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3-05-29 06: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但各地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文章选用8个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采用欧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而且系统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政策建议;2008年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不合理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使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差别。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考察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和谐增长提供决策依据。

二、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

1.基本思想。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对多属性统计样本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辨认在某些特征上相似的事物,并把事物就这些特征划分成若干类,使在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共性,而不同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相异性。这种方法基本思想是:从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中,找出度量样本之间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亲疏关系)的统计量。构成一个对称的相似性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寻各样本(或变量)之间或样本组合之间的相似程度,按相似程度的大小。把样本(或变量)逐一归类,关系密切的归类聚集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集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所有样本或变量都聚集完毕,

形成一个亲疏关系谱系图,能够更自然、更直观地显示分类对象(个体或指标)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本文通过对200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8个聚类分析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样本聚类,发现我国各地区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2.主要依据。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fing Method),这是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涉及相似性度量的选择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的确定等关键问题。

(1)相似性的度量。系统聚类法是根据样品或指标之间的亲疏程度来进行合并,衡量亲疏程度的距离是指将每个样品看成是个变量对应的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然后在该空间中定义,距离越近,则亲密程度越高,这里对样本进行分类。故采用欧氏距离为度量标准。如公式(1)所示:

dij [ (xit xit)2] (i,j 1,2,...,n) (1)

tp其中xij&表示i地区第t(t=l,2,3,4,5,6,7,8)种消费支出所占比重,xjt表示i地区第t种消费支出所占比重。d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的消费结构相似程度。dij=0说明i地区和j地区消费结构完全相同,但实际上i地区和j地区的消费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dij越大,则i地区和j地区的消费结构差异越大,相似性越小;反之,正好相反。

(2)离差平方和法。系统聚类法根据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八种类型: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等等。由于离差平方和法的类间距离与两类的样品数有较大的关系,两个大的类倾向于有较大的距离,因而易于合并。这既符合我们对聚类的实际要求,也适用于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分类的特征,因此本文确定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离差平方和法(Ward Linkage)由沃德(Ward)提出。是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得到的,如果分类比较合理,则同类样品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设将n个样本分成k类G1,G2,… ,Gk用X(t)表示Gt中的第i个样本(X(t)t是P维向量),nt表示Gt中的样本个数,

是Gt的重心,则在类Gt

中的样本的离差平方和为(2):St (xi(t) x(t)) (xi(t) x(t)) (2)

i 1nt

k个类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如公式(3):

S St (xt(t) x(t)) (xt(t) x(t)) (3)

t 1t 1i 1kknt

当k固定时(即分类的类数固定,要选择使S达到最小的分类),假设类Gp和类Gq合并成新类Gr,则Gr与任一类Gi之间的距离递推(4):

D 2

nni npnr niD 2TPni nqnr ni2Diq ni2Dpqnr ni (4)

具体做法是先将11个样本分成n类,然后每次减少1类,由于每减少l类,总离差平方和S要增大,选择使S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依次进行,直到N个事物归属为1类为止。

三、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过程

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足指在消费过程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类商品及劳务的需求结构,体现一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况。

1.数据的获取及来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首先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相应的聚类分析指标。分类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聚类分析统计指标的合理选择。聚类分析统计指标应该有明确的实际意义,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2008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大指标:食品支出(X1)、衣着支出(X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X3)、医疗保健支出(X4)、交通和通讯支出(X5)、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X6)、居住支出(X7)、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X8),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台湾、港澳外)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以便对各地区消费结构特点作系统科学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获取2008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比例数据。

2.聚类分析结果输出。本文应用软件SPSSl1.5.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输出结果如

图l所示。

3.评价结果比较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若选择分类数为5,则得到以下分类结果。如表l所示。

根据表1,我国各类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似性效果较好,且不同类型地区的消费结构有着各自的特点。

第一类中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等方面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综合来看,第一类地区经济较发达,各方面的消费能力都较高。在此类中,北京的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在全国31个省份中名列前茅,北京的科研机构多,藏书量大,高等院校多,娱乐设施先进齐全,这些都是导致北京该项支出比例高的原因,不愧为我国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全国,各地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比重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国家及各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均有显著提高,并已逐步落实到行为中,初见成效,这也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类地区中的样本数量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其中天津、江苏等地区经济一直较为发达,而江西、贵州、甘肃、陕西等地区虽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但近年来在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明显增大,说明其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合理化,已与很多经济发达地区趋同,使得跃居第二梯队。然而,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食品支出仍然超过了40%,说明其收入水平较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应引起国家重视,加大扶持力度。

第五类地区中的云南和西藏,食品支出都非常高,尤其是西藏已超过了50%,而医疗保健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西藏的医疗保健支出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等指标都排在全国31个省份之末,这些地区的医疗制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确应该引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大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四、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也越合理。而且,居民收入水平足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但是,典型地区西藏又可见。除收人水平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如: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等,因而,政府也要继续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积极性,并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向更健康、合理的方向演进,以期全面提高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扩大消费的基础。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提高消费者对国家经济走势的良好预期。同时,国家还需采取措施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尽可能地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真正发挥大国经济的内部拉动作用,使经济发展走上需求投资拉动的良性发展的道路。

2.刺激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当前,我国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这些年来,政府一直花大力气刺激我国的消费需求,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假日旅游消费、通讯及电子产品的消费、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等极大的拉动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一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另一方面还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如医疗保健、保险等。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住房紧张。因此,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房地产事业是迸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手段: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和通讯条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应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城市化建设,以促进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地提高。

3.引导文化消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自觉提高文化消费。特别是智力性、发展性消费的比重.加大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这本身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精神文化领域的扩大,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就会增多,消费者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就提高了,进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从供给方面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加快中西部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大多数经济基础差,发展相对滞后,因而必须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政府应从资金、政策上相对倾斜扶持,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参

与西部大开发:各地区也应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可能缩小地区差距。

五、结语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00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不同类型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的相似程度也不同。且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借鉴。

参考文献:

1.丁咏梅,周晓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市场研究,2004,(1):l 5-18.

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4-76.

3.余建荚,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56-263.

4.李泓欣,丁孟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03,(5):54—55.

5.方征.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及对内需影响之分析.特区经济,2005,(11):19—21.

6.吴恒.北京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优化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7.何天立.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看改革30年的成就.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j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