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城市规划概况

更新时间:2023-03-20 02: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穴市 发展

武穴城市规划概况

转自:无 作者: 发表于:2006-05-23

(一)机构变革

1992年2月,武穴市规划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内设办公室、业务股、规划测量队为二级事业单位。1994年5月20日,“中共武穴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管理支部委员会”成立。1995年7月10日,“中共武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支部”和“中共武穴市城市规划局商量队支部”成立。1998年2月25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武穴等八个规划管理所。1998年3月22日,局规划测量队更名为规划勘测院。1998年4月7日,我局工会委员会批准成立。

(二)规划编制

1988年我市编制了《武穴市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确定城区发展方向以西南为主,适当向北,依据旧城发展,至1993年我市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846公顷。1994年我市对《武宽们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将城区发展方向确定为平行于长江东西两方向呈带状发展。在94年规划的指导下,我市城市道路框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城市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阶段,至2000年底城区面积达987公顷,但同时城市功能不尽合理、老城区建设强度过大、山水园林风貌体现不足等建设中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二00一年元月三十一日,武穴市政府、市建委根据本市新的发展战略,要求对行政中心及移民搬迁等建设项目的用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经向省建设厅汇报后,工作组在认真征求各级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武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由省建设厅于二00一年五月在武汉再次主持召开了“武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方案评审会”。在两次会议纪要的基础上,武穴市人民政府于二00二年二月通过会议,原则同意第二次调整方案,工程组随后于三月中旬正式完成本次总体规划(修编)成果。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现状

武穴市 发展

一九九九年底,武穴市辖武穴城区4个办事处,9个建制镇,3个乡和一个国营农场。城镇现状特征为:

(1)空间布局上以长江沿岸东西轴线为重点,以武梅公路为南北轴线两翼展开的形式布局;

(2)市域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级建制镇以上城镇16个,平均每75平方公里一个城镇,分布比较均匀,除个别地方外,大多数的服务半径比较合理;

(3)城镇规模过小,工业基础较差,不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4)城镇基础设施欠帐较多,资金投入有限,致使小城镇中心职能难以发挥,部分城镇的人口规模及经济规模长期徘徊不前。

2、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结合市域城镇分布现状特征,规划采取以首位城市为核心,以沿江沿路部分片区中心镇为重点的形式,在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上以武穴城区为全市核心,南部沿江为第一轴线,中部以沪蓉高等级公路为第二轴线,北部以柳界公路为第三轴线,以武梅公路为中轴的点轴式布局方式为特征,布局市域城镇网络体系。

3、城镇等级结构

在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的原则下,结合今后各镇发展态势,将城镇等级划为三级。即一级为中心城区及其组团,二级为北部重镇梅川,其余部分镇为三级镇的城镇网络体系。

市域城镇等级表

注:规划将两路镇纳入梅川一并发展。

4、城镇规模结构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

武穴市 发展

一、城市性质

1、武穴市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主轴线上,是鄂东、皖西、赣北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中介点,并且具有明显的省际边界、长江沿岸、大别山南缘的“三边”特点。

2、武穴港是长江北岸武汉——安庆400多公里之间唯一的深水港,城市因水之利,得到发展繁荣。早在明代就成为临江重镇之一,清初发展成为“商贾杂处鳞聚之要埠”,商贸流通极为繁盛。同时,素有“入楚第一门”、“鄂东门户”之称谓。

3、城市滨江临湖,水系密布,湖港众多,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构成了浓郁的滨江城市风貌特色。

依据上述分析,本次规划拟定武穴市的城市性质为:武穴市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医药、机械工业为主的新型滨江园林城市。

二、城市人口规模

1、武穴城区人口现状

人口现状构成表 (人) 表6

(2)城区人口规模拟定

武穴市 发展

(三)武穴市城区布局规划

1、城区概况

武穴市城区现辖武穴、刊江、田镇、龙坪四个办事处和石佛寺镇、万丈湖农场,总面积364平方公里,总人口26.8万人。结构形式为中心小组团,布局上呈带状沿长江东西向面局,另加一个北部组团(石佛寺)。区内位于长江中游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势上沿江一线另滨江平原,北部石佛寺一带略有起伏,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多在14.5-21米之间,用地条件良好,适合城市用地布局。

2、城区发展空间布局及规划区范围界定

随着京九铁路和沪蓉高明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石佛寺和大金两镇因此成为城区对外交通的门户和对外发展的窗口。为了保障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的通畅、便捷和管理,本次规划拟将大金镇纳入城区与原石佛寺组团一并控制。由此,武穴城区的空间布局形式仍以中心城区小组团为主,即中心城区+龙坪组团+田镇组团+石佛寺组团。

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界定为:武穴办事处、刊江办事处、高新技术园区、田镇办事处、龙坪办事处、万丈湖农场、石佛寺镇(部分)、大金镇(部分)范围内,总计369平方公里纳入城区统一管理和规划。

3、城区各组团职能分工

中心城区(含杨林组团):区域地位条件较为优越,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市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工业基础雄厚。现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同时也是长江中游北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工业以医药化工、机械、轻工为主。作为全市的首位城市,规划仍将其作为城市核心重点发展。其性质职能拟定为: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是以医药、机械工业为主的新型滨江园林城市。 龙垃(万丈湖)组团:该组团地处市区下游,与黄梅县接壤,用地条件优越。境内农业经济发达,是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地区。现状工业以轻工和纺织工业为主,其塑料集团的产品扩散范围广、规模大。其性质职能拟定为:以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生态环境优越的生产生活区。

田镇(盘塘)组团:境内建材资源丰富,且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田镇用地狭小,大气污染严重,使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所以规划将田镇现有

武穴市 发展

生活区逐步外迁到盘塘,并形成一定规模。功能上田镇以建材工业生产为主,生活居住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以盘塘为主。性质职能拟定为:桑资源、工业、港口为一体的组团,并以建材工业和港口运输为主。

石佛寺(大金)组团:该组团为京九铁路武穴站所在地和沪蓉高等级公路入口处,交通区位优越,有武穴市“第二交通港”之称。发展用地充足,虽然现状工业基础较差,但适宜发展仓储、商贸货物集散及大运量的加工业。由于水源不足,不宜发展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其性质职能拟定为:是武穴市的陆路交通门户和物资集散地,相应发展农业观光和三产业。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系指武穴、刊江两办事处、高新技术园区及杨林组团。

一、中心城区概况

1、城区演变

武穴市中心城区设市前称之为武穴镇,旧时位于武山湖(原青林湖)注入长江之处,在隋大业之前武穴镇就已初具城镇雏形,发展到清代武穴镇成为县辖镇。抗日战争之前,武穴镇已是湖北省内河七大商埠之一。据记载,1934年武穴镇建成区面积已达82公顷,常住人口23000余人,加上流动人口达6万余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部队在撤退前夕,放火烧毁了武穴镇正街150余家店铺,使闹市中心变成残恒断壁。从此武穴镇城区人口下降、商业萧条,到1949年解放前夕,武穴镇仍未恢复到抗战前的规模和水平。

解放后,武穴镇的经济地位得到恢复,1953年广济县政府由梅川镇迁到武穴镇(梅川镇从公元742年到1953年一直为县府所在地),更加快了武穴镇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随着武梅公路的修复改造及1970年武韩公路(即永宁大道)的新建,城区开始依据老城区向东西方向扩展,至1974年底武穴镇城区面积达到117.6公顶。

1974年武穴镇进行了首次城镇规划,从此武穴镇的城市建设,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了按规划实施的阶段。

1974年——1981年间,城区沿武韩公路、江堤及武梅公路向外延伸、港区

武穴市 发展

用地向东发展。1981年武穴镇城区面积达184公顷左右。

1982年武穴镇进行了第二次规划,确定城镇依托老城向西、北两个方向发展。到1987年城区面积达到289公顷左右。

1988年武穴作了设市后的第一次规划,确定城区发展方向以向西为主,适当向北,依托旧城发展,1993年城区面积达到1846公顷左右。

1994年武穴作了设市后的第一次修编规划,确定城区发展方向为平行于长江东、西两方向呈带状发展。至2000年城区面 积达987公顷。

二、现状建设情况

通过前两轮的规划控制及管理,中心城区由无序发展到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使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循环阶段。特别是94年规划,对武穴市的城市建设起到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城市道路骨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居住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目前,按规划建成通车的城市主干路有刊江大道东段;梅松路南段,正在动工的有景阳路、18#路等。现代化城市雏形已经显现。

95年规划的商新技术园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处起步阶段,已建成的有武穴市第三水厂。

刊江大道、玉湖路、沿江大道、梅松路将中心城区围合。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民主路、正街、居仁街一带,是目前城区的市级商业中心;永宁大道是城区东、西向主轴线,沿街主要布置多层的行政、商业、住宅建筑;梅松路:东部为工业区,在工业区内已建有广济药厂、二里半兽药厂、回春中药厂、长江化工厂、燕江化工厂等,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在老城区内即是商业集中之处,又是居住集中之处,老城区内住宅多为私人住宅,建筑层次低,且密度大。根据纺织及武穴市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要求,长江防洪大堤以外的居民目前准备有计划的外迁移民。

随着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以及城区干道,刊江大道的建成通车,使城区及市域的交通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中心城区向北发展引力逐步增强,城市用地向北发展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三)规划区用地范围及中心城区用地

1、规划区有地范围

武穴市 发展

规划区范围(效区范围加上中心城区建设范围)总面积为355平方公里(其中郊区范围3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范围26平方公里并含武山湖与仙姑山)。

(四)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1、武穴市中心城区用地形态由向心内聚力、交通轴向力、离心扩散力和用地制约力四种主要动力因素作用下生成演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单核内聚——轴向发展——单核蔓延扩散三个阶段,交通轴向力和物资、经济流向引力是引起城市形态实变的主导因素。

2、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

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空间形态演讲经验,综合武穴市中心城区周边条件、环境容量、交通组织以及现状建设等因素,确定规划采用以老城区为核心,以城市道路为主轴,以经济流向为主导,形成轴向发展——轴间填充——单核蔓延扩散。

(五)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结构分析

1、城市形态

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五期间重点抓好一批区域性大城市建设,支持黄石、黄冈、鄂州共建“叶子东经济圈”。武穴位于薪春、黄梅中间,独居长江深水良港、沪蓉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三大”交汇处,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产业结构比优于其他县市;商贸流通及物资集散主要集中在麻城。为适应发展,抓住“鄂东经济圈”建设的契机,拉开城市建设骨架,为城市向更高一层次迈进创造有利条件。规划将行政中心跳出老城区,并结合部分移民搬迁和广济药业高级住宅区的建设,规划在距官桥4公里的杨林地区建设新的城市行政中心使城市组团状的中心城区。 老城区组团用地规模为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1万人。杨林组团用地规模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万人(近期1.0万人)。

2、规划结构

工业:结合近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根据城市环境保护需要,规划工业用地集中布置在城东一带,形成具有产生效益调整用地结构。节约利用地土、合理布局,完善城市各项功能。

2、规划体现以人为本,挖掘利用城区自然环境资源,突出创造城市特色,

武穴市 发展

大力加强绿化及环境景观建设,注重提高城市软硬环境质量,建成一个环境宜人、个性鲜明、居民生产生活便利、充满时代气息的滨江园林城。

3、协调好城区近远期建设发展时序关系和城区与高新技术园区之间的建设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工业用地

1、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区现状工业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为主,医药、化工工业主要布置在城区东部,其它工业零星分布在城区内。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城东、医药化工工业区对城东、水系污染较大,部分有污染的工业仍位于城区中心,对城区居民生活干扰较大。

2、工业区规划

调整城区内部现有工业用地,进行合理的土地置换,对占地大、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以及在城区内无发展用地的工业项目,应逐步搬迁到相应工业区内,并对其进行治污改造。原工业用地置换为商业、居住、绿化或道路广场。保留工业应加强污染治理,减少对城区的干扰。

规划形成三片集中工业区

(1)城东工业区:城东工业区主要位于永宁大道以南,结合近期修建的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主要安排有一定污染的工业,沿长江以带状滚动发展,形成中心城区沿江经济长廊。规划在工业区北部布置200——300米宽的防护林带,结合道路绿化,内部公共绿地等以保证工业区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其对周围用地的干扰和污染。

(2)城中工业区:主要以城区内现有的机械工业为主。

(3)杨林工业区:主要布置对城区及自然环境无污染的一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jfm.html

Top