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3)

更新时间:2024-06-04 2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

3.1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 题,共18分

李牧传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赵,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其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 (拥有百金财产之士) ....B.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弃掷) .

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暗中布置圈套捕获) ..D.李牧多为奇陈 (军队的部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击秦军于宜安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赵王怒,召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0.下列不属于大败匈奴战役准备措施的一项是( )(3分)

A. 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B.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D.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戍边将领。他身先士卒,策略得当,号令严明,成功地保卫

了赵国的边境。

B. 李牧的戍边策略不能得到战士及赵王的理解,一度被免职,后大败匈奴,大破秦军,

却招致佞臣嫉妒,于是为秦人反间计所害。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来他一战大败匈奴,

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1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2分)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

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

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

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

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因为执勤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以观夫子之志耳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是杀人者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尚节操的一项是

( )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C.②③⑤

B.①②⑥ D.④⑤⑥

( )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曾在太学博览群书,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有壮节的要离媲美。 C.梁鸿的妻子孟光相貌丑而内心聪慧,刚嫁给梁鸿时,她用盛装丽服试探梁鸿的品性,最终让梁鸿发现她早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四、(19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2分)

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一11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元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凡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徒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

C.实欲携贰其徒 贰:使??有贰心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日i荐给欧阳 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4分)

②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③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四、(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

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 爱护 ) .B、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 述说、谈论 ) .C、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 清楚、明白 ) .D、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 做榜样 ) .7、与“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8、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数之以桑。 B.臣未之闻也。 C.何以异?

D.何由知吾可也?

10、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B、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D、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

第II卷(共120分)

三、(23分)

11、用“/ ”号给下列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⑵、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3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 . B.闻者壮之 .

过:经过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俾:使,让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 D.举以自代 .

举:举荐

1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未闻命而卒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A.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樊哙覆其盾于地 ..

至是首问焉 以亲嫌 ..C.

D.

青麻头伏焉 不以迁谪介意 ..

1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A.

B.

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C. 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

《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

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

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译文 。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译文 。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9-11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面句子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 考查,考订。 .

B 罗网天下放失旧闻 “失” 通“佚”,散失,散乱。 .C 通古今之变 “通” 通过。 .

D 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下狱受腐刑。

11、.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四、翻译默写和鉴赏(共22分)

12、.给下面一段话里画线的句子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9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文: 。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列传第七十八》)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夸少有大度 大度:大的气度 未曾以世务经心 经心:放在心上 B.寄情丘壑 丘壑:山水 不及世利 不及:不谈及 C.谬为御车 御车:皇帝的车马 亦不复书 复书:回信

D.为之素服 素服:(穿)丧服 子何独在桑梓乎 桑梓:家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B. 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 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 ②好自相扶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做官

的事情。

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但

结果却令他失望。

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崔浩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的处

罚。

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拒官

富有远见。

第II卷(共120分)

四、古诗文理解、鉴赏和积累(23分)

11.把本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3分)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3分)

(3)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怨苦,久而不已。 .

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君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撝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怃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钱塘亦尽礼相接 相:他,指“柳毅” .B.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飨:同“享”,受 ..C.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撝退:谦让 ..D.不遑辞候,惊扰宫中 不遑:不能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烟蔽其左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久而不已 我决起而飞 ..C. 因退而再拜 我欲因之梦吴越 ..D.顽童之为是心也 辄倾数家之产 ..10.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龙女被救回家,作者采用了场面描写和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既突出了她回到家中的喜悦,又表现了她回想过去不幸遭遇的悲哀。

B.钱塘君对柳毅恭谦有礼,以诚相待,先是对柳毅表示感激,后又诚恳自责,表示道歉。这些描写反映了钱塘君亲切、可爱的性格。

C. 洞庭君与钱塘君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一个答得干脆,显示了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毫不在意,一意孤行。

D.洞庭君一见钱塘君回来就急切地询问人命庄稼的损伤情况,并劝诫钱塘君“从此已去,勿复如是”,这表现了他仁慈和谨慎的性格。

第Ⅱ卷(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阅读上面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①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3分)

②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4分)

③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3分)

九、(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

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爰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实际上)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

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11、11.按要求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封常清细瘦目纇(1èi,毛病),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为仙芝傔.

(qiàn,侍从)。会达览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异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

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決。仙芝乳母子郑德銓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銓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經數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預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宮。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頻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

——(节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达览部落皆叛 .B.仙芝异之 .C.对中使相陵 .

会:恰逢

异:认为……奇异 陵:通“凌”,凌辱 谢:感谢,道谢

D.常清亦不之谢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常清为仙芝傔 因叱之 A. .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

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 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C. D.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当上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B.高仙芝得胜回朝,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C.德铨仗恃自己是名门之后,常对常清无礼,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棍,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D.封常清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第II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答第I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臵。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5分)

(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5分)

十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土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候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日:“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日:“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干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日:“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工:擅长 .B.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偿:偿还 .C. 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亲附 .D.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赞:赞赏 .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别土大夫贤否 ③少,风调皎爽不群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乃有其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买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论城旦,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这篇文正风格质朴刚健,选材凝练,笔致含蓄。透过语言,李姬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歌伎形象跃然纸上。

第Ⅱ卷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译文: (2)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译文: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梁、晋争为天下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以第宅,供给甚备 备:准备 .

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宿:有经验的、老的 .C.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比:等到 .D.彦章武人不知书 书:文字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彦章以兵少战败 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B.待其妻子愈厚 吾尝避其锋 ..C.间遣使者招彦章 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D.遂见杀 宰相敬翔入见末帝 ..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义守节”品德的一项是( ) ①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②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③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④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 ⑤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⑥而嫉岩等所为 A.①③④ B.②③⑤  C.①③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也因此保全了家人的性命。

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能。

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被俘后不接受庄宗的赏识,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第II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3分)

(2)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3分)

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 听,人惑谗之,陈平亡去。居无何,汉王攻下殷(王)。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 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乃拜平为都尉。诸 将尽讙(喧哗)。绛侯、灌婴等成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

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 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 .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 诚以利国家不耳。”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故多心 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

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冬,故归大王。”汉王乃毋,厚 赐,拜为扩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楚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 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 ..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成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 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大牢具(规格很高的丰盛酒宴),举进。见楚使,即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身间行杖剑亡 间:抄小路。 .B、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 让:责备。 .C、汉王乃谢,厚赐 谢:道歉。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B、其中未必有也 .... C、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投靠刘邦前,先是在魏咎手下任职,后来又服务于项羽,但是均不得志,他的建 议不被魏咎采用,他也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和重用。

B、陈平归汉后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但引起了诸将对他的不满和非议,然而经过魏无知 的调查和陈平的申诉,最终刘邦消除了对他的疑虑。

C、陈平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 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

D、陈平施行反间计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刘邦信任、重用贤能,不吝重金;二是 充分利用了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性格弱点。 四、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8分)

11、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12、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问,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1分)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 “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臵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本文有删节)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遽起,捉其臂曰 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 捉拿,拘捕 .C.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 拜见 .

D.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 敬酒或用礼物赠人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 问:何以丐 ..B.询其氏里 少好博,尽败其产 ..C.闻市中有铁丐者,汝是否 六奇者,家世潮阳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 ..

16.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A.吴生海内奇士 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 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人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18.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圃 有 英 石 一 峰 深 赏 异 之 再 往 已 失 此 石 问 之 则 以 巨 舰 载 致 吴中 矣 今 石 尚 存 查 氏 之 家

(2)翻译下边的句子。(6分

①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

②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15分,每小题3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

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有事于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B、先王以为东蒙主:让??做 ....C、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D、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动词 ..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4.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 )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 15.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第II 卷(共105分)

四、(25分)

根据上面的文段,完成16-17题(9分) 16、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3分) ① ② ③ 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无乃尔是过与?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十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每小题3分。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

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审查 .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 .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 一瞬:时间很短 ..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礼貌 ..

1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 ..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13.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 1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

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

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15.翻译(8分)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②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2分)

③ 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3分)

十七、(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 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1. 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恐以威武见忌 见:被 .

B.求福反以速祸 速:加速 .C.为将躬勤细事 躬:亲自 .D.有千金责券 责:通“债”,债务 .

2.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

①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②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③自是有疾不疗

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⑤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⑥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

B.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

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免职。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借机报复,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

D.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但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对身边的仆从要求也不苛刻,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

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4.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斜线“/”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十八、(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一10 题。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 .B.闻者壮之 .

过:经过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俾:使,让 举:举荐

( )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D.举以自代 .

9.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未闻命而卒 .

B.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攀哙覆其盾于地 ..

C. 至是首问焉 .

D. 其重之也如此 .

青麻头伏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

《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

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

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5分)

译文: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5分)

译文:

【答案及解析】

一、8—11:A.A.D.D. 参考翻译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二、8. A(A连词,因为;连词,来。B介词,替、给。C副词,竟然、却。D助词,的。) 9. 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10.A(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四、(23分)

11.(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句子大意对,2分。重点实词对,每个1分)

(2) 这样,只怕是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

(3)(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交谈。(3分)

三、9.D(轻:以??为轻,轻视。 ) 10.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11.D(应是曾巩疏远王安石。) 四、(24分)

12.(10分)

①(4分) 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骑从借给他,让他在齐州

四境夸示炫耀。

译出大意,语句通顺,2分。“饮食冠裳”名词动用,1分;“夸徇四境”省略“于”且状语后置,1分。

②(3分)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译出大意,语句通顺,2分。“工”“鲜”各0.5分。

③(3分)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罢了! 译出大意,语句通顺,2分。“所谓??者”“耳”各0.5分。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

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让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罢了。”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四、6、A 7、A 8、C 9、B 10、B 三(23分)

11、(3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每对三个给一分,零头不计)

12、(9分)⑴尊重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去爱护人家的孩子。那么,要统一天下便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⑵ 这样说来,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⑶ 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遇上好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然后要求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所以老百姓也就容易服从了。

13.【文言翻译】(6分)(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2)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评分标准:(1)译出大意1分;“旬”1分; “举”1分。 (2)译出大意1分;“行”1分,“是”1分 五、11.【答案】A 【解析】过:造访。 12.【答案】D

【解析】A项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项于:介词,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C项焉:前为代词,译为“他”,后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D项两个“以” 均为“因为”。 13.【答案】B

【解析】“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仕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14.【答案】A

【解析】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赵挺之的心理,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四、(18分) 15.(8分)

【答案】(1)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2)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华。留他再任教。苏轼曾经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超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外,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属枉法轻处。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

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这里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六、9. D 向 10 C (通晓) 11 B 没有“创作风格”

12、答案 (4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译文:(5分)

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父母兄弟不可长久地依靠,乡土也不能永远作为保障。一旦流离失所,无人可以庇护你,就当求助于自身了。

七、8.C【御车:驾车(的车夫)。】

9.D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示推测语气。 C,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D①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②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

10.D【“认为官场险恶”、“眭夸拒官富有远见”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11.(1)眭夸就借口(1分)说自己是运送租粮的乡下人,假装成赶车的车夫,才(1分)得以走出关卡。

(2)崔浩便为他开脱说情(1分),眭夸才得以免受罪罚(1分)。

(3)眭夸的岳父(或“夫人的父亲”)巨鹿人魏攀,是当时显达之士。(判断句1分)眭夸(主语补充正确1分)对他不曾用女婿的礼节,两人的感情如同朋友(本句句意1分)。

八、8.答:D.不遑:不暇,来不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j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