023-12-08 19: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百年光影红色芳华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百年光影——梦幻电影世纪之书
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
(1987)《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9年戛纳艺术电影奖)
(1989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大奖)
(1989)《家庭作业》
(1992)《生活在继续》(《生生长流》)(1992年戛纳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 (1994)《橄榄树下的情人》
(1997)《樱桃的滋味》(199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99)《风会带上我们》(1999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贾法·帕纳西 (1995)《白气球》(1995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
(1995年戛纳金摄影机处女作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96)《谁能带我回家》(《镜子》)(1996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97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大奖)
(2000)《圆圈》(《七女性》)(2000年威尼斯金狮大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00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年度电影奖)
(2003)《深红的金子》(2003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大奖)
(2003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大奖)
(2006)《越位》(2006年柏林评委会大奖) 马基德·马基迪 (1996)《后父》
(1998)《小鞋子》(《天堂的孩子》)(199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
(1999)《天堂的颜色》(199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 易卜拉辛·弗鲁泽什
(1987)《芝麻开门》(《钥匙》)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女)
(2000)《黑板》(2000年戛纳评委会奖) (2003)《下午5时》(2003年戛纳评委会奖) 达鲁希·梅赫朱依
(1996)《女人花》
越南 陈英雄
(1993)《青木瓜香》(1993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最佳处女作) (1995)《三轮车夫》(1995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2000)《偷妻》(《夏天的滋味》) 包东尼
(1999)《忘情季节》(《恋恋三季》)(1999年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巴西 华特·萨勒斯(沃尔特·塞利斯)
(1998)《中央车站》(1998年柏林金熊大奖)
(1999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1999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昂赛莫·杜柯泰
(1962)《诺言》(1962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巴本科
(1985)《蜘蛛女之吻》(1985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杰出奖)
(1985年戛纳影帝、1986年奥斯卡影帝)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2002)《无主之城》
阿根廷 路易斯·普恩索
(1985)《官方说法》(198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85年戛纳影后) 费尔南多·索拉那斯
(1985)《探戈,加德尔的放逐》(1985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87)《南方》(1988年戛纳最佳导演)
(1992)《旅行》(1992年戛纳“特别鼓励”奖) (1998)《云》
年英年美墨西哥 扬德洛维斯基
(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1973)《圣山》 (1971)《鼹鼠》 阿方索·阿劳
(1992)《浓情朱古力》(《巧克力情人》)(1992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阿方索·卡隆
(2001)《衰仔失乐园》(《你的妈妈也一样》)(2003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奥图鲁利普斯坦
(1996)《深深的猩红》
亚力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2000)《爱情是狗娘》(2000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00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大奖) (200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2006)《通天塔》(2006年戛纳最佳导演)
埃及 沙欣·尤素福
(1978)《情迷亚历山大》(1979年柏林评委会特别奖)
布基纳法索 伊德里萨·奥德拉奥戈
(1990)《蒂莱》(《法律》)(1990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马里 苏莱曼·西塞
(1987)《光之翼》(《灵光》)(1987年戛纳评委会奖)
乍得 马哈马特·萨雷·哈鲁恩 (2006)《旱季》(2006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南非 马克·唐福德-梅
(2005)《卡雅利沙的卡门》(2005年柏林金熊大奖) 凯(加)文·伍(胡)德
(2006)《黑帮暴徒》(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土耳其 努里·比格·锡兰
(2003)《乌扎克》(《远方》)(2003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2006)《气候》(2006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波黑 亚斯米拉·兹巴尼奇(女)
(2006)《格巴维察》(2006年柏林金熊大奖)
印度 萨蒂亚吉特·雷伊
(1954)《道路之歌》(《大地之歌》)(1954年戛纳人性记录国际奖)
(1956)《不可征服的人们》(《大河之歌》)(1957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59)《阿普的世界》(《大树之歌》)(1959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1973)《远方的雷声》(1973年柏林金熊大奖)
(1973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特别金雨果奖)
米拉·奈尔(女)
(2001)《季风婚宴》(2001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2002)《性经》(《欲望与智慧》)
前苏联、俄罗斯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60)《小提琴与压路机》
(1962)《伊凡的少年时代》(1962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66)《安德烈·卢布廖夫》(1969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72)《飞向太空》(1972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76)《镜子》 (1979)《潜行者》
(1983)《乡愁》(1983年戛纳最佳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86)《牺牲》(1986年戛纳评委会大奖、最佳艺术贡献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88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谢尔盖·爱森斯坦 (1924)《罢工》
(1925)《战舰波将金号》(蒙太奇手法的开山之作) (1928)《十月》
(1938)《亚利山大·涅夫斯基》 (1945)《伊凡雷帝》 (1948)《伊凡雷帝2》 维尔托夫
(记录片大师。1922年发表“电影眼睛派”宣言)
(1922-1925)《电影真理报》 (1926)《前进,苏维埃!》
(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1928)《第十一年》
(1929)《带摄影机的人》 普多夫金
(1925)《脑的机能》(巴甫洛夫学说的科学记录片) (1926)《母亲》
(1927)《圣彼得堡的末日》 (1928)《成吉思汗的后代》 杜甫仁科
(1929)《兵工厂》 (1930)《土地》 (1932)《伊凡》 齐阿乌列里
(1949)《攻克柏林》 米哈依尔·罗姆
(1962)《一年中的九天》
(1965)《普通法西斯》(记录片)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1977)《失琴声》(《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197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
(1977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大奖) (1977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电影节大奖)
(1979)《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1980年英国牛津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1980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83)《没有证人》(1983年前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84年前苏联全苏电影节最佳导演) (1990)《乌尔加》(《蒙古精神》)(1991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93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94)《毒太阳》(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4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9)《西伯利亚理发师》 梁赞诺夫
(1976)《命运的嘲弄》
(1978)《办公室的故事》(1978年前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金) (1982)《两个人的车站》(1982年前苏联全苏电影节影帝、影后) (1987)《被遗忘的长笛曲》 巴维尔·隆金
(1990)《出租车布鲁斯》(1990年戛纳最佳导演) 瓦西里兄弟
(1934)《夏伯阳》 谢尔盖·格拉西莫夫 (1948)《青年近卫军》
(1957-1959)《静静的顿河》(根据肖洛霍夫原作改编) (1962)《人与兽》 (1967)《记者》 (1970)《湖畔》
(1972)《要热爱的人》 格里哥利·丘赫莱依
(1956)《第四十一》(1957年戛纳特别奖)
(1959)《士兵之歌》(1960年戛纳最佳送选片奖、青年导演奖)
(1960年前苏联列宁奖金)
(1960年前苏联全苏电影节大奖)
(1961)《晴朗的天空》
(1969)《斯大林格勒》(记录片) M·卡拉托卓夫
(1957)《雁南飞》(1958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58年前苏联全苏电影节特别奖)
邦达尔丘克
(1959)《一个人的遭遇》(1960年前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
(1960年前苏联列宁奖金)
(1968)《战争与和平》(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72-1974)《他们为祖国而战》 (1974年前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金)
(1974年巴拿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1974年捷克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金奖)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1965)《被遗忘了的祖先的影子》 (1970)《石榴之色》 尤得凯威奇
(1966)《列宁在波兰》(1966年戛纳最佳导演) (1981)《列宁在巴黎》 罗斯托茨基
(197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舒克申 (1974)《红梅》 拉·舍皮奇科 (1976)《升华》
勃·沙姆希耶夫 (1976)《白轮船》 格列布·潘菲诺(洛)夫 (1975)《我请求发言》
(1984)《主题》(1987年柏林金熊大奖) 钦吉斯·阿布拉泽 (1977)《愿望树》
(1986)《悔悟》(1987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尤·莱兹曼
(1978)《古怪的女人》 戈格别里泽
(1979)《个人问题访问记》 缅绍夫
(1980)《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叶夫图申科
(1983)《幼儿园》 罗·贝科夫
(1984)《丑八怪》
弗·纳乌莫夫、亚·阿洛夫 (1984)《岸》
瓦·奥戈罗德尼柯夫 (1987)《撬门贼》 卡·沙赫纳扎罗夫 (1987)《通讯员》 格奥尔基·达涅力亚
(1979)《秋天的马拉松》(1979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大奖)
(1979年法国沙姆鲁斯国际喜剧片电影节大奖) (1979年威尼斯影帝)
亚历山大·苏古诺夫(索科洛夫) (2002)《俄罗斯方舟》
(2003)《父与子》(2003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安德烈·米哈尔科夫·岗察洛夫斯基
(1979)《西伯利亚颂》(1979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89)《侯莫和埃迪》(1989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大奖) (1992)《内圈》
(1994)《花斑小母鸡》
(2002)《精神病院》(2002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谢尔盖·波德洛夫
(1996)《高加索的俘虏》(1996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帕维尔·夏科莱
(1997)《小偷》(1997年威尼斯青年影片奖) 彼得·托多洛夫斯基 (1983)《战地浪漫曲》 安德烈·兹亚琴彻夫
(2003)《回归》(2003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格鲁吉亚 奥塔·伊奥塞利阿尼
(1975)《田园牧歌》(1975年柏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84)《月神的宠儿》(1984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89)《光还在》(1989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92)《曾经的云雀》(1992年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奖)
(1992年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大奖)
(1996)《强盗七章节》(《土匪》)(1996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99)《再见我的家》(1999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奖)
(1999年欧洲电影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02)《星期一早晨》(2002年柏林最佳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娜娜·佐莎兹获德(裘杨兹)(女)
(2000)《夏日遗失的27个吻》 (2000年波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2000年法国维隆国际电影节最佳欧洲电影)
(2000年法国蒙比利亚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电影) (200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以色列 阿莫斯·吉泰
(1999)《向日葵》(《卡多什》) (2000)《战火中永生》(《赎罪日》)
法国 让-吕克·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
(1959)《精疲力尽》(1960年柏林最佳导演)
(1961)《女人就是女人》(1961年柏林评委会大奖)
(1962)《她的生活》(《随心所欲》)(1962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63)《卡宾枪手》 (1863)《轻蔑》
(1963)《阿尔法城》(1965年柏林金熊大奖) (1965)《疯狂的彼埃洛》 (1966)《男性女性》 (1967)《周末》
(1966)《我略知她一二》
(1967)《中国女人》(1967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83)《芳名卡门》(1983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84)《向玛莉致敬》 (1985)《侦探》 (1990)《新浪潮》 (2000)《电影史》 弗朗索瓦·特吕弗
(法国“新浪潮”创始人之一)
(1959)《四百击》(《胡作非为》)(1959年戛纳最佳导演) (“作者电影”的发端之作。强调导演在电影中的中心地
位)
(1960)《射杀钢琴师》
(1961)《夏日之恋》(《朱尔和吉姆》) (1962)《二十岁之恋之安托万与柯莱特》 (1964)《柔肤》
(1966)《华氏451度》 (1968)《偷吻》 (1969)《野孩子》 (1970)《床第风云》
(1973)《戏中戏》(《日以作夜》)(197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74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奖、最佳导演) (1975)《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1976)《零用钱》 (1977)《痴男怨女》 (1979)《爱情狂奔》
(1980)《最后一班地铁》(1981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1981)《隔墙花》(《邻家女》) (1983)《激烈周日》 路易斯·马勒
(法国“新浪潮”大师)
(1956)《静静的世界》(记录片)(1956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56年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
(1957)《死刑台与电梯》(《通往绞刑架的电梯》)
(1958)《恋人们》(《孽恋》)(1958年威尼斯银狮奖、最佳导演) (1963)《鬼火》(《邪火》)(1963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65)《江湖女间谍》 (1967)《大窃贼》 (1971)《好奇心》
(1978)《雏妓》(《漂亮宝贝》)
(1980)《大西洋城》(1980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8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1987)《再见,孩子们》(1987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88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1989)《五月傻瓜》(《米罗在五月》) (1993)《爱情重伤》(《烈火情人》、《毁灭》) (1995)《万雅在42街口》 埃里克·罗麦尔(侯麦) (法国“新浪潮”大师)
(1963)《苏珊的生涯》 (1964)《巴黎的约会》
(1967)《女收藏家》(《床上故事》)(1967年柏林评委会大奖) (1969)《一夜心情》(《我与莫德的一夜》) (1970)《情迷伊膝上》(《克莱尔之膝》) (1972)《午后之爱》
(1976)《女侯爵0》(1976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78)《柏士浮》
(1983)《沙滩上的宝琳》(1983年柏林最佳导演)
(1986)《绿光》(《夏季》)(1986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87)《女朋友和男朋友》 (1996)《夏日的故事》 (2001)《贵妇与公爵》 克劳德·夏布罗尔 (法国“新浪潮”大师)
(1958)《漂亮的塞尔其》
(1959)《表兄弟》(1959年柏林金熊大奖) (1968)《女鹿》
(1973)《血色婚礼》(1973年柏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95)《冷酷祭奠》 雅克·里维特
(法国“新浪潮”大师)
(1988)《游园会》(1988年柏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91)《爱吵架的美人》(《不羁的美女》)(1991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罗贝尔·布莱松 (法国“新浪潮”大师)
(1951)《乡村教士日记》
(1956)《逃亡者》(1957年戛纳最佳导演) (1959)《扒手》
(1962)《圣女贞德受难》(1962年戛纳评委会奖) (1966)《巴尔塔扎尔的机遇》 (1969)《温柔的女人》
(1971)《梦幻者的四个夜晚》
(1974)《湖上的朗斯洛》(1974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77)《可能是魔鬼》(1977年柏林评委会特别奖) (1983)《金钱》(1983年戛纳最佳导演) 阿仑(兰)·雷乃
(法国“新浪潮”之“左岸派”大师)
(1955)《夜与雾》
(1959)《广岛之恋》(编剧:玛格丽特〃杜拉)(1959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作家电影”的发端之作。强调导演与作家的结合)
(1960)《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编剧:罗布-葛利叶)(1961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63)《穆里埃尔,或返回的时光》 (1966)《战争结束》
(1968)《我爱你,我爱你》
(1977)《天命》(1977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 (1980)《我的美国舅舅》(1980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83)《生活是一部小说》
(1997)《法国香颂》(1998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
(2006)《公共场所的私人恐惧》(《心迹》)(2006年威尼斯最佳导演) 玛格丽特·杜拉斯(女)
(法国“新浪潮”之“左岸派”大师) (1966)《音乐》 (1970)《黄太阳》 (1975)《印度之歌》 (1977)《卡车场》 阿兰·罗伯-格里叶
(法国“新浪潮”之“左岸派”大师)
(1963)《不凋的花》
(1967)《横跨欧洲的快车》 亨利·高尔比
(法国“新浪潮”之“左岸派”大师) (1961)《长别离》(1961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让·雷诺阿 (1931)《坠胎》
(1931)《猖妇》(《母狗》) (1934)《托尼》
(1935)《朗基先生的犯罪》 (1937)《大梦幻》 (1937)《马赛曲》 (1939)《游戏规则》 (1951)《大河》 威廉·惠勒
(好莱坞电影巨匠。1922年移居美国)
(1939)《呼啸山庄》(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七十三) (1942)《忠勇之家》(1942年奥斯卡大奖、最佳导演、影后) (1946)《黄金时代》(1946年奥斯卡大奖、最佳导演、影帝)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三十七)
(1953)《罗马假日》(1953年奥斯卡影后)
(1959)《宾虚传》(1959年奥斯卡大奖、最佳导演、影帝)
(美国电影学
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七十二)
让·维果
(1929)《尼斯的景象》(记录片) (1932)《操行零分》
(1934)《驳船阿塔朗特号》 让·厄斯塔什
(1973)《妈妈与妓女》(1973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费尔南德·莱谢尔
(1924)《机械的舞蹈》(实验电影) 谢尔曼·杜拉克 实验电影:
(1919)《西班牙的节日》 (1926)《贝壳与僧侣》
(1927)《第927号唱片》(根据肖邦的乐曲摄制) (1929)《阿拉伯花饰》(作曲:德彪西) 维金·艾格林 实验电影:
(1922)《对角线交响乐》 (1923)《地平线交响乐》 梅尔维尔
(1956)《赌徒鲍伯》
(1967)《武士》(《独行杀手》)
(1969)《影子部队》
(1970)《红圈》(《仁义》) (1972)《大黎明》 路易·德吕克 (1921)《狂热》 阿贝尔·冈斯 (1922)《车轮》
(1919)《战争与和平》 (1927)《拿破仑传》 雷内·克莱尔
(1923)《疯狂的雷伊》 (1924)《幕间休息》 (1924)《沉睡的巴黎》 (1925)《红磨坊的幽灵》 (1927)《意大利草帽》 (1930)《巴黎屋檐下》 (1931)《百万法郎》
(1932)《自由属于我们》 (1957)《百合门》 雷内·克雷芒
(1946)《美女与野兽》 (1950)《俄尔浦斯》
(1952)《禁止的游戏》(1952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5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54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奖)
马赛尔·卡尔内 (1938)《雾码头》 (1938)《北方旅店》 (1938)《太阳升起》
(1945)《天国的孩子们》
(1953)《红杏出墙》(1953年威尼斯银狮奖) 于利恩·杜维威尔
(1935)《西班牙殖民地军团》 (1936)《同心协力》 (1937)《逃犯贝贝》 (1937)《舞会手册 》 (1938)《翠堤春晓》 (1939)《穷途末路》 雅克·塔蒂
(1952)《于洛先生的假日》
(1958)《我的舅舅》(1958年戛纳评委会奖) 雅克·德米
(1964)《瑟堡的雨伞》(《秋水伊人》)(音乐剧)(1964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67)《柳媚花娇》(《罗塞福镇的姑娘们》)(音乐剧) 让·谷克多
(1930)《诗人之血》
(1960)《奥尔菲的遗言》 罗杰·瓦迪姆
(1956)《上帝创造了女人》 让·鲁什
(法国记录片大师)
(1961)《夏日记事》
帕特里斯·谢罗(谢侯)
(1994)《玛戈皇后》(1994年戛纳评委会奖、影后)
(1998)《爱我就请搭火车》(1999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最佳导演) (2001)《亲密》(2001年柏林金熊大奖、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 (2003)《我的兄弟》(2003年柏林最佳导演) 让-贝克
(1983)《杀人的夏天》 安德烈·泰希内(特西内)
(1985)《情陷夜巴黎》(《约会》)(1985年戛纳最佳导演)
(1994)《野芦苇》(1995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1995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95年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让-保罗·拉普洛
(1990)《西哈诺·德·贝尔热拉克》(《大鼻子情圣》)
(1991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1991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94)《屋顶上的轻骑兵》 吕克·贝松
(1984)《地下铁》
(1987)《碧海蓝天》
(1989)《尼基塔》(《堕落花》)
(1994)《杀手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
(1997)《第五元素》(1998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最佳导演) (2000)《圣女贞德》 阿尼斯·华达
(1985)《流浪者》(《天涯沦落女》)(1985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莫里斯·皮亚莱特
(1987)《在撒旦的阳光下》(198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90)《梵高》 让-雅克·阿诺
(1986)《玫瑰的名字》 (1988)《熊》 (1992)《情人》 (2001)《兵临城下》
贝特朗达·布列尔(布里耶) (1974)《圆舞曲女郎》
(1978)《抛开你的手帕》(197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81)《不伦之恋》(《漂亮爸爸》、《祸水红颜》)(1982年美国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89)《对你来说她太美了》(《美得过火》)(1989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0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1994)《我的男人》(《欲望街情人》)(1996年柏林影后) 贝特朗·塔维尼埃
(1974)《圣保罗的钟表店》(1974年柏林评委会特别奖) (1984)《乡村星期日》(《恶魔山庄》)
(1995)《诱饵》(《新鲜诱惑》)(1995年柏林金熊大奖) (1996)《柯南上尉》 雷奥斯·卡拉克斯
(1986)《坏血》(《一生所爱》)(1986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奖) (1991)《新桥之恋》 布鲁诺·努丹
(1988)《罗丹的情人》(《卡米耶·克洛岱》)(1989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影后)
(1989年柏林影后)
布鲁诺·杜蒙
(1997)《人之子》(1997年欧洲电影奖欧洲年度发现奖) (1999)《人性》(1999年戛纳评委会大奖、影帝、影后) (2003)《29棵棕榈》(《情色沙漠》)
(2006)《弗朗德勒》(2006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西里尔·科拉尔 (1993)《疯狂夜》 雷吉斯·瓦格涅
(1992)《印度支那》(《情证今生》)(1992年奥斯卡大奖)
(1993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亚历山大·查顿(贾丹) (1993)《芳芳》 马鲁安·巴达迪 (1991)《生命以外》 雅克·贝汗
(2001)《鸟的迁徙》(《梦与鸟飞行》)(记录片) 让-雅克·贝奈克斯
(1986)《巴黎野玫瑰》(《早晨,37度2》) 让-皮埃尔·热内
(1991)《黑店狂想曲》(另一导演为马克〃卡罗)
(2001)《天使爱美丽》(2001欧洲电影奖大奖)
(2002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雷尼·克莱曼
年年
(法国“优质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1952)《禁忌游戏》(195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0)《阳光普照》(1960年美国爱伦坡国际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克劳德·勒鲁什(莱洛奇)
(1966)《男与女》(《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欢女爱》)(1966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66年奥斯卡大奖)
(1995)《新孤星泪》 米歇尔·德维尔
(1988)《侍读女郎》(《读爱的女人》)(198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
(1988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奖)
克劳德·米勒
(1985)《不害臊的小姑娘》
(1998)《雪地魅影》(《雪花高少年惊梦》)(1998年戛纳评委会奖) 柯林娜·塞罗(女)
(1985)《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1986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 杰哈·毕雷斯
(1998)《的士终极杀阵》 埃里克·宗卡
(1998)《两极天使》(《天使热爱的生活》)(1998年欧洲电影奖欧洲年度发现奖) 帕特里斯·勒孔特
(1990)《理发师的情人》
(1996)《荒谎无稽》(1997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199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2000)《圣皮埃尔的寡妇》(《雪地里的情人》) 克劳德·苏提(索泰)
(1992)《冬之心》(1992年威尼斯银狮奖) (1995)《奈利和阿尔诺先生》(《真爱情未了》、《漂流芳心》)(1996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最佳导演) 马修·卡索维茨
(1995)《怒火青春》(《仇恨》)(1995年戛纳最佳导演)
(1995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
雅克·奥迪亚
(1996)《自制英雄》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1997)《侯孝贤访谈录》(记录片) 克莱尔·丹尼斯(女) (1999)《军中禁恋》
(2001)《天天有麻烦》(《血盆大口》) 艾廉·伯林纳
(1996)《玫瑰少年梦》(1998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98年萨尔瓦多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观众最爱大奖) (1998年美国西雅图同性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阿兰·科诺
(1991)《日出时让悲伤终结》(1992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 弗朗索瓦·欧容 (2001)《沙之下》
希腊 科斯塔·加夫拉斯
(1969)《大风暴》(《Z》) (196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9年戛纳评委会奖、影后) (197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莱奥·安哲罗普洛斯
(1975)《流浪艺人》(《巡回剧团》)(1975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80)《亚历山大大帝》(1980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88)《雾中风景》(1988年威尼斯银狮奖) (1989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91)《鹳鸟踟躇》
(1995)《尤里西斯的凝视》(1995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6)《永恒与一日》(1998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波兰 基斯洛夫斯基
(1987-1988)《十诫》
(1988)《杀人影片 》(1988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88年戛纳评委会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88)《爱情影片》(《爱情短片》)
(1991)《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1991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76)《生命的烙印》(1979年前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 (1992)《蓝》(1993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93)《白》(1994年柏林最佳导演)
(1994)《红》(1995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罗曼·波兰斯基
(1958)《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橱》 (1962)《水中刀》(1962年威尼斯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66)《荒岛惊魂》(《死胡同》)(1966年柏林金熊大奖) (1968)《罗斯玛丽的婴儿》
(1974)《唐人街》(1975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十九)
(1979)《苔丝》(1980年法国电影学院恺撒奖最佳导演) (1981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88)《亡命夜巴黎》(《狂乱》) (1991)《苦月亮》(《钥匙孔里的爱》)
(2002)《钢琴师》(2002金棕榈大奖)
(2003电影学院恺撒奖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
(2003年戛纳年法国
年英国
电影学院奖大奖、最佳导演)
(2003年奥斯
卡最佳导演、影帝)
安德烈·瓦伊达
(1954)《战斗中的年轻一代》
(1957)《下水道》(《他们热爱生活》)(1957年戛纳评委会奖) (1958)《灰烬与钻石》 (1959)《洛特娜》 (1971)《白桦树》 (1976)《大理石人》
(1980)《铁人》(1981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安吉妮丝卡·荷兰(女)
(1990)《欧洲,欧洲》(1992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93)《神秘花园》
(1995)《金蚀狂爱》(《心之全蚀》) 巴西卡
(2003)《玛利亚的诱惑》(《改变》)
德国 莱纳·维纳·法斯宾德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大名导演) (1969)《爱比死更冷酷》 (1973)《恐惧吞噬灵魂》
(1979)《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1980)《莉莉玛莲》
(1982)《水手奎莱尔——与魔鬼的结盟》 (1982)《薇洛尼卡·弗斯的欲望》 福尔克·施隆多夫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大名导演)
(1966)《青年托尔勒斯》
(1971)《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 (1978)《秋天的德国》
(1979)《铁皮鼓》(1979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7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81)《伪造》
(1983)《斯万的爱情》
(1989)《一个保姆的故事》 维尔纳·赫尔措格(荷索)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大名导演)
(1967)《生活的标志》(《生命的讯息》)(1968年柏林最佳新导演奖) (1973)《阿古雷伊,上帝的愤怒》(《天谴》)
(1976)《卡斯帕·豪泽的秘密》(《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对大家》)(1976年戛纳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78)《夜间幽灵诺斯费拉杜》
(1982)《陆上行舟》(《菲兹卡拉度》) (1988)《非洲黑奴》(《绿色眼镜蛇》) 维姆·文德斯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大名导演)
(1970)《城市里的夏天》 (1971)《守门员害怕罚点球》(1971年威尼斯电影评论奖) (1974)《爱丽丝漫游城市》
(1977)《一个美国朋友》(1977年德国联邦电影奖最佳导演) (1981)《事物的状态》(1982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84)《得克萨斯巴黎》(1984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85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1986)《东京画》(《寻找小津》)(记录片)
(1987)《欲望之翼》(《柏林苍穹下》)(1987年戛纳最佳导演)
(1989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1991)《直到世界尽头》
(1993)《咫尺天涯》(1993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4)《里斯本物语》
(1997)《暴力启示录》(1997年德国联邦电影奖最佳导演)
(1998)《乐满夏湾拿》(《乐满哈瓦那》)(记录片)(1998年欧洲电影奖最佳记录片)
(1998年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记录片)
(2000)《百万美元大酒店》(2000年柏林评委会特别奖) 莱尼·里芬施塔尔 (1936)《意志的胜利》 (1938)《奥林匹亚》 亚力山大·克鲁格 (1966)《向昨天告别》
(1968)《帐蓬顶上的马戏团艺人》(1968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罗伯特·维内
(1919)《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卡尔·鲍泽和保罗·威格纳 (1920)《泥人哥连》 弗立兹·朗
(1921)《疲倦的死》
(1922)《赌博者马布斯博士》 (1923)《尼伯龙根》 (1927)《大都会》 (1931)《M》
弗里德利希·茂瑙
(1922)《诺斯费拉杜》(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带给了观众) (1924)《最卑贱的人》 (1926)《浮士德》 (1927)《日出》
(1928-1931)《禁忌》 保罗·莱尼
(1924)《蜡像馆》 安德列·杜邦 (1925)《杂耍场》 华尔特·鲁特曼
(1927)《柏林交响曲》 乔治·派伯斯特
(1925)《没有欢乐的街》(“街道片”) (1930)《1918年的西部前线》 尼尔·奥拉姆
(1982)《尤里西斯》
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女)
(1981)《德国姐妹》(《沉重的年代》)(1981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94)《诺言》 赫尔穆特·迪特尔 (1992)《施通克》 罗夫·施路柏
(1996)《基场恋事多》 汤姆·提克威
(1998)《罗拉快跑》(2000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嘉露莲·琳克(女)
(1996)《走出寂静》(1997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大奖)
(199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徽章奖)
(1997年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奖)
(2001)《何处是我家》(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002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哈迪·马汀斯
(2001)《极地重生》 沃尔夫冈·贝克
(2003)《再见列宁》(2003林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2003洲电影奖大奖)
(2003国LOLA电影节最佳影片)
年柏)
年欧
年德
米歇尔·哈内克
(2001)《钢琴教师》(2001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2005)《隐藏摄影机》(2005年戛纳最佳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05年欧洲电影奖大奖、最佳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费斯·阿金
(2004)《勇往直前》(2004年柏林金熊大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04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意大利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1960)《迷惘的一代》 (1963)《罗马妈妈》 (1964)《马太福音》 (1966)《害鸟和益鸟》 (1967)《俄狄浦斯王》 (1968)《定理》
(1969)《啄豚屋》(《猪圈》) (1970)《美狄亚》
(1971)《十日谈》(1971年柏林评委会大奖)
(1972)《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年柏林金熊大奖)
(1974)《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1974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以上三部影片为其“生命三部曲”)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1955)《女朋友》(1955年威尼斯银狮奖) (1958)《喊叫》
(1960)《情事》(《奇遇》)(1960年戛纳评委会奖) (1961)《夜》(1961年柏林金熊大奖)
(1962)《蚀》(《欲海含羞花》)(1962年戛纳评委会奖)
(以上三部影片被称为“疏离<爱情>三部曲”) (1964)《红色沙漠》(1964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67)《放大》(196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70)《扎布里斯基角》 (1975)《职业——记者》 (1982)《一个女人的身分》 (1995)《云上的日子》 费德里科·费里尼 (1951)《卖艺春秋》 (1952)《白酋长》
(1953)《浪荡儿》(1953年威尼斯银狮奖)
(1954)《道路》(1956最佳外语片)
(1954年奥斯卡年威尼斯
银狮奖)
(1955)《骗子》
(1957)《卡比利亚的夜》(195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57年戛纳OCIC特别奖)
(1960)《甜蜜的生活》(《露滴牡丹开》)(1960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63)《八部半》(196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5)《朱丽叶与精灵》 (1969)《爱情神话》 (1971)《罗马风情》
(1973)《阿玛柯德》(《我记得,想当年》)(19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73)《我的记忆》 (1976)《卡萨诺瓦》
(1983)《扬帆》(《大海航行》)
(1987)《访问记》(《访谈录》)(1987戛纳40周年纪念奖) (1990)《月光之声》 维多里奥·德·西卡
(1942)《孩子们在注视我们》
(1946)《擦鞋童》(1947年奥斯卡特别奖)
(1948)《偷自行车的人》(194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51)《米兰的奇迹》(1951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52)《温别尔托·D》 (1953)《终点站》 (1956)《屋顶》
(1961)《恰哈拉的女人》 (1961)《公审》
(1964)《昨天、今天与明天》(196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5)《意大利式的结婚 》 (1969)《葵花》
(1970)《芬齐-孔梯尼家的花园》(《故园梦》) (197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71年柏林金熊大奖)
罗贝托·罗西里尼
(1945)《罗马,不设防城市》(1946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46)《游击队》 (1948)《德意志零年》 (1949)《奇迹》
(1951)《欧洲51年》
(1959)《罗维雷将军》(1959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鲁西诺·维斯康蒂 (1942)《沉沦》
(1948)《大地在波动》 (1951)《小美人》 (1954)《情欲》
(1957)《白夜》(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编)(1957年威尼斯银狮奖) (1960)《罗科和他的兄弟们》
(1962)《豹》(根据拉姆贝都萨原作改编)(1963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65)《桑德拉》(《大熊星》、《北斗七星》)(1965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67)《陌生人》 (1969)《受苦的人们》
(1971)《魂断威尼斯》(1971年戛纳25周年纪念奖) (1972)《诸神的黄昏》(《路德维格》)
勃拉塞蒂
(1945)《云中四步曲》 贝尔托鲁奇 (1962)《死神》 (1964)《革命前夕》 (1968)《同伴》
(1971)《同流者》(《随波逐流的人》) (1972)《巴黎最后的探戈》 (1976)《1900》 (1979)《路娜》
(1981)《一个荒唐男人的悲剧》 (1993)《小活佛》
(1987)《末代皇帝》(1988年奥斯卡大奖、最佳导演) (1989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奖) (1988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 (1994)《偷香》(《盗美人》) 吉洛·庞提柯沃
(1966)《阿尔及尔战役》(1966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莉莲娜 ·卡瓦妮(女) (1974)《夜间守门人》 朱塞佩·德·桑蒂斯 (1948)《艰辛的米》 (1951)《罗马十一时》 朱塞佩·托尔纳托雷
(1988)《天堂电影院》(1989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0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91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1989年年年年
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0)《天伦之旅》
(1995)《星探》(1995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99)《海上钢琴师》
(2001)《西西里的传说》 莉娜·沃尔特穆勒(女) (1974)《一扫而光》 (1976)《七美人》
埃尔曼诺·奥尔密 (1978)《木屐树》(1978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罗伯托·贝尼尼
(1997)《美丽人生》斯卡最佳外语片)
纳评委会大奖)
洲电影奖大奖)
盖布瑞·沙瓦托
(1989)《地中海乐园》(《地中海》)(199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弗朗西斯科·罗西
(1963)《操纵城市的手》(《城中黑手》)(1963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72)《马迪事件》(1972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96)《休战的天空》(《劫后余生》) 吉安尼·托米利奥
(1990)《放开心胸》(1990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92)《小小偷的春天》(1992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2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94)《联社亚美利加》(1994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98)《他们微笑的方式》(1998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9819981998(年奥(年戛
(年欧
维托里奥·塔维尼亚和保罗·塔维尼亚(塔维尼亚兄弟) (1977)《我父,我主》(197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82)《疾走繁星夜》(1982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87)《早安巴比伦》 (1993)《野花》
南尼·莫雷蒂(莫瑞提)
(1981)《金色的梦》(1981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1986)《人潮过后》(1986年柏林评委会特别奖) (1994)《亲爱的日记》(1994年戛纳最佳导演) (1998)《两个四月》(记录片)
(2001)《儿子的房间》(2001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
(2002)《天堂海滩》(2002年戛纳评论周大奖、青年评论奖最佳长片) (2006)《金色之门》(2006年威尼斯银狮奖)
西班牙 路易斯·布努艾尔
(1928)《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影片) (1930)《黄金时代》
(1932)《无粮的土地》(纪录片)
(1950)《被遗忘的人们》(1951年戛纳最佳导演) (1951)《苏珊娜》
(1952)《一个没有爱情的女人》 (1954)《鲁滨逊漂流记》 (1958)《纳萨琳》 (1960)《少女》
(1961)《比丽迪安娜》(1961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62)《毁灭天使》 (1964)《女仆日记》
(1965)《沙漠里的西蒙》
(1967)《白日美人》(1967年威尼斯金狮大奖) (1968)《银河》
(1970)《特莉斯蒂娜》
(1972)《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197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74)《自由的幻影》
(1977)《欲望的隐晦目的》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1982)《激情迷宫》
(1983)《修女爱疯狂》(《修道院的最后疯狂》) (1984)《我为什么命该如此》 (1986)《斗牛士》 (1987)《欲望规则》
(1988)《精神近于崩溃的女人》 (1989)《捆着我绑着我》 (1991)《高跟鞋》 (1993)《荡女基卡》
(1995)《我的神秘之花》(1998)《活色生香》
(1999)《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
1999年戛纳最佳导演)
(
1999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
2000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
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2002)《对她说》(2003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2002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2003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朱里奥·密谭(朱里奥·梅德姆)
(1991)《牛》(1992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 (1993)《红松鼠杀人事件》 (1995)《杀手·蝴蝶·梦》
(1998)《北极圈的情人》(《极地恋人》)
(2001)《露西亚的情人》(1992年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卡洛斯·绍拉
(1966)《狩猎》(《追击》)(1966年柏林最佳导演) (1974)《表妹安琪莉卡》(1974年戛纳评委会奖) (1981)《血婚》
(1983)《卡门》(1985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1995)《暴劫红颜》(《上帝的愤怒》) (1996)《暴力计程车》 (1998)《探戈》
(1999)《波尔多的欲望天堂》 费尔南多·特鲁巴
(1992)《四千金的情人》(《美好时代》)(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5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1994)《爱的嘉年华》 毕加斯·鲁纳
(1992)《共妻共夫》(《火腿火腿》)(1992年威尼斯银狮奖) (1994)《乳房与月亮》
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西亚
(1997)《狂野双辣》(《闪灵双煞》) 蒙特索·阿门达里斯 (1997)《心灵的秘密》
亚力桑德罗·阿曼巴(2004)《深海长眠》斯卡最佳外语片)
(尼斯评委会特别奖)
(洲电影奖最佳导演)
葡萄牙 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1990)《拒绝,或者命令愚蠢的光荣》
(1991)《神曲》(1991年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导演)
(1993)《阿伯拉罕山谷》(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1995)《爱欲修道院》
(1999)《信》(《情归何处》、《纸牌》) (1999年戛纳评委会奖)
丹麦 200520042004
(年奥年威年欧
卡尔·德莱叶
(1928)《圣女贞德的受难》 (1943)《愤怒的日子》 比尔·奥古斯特
(1988)《征服者佩雷》(《比利小英雄》)(198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88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89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92)《美好的意愿》(《善意的背叛》)(1992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拉斯·冯·提尔
(1991)《欧罗巴》(《欧洲特快车》)(1991年戛纳评委会奖) (1994)《医院风云》
(1996)《破浪》(1996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96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1998)《越笨越开心》(《白痴》) (“Dogme’95宣言”电影四部之一) (2000)《黑暗中的舞者》(2000年戛纳金棕榈大奖、影后)
(2000年欧洲电影奖大奖)
(2001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2003)《狗镇》
加布里艾尔·艾克塞尔
(1987)《芭比圣宴》(1987年奥斯卡大奖)
(1989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奥勒·博内代尔 (1994)《看夜更》 克里斯汀·莱文
(2000)《国王不死》(《狂沙暗劫》)(“Dogme’95宣言”电影四部之一) 托马斯·文(温)特伯格
(1998)《家变》(《那一个晚上》)(“Dogme’95宣言”电影四部之一 )
(1998年戛纳评委会奖)
(1998年欧洲电影奖欧洲年度发现奖)
索伦·克拉雅布-克森
(1999)《敏郎悲歌》 (“Dogme’95宣言”电影四部之一) (1999年柏林评委会特别奖) 普尼尔·费舍尔·克里斯藤森
(2006)《肥皂》(2006年柏林评委会大奖)
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 (1949)《渴望》 (1949)《走向快乐》 (1950)《夏日游戏》
(1950)《这儿不会发生这种事》 (1952)《和莫尼卡在一起的夏天》 (1953)《市集商人之夜》 (1954)《恋爱课》 (1955)《妇女们的梦》 (1955)《夏夜的微笑》
(1956)《第七封印》(1957年戛纳评委会奖) (1958)《妇女们的期待》(1958年戛纳最佳导演) (1958)《野草莓》(1958年柏林金熊大奖)
(196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58)《生命的开始》 (1959)《面孔》
(1960)《处女泉》(196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1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60年戛纳特别致意奖)
(1961)《犹在镜中》(《穿过黑暗的玻璃》)(196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2)《领圣体者》 (1963)《沉默》
(1964)《所有这些妇女》 (1966)《假面(人)》 (1968)《狼的时刻》 (1969)《耻辱》 (1970)《情欲》 (1971)《接触》
(1972)《呼喊与细语》 (1972)《魔笛》
(1973)《婚姻生活》(1975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78)《秋天奏鸣曲》(1979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83)《芬尼与亚历山大》(198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84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扬·特罗尔 (1971)《移民》 (1982)《鹰扬》 阿尔夫·斯约堡 (1950)《朱丽小姐》
拉瑟·赫斯特罗姆(莱塞·霍尔斯卓姆)
(1987)《狗脸的岁月》(1987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87年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1988年美国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88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88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
(2000)《巧克力》 伯·威德伯格
(1967)《鸳鸯恋》(《艾尔维娅·玛狄甘》)
(1969)《1931年的阿达兰》(1969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71)《碧血黄花》(《乔伊·希尔》)(1971年戛纳评委会奖)
(1995)《教室别恋》(《一切合理》)(1996年柏林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 斯约史特洛姆 (1916)《死之吻》 (1917)《生死恋》 莫里茨·斯蒂勒
(1919)《阿尔纳先生的宝藏》 (1920)《EROTIKON》
英国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悬念片大师。1938年移居美国)
(1929)《讹诈》
(1935)《三十九级台阶》 (1938)《失踪的女人》 (1939)《牙买加旅店》
(1940)《丽贝卡》(《蝴蝶梦》)(1940年奥斯卡大奖) (1940)《海外特派队》 (1941)《春闺疑云》
(1943)《疑影》(《辣手摧花》) (1944)《救生船》
(1945)《爱德华大夫》
(1946)《声名狼藉》(《美人计》) (1948)《绳索》
(1951)《列车上的陌生客》 (1954)《电话谋杀案》
(1954)《后窗》(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四十二) (1956)《捉贼记》
(1958)《眩晕》(《迷魂记》)(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六十一) (1959)《西北偏北》(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四十)
(1960)《惊魂记》(《精神病患者》)(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十八) (1963)《群鸟》 (1964)《玛尔尼》
查尔斯·斯宾赛·卓别林 (喜剧片大师。1913年移居美国)
(1925)《淘金记》(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七十四)
(1931)《城市之光》(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七十六) (1936)《摩登时代》(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八十一) (1946)《大独裁者》 彼得·格林纳威
(1982)《画师的合同》 (1985)《一个Z和两个O》 (1988)《淹没在数字中》
(1989)《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 》(《情欲色香味》) (1993)《魔法圣婴》 (1995)《枕边书》
(1999)《八又二分之一女人》 大卫·里恩
(1945)《相见恨晚》
(1946)《远大的前程》(《孤星血泪》) (1947)《雾都孤儿》
(1957)《桂河桥》(1957年奥斯卡大奖、最佳导演)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十三)
(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年奥斯卡大奖)
(美
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五)
(1965)《日瓦戈医生》(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之百年百部美国优秀电影名列第三十九) (1984)《印度之行》 理查德·阿顿波罗
(1969)《啊,多么可爱的战争》 (1977)《遥远的桥》
(1982)《甘地传》(1982年奥斯卡大奖、最佳导演、影帝)
(1983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
罗兰·乔菲
(1984)《杀戮之地》
(1986)《传道》(《教会》、《战火浮生》)(1986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1995)《玻璃情人》(《诺灵顿》)(1995年戛纳评委会奖) 约翰·格里尔逊
(英国纪录学派的创始人。“记录片教父”。)
(1929)《飘网渔船》 (1932)《工业的英国》 (1934)《格兰东号拖船》 约瑟夫·洛塞(罗西)
(1948)《毛头小伙子》(《绿发童男》) (1961)《罪犯》 (1963)《仆人》
(1967)《车祸》(1967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68)《秘密典礼》
(1970)《风景画上的人像》 (1971)《送信人》(《一段情》、《恋》)(1971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迈克尔·鲍维尔 (1948)《红菱艳》 劳伦斯·奥立佛
(1948)《王子复仇记》 罗伯特·哈默
(1949)《善心和验尸官》 卡洛尔·里德
(1949)《第三个人》 杰克·克莱顿
(1958)《顶楼的房间》 特伦斯·扬
(1962)《诺先生》(“邦德系列片”的开山之作) 唐尼·理查德森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代表人物)
(1959)《愤怒的回顾》 (1961)《迷糖的滋味》 (1962)《长跑手的孤独》 (1963)《汤姆·琼斯》 卡尔·赖兹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代表人物) (1960)《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 (1968)《伊莎多拉·邓肯》 (1981)《法国中尉的女人》 林塞·安德森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代表人物)
(1962)《如此体育生涯》
(1968)《假如??》(1969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1982)《不列颠医院》 理查德·莱斯特
(1965)《诀窍,如何得到》(1965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戴维·拉切尔 (1969)《马尾巴》 尼古拉斯·勒格 (1971)《演出》 肯·拉塞尔
(1974)《音乐家马勒传》 休·赫德森
(1981)《火之战车》(1981年奥斯卡大奖)
(198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奖) (1982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阿伦·帕克
(1978)《午夜快车》 (1980)《名誉》
(1982)《迷墙》(根据平克〃佛洛伊德《墙》创作之摇滚音乐电影) (1984)《鸟人》(1985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1988)《烈血暴潮》(《烈血大风暴》) (1994)《窈窕疯人院》(《窈窕男女》) (1997)《贝隆夫人》(音乐电影)
(1999)《天使的孩子》(《天使的灰烬》) 詹姆斯·艾弗瑞
(1986)《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奖)
(1987)《墨利斯的情人》(1987年威尼斯银狮奖)
(1992)《霍华德庄园》(《此情可问天》)(1993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奖) (1993)《长日将尽》(《告别有情天》) 查尔斯·克莱顿
(1988)《一条叫旺达的鱼》 斯蒂芬·弗瑞尔斯
(1988)《孽恋焚情》(《危险关系》)
正在阅读:
病人康复祝福语02-24
18. Sign Language08-26
(目录)2017-2021年中国有机农业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03-21
我与老师交换身份作文500字07-01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知识要点整理12-08
投资家099001-22
UT 探伤工艺 翻译版10-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经典电影
- 光影
- 百年
- 名单
- 梦幻
- 世纪
-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