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引导

更新时间:2023-11-22 00: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引导

高桥中心小学 张昌寿

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一、课前预习的积极意义

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类型与要求

预习并非毫无章法可循,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一) 常规预习

1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必须要解决读、画、查。 1. 读

“读”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在阅读中除了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要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画

鲁迅先生说,读书有五到: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手到

就是做笔记了。革命前辈徐特立、董必武也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看来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圈圈、做记号、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写批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为课堂学习和讨论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以用符号做批注,也可以是文字性的,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堂上教师讲述的要点、简单地批注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符号文字结合,文字性批注效果更佳。 3.查

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

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做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二)重点预习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德国哲学家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有的课文通过预习单更能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下面是我设计的人教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的预习单:

基础知识

2

给生字注音并组两个词,这样学生对本课的生字有个初步的印象。较难读的拼音有:( )多读几遍,这样学生肯定印象会深一些。

这样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就把基础知识基本解决了,第一课时我会利用十分八分的时间进行集中检查,这样大家都会一起巩固一遍本课的基础知识。 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我知道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

(3)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6)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课上老师讲课时涉及到的,有些很肤浅,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如五六题,就有些难度,这样就需要教师重点的引导、点拨,深入地去挖掘,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

(一)抓住共同特点,安排预习内容;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1.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二年级侧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侧重选择字的义项和分段;四年级侧重略说段意和略说主要内容;五年级侧重抓住课文中心和提出较深刻问题;六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预习,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全面领会,侧重提疑难问题。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

2.有意识地安排预习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如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深入不下去。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的联系。

3

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13.夜莺的歌声》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可提出要求: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题,文中一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分别有什么含义?

(二)围绕训练重点,循序渐进;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 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

1、紧紧围绕重点训练项目组织预习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三十二个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但这种预习并不等于教师把重点训练项目直接交给学生去理解,而是要促使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难忘的一课》,重点训练要求“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根据重点训练,设计了下列的预习:①作者在教室看到了什么情景?产生什么感情?②下课了,作者听老师讲了什么;③作者在小礼堂里看到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在布置预习时,善于围绕训练重点,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设计预习时要注意体现不同体裁的教材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文章的规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童话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文中不少地方写小女孩由于幻想而产生的情景(幻景)设计了下表。 几次擦燃火柴 幻想中的事物 1 2 3 希望得到 原因 4

4 5 这些铙有兴味的预习题,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尽管不少学生看过《安徒生童话》,然而学习该文时,兴趣浓,积极性高。不但学懂课文,憎恨黑暗的社会,并且在学习中掌握了童话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

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

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j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